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918)
2023(4578)
2022(3945)
2021(3452)
2020(2935)
2019(6705)
2018(6596)
2017(12897)
2016(6987)
2015(7916)
2014(7845)
2013(8000)
2012(7372)
2011(6896)
2010(7035)
2009(6429)
2008(6357)
2007(6017)
2006(5305)
2005(4746)
作者
(21929)
(18373)
(18322)
(17291)
(11351)
(8651)
(8171)
(7154)
(7051)
(6633)
(6238)
(6211)
(5943)
(5822)
(5632)
(5608)
(5442)
(5379)
(5252)
(5216)
(4697)
(4432)
(4428)
(4192)
(4150)
(4106)
(3969)
(3931)
(3738)
(3687)
学科
(36343)
经济(36326)
(21507)
管理(18589)
(16640)
企业(16640)
方法(14618)
数学(11844)
数学方法(11767)
(10971)
业经(9924)
产业(9316)
地方(8742)
中国(8232)
农业(7720)
(7269)
技术(6484)
理论(6376)
(6090)
贸易(6085)
(5856)
(5676)
(5639)
结构(5490)
地方经济(5392)
(5309)
环境(4946)
(4490)
(4487)
(4470)
机构
大学(112949)
学院(112878)
(49292)
经济(48494)
管理(43456)
研究(37865)
理学(37799)
理学院(37356)
管理学(36845)
管理学院(36629)
中国(26176)
科学(23505)
(23182)
(20193)
(20055)
(19344)
研究所(17713)
业大(17692)
(17456)
财经(16516)
中心(16231)
(16177)
师范(16040)
农业(15798)
经济学(15439)
(14806)
北京(14232)
经济学院(13953)
(13537)
师范大学(12854)
基金
项目(75008)
科学(60120)
研究(55203)
基金(54550)
(47559)
国家(47143)
科学基金(40517)
社会(36907)
社会科(35263)
社会科学(35253)
(30626)
基金项目(29450)
(25131)
自然(24702)
教育(24576)
自然科(24100)
自然科学(24097)
自然科学基金(23714)
编号(21677)
资助(20994)
(17778)
成果(17596)
重点(16995)
(16336)
(16122)
国家社会(15692)
课题(15058)
创新(14925)
发展(14569)
(14356)
期刊
(56027)
经济(56027)
研究(33581)
中国(21031)
学报(19248)
(18426)
科学(17877)
管理(15882)
(14974)
大学(14669)
学学(13822)
农业(12633)
教育(12041)
业经(9891)
财经(9529)
技术(9463)
经济研究(8615)
(8505)
问题(8284)
(6841)
金融(6841)
技术经济(6662)
(6623)
科技(6064)
商业(5969)
(5816)
(5672)
现代(5520)
图书(5443)
经济问题(5272)
共检索到1636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周江洪  陈翥  
一国范围内产业从某一区域向其他区域转移的过程是多种作用力交互影响的结果。推力、拉力和阻力构成区际产业转移力,对产业区际转移起着促进或阻碍作用。企业盈利空间区位决策、产业及区域生命周期演化规律以及政府经济政策调控导向是促成区际产业转移力的重要因素。促进产业跨区域转移的总体思路是增大产业转出地的推力、增强承接地的拉力以及缩减制约产业转移的阻力。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李用俊  
在全球生产体系下,我国区际间的产业转移和中西部地区的产业承接是影响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动力,而商务成本的地区差异又是影响产业转移的重要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人力资源和资本要素的区域流动,从而会影响到产业转移的实现。我国中部和西部地区要实现产业转移和产业承接,应该积极的降低交易成本,加大人才和外商直接投资引进的力度。
[期刊] 改革  [作者] 何龙斌  
通过对2000~2010年我国各省(区、市)主要工业产品产量面板数据的研究,揭示我国西部、东北、中部、东部四大地区区际产业转移的一些基本规律。研究表明,我国四大地区产业转移表现为除东北地区单向转出外,其余地区均为相互转移,汽车、纺织、电子、钢铁产业向东部转入,能源、化工及资源型产业从东部转出;化工、家电、饮料向中部地区转入,纺织、能源、电子产业从中部转出;化工、能源、建材及资源类产业向西部转入,纺织、家电、钢铁产业从西部转出。从净流量来看,表现为其他地区向西部转移。这些规律并不完全遵循经典国际产业转移理论,而且在产业转移中还存在"污染避难所"效应,建议从国家层面对产业转移进行统筹管理。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马捷  孙梦瑶  尹爽  韩朝  
指出微博信息生态链的构成要素包括信息内容、信息人和传播路径。认为信息人分为信息生产者、信息传播者、信息组织者、信息消费者和信息分解者。信息人角色在微博信息生态链中频繁转换,并构成节点之间强关系、弱关系。论述微博信息生态链的形成受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的影响,构建微博信息生态链的形成机理图。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朱汉清  
