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473)
2023(6410)
2022(5381)
2021(4717)
2020(3807)
2019(8466)
2018(8038)
2017(14566)
2016(8428)
2015(9276)
2014(9438)
2013(9149)
2012(8721)
2011(8107)
2010(8318)
2009(7819)
2008(7932)
2007(7376)
2006(6664)
2005(6006)
作者
(27194)
(22868)
(22550)
(21365)
(14359)
(11065)
(10230)
(8796)
(8706)
(8123)
(8042)
(7874)
(7471)
(7294)
(7063)
(6986)
(6781)
(6669)
(6642)
(6618)
(5906)
(5791)
(5456)
(5352)
(5132)
(5122)
(5049)
(4877)
(4615)
(4599)
学科
(40301)
经济(40270)
管理(27818)
(21232)
(18132)
企业(18132)
方法(15438)
数学(12677)
地方(12645)
数学方法(12451)
环境(12043)
(11090)
中国(9860)
(8959)
(8515)
业经(8287)
(8140)
地方经济(8124)
(7444)
理论(7242)
农业(6289)
资源(5983)
(5800)
(5698)
教育(5577)
(5428)
财务(5412)
财务管理(5399)
(5382)
金融(5380)
机构
大学(136456)
学院(133916)
(50352)
经济(49189)
管理(48407)
研究(48131)
理学(41449)
理学院(40858)
管理学(40012)
管理学院(39771)
中国(34080)
科学(32381)
(29667)
(25430)
(23542)
研究所(23437)
(22149)
(22013)
师范(21988)
(21365)
中心(20784)
业大(19635)
财经(18994)
北京(18470)
师范大学(18011)
(17616)
农业(17281)
(17170)
(16974)
经济学(15331)
基金
项目(90651)
科学(71778)
研究(65603)
基金(64808)
(57477)
国家(57042)
科学基金(48206)
社会(42042)
社会科(39859)
社会科学(39840)
(36449)
基金项目(34139)
(31075)
自然(30555)
教育(29988)
自然科(29742)
自然科学(29730)
自然科学基金(29129)
编号(25881)
资助(25733)
成果(21945)
重点(21549)
(20822)
(19582)
课题(19150)
(18011)
国家社会(17621)
科研(17178)
创新(17012)
计划(16821)
期刊
(58041)
经济(58041)
研究(39836)
中国(26154)
学报(23956)
科学(21881)
(18989)
(18497)
教育(18200)
大学(17503)
学学(16239)
管理(16072)
农业(13284)
技术(11397)
财经(10156)
资源(9109)
(8739)
(8593)
金融(8593)
业经(8472)
经济研究(8237)
图书(8064)
问题(7729)
(7613)
(7239)
统计(7128)
技术经济(6956)
科技(6557)
(6507)
(6059)
共检索到1984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袁晓玲  李政大  刘伯龙  
中国经济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同时,也付出了沉重的环境代价,环境污染不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还严重制约了社会的全面发展。科学评价我国环境质量的现状,是改善环境质量的前提,对可持续发展而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空气、水、废弃物、垃圾、噪声、土壤等6个方面构建包含11个指标的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体系,采用基于整体差异驱动的"纵横向拉开档次"评价方法,从不同角度对全国30个省区2003~2010年的环境质量进行动态综合评价,结果显示:从环境总量视角评价,西部最好;从经济发展的环境代价视角评价,东部最小;从人均污染物排放视角评价,西部最多。本文还借鉴经济学的收敛性检验方法,研究中国区域环境质量的内在演变规律...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郝慧慧  姚洪心  
本文采用我国1998~2013年29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考察国际技术贸易和FDI技术转移渠道对区域环境质量的影响,并对比分析这些影响的区域差异。结果表明:两种渠道的跨国技术转移从总体上促进了我国环境质量的改善;FDI技术转移对环境产生了积极效应并具有滞后性。国际技术贸易对东部地区环境质量产生了积极且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对中、西部地区的影响不显著;FDI技术转移显著提升了东部和西部地区的环境规制水平,验证了"污染光环理论"的存在性,但并未对中部地区环境改善产生有效影响。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解春艳  丰景春  张可  
首先,从环境监测动态化、政府环境监管信息化、社会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深度化及环保产业智能化4个维度分析了互联网技术对环境质量的作用机理。然后,利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互联网技术进步与环境污染(废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及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的空间关联性,并基于扩展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结合空间计量模型考察互联网技术进步对环境污染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互联网技术进步与环境污染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互联网技术进步能显著减少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针对不同的污染物,经济增长对环境质量的影响效果不同。最后,基于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黄万华  王娟  何立华  刘渝  
