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674)
2023(8156)
2022(6721)
2021(6000)
2020(4677)
2019(10428)
2018(10166)
2017(18964)
2016(10369)
2015(11571)
2014(11669)
2013(11797)
2012(11537)
2011(10980)
2010(11295)
2009(10495)
2008(10480)
2007(9688)
2006(9037)
2005(8604)
作者
(32994)
(27307)
(27273)
(25640)
(17525)
(13174)
(12356)
(10619)
(10467)
(9862)
(9549)
(9267)
(9120)
(8999)
(8602)
(8416)
(8032)
(7968)
(7862)
(7814)
(7213)
(6821)
(6611)
(6378)
(6159)
(6147)
(6109)
(6037)
(5581)
(5407)
学科
(54794)
经济(54748)
管理(27701)
(24939)
地方(21706)
中国(19143)
(18034)
企业(18034)
(15247)
业经(13322)
方法(13110)
地方经济(12908)
(11347)
(11193)
农业(10827)
(10433)
金融(10431)
数学(10127)
环境(10098)
数学方法(10034)
(9773)
银行(9761)
(9695)
(9616)
(9235)
资源(8818)
(8602)
贸易(8590)
(8164)
理论(7979)
机构
学院(159669)
大学(157855)
(66428)
经济(64904)
研究(64477)
管理(55011)
中国(49005)
理学(44883)
理学院(44221)
管理学(43523)
管理学院(43196)
科学(39466)
(36305)
(34377)
研究所(30841)
(30088)
中心(28341)
(27022)
(26742)
(26492)
师范(26295)
北京(23936)
(23064)
财经(22650)
(22469)
师范大学(21111)
业大(20627)
(20522)
农业(20497)
(20230)
基金
项目(97620)
科学(76778)
研究(75151)
基金(67370)
(58740)
国家(58180)
科学基金(48579)
社会(47393)
社会科(44897)
社会科学(44885)
(39920)
基金项目(35007)
(33336)
教育(32992)
编号(31445)
(28803)
自然(28491)
自然科(27599)
自然科学(27592)
自然科学基金(27062)
成果(26869)
资助(26617)
发展(23457)
课题(23244)
重点(23086)
(23023)
(20626)
(20045)
国家社会(19459)
创新(18795)
期刊
(88822)
经济(88822)
研究(54570)
中国(40928)
(26064)
学报(24670)
教育(23602)
科学(23478)
管理(22547)
(21427)
(18178)
金融(18178)
农业(18044)
大学(17909)
学学(16223)
业经(15519)
技术(14333)
经济研究(13428)
财经(12092)
问题(11570)
图书(11484)
资源(10937)
(10598)
(9596)
(8943)
(8822)
论坛(8822)
书馆(8590)
图书馆(8590)
(8429)
共检索到2709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吴咏虹  
利用好区域资源优势和开发优势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区域资源优势是指某一区域拥有的资源在数量和质量方面占有优势地位 ,区域资源开发优势则是指某一区域在开发利用本区域资源或非本区域资源方面拥有的优势条件和能力。区域资源优势具有相对性、时效性和相关性 ,是以一定的经济活动为前提的 ,必须通过区域间分工与合作才能显示与发挥出来 ;区域资源开发优势具有资源依附性和开发主体不确定性 ,其优势的发挥需要一定的条件。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黄胜利  
区域资源的优势对制定区域发展规划十分重要。该文首先解释了满意度的概念 ,以及多因子综合评价的一般法则 ,随后提出了自然资源综合满意度评价模型 ,并以江西省的土地资源评价作了实例研究。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彬  常庆瑞  赫晓慧  
客观评价新疆地域资源优势 ,分析制约新疆地域资源优势产业化的障碍因素 ,提出新疆地域资源优势产业化发展的基本对策 ,认为加强生态环境治理和基础设施建设、科教兴新、产业结构调整 ,发展区域特色产业、加强政府宏观调控、扩大对外开放、发展旅游业是实现新疆地域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的有效途径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钱立洁  
福建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具有良好的区域经济基础和优势,但也存在着城市化进程仍显滞缓、投资环境不够优化、文化资源尚未充分发挥等问题,因此,作为沿海省份,福建必须充分发挥现已具备的文化资源优势,发展旅游业带动区域经济,这是发展区域特色经济的重要途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侯高岚  
