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056)
- 2023(13841)
- 2022(11064)
- 2021(10141)
- 2020(8196)
- 2019(18512)
- 2018(18235)
- 2017(32524)
- 2016(18601)
- 2015(20812)
- 2014(21378)
- 2013(20071)
- 2012(18448)
- 2011(16458)
- 2010(17120)
- 2009(15672)
- 2008(15617)
- 2007(14871)
- 2006(13249)
- 2005(12037)
- 学科
- 业(76309)
- 济(72090)
- 经济(72000)
- 企(70364)
- 企业(70364)
- 管理(67133)
- 业经(27838)
- 中国(25814)
- 农(25023)
- 方法(24542)
- 财(23958)
- 教育(22951)
- 技术(22105)
- 理论(20994)
- 地方(18249)
- 农业(18097)
- 务(17209)
- 财务(17170)
- 财务管理(17158)
- 制(16763)
- 数学(16228)
- 企业财务(16180)
- 数学方法(16063)
- 和(15078)
- 策(14528)
- 体(14237)
- 学(14145)
- 划(13920)
- 技术管理(13472)
- 发(12052)
- 机构
- 学院(262978)
- 大学(255651)
- 济(98188)
- 管理(96335)
- 经济(95889)
- 研究(86385)
- 理学(81007)
- 理学院(80041)
- 管理学(78866)
- 管理学院(78321)
- 中国(62642)
- 京(56201)
- 科学(50715)
- 财(48486)
- 江(45055)
- 范(43300)
- 师范(42996)
- 所(42816)
- 农(39250)
- 中心(38353)
- 研究所(38233)
- 财经(37046)
- 教育(36250)
- 技术(36006)
- 北京(35910)
- 州(35591)
- 师范大学(34224)
- 经(33356)
- 业大(33320)
- 职业(32826)
- 基金
- 项目(162650)
- 研究(133188)
- 科学(131453)
- 基金(111605)
- 家(94509)
- 国家(93394)
- 社会(82094)
- 科学基金(81619)
- 社会科(77362)
- 社会科学(77347)
- 省(69896)
- 教育(68361)
- 基金项目(58287)
- 编号(58017)
- 划(57832)
- 成果(48693)
- 自然(48494)
- 自然科(47378)
- 自然科学(47366)
- 自然科学基金(46578)
- 课题(44494)
- 资助(42524)
- 创(39642)
- 发(38340)
- 重点(38130)
- 年(37026)
- 部(36411)
- 创新(35827)
- 业(35387)
- 规划(34994)
- 期刊
- 济(122631)
- 经济(122631)
- 研究(88668)
- 中国(67872)
- 教育(67649)
- 管理(42195)
- 财(41633)
- 农(37684)
- 学报(33561)
- 科学(32809)
- 技术(32496)
- 大学(27442)
- 农业(25900)
- 学学(23921)
- 业经(22746)
- 融(21685)
- 金融(21685)
- 职业(21147)
- 财经(19725)
- 经济研究(17670)
- 经(17298)
- 业(15840)
- 坛(15722)
- 论坛(15722)
- 问题(15195)
- 技术经济(14399)
- 技术教育(13758)
- 职业技术(13758)
- 职业技术教育(13758)
- 科技(13156)
共检索到4205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赵海峰
本文认为,区域经济的发展需要企业创新来支撑,区域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共同体的建设有助于培养更多的符合区域经济需要的高素质的创新创业人才。区域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共同体建设要在统一思想认识、树立共同的教育理想基础上,运用共需共赢策略、建立共循的制度规范,建设一支结构优化的师资队伍,最后分步实施、有序推进。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区域高职院校 创业教育 共同体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田贤鹏
创新创业教育共同体是教育生态思维和生态方法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具体化应用和彰显。由于实施理念的碎片化理解、实施方式的强制性割裂、实施过程的松散性推进、实施结果的表层性嵌入,导致我国创新创业教育陷入了生态性困境,阻碍了创新创业教育共同体的形成。构建创新创业教育共同体需基于共同体的结构特征和创新创业的内在属性进行生态系统的整体优化,具体可围绕需求导向的教学共同体、校内协同的文化共同体、校企合作的产研共同体、校地联动的发展共同体等不同层面展开。
关键词:
教育生态 创新创业 共同体 生态系统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黄云奇
针对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中存在的"认识不足,管理不力、质量不高"等主要问题,以汽车专业群为例探索了依托校企合作平台的组织和制度保障,与企业共建校企利益共同体并以其为载体,根据企业的业务范围设计创业项目编入人才培养方案,将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校企共同实施"专业—创业"一体化教学提升学生创业质量的创业教育模式,为同类院校开展创业教育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