在现行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下,地方政府之间"锦标赛"式的环境规制竞争,如何影响区域环境质量,是值得深入探讨的理论问题。中央与地方政府的行为策略会影响环境规制竞争的结果。文章通过构建模型,运用博弈论的方法,就地方政府之间环境规制竞争对区域环境质量影响机理展开实证。发现在现行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下,放松环境规制是竞争性地方政府的最优策略,这也是我国区域环境质量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据此,提出了相应的治理对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黄万华  白永亮  
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利用制度分析的框架,探讨财政分权影响区域环境质量机理的路径与制度成因。文章指出,在社会转型期,旨在发展经济的建设型财政、地方政府间财权与环保支出责任不对称、与财政分权相匹配的相关制度供给不足等,是导致财政分权影响区域环境质量的主要原因,并据此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江三良  刘涵  
用DEA分析方法与纵横拉开档次法测算1995-2014年各省技术进步指数和环境质量指数,并分析了全国和分区域技术进步指数和环境质量指数的变动趋势。在IPAT模型的基础上构建技术进步与环境质量的理论模型,分全国整体、分区域实证检验了技术进步对环境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技术水平的提高对改善环境质量有正向促进作用,经济水平的发展和工业化趋势增加了环境污染,城市化水平的提高降低环境污染。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学山  吴豪  陈雯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是目前环境经济领域被广泛引用的一个计量模型。针对当前人们大多通过实际观测资料 ,利用回归分析 ,估计环境质量转折点 ,而理论研究相对较少的现状 ,从社会福利最大化角度出发 ,通过设定物品消费偏好指数 ,建立了一个两物品模型。通过数学推理 ,首先推导出了区域环境最佳投资水平 ,在此基础上从理论上证明了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存在的依据 ,以及在环境质量最低点和环境质量发生根本性好转的转折点的社会总投资水平。研究表明 ,环境质量演化过程曲线取决于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它与非环境物品生产函数和排污生产函数的技术参数 ,居民收入水平以及对环境物品和非环境物品的消费偏好 ,国民收入分配政策等有关 ...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官永彬  张应良  
运用环境质量指数动态评价了中国30个省份2007—2015年间的环境质量现状,进而考察了财政分权和政府竞争对环境质量的内在影响。研究发现:环境质量指数呈现出地区差异显著和总体态势改善的时空特征;财政分权和政府竞争显著降低了环境质量;财政分权和政府竞争对环境质量的影响具有区域异质性。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官永彬  张应良  
运用环境质量指数动态评价了中国30个省份2007—2015年间的环境质量现状,进而考察了财政分权和政府竞争对环境质量的内在影响。研究发现:环境质量指数呈现出地区差异显著和总体态势改善的时空特征;财政分权和政府竞争显著降低了环境质量;财政分权和政府竞争对环境质量的影响具有区域异质性。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任广鑫  杨改河  温秀卿  王得祥  
 人类的生产、生活和经济活动以及区域自然气候变化的共同影响,导致江河源区的生态环境呈现出不断退化的趋势,其主要特征是草地退化、湿地萎缩、土地荒漠化和生物多样性遭受破坏。文章分析了全球气候变化、青藏高原生态环境变化、青藏公路和青藏铁路的修建和营运、鼠害、西宁及州县城镇的经济发展以及迅速发展的旅游业等对江河源区生态环境产生的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最后阐述了对这些方面的集成研究将有助于揭示江河源区生态环境的演变趋势。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曹树青  
传统的以企业或项目为管理对象的点源环境治理与环境问题的区域化日益相悖,环保历史与现实理性呼唤新的环境治理模式,与点源环境治理相结合的区域环境治理体制机制亟待建立。区域环境治理是指以自然区域整体为治理对象的环境治理模式,分区治理和合作治理是其基本要求和特点;需要建立环境分区治理机制、区域环境整体治理机制、区域环境合作治理机制和区域环境管理体制,四者是有机联系的统一体:环境问题的特殊性要求按自然区域进行分区治理,每个自然区域必须作为一个自然整体进行治理,不同的自然区域以及自然区域内的各行政区域之间必须相互合作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卢洪友  王蓉  余锦亮  
"营改增"改革在完善税收制度、减轻企业负担、提升治理能力和促进经济转型发展等方面已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效。但是,也引起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加大,进而促使地方政府行为改变,直接影响区域环境质量。本文从财政压力视角出发,运用我国202个城市2008—2015年的数据,实证分析了中国"营改增"改革带来的地方政府行为和区域环境质量改变。研究发现,"营改增"改革引起了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加剧、工业活动增加、国有建设用地出让面积扩张、工业用地价格下降以及环境规制强度下降,在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样本地区的环境污染水平显著增加了11%以上。为了实现绿色发展,需要进一步完善"营改增"改革配套措施,调整增值税在中央与地方政府间的分成比例,加强中央对地方政府行为的监管,以有效缓解地方财政压力,减轻改革对环境产生的负面效应。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李树  陈屹立  陈刚  
环保产业能够通过技术效应、替代效应、直接效应、环保意识和环境管制标准提升等途径来改善环境质量。对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进行的实证研究发现,环保产业发展确实能够改善区域环境质量,但是目前其对不同污染物排放有着不同的影响力度,其对整体环境质量和工业废水排放的改善作用较为明显,但对固体废物和废气排放的影响并不显著。环保产业改善环境质量的力度和广度都还没有充分展示出来,这与其目前的总体规模和水平相称。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姜爱林  
区域环境规划是现代区域生态经济规划的新发展。然而这一创新点多年来并未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以致于虽然在改善环境方面做了不懈的努力但仍事倍功半。原因就是忽视了环境的区域规划性问题。本文为此作了一些尝试:首先对区域环境规划的基础性内容如环境现状、环境预测、指导思想、规划目标、指标体系等进行了一般分析,然后选择了环境污染治理规划和生态环境建设规划这两个较具典型意义的区域环境规划范式作为研究对象,进而探讨了区域环境规划的方案编制及其编制时应注意的有关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