文章阐释了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效率以及发展模式的选择,指出后进国家所拥有的自然资源型后发优势并非自然资源丰富的优势;分析了"资源诅咒"产生的原因,针对如何摆脱"资源诅咒",指出了有效发挥自然资源后发优势的途径。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杰林  侯履谦  刘桂芝  
小杂粮是山西的资源优势 ,通过山西产业结构大调整和国家对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的“双调”推动 ,我们应加大小杂粮开发力度 ,加快其产业化开发进程。小杂粮产业化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 ,需要政府强有力的引导、扶持 ,加强协调管理 ,加大科技投入。农业部门应全力以赴开发小杂粮 ,在服务社会化、经营一体化、管理企业化的产业开发进程中全面发挥作用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方一平  
川西地区包括甘孜、阿坝、凉山、雅安、攀枝花、乐山和眉山七个州市。金沙江水电基地、雅砻江水电基地和大渡河水电基地集中分布该区域 ,是长江上游水能资源富集区的核心。从水系和行政区方面分析该地区水能资源分布状况、国际国内比较优势、开发利用水平、管理体制、丰枯矛盾和资金短缺等。最后提出以溪落渡、向家坝、瀑布沟和独松电站为主的开发重点 ;华东、华中、西北市场开发为主的市场开拓战略方向 ;四川电网与华东、西北电网的联网建设 ;以电代柴保生态的战略 ;规范集资办电的投融资制度 ,实行项目资本金制度 ,明晰产权关系 ,进行现代化企业制度的改制方向和实行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黄民生  
通过分析武夷山市资源现状,提出自然旅游资源、森林资源、耕地资源、武夷岩茶资源为该市优势资源。在分析优势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问题基础上,提出优势资源潜力,以及开发优势资源的对策与措施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蒋晓伟  冯立梅  杨达源  欧阳怀龙  任朝霞  
气候资源是旅游事业开发中极为重要的资源之一。分析和评价了庐山旅游气候资源的特点和优势,指出庐山具有适宜的气温,适中的湿度,丰沛的降水,类型多样的气象景观,并且还有较长的适宜旅游期等资源优势。据此提出了开发四季旅游和度假旅游,建设世界别墅公园和大自然花园的构想,以期能充分发挥庐山风景区的旅游气候资源优势,使风景区保护与资源利用、旅游开发相协调,同时又利于实现风景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者的统一。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储茂东  师守祥  
从资源、环境、经济协调发展的关系出发 ,论述了西北地区资源优势及西北地区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性 ,同时提出了西北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杜坤伦  
本文分析了当前资源优势型上市公司的现状与发展中的问题,揭示了资源优势型上市公司的主要特点。提出经济发展需要不断培育上市公司,而区域的差异性和发展的不平衡性,要求在上市公司培育和规范发展中,既要坚持全国统一的政策指导和法律规范,又要承认差别,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坚持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的指导思想,在统筹区域发展中重点培育和规范资源优势型上市公司,通过全面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使上市公司的发展更具有可持续性。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段应泽  罗建文  
元谋县位于滇中高原北部,隶属楚雄彝族自治州。全县面积202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3万亩,辖10乡3镇,81个村(办),19.3万人。元谋曾以发现距今170万年前的“元谋人”化石而闻名于世。元谋光热资源丰富,年均日照2670小时,年平均气温21.9℃,...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杨忠娜  陈曦  王贵彦  崔永福  双峰瑞  陶佩君  
本文从自然条件、灾害多发性等方面,分析了导致太行山区贫困的根源,提出在干燥度配置植被理论、耗散结构理论及生态工程原理等科学技术理论的指导下,依据山区资源优势,走合理开发和利用,培育支柱产业,自我脱贫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黄永清  谢迪辉  周茂权  
一、组建大桂林旅游区是搞活旅游经济的战略举措 一般认为,桂林旅游区包括桂林市和阳朔县,这是关于桂林旅游区地域范围的狭义理解。从资源类型组合关系、资源地域分布结构及有利于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考虑,宜将桂林旅游区扩大至包括桂林市、阳朔县、临桂县、灵川县、兴安县、永福县、资源县及龙胜各族自治县(一市七县),共同组成“大桂林旅游区”。其理由是:(1)上述各县均与桂林市相毗连,将之划入桂林旅游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