校企利益共同体 汽车专业群 创业教育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邹良影 刘程灿
实践育人是高职院校人才培育的重要形式,实践育人共同体是实践育人的有效载体,"双创型"实践育人共同体是培育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的有效平台。国内高职院校就"双创型"实践育人共同体建设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提出了实体形式、虚拟形式、虚实兼具形式的三种不同建设途径。高职院校"双创型"实践育人共同体主要由建设主体、建设方式、建设客体、运行结构等构成,同时受外部环境影响。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创新创业 实践育人 共同体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刘芬
新时代下,建设校企命运共同体,是推动地方经济、科技、教育发展的最稳健的方式之一。文章首先分析了特色学科视角下高职院校与地方企业共同体建设的意义,然后阐述了特色学科视角下高职院校与地方企业共同体建设存在的问题,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特色学科视角下高职院校与地方企业共同体建设的路径:高职院校与企业建立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共同发展目标;高职院校与企业深层次互动;高职院校与企业联动促科研成果转化。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校企合作 校企共同体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任嘉威
创新创业教育是近些年高校教育的热点,国际教育会议将创业教育称为21世纪教育的通行证。我国大力发展创新创业教育,为此教育部印发了《关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意见》。新时期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取得很大成效,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有必要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治理共同体的构建进行研究。先论述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意义,阐述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治理共同体协同理论,之后从高校、社会与政府方面分析了创新创业教育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产生原因,最后提出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治理共同体的构建对策。
关键词:
新时期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 治理共同体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闾春飞
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和课程观念,课程思政强调各类课程、各科教师之间的同向同行,其内涵、理念、特征与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的价值指向基本相通。积极推进高职课程思政建设,形成多主体、多学科的教育共效应,是新时代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但在推进过程中,却出现了主体性疏离、过程性疏离、空间性疏离、体制性疏离四重教学限制。因此,建议基于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从主体育人的共识、教学过程的共创、教育空间的共融以及体制机制的共建四个维度探索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途径。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 高职院校 课程思政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朱正平
课堂"学习共同体"体现平等合作,彰显和谐共生,促进情感交融。高职院校的课堂"学习共同体"注重教学过程的交互性,尊重学生的心理特点;重视教学内容的生活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调教学方式的体验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高职院校基于课堂"学习共同体"模式下实施教学设计,构建追寻"共同愿景"的教学目标,创设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学习情境",倡导"对话体验"的教学策略,恪守"主体间性"的师生关系,有利于促进高职院校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学习共同体 课堂 教学设计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杨丽丽
