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183)
- 2023(8712)
- 2022(6709)
- 2021(5898)
- 2020(4825)
- 2019(10423)
- 2018(10322)
- 2017(19940)
- 2016(10885)
- 2015(11988)
- 2014(12399)
- 2013(11822)
- 2012(10747)
- 2011(9823)
- 2010(9797)
- 2009(9030)
- 2008(9207)
- 2007(8414)
- 2006(7573)
- 2005(7171)
- 学科
- 济(50895)
- 经济(50851)
- 管理(28199)
- 业(26201)
- 企(20288)
- 企业(20288)
- 方法(18116)
- 贸(18116)
- 贸易(18107)
- 易(17529)
- 中国(14891)
- 地方(14840)
- 数学(14764)
- 数学方法(14624)
- 农(13331)
- 业经(11735)
- 学(11379)
- 财(10019)
- 制(9123)
- 农业(8747)
- 融(8743)
- 金融(8741)
- 理论(8368)
- 地方经济(8179)
- 银(7908)
- 银行(7895)
- 行(7601)
- 发(7466)
- 关系(7370)
- 环境(6817)
- 机构
- 大学(164015)
- 学院(163781)
- 济(68717)
- 经济(67381)
- 研究(58926)
- 管理(54367)
- 理学(46295)
- 理学院(45666)
- 管理学(44770)
- 管理学院(44461)
- 中国(42921)
- 科学(36585)
- 京(34244)
- 财(31285)
- 所(30652)
- 研究所(27840)
- 农(27250)
- 江(25413)
- 中心(25391)
- 财经(25323)
- 范(23992)
- 师范(23780)
- 经(22874)
- 业大(22796)
- 经济学(22454)
- 院(21450)
- 农业(21435)
- 北京(21070)
- 州(20717)
- 经济学院(20278)
- 基金
- 项目(107493)
- 科学(84594)
- 研究(78480)
- 基金(77976)
- 家(68982)
- 国家(68438)
- 科学基金(57358)
- 社会(51441)
- 社会科(48897)
- 社会科学(48887)
- 省(41781)
- 基金项目(40590)
- 划(35392)
- 教育(35297)
- 自然(35291)
- 自然科(34466)
- 自然科学(34456)
- 自然科学基金(33828)
- 编号(30945)
- 资助(30769)
- 成果(25998)
- 重点(25171)
- 发(24703)
- 部(23595)
- 课题(22316)
- 国家社会(22233)
- 创(21777)
- 性(21713)
- 创新(20550)
- 科研(20362)
共检索到2477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陈铁水
从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机制启动以来,中国加强与次区域各国的合作,卓有成效地实施了100多个合作项目,建成了一批标志性工程,促进了各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对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作出了积极贡献。中方既是次区域合作的受益者,也为次区域的发展作出贡献。但是,在次区域的法律框架内,没有具体的执行机制,影响到经济合作的进程。为此,需要将次区域各国的优惠性贸易安排提升为法律,将各项贸易安排及具体执行措施法律化,在此基础上构建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区域性法律体系,作为次区域合作的规范和保障,以营造一个鼓励和便利贸易与投资的法制环境,推动次区域的建设与发展。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董芳 王林彬
文章以2005~2018年中国650个大型企业进行的3125例OFDI为研究样本,依据投资争端解决程度对双边投资协定、区域贸易协定的投资条款进行"法律化水平"赋值,考察两类投资协定法律化水平对企业OFDI成效的影响及背后的作用机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区域贸易协定投资条款的法律化水平显著提升了企业OFDI成效,但双边投资协定对企业OFDI成效影响不显著;第二,两类投资协定是通过东道国市场营商环境和市场监管质量这一中介机制对企业OFDI成效产生影响;第三,区域贸易协定投资条款法律化水平对企业OFDI成效的影响在制度质量较高的东道国、服务行业及非国有企业更加显著。文章结论为中国参与投资协定谈判和投资规则深度制定,提高投资便利化水平和投资成效等方面提供了实证依据和政策参考。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王凯
在区域性服务贸易安排中,中国以正面清单为主的管理模式与国际范围内流行的负面清单模式有显著差别。为与国际通行的规则接轨,进一步参与区域服务贸易谈判,中国应在厘清推有关问题的前提下,借鉴国际经验,采用混合清单管理模式,正确选择负面清单涉及的服务部门或领域,梳理限制性法律法规和政策,同时采用恰当策略,在为负面清单"瘦身"、扩大服务业开放的同时,对关键领域加强保护。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王凯
在区域性服务贸易安排中,中国以正面清单为主的管理模式与国际范围内流行的负面清单模式有显著差别。为与国际通行的规则接轨,进一步参与区域服务贸易谈判,中国应在厘清推有关问题的前提下,借鉴国际经验,采用混合清单管理模式,正确选择负面清单涉及的服务部门或领域,梳理限制性法律法规和政策,同时采用恰当策略,在为负面清单"瘦身"、扩大服务业开放的同时,对关键领域加强保护。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李晓春
