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145)
2023(6163)
2022(4936)
2021(4949)
2020(4005)
2019(9624)
2018(9904)
2017(18180)
2016(10437)
2015(12017)
2014(12043)
2013(11178)
2012(10165)
2011(9323)
2010(10000)
2009(8883)
2008(8690)
2007(7920)
2006(6895)
2005(6290)
作者
(28483)
(23581)
(23510)
(22499)
(14989)
(11377)
(10651)
(9374)
(9003)
(8643)
(8256)
(8110)
(7779)
(7678)
(7310)
(7242)
(7083)
(7046)
(7021)
(6808)
(6100)
(5940)
(5860)
(5650)
(5416)
(5346)
(5335)
(5264)
(4847)
(4662)
学科
(39226)
经济(39192)
管理(24299)
(22228)
(18517)
企业(18517)
方法(18310)
数学(15942)
数学方法(15380)
理论(11909)
(10719)
中国(10472)
教学(9799)
教育(9313)
(9069)
业经(7934)
(7075)
农业(6860)
学法(6322)
教学法(6322)
(6322)
地方(6063)
技术(5989)
(5895)
(5869)
(5810)
贸易(5801)
(5589)
(5259)
银行(5247)
机构
学院(142330)
大学(141777)
管理(49973)
(48492)
经济(47105)
研究(46295)
理学(42304)
理学院(41799)
管理学(40492)
管理学院(40243)
中国(33023)
(30694)
科学(29261)
(24737)
师范(24557)
(23449)
(23242)
(22687)
(22453)
研究所(21116)
中心(20751)
业大(20725)
北京(19758)
技术(19699)
师范大学(19515)
(19215)
教育(18738)
财经(17563)
农业(17339)
职业(16999)
基金
项目(90808)
研究(70998)
科学(70564)
基金(61258)
(52950)
国家(52457)
科学基金(44446)
社会(40535)
教育(38445)
社会科(38192)
社会科学(38180)
(37880)
(32337)
编号(31917)
基金项目(31215)
自然(28428)
自然科(27778)
自然科学(27775)
成果(27454)
自然科学基金(27231)
资助(26362)
课题(24252)
重点(21544)
(20364)
(20284)
(19142)
(19033)
项目编号(18521)
规划(18320)
大学(17963)
期刊
(56611)
经济(56611)
研究(43664)
教育(36828)
中国(36371)
学报(22129)
(21102)
科学(20139)
管理(19658)
技术(18026)
(17763)
大学(17487)
学学(15727)
农业(14305)
职业(11566)
(10648)
金融(10648)
财经(9588)
业经(9283)
图书(8983)
(8297)
(8231)
经济研究(8039)
(8030)
论坛(8030)
统计(7632)
技术教育(7550)
职业技术(7550)
职业技术教育(7550)
(7345)
共检索到2199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刘义兵  屠明将  姜丽娟  
新时代基础教育实现优质、均衡与特色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大批卓越教师的实践引领。培养卓越教师需要科学的顶层设计与多系统要素的协同合力。本研究以探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基本逻辑为切入点,考察当前卓越教师校地合作培养模式现状,提出了通过促进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有机衔接来形成全方位的协同育人机制,体现出教师教育一体化的理论追求和制度设计逻辑,通过培养目标专业化、培养过程一体化、培养内容实践化的转变,旨在消解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教师教育发展的“方式封闭单一、机构各自为政”等突出问题。基于校地协同机制构建、理实一体化课程资源建设、校地多导师制、外部条件保障等方面的实践探索经验,提出从顶层设计、协同机制、治理模式、保障体系等角度持续推进卓越教师校地合作培养模式的“迭代升级”。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陈群  戴立益  
作为首批全国重点高校,最早实施师范生免费教育的部属师范大学,培养卓越教师是我们的教育任务,更是我们的教育使命,这就意味着我们必须搞清楚教育发展规律和教师的成长规律,并将之与学校教育资源相结合,形成卓越教师的培养模式与实践路径。教师既要教书,还要育人;既要促进学生成长,还要在这个过程中促进自身发展,这让我们看到了教师工作的复杂程度,也感受到了教师培养工作的复杂性。我们必须从培养卓越教师的顶层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程宇  
校企合作是实现培养卓越经济管理人才培养的有效模式。该模式本着"优选、优培、优荐"的原则,充分利用高校与企业两种优质资源,建立校企联合培养体,实现企业在卓越经管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深度参与,采取"六三一"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掌握深厚的理论知识、培养较强的专业应用能力、养成良好的综合素质。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王永生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作为新时期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中具有战略性意义的一项重要任务,旨在通过教育和行业、高校和企业的密切合作,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多种类型优秀工程师,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满足科学技术和工程应用国际化要求。无疑,这是对我国高等教育,特别是高等工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黄进  张桂林  李树忠  于志刚  