信息化教学对高职院校师生共同体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信息化教学强调学习情境创设、师生协作探究、深化会话交流、知识意义建构等,有助于提升高职院校师生共同体的公共性、联结性、整体性以及"默认一致"性。但是,教师的自我为中心定位、不太高的信息化教学水平以及学生较低的参与意愿和行为是高职院校师生共同体建设面临的困境。对此,需要通过树立信息化理念、改善信息化教学方式、拓展信息化教学渠道等途径来推进高职院校师生共同体建设。
关键词:
信息化教学 高职院校 师生共同体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剑波
区域劳动教育共同体是政府、学校、家庭、社会组成的推进劳动教育的利益共同体,是基于共同目标、身份认同和利益共享三类核心要素构建出的责任共同体、实践共同体、育人共同体。以区域劳动教育“1+1+N”实践模式为例,借助多主体共商,构建区域劳动教育责任共同体;依托项目共建,打造区域劳动教育实践共同体;贯彻利益共享,铸就区域劳动教育育人共同体,为区域推进劳动教育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依据。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尹娟
高职院校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需要立足于本校协同育人工作实际,遵循思想政治教育的三大规律,构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师资共同体。文章在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师资共同体的蕴含和价值追溯的基础上,从宏观与微观两个角度探讨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师资共同体的构建路径,包括宏观层面的组织保障机制、协同育人机制、信息反馈评估机制,微观层面的培养成员共同体意识,构建"学习共同体""精神共同体"。
关键词:
高职 思想政治教育 师资共同体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郭树勇 于阳
东亚人文共同体的建构是周边命运共同体构建的重要依托,也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在区域层面的重要内容与主要环节之一。人文共同体作为文化共同体的一种形式,在不同历史时期被赋予了不同的时代内容。古代东亚文化共同体初见于汉代,鼎盛于隋唐,17世纪中叶明清嬗代后逐渐走向衰落,西方殖民东侵与近代日本扩张等因素使其趋于崩溃。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东亚群体性崛起后,特别是冷战结束后,东亚人文共同体的当下建构有了现实可能。文化区域主义作为一种研究视角,是国际政治社会学的重要体现。以该视角分析东亚人文共同体建构的前提条件,可以发现东亚地区存在由历史塑造的相似价值观,东亚文化在域外文化压力下具有一定的"抗逆性",但区域内核心行为体对构建人文共同体尚未形成一致的强烈意愿。在推动路径方面,当前东亚不存在一个公认的文化领导者,官方与民间的多层次推动会因历史与政治问题受阻,东亚文化主体性建设须克服"例外论"陷阱。因此,推动建构人文共同体需将文化作为目的而非手段,由此尝试强化行为体的构建意愿;在推动主体上避免单中心主义,重视多边协调;方式上在坚持依托政府主导的跨区域对话机制的同时,应深化区域内文化产业合作、推进民间自发性人文交流;在内容上需注重兼收并蓄,融合传统价值观与新兴文化,逐渐实现东亚各国文化的多元一体。人文共同体将以更具实践性、灵活性和包容性的方式在东亚展开,为多元一体的东亚国际体系提供精神支撑。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郭延军 王春梅
新区域主义已经成为东亚地区一种重要的理论与社会建构。新区域主义的开放性等特点适应东亚地区的安全现状,同时东亚的安全形势也为新区域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动力。在新区域主义理念的指导下,有助于将带有冲突性质的国家间关系的“安全复合体”转变为具有合作性质的“安全共同体”。本文试图从新区域主义的视角探讨建构东亚“安全共同体”的可行性。
关键词:
东亚安全 新区域主义 安全共同体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周彦兵
类型教育视域下,构建教学组织共同体是新时代职业教育的发展需求、价值指向和必然选择。如何实现教学组织共同体的共建、共享、共治,是新时代职业教育教学治理创新发展的关键。职业教育教学组织共同体应从治理共同体、利益共同体、价值认同共同体等维度达成建设共识,并通过行之有效的实践策略,重构主体关系,动态更新学科知识,强化技术赋能,创新教学模式,关注育人成效,从而有效地推动现代职业教育教学治理路径创新并实现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赵建峰 陈凯 戎成
构建产教融合共同体是推动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针对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存在的“价值差异突显、主体权责不清、利益分配错位、人才供需矛盾”等问题,提出构建基于“价值共识、责任共担、利益共享、人才共育”的战略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利益共同体、育人共同体的路径选择。政行企校联合打造产教融合共同体,有效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四链融通,促进产教要素全方位融合,实现产教多元主体多方共赢。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