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326)
2023(10376)
2022(8653)
2021(7687)
2020(6103)
2019(13497)
2018(13268)
2017(24762)
2016(13127)
2015(14728)
2014(14988)
2013(14946)
2012(14496)
2011(13660)
2010(14182)
2009(13282)
2008(12900)
2007(11848)
2006(11150)
2005(10720)
作者
(40934)
(34111)
(34066)
(32316)
(21936)
(16220)
(15413)
(13122)
(13094)
(12442)
(11913)
(11424)
(11387)
(11234)
(10750)
(10635)
(10147)
(9823)
(9801)
(9392)
(9055)
(8484)
(8290)
(8075)
(7779)
(7762)
(7518)
(7356)
(6924)
(6747)
学科
(82086)
经济(82030)
管理(35603)
(31191)
地方(26747)
中国(23787)
(23262)
企业(23262)
方法(21279)
(18081)
数学(17623)
数学方法(17480)
业经(17316)
地方经济(16595)
(16021)
(13421)
金融(13419)
农业(12883)
(12720)
(12626)
银行(12615)
(12581)
环境(12393)
(12387)
(11118)
(10717)
贸易(10704)
(10355)
(10154)
理论(10092)
机构
学院(204053)
大学(203500)
(93198)
经济(91250)
研究(80855)
管理(70649)
中国(62180)
理学(57981)
理学院(57184)
管理学(56292)
管理学院(55886)
科学(47398)
(45401)
(41903)
(41881)
研究所(37400)
中心(35124)
(33715)
财经(31662)
(30879)
(30733)
师范(30615)
北京(29939)
经济学(29462)
(28887)
(28347)
(27281)
经济学院(25891)
业大(25402)
(24730)
基金
项目(123215)
科学(97283)
研究(93722)
基金(86964)
(75369)
国家(74713)
科学基金(63016)
社会(61082)
社会科(57967)
社会科学(57955)
(49167)
基金项目(44694)
教育(41632)
(41355)
编号(37492)
自然(36829)
自然科(35876)
自然科学(35871)
自然科学基金(35186)
资助(35056)
(34113)
成果(31930)
重点(28916)
课题(28127)
发展(28108)
(27644)
(26425)
国家社会(25536)
(25258)
创新(23795)
期刊
(122868)
经济(122868)
研究(72626)
中国(50220)
(30934)
管理(30113)
(29710)
学报(29554)
科学(28367)
教育(26217)
(23457)
金融(23457)
大学(22587)
学学(20901)
技术(20396)
农业(20293)
经济研究(20045)
业经(18624)
财经(17452)
问题(15607)
(15296)
技术经济(12056)
(12044)
国际(11258)
世界(11214)
图书(10800)
资源(10253)
(10236)
商业(10125)
(10050)
共检索到3460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力年  滕福星  
区域经济系统协同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也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经济增长由政策刺激向自主增长有序转变、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内在要求。抓住初级协同和高级协同这两个关键环节,坚持资源耦合、区域开放、目标一致、结构匹配等推进原则,促使各个经济要素相互配合、相互协作、互惠共赢,加速系统结构状态的优化,是实现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重要保障。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郭艳  于兆宇  
本文首先分析了区域物流能力与经济协同发展的含义和特征,然后选取了区域物流能力及经济系统协同发展相关指标,采用协同学理论测量了2002-2009年江西区域物流能力与经济系统协同度值。结果表明:协同度年平均增长9.9%,说明江西区域物流与经济系统得到了较好地协同发展。最后提出了调整优化物流系统结构,进一步促进江西区域物流和经济协同发展的建议。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卢勇  
企业大学的兴起为高职校企合作提供了新的契机,为校企协同发展创造了条件。协同发展始于各组织自身需求,以校企目标整合为基础,尊重市场机制,以组织网络协同管理为手段,通过能力协同、资源协同,实现校企以及企业大学的共同发展。基于企业大学的高职校企协同发展既具备有利条件,也面临着障碍。企业大学发展和校企资源互补,协同运作机制,以及外部环境的匹配,是协同发展的有利条件;目标冲突、战略性不够、文化冲突、管理体制,以及外部环境障碍、空间阻隔等是协同发展的障碍。序参量管理、"校-企"系统的内部协同及其与外部环境的互动,是基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卢勇  
企业大学的兴起为高职校企合作提供了新的契机,为校企协同发展创造了条件。协同发展始于各组织自身需求,以校企目标整合为基础,尊重市场机制,以组织网络协同管理为手段,通过能力协同、资源协同,实现校企以及企业大学的共同发展。基于企业大学的高职校企协同发展既具备有利条件,也面临着障碍。企业大学发展和校企资源互补,协同运作机制,以及外部环境的匹配,是协同发展的有利条件;目标冲突、战略性不够、文化冲突、管理体制,以及外部环境障碍、空间阻隔等是协同发展的障碍。序参量管理、"校-企"系统的内部协同及其与外部环境的互动,是基于企业大学的高职校企协同发展的关键环节。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张蓉  
建立地方高校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良性互动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创新创业教育要坚持"育人为本、以人为本"的基本价值理念。注重高校创业信息交流平台的建设,促进创新创业信息资源的整合和共享。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高校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区域经济产业结构优化的重要举措。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已进入深化改革阶段,地方高校要主动将创新创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相结合,进一步提升创新人才培养质量。区域经济结构的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晓钟  
经济管理出版社于近期出版的经济学新著《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研究》(黎鹏著),以协同学思想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为基本理念,认为区域内各地域单元(子区域)和经济组分之间应该协和共生,自成一体,形成高效和高度有序化的整合,形成区域内各地域单元和经济组分的"一体化"运作与共同发展的区域经济发展方式;强调协同发展的区域体系应有统一的联合与合作发展目标和统一的规划,使区际之间有着高度的协调。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军辉  