实践教学改革是落实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关键,体现着教育教学理念转变,决定着教学环节设计,影响着教学资源配置,直接关系到如何提高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质量。为了适应培养"职业化、应用型"卓越法律人才的需要,中国政法大学实施了"同步实践教学模式",从根本上改变了实践教学在法学人才培养中的定位,在人才培养中与理论学习同步进行并成为法学人才培养的重要抓手,贯穿到了法学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一、同步实践教学模式的主要思路传统的实践教学定位过窄,只是理论知识学习后验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素君  周丽楠  魏丽丽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经济社会开始转型,教育行业也在进行着改革,高校从传统独立发展模式逐渐转型为政府——高校——企业共同发展的模式。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为了培养一批具有专业性强、高水平、高素质的教师团队,需要对教师培训制度进行创新。并且,优秀教师培训与政府——高校——企业这种模式的建立有着直接的联系,在这种模式下培养出来的教师才能符合当今社会的人才需求。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马思洁  
我国在战国时期就有了"万事皆归于一,百度皆准于法"的思想。当前我国全面实行依法治国,遵循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的原则,这将推动中华民族栉风沐雨,砥砺前行。民族地区院校的学生大部分来自少数民族聚居地,如果实施法学教育时能够考虑到他们的知识背景和生活及就业环境,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着眼于服务地方发展,将会有效提升民族地区法律人才培养的优势和特色。由安静、向前、李娜、姜勇编著的《民族高校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9年5月版)一书,详细探讨了民族高校卓越法学人才的培养这样一个崭新的论题。总览全书,主要具有三个方面特点。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卢胜利  王利强  
鉴于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赴企业实践存在诸多困难,提出了虚拟企业实习基地新概念,并在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校园内建立了天津市首家虚拟电子企业实习基地,开展了面向卓越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校企合作新模式探索与实践。通过引入现代企业技术研发体系、工程化研究项目、技术开发团队以及建立知识产权保护和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促使校企双方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促使校企合作关系不断深化并初步实现双赢。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陈新  
文章针对地方院校如何根据卓越工程师培养要求办出优势专业和特色专业的问题展开研究,提出了以地方行业为背景,通过校企合作、校企全程互动的方式,搭建校企合作框架平台;同时进行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卓越计划的建设实施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问题的探讨。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蒋建兰  赵广荣  朱宏吉  夏淑倩  白鹏  元英进  
实践教学是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天津大学制药工程专业修订本科生培养计划,实施"3+1"学程模式,增加实践类课程权重、加强设计类课程建设、组织参加制药工程设计竞赛、进行多元化实践培养,明显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林天伦  沈文淮  熊建文  
卓越教师是在学科教学、学生培养和学科研究具有较深造诣,起着示范和带动作用的教师。在卓越教师的培养中,教育信念、教育理想、教育情感、教育知能和教育意志等是重要因素。华南师范大学通过构建协同化培养主体,设置层次化课程体系,形成多元化培养策略,形成立体化训练空间,探索多样化实习模式,突破了封闭式、单一性、知识性的培养传统,建构了开放式、协同化、系统化的培养体系,推进了卓越教师培养。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程光旭  
为了提高本科教育教学质量,近几年来,教育部陆续推出和实施了系列卓越人才培养试验计划,诸如卓越工程师、卓越法律人才和卓越教师教育培养计划等。这一系列的卓越人才"培养计划"都是探索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都试图通过改革来突破长期以来束缚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的制约因素。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为基础教育服务,既是高等师范院校的重要职责,也是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赋予高等师范院校的光荣使命。作为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近年来深入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马慧  
本文从卓越教师校内培养阶段出发,结合教育教学改革的实际需求,分析探讨卓著出色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应具备的能力素质,探寻"强能力、高素质"的卓越信息技术教师的培养模式。从双方案"叠加式"的课程设置、校内外合作的双导师制、教育实践能力的全程跟进机制、以研修促成长的教学研究能力培养机制四个方面着手,在卓越信息技术教师的培养方面进行一些探索性实践。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曾茂林  曾丽颖  
STEAM教育因顺应新工科发展需要,得以在全球盛行,其倡导的跨学科综合教育理念深入人心。在此理念启发下,构建以"学术"为基础,"技术-教艺"综合为突破的卓越职教师资三维培养模式。针对中职学校需要"技术-教艺"双馨职教师资,以"校-企-校"深度合作,按照三维综合通用培养模式,开设出专业理论、技术和教艺课程体系,突破技术和教艺实训瓶颈,完成三维卓越师资综合培养。根据专业硕士注重应用能力培养,招收拥有技术或教艺一技之长的在职人员,开展针对其薄弱维度的补偿教育,最终成就其"学术-‘技术-教艺’"的三维卓越素质,以满足高职院校对硕士层次"双师型"卓越教师的需求。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周明星  高涵  
乡村卓越职教师资是指到乡村职业学校任教或从事面向乡村职业教育服务工作,能成为未来农村职业教育骨干教师、教学名师和顶级教师的卓越师资人才,其具有乡村性、卓越性、师范性和多能性的特征。其模式:"三界(政界、学界、业界)协同"、"三双(双导师、双基地、双证书)共生"、"三维(技术维、教术维、学术维)系统"的乡村卓越职教师资"3D"培养模式,培养"浓乡型"职教师资人才;其路径:构建"三维"课程,培养卓越人才;选配"三全"导师,引导职业向往;开展"三级"训练,提升学术能力;运用"六点"陶冶,拓展教师素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