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583)
2023(7814)
2022(6412)
2021(5880)
2020(4788)
2019(10622)
2018(10576)
2017(19134)
2016(10292)
2015(11127)
2014(11437)
2013(10863)
2012(10111)
2011(9305)
2010(9493)
2009(8765)
2008(8456)
2007(8114)
2006(6976)
2005(6232)
作者
(30450)
(25508)
(25068)
(23676)
(15894)
(12126)
(11279)
(9814)
(9640)
(8959)
(8669)
(8624)
(8398)
(8165)
(7858)
(7756)
(7535)
(7490)
(7219)
(7175)
(6545)
(6253)
(6057)
(5956)
(5744)
(5699)
(5605)
(5397)
(5251)
(5066)
学科
(41926)
经济(41884)
管理(35164)
(32040)
(28191)
企业(28191)
技术(15662)
地方(12994)
中国(12915)
技术管理(11648)
方法(11479)
(10816)
(10413)
(10266)
业经(10227)
(9558)
理论(9262)
(8621)
数学(8608)
数学方法(8503)
地方经济(8086)
(7933)
金融(7924)
(7776)
银行(7754)
(7547)
教育(7502)
农业(7350)
(6952)
(6621)
机构
学院(148261)
大学(146950)
(56341)
经济(54932)
管理(54905)
研究(52050)
理学(46378)
理学院(45778)
管理学(45055)
管理学院(44736)
中国(38438)
科学(32838)
(31220)
(26615)
(26485)
(24849)
(24275)
研究所(24059)
中心(23298)
(22182)
师范(21953)
业大(20708)
财经(20432)
(19944)
北京(19415)
(19324)
农业(18681)
技术(18515)
(18316)
师范大学(17348)
基金
项目(98695)
科学(78754)
研究(75709)
基金(68928)
(60626)
国家(60070)
科学基金(51337)
社会(47628)
社会科(45029)
社会科学(45022)
(42007)
基金项目(36523)
教育(35172)
(34810)
自然(31442)
编号(30977)
自然科(30738)
自然科学(30725)
自然科学基金(30189)
(26588)
成果(26157)
资助(25597)
创新(23786)
课题(23409)
重点(22837)
(22812)
(20809)
国家社会(19424)
(18851)
规划(18814)
期刊
(69622)
经济(69622)
研究(46272)
中国(36558)
教育(25689)
学报(24285)
管理(23200)
(22736)
科学(22400)
(20795)
大学(18199)
学学(16822)
技术(15122)
农业(15020)
(13160)
金融(13160)
业经(12072)
财经(11003)
科技(10615)
经济研究(10051)
(9654)
(8998)
论坛(8998)
问题(8626)
图书(8311)
职业(8185)
(7909)
技术经济(7855)
(7514)
商业(6540)
共检索到2329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郑文江  俞佳敏  黄璐  陈璐怡  
基于驱动因素、合作层次以及创新模式3个角度,构建区域科技协同创新体系的三维分析框架,分析区域科技协同创新体系的现状和未来趋势。并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与香港的区域科技协同创新体系为例,阐述三维分析框架对战略规划和政策制度的参考意义。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魏艳  李郑民  杨迅周  刘夏茹  杨文新  
文章论述了产学研合作和区域创新体系的内涵及其在区域创新体系中的作用,认为产学研合作是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核心内容。在分析产学研合作现状的基础上,指出目前产学研合作在主体、利益分配、风险、沟通和外部环境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解决好利益分配、降低风险、加强产学研各方交流、促进成果转化、改善外部环境等具体对策。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赵光州  赵立龙  熊磊  
文章从创新的角度提出了知识管理的内涵是以知识为对象,以利于创新为目的的一系列管理活动,提出了区域创新体系的知识管理就是要加速体系内知识流转、应用,实现区域内行为各主体的知识共享,提高区域整体创新能力,并总结了加强区域创新体系知识管理的几点具体策略。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胡云华  
学习型区域创新体系是一种有效的区域创新体系,该体系依赖于外部的紧密知识联系而积极获取知识资源,并通过创新行为主体间交互式学习促使知识资源在区域内转移,从而大幅度提高区域创新能力,形成和保持竞争优势。交互式学习是学习型区域创新体系学习机制的核心。学习型区域创新体系对发展中区域的经济发展具有积极效应。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郑鹏  侯建国  邵玉昆  严会超  
粤桂琼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存在原始创新能力不强,科技资源配置尚显滞后;企业创新动力不足,创新组织机制不完善;科技中介服务未适应产业发展需求等问题。粤桂琼在已有的合作基础上深化科技合作对策措施包括:三地政府建构协调机制、强化制度创新;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建立行业联盟;科研机构加强产学研、培养创新人才;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搭建信息平台、建设服务体系等。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骆大进  