党的十九大提出构建"区域协同发展战略",其目的就是要着力破解当前制约我国不同区域经济体间协同发展中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失衡极易引致区域经济碎片化发展、放大区域间经济绩效的差距并制约区域经济的发展速度与发展质量。因此就我国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水平进行稳态与动态的双重维度测算,并就影响我国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机理因素进行研究,有助于引入新的变量动态来调整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变化、区域经济发展速度。本文正是基于这一现实考虑,运用生态位理论来分析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复杂系统的构成。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我国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动态综合评价以及我国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变化速度的动态综合评价模型,以期从静态与动态的二重视角对我国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状态与趋势进行研究,以立体分析我国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总体演变的状态与构成我国区域经济多维复杂子系统之间的关联关系。最后应用了上文所构建的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动态综合评价模型与其变化速度的动态综合评价模型,分别从生态位占有能力、生态位发展能力与生态位进化能力三个维度进行实证分析,以明晰我国区域要素投入协同发展机制、经济产出协同发展机制以及经济有序度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生态位理论的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漆先望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我国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同志在大会上作了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十七大报告是党在新时期的纲领性文件,明确提出了要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奋斗目标。为深入学习十七大报告精神,本刊组织四川学术界有关专家学者举行专题论坛,交流学习体会,现刊发部分专家学者的发言摘要,以飨读者。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郭湖斌  齐源  
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复合系统理论和耦合度模型,本文首先构建了区域物流和区域经济综合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其次借助2001-2016年的数据,对长三角区域物流和区域经济的综合发展水平、区域内协同度、区域间协同度进行了具体计算。最后对长三角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演化规律和空间协同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两系统之间存在显著的协同关系,区域物流综合发展水平每提升一个百分点,就可以推动区域经济综合发展水平提升1. 051个百分点。同时两个子系统对协同发展的贡献机制并不一样,上海市、浙江省的情况正好和江苏省相反。在空间协同发展特征上,整体协同度伴随着区域内地区之间协同度的趋同性而逐步提升,体现出良好的协同发展特征。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张晓刚  
区域的经济发展都离不开职业教育的支撑,职业教育要谋求大发展也离不开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持,两者相互依存。目前,北京经济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新阶段,对产业结构、发展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区域经济将呈现出新的特征和发展态势。研究了首都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问题,对促进区域经济与职业教育的协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意义。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朱之红  常学洲  张志华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河北省的高等教育迎来了机遇和挑战。分析河北省高等教育现状,探析河北省高等教育与京津冀区域的发展关系,制定河北省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策略有着重要的意义。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琳  吴珊  
文章运用扩展的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我国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水平进行实证研究,揭示我国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动态特征和变化趋势。首先,简析协同发展的内涵,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表现特征和影响因素两个方面确定评价标准;然后,运用扩展的DEA方法对我国不同空间尺度2002-2011年间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水平进行动态评价与比较分析,得出结论:我国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总体处于中级水平,东、中、西部梯级差异明显;十年间,东部与西部协同发展水平呈缩小趋势,而东部与中部间呈扩大之势。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范馨月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商贸流通业作为推动区域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区域经济的活跃和发展有重要促进作用。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商贸流通业则是现代区域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推动力量。如何充分运用商贸流通业促进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并通过区域经济发展带动商贸流通业的升级,是各地方政府重点关注、研究的内容。文章从共生理念的内涵入手,深入分析商贸流通业对区域经济促进的作用机理,提出商贸流通业与区域经济共生发展的一系列建议,以期为提升我国经济综合竞争力做重要参考。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王恕立  吴楚豪  
本文使用2002—2019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对自贸试验区建设引致的区域经济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自贸试验区建设显著降低了属地省份与其他省份的经济周期同步性,产生经济效应的影响范围介于1000~2000公里,在同板块(梯队)间产生的负向作用要大于不同板块(梯队)间产生的负向作用。进一步分析发现,自贸试验区属地省份与非自贸试验区属地省份间均存在转移效应,同为自贸试验区属地省份间的转移效应更为突出;在考虑了双边经贸合作的情况下,自贸试验区建设显著降低了其他省份的实际GDP增长率,中部和西部等内陆自贸试验区的负向影响更为突出。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范馨月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商贸流通业作为推动区域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区域经济的活跃和发展有重要促进作用。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商贸流通业则是现代区域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推动力量。如何充分运用商贸流通业促进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并通过区域经济发展带动商贸流通业的升级,是各地方政府重点关注、研究的内容。文章从共生理念的内涵入手,深入分析商贸流通业对区域经济促进的作用机理,提出商贸流通业与区域经济共生发展的一系列建议,以期为提升我国经济综合竞争力做重要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