要素转移与产业转移既相联系又相区别,产业转移承载着要素转移,要素转移不一定伴随着产业转移。无论是要素转移还是产业转移,根本动因都是经济主体追求利益最大化。产业转移的区位路径,总是从产业收益低的地区向产业收益高的地区转移;要素转移的区位路径,总是从要素收益低的地区向要素收益高的地区转移。产业转移对转出转入地区利弊参半,而要素转移对流入地区经济发展能够带来强大推动力,对流出地区经济发展则产生负面影响。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马子红  
区际产业转移,是解决我国区域协调发展问题的重要途径。然而,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区际产业转移往往受到生产要素区位、市场、制度等因素的影响。因此,要加快区际产业转移,必须针对这些因素制定相应的对策。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何慧爽  刘东勋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强和国际分工格局的变化,国际产业转移出现了新的趋势并且不断加快。文章从要素禀赋对国际产业转移的刚性,提出破除国际产业转移障碍的对策是:国际产业承接国的政府和企业应该着力培养制度环境,使内部市场经济趋向良性循环,降低产业转移刚性和障碍,增强自主发展能力,进行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培养动态比较优势,提高竞争力。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宗富  张向先  
[目的/意义]分析政务微信信息生态链的构成要素并探究其形成机理,以揭示其运行规律,为进一步提升政务微信的综合社会效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过程]从信息生态视角分析了政务微信信息生态链的构成要素,构建了形成机理模型,分析了政务微信信息生态链的类型和结构。[结果/结论]指出政务微信信息生态链由信息主体、政务微信信息、政务微信环境3部分构成,揭示了政务微信信息生态链的形成机理,为政务微信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局限]未对各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定量分析,没有结合实际案例对形成机理进行仿真研究。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刘月学  
将信息生态链的相关理论引入图书馆信息服务研究中,探讨图书馆信息服务生态链的相关理论,揭示了图书馆信息服务生态链的构成要素与形成机理。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张静  付金存  
产业转移是中国实施区域均衡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在推拉框架下,转出区与转入区技术、成本、产业和经济势能的差异诱发产业势差,产业势差在经济系统推力和拉力共同作用下转换为转移动能,揭示了产业转移发生的内在机理。为推动中国区际产业有效转移,需重塑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完善转入区产业承接甄别机制,优化转入区软硬环境,以建立合理的区际产业分工体系。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梅林  张杰  杨先花  
区域协调发展理念下,区际产业转移与对接是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重要手段。基于区际产业转移与对接内涵、动力机制等既有研究,从考虑运输成本的"推-拉"模型与异质性企业区位选择效应的市场动力机制,以及信息不对称下强弱势政府间竞争博弈机制两个维度,剖析我国区际产业转移与对接内在机理。从创新顶层设计、发挥比较优势、降低交易成本3个方面探讨了促进区际产业转移与对接的政策保障措施。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宋炳林  
产业转移的行为不是孤立的,而是嵌入在一个社会关系网络当中。各行动者之间的联系紧密程度及其在社会网络中所处位置的变化,都将对企业的迁移行为产生影响力。围绕力的一般作用过程及其特征,从社会网络影响力的产生、传导及反馈的过程来解析社会网络机制。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秉镰  胡玉莹  
文章尝试运用波士顿矩阵和区位商方法识别我国东、中、西部地区需要进行产业转移的具体行业,并对识别结果进行了检验。研究表明,该识别方法具有有效性,且目前我国的区际产业转移本质上是全国范围内价值链模式的产业转移。即处于价值链低端的产业正加速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价值链高端的产业仍向东部集中。与西部地区相比,中部地区更适合作为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重要区域。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马子红  
区际产业转移,不仅有利于发达地区的产业升级换代,而且有利于欠发达地区能够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缩小同发达地区的差距。本文基于国内外区际产业转移的文献综述,为我国通过产业转移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玫  
从广义空间观看,区际产业转移符合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与区域协调观和节约型社会的本质相一致。但产业转移对区域可持续发展三维度的影响效应存在差异,衰退性产业转移以及招商引资领域环境门槛过低普遍会对承接区域生态安全构成威胁。经过综合利弊权衡,坚持区域可持续发展观是产业转移承接地的最优路径选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