经济的全球化带来国际金融的全球化,金融的全球化要求国际金融服务贸易的多边化和自由化,而国际金融服务贸易法律的多边化正是国际金融贸易多边化和自由化的必然要求。本文论述了国际金融服务贸易法律的区域化、多边化及两者的关系。指出国际金融服务贸易法律的区域化与多边化将会长期并存,互相影响,并最终朝着国际金融服务贸易法律的全球化迈进。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陈光
我国外贸体制如何进一步深化改革,是直接关系到我国外贸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生存与发展的重要问题,也一直是我国外贸理论界和外贸实际工作者研究和讨论的热点。笔者认为,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可把视野再拓宽一些,思想再解放一点,对国有外贸企业现行的组织形式再进一步作调整,组建区域性国际贸易集团,就深化我国外贸企业改革进行一个大胆尝试。本文就此作一探讨。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范黎红
伴随《服务贸易总协定》及相关附件的达成,越来越多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将服务贸易纳入自由化进程。区域性服务贸易规则对多边规则造成一定的冲击,而《服务贸易总协定》第5条之规定存在一定不足,有待进一步完善。
关键词:
服务贸易 区域经济一体化 多边规则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李海波
FDI影响我国国际贸易有两种途径:第一,外资企业直接参与国际贸易,从而影响国际贸易;第二,通过溢出效应等途径对包括内资企业在内的整体国际贸易产生作用。本文沿着这两种路径,首先对我国东、中、西三个区域内的外商投资企业的进出口情况进行了分析。然后,利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就各区域内FDI对当地进出口的整体影响进行了系统分析。最后,根据分析结果并结合当前经济形势,从贸易平衡等角度对今后我国利用外资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外商直接投资 国际贸易 回归分析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郑周明
区域贸易安排与多边贸易体制既存在相互竞争的关系,也有相融互补的关系。随着区域贸易安排的日益发展,其在最惠国待遇原则、争端解决机制、多边贸易法律制度、单边谈判力量的增强等方面都对WTO多边贸易体制构成威胁,带来挑战。
关键词:
区域贸易安排 WTO 挑战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周念利
国际服务贸易规则的多边化与区域化"并驾齐驱",已成为国际服务贸易自由化进程中的重要特征。从提高规则的透明度、稳定性、一致性和非歧视性出发,越来越多的区域服务贸易安排在规则设计和体系架构上对多边服务贸易安排做出了明显改进。文章着眼于对区域服务贸易自由化安排所呈现的四大"GATS+"特征展开分析:(1)基于"否定列表"的服务自由化承诺方式;(2)服务贸易规则与投资规则的"分立"架构;(3)相对自由的服务原产地规则;(4)"非成员最惠国待遇"条款的引入。
关键词:
RTAs 服务贸易 自由化 GATS+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朱菁 王谨
过去几十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家参加了区域性的优惠贸易安排。人们开始担心自由贸易带来的福利正在被歧视性贸易政策所吞噬。这种担忧有没有充足的理由?本文想讨论以下几个问题:所谓的“歧视性贸易安排范围广吗?它违反一般的国际贸易行为规则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周阳
近年来,区域贸易集团的蓬勃兴起在促进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给关贸总协定及世界贸易组织的框架体系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究其根源,区域贸易集团法律地位的不明晰,以及缺乏一个有效的协调和监督机制是两大主要原因。因此,本文在对以往理论规则及实际操作进行一番检讨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发展方向。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王健
文章集中研究1990~2007年东盟国家贸易发展问题,得出自由化背景下东盟贸易发展的全球性和区域性特征。通过引入和建立全球层面的出口依存度、贸易贡献度和贸易自由度,区域层面的区域内贸易集中度、贸易地区倾向性和贸易伙伴排名等六个指标,全面研究东盟贸易发展问题,并对中国对东盟发展经贸关系提了几点看法。
关键词:
东盟 贸易发展 AFTA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李丽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李志远 陈鸣
厘清当前国际分工下的价值链是具有全球性特征还是更具区域性特征,这是探究当前国际分工构成以及未来分工发展等根本性贸易问题的基础,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文章利用CEPII双边贸易流量数据库,测算产品的平均进口距离用于衡量1995—2014年间价值链生产在全球性特征上的变化,并与Eaton和Kortum(2002)框架下构造的理想“全球价值链”进行比较,分析评估全球化进一步发展的潜力。研究显示,1995—2014年间“全球价值链”的发展极为有限,平均进口距离只增长了约300千米,距离理想的“全球价值链”下的进口距离差距很大,特别是中间品贸易的进口距离较短,说明价值链分工仍主要体现为区域性特征。在价值链呈区域性特征的背景下,各国更倾向于达成区域性的自由贸易协定以支持区域性的价值链生产,即一国价值链的区域性越强,则该国签订的贸易协定区域性倾向就越强。该效应体现为一国中间品进口距离增加100千米,则该国与其贸易协定伙伴国的平均距离就增加约389千米。文章揭示了当前价值链分工的区域性特征,部分解释了近年来多边贸易协定推进困难的原因。
关键词:
中间品进口 全球价值链 自由贸易协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