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引擎和基础,回顾和审视我国国家创新体系发展历史和现状,发现仍有一些关键性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中国进入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后,应该建设怎样的国家创新体系?怎么建设?其面临的核心问题和重点任务是什么?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本期专家从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核心问题、引领型国家创新体系的重点任务、自主可控的国家开放创新体系建设的核心内容、打造区域高水平"创新极"、培养与发现创新人才、借鉴国际经验等角度对新时代国家创新体系建设进行了探讨。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顾拓宇  
区域高等教育是支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智力基础和创新源泉,实现高等教育一体化是促进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关键要素。当前,区域高等教育布局差异造成创新主体乏力;区域高等教育创新政策不足导致创新环境建设滞后;区域高等教育结构趋同导致创新技术不足。提出通过不同层类院校的一体化建设,实现大学功能的优势互补,提高培养人才的创新能力;通过政、校、企三者关系的协调发展,实现办学主体合理分工,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通过办学能级的合理分类,提高办学效能,实现区域科学技术创新。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张永凯  
在相关文献综述的基础上,首先提出了研究区域创新体系开放性的必要性和重要价值。其次,通过对区域创新体系内涵和框架体系的界定与分析,研究了区域创新体系的开放性特征与创新资源流动,并梳理了区域创新体系开放性特征的演变过程。最后,以研发全球化对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影响,进一步阐释在科技与经济全球化时代背景下区域创新体系的开放性发展走势。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秦夏明  夏一鸣  李汉铃  
本文提出了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顶层设计模型包括战略设计和系统设计,战略设计需定位在产业创新能力的提升,系统设计可以从地理维、产业维、要素维、时间维和政策维等方面构架。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孙华峰  朱兴丰  
区域创新体系是国家创新体系在区域层次上的发展和延伸,是国家创新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地方高校是区域创新体系中的创新源和知识库,是从事创新人才的培养、科学研究、知识创新、技术开发与传播的主体。为此,地方高校应该在以知识为主要创新资源的开发中,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构建产学研合作,理顺自身内部科研管理机制等途径,为区域创新体系构建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黄鲁成  
本文依据系统科学、技术创新理论和区域经济发展理论,提出了分析宏观区域创新体系的理论模式。这个理论模式阐述了区域创新体系的构成要素和功能、运行模式和调控要求、系统目标和实现机理。作为一种研究思路,这个模式将有助于人们去建立各自的区域创新体系,并对区域创新体系的运行做出分析和评价。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曹邦英  
产业集群作为一种地方根植性网络组织,是区域创新体系的子网络,它能通过各行为主体间的互动,使区域内部形成高效率的协同效应,推动区域系统向高效率的创新网络演进,从而吸引区域外的经济资源在本区域内聚集、发展,形成竞争优势,促进区域的全面发展。作者认为,通过推进产业集群来构建西部区域创新体系,是促进西部区域竞争力的有效战略选择,并对此提出相关建议:(1)加强产业集群主体建设,借助产业网络和社会网络或者遵循共同的技术模范来形成区域创新网络;(2)完善产业集群内部的联系与运行机制,促进主体内部、主体之间以及中介机构之间信息高效流动,合理配置资源;(3)加强集群软硬环境建设。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陈晶莹  
金融创新是金融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之一,由于每一地区的经济、金融环境各不相同,有必要对区域金融创新体系的建立进行探索与研究,这样才能有针对性的对区域金融、经济的发展提出建设性的建议。因此,为了促进具有区域特色的金融创新的产生和发展,并使金融创新促进本地区的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针对现有研究,文章对区域金融创新体系的概念界定、要素构成、运行机制、功能作用和构建中的实践问题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周家伦  
当前,我国提出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高校作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承担着伟大的历史使命。它既要努力成为解决国民经济重大科技问题、实现技术转移、成果转化的生力军,又要充分认识世界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寻找突破点,抓住中国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全面提升办学质量和水平。因此,办好社会主义高水平大学,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是高校面临的现实命题。同济大学一直坚持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国际交往是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以服务为宗旨,在贡献中发展”,坚持服务地方的理念,也对学校发展起到根本性的推动作用。多年来,学校积极倡导主动融入社会、服务地方,不仅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推进自主创新做出贡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