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147)
2023(10281)
2022(8597)
2021(7805)
2020(6126)
2019(13785)
2018(13225)
2017(25338)
2016(13702)
2015(14961)
2014(15108)
2013(14794)
2012(14272)
2011(13353)
2010(13902)
2009(12897)
2008(12662)
2007(11719)
2006(10944)
2005(10232)
作者
(40501)
(33642)
(33599)
(31989)
(21718)
(16175)
(15153)
(12984)
(12974)
(12273)
(11695)
(11324)
(11139)
(10912)
(10688)
(10563)
(10025)
(9799)
(9718)
(9697)
(8792)
(8461)
(8124)
(7920)
(7652)
(7650)
(7474)
(7454)
(6770)
(6715)
学科
(64931)
经济(64876)
管理(36989)
(34775)
(25473)
企业(25473)
地方(23813)
中国(22554)
(19799)
方法(17066)
业经(15344)
数学(14089)
数学方法(13869)
地方经济(13616)
农业(13572)
(12951)
(12679)
(12247)
金融(12244)
(12089)
银行(12080)
(11980)
(11881)
(11852)
环境(11540)
(11338)
贸易(11323)
(10936)
(10817)
(9436)
机构
学院(202858)
大学(199771)
(85222)
经济(83191)
研究(77389)
管理(71883)
理学(59432)
中国(59217)
理学院(58559)
管理学(57610)
管理学院(57191)
科学(46192)
(44285)
(41023)
(39604)
研究所(35350)
中心(34555)
(34145)
(32773)
师范(32554)
(31306)
财经(30710)
北京(28730)
(28116)
(27742)
(27559)
师范大学(26083)
经济学(25650)
业大(25281)
(24238)
基金
项目(124745)
科学(99679)
研究(96384)
基金(88249)
(75916)
国家(75220)
科学基金(64330)
社会(61524)
社会科(58388)
社会科学(58379)
(50129)
基金项目(45748)
教育(43369)
(42265)
编号(40073)
自然(38709)
自然科(37759)
自然科学(37751)
自然科学基金(37013)
资助(35253)
成果(34240)
(33760)
课题(29674)
重点(28809)
发展(27919)
(27434)
(26818)
(25608)
国家社会(25036)
(24230)
期刊
(110377)
经济(110377)
研究(70733)
中国(47285)
(30531)
(29494)
教育(29348)
管理(28415)
科学(27465)
学报(27260)
(25088)
金融(25088)
大学(20925)
农业(20858)
学学(19251)
业经(19068)
技术(17934)
经济研究(16998)
财经(15929)
问题(14371)
(13827)
(11628)
图书(11034)
(10564)
论坛(10564)
(10550)
资源(10478)
(10394)
国际(10302)
现代(10118)
共检索到3352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周玉龙  孙久文  
过去的五年内,覆盖世界大部分地区的区域发展报告空前密集地出台,但它们主张的不同发展思路引发了对区域经济发展机制和政策干预模式的重新思考。我们将其中的干预思路分为"基于地区"和"空间中性"两派,并进一步梳理了这两种区域经济政策干预方法的脉络,以此为基础对中国的区域发展政策进行了审视。我们认为发展应当采取"基于地区"和"空间中性"哪种思路取决于经济体要素市场和公共服务等机制体制的完善性,经济体不同的制度发展阶段应该采用差异化的政策干预。"基于地区"的发展思路更适用于要素市场不够完全的地区,这是中国大部分地区的特点,中央在实施地方发展政策要尽量摒弃"一刀切"的区域干预政策,在制定发展战略时积极考虑地方背景,提高政策精确性,完善地方基本公共服务制度。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邓睦军  龚勤林  
区域政策作为国家调控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工具,其空间属性包括空间中性和空间干预两种不同的发展思路。空间中性不直接考虑空间因素而强调经济集聚效益,空间干预政策直接针对特定地区以改善地区福利水平。本文认为,区域政策的两种发展思路并不矛盾,单一的区域政策思路并不能有效解决区域的公平与效率问题,兼顾空间中性政策和空间干预政策,符合当前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现实逻辑。新时期重塑中国经济地理、促进区域经济优化升级、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推动区域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客观要求。因此,需要积极重构区域政策的实施方向:逐步完善要素自由流动的制度条件,适度平衡人口和经济总量的空间密度,突出区域政策的差异化和精准性。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董超  
"流空间"是随着信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以及社会网络与组织结构的优化而形成的一种认识社会空间的全新模式,强调与分析其社会学意义是开展相关研究的重点。然而,一个基本的事实是"流空间"的区域地方化特征明显,因此探讨其地理学属性和作用机制的理论意义重大。基于此,本研究分析了内化于"流空间"的地理学属性特征,进一步提出了"流空间"作用机制和空间作用形态及其区域发展效应,同时基于信息流交互量初步分析了吉林省流空间基本格局及其区域响应。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刘宪法  郑宇劼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逐步形成了以"四大地区板块"布局战略为核心的区域发展政策体系,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局面有所改善,但是也带来中西部地区土地资源浪费、资源环境过度开发、产能过剩等问题。本文认为中国东部沿海二线城市和长江沿线城市仍有较大的开发空间,其城市化潜力和人口承载力优势远未发挥出来,应通过规划、土地、人口等政策调整,重新构建沿海、沿江"T字型"经济发展和人口集聚的密集带,提高沿海、沿江城市的人口和经济密度。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久瑾  吴晓宇  
区域经济是国家宏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我国已形成了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区域,在东部沿海又形成了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唐三个经济区, 但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违反国家财政政策的情况。本文从现行状况入手, 对存在的财政问题进行了剖析, 提出了若干可行的解决建议。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张广翠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日益面临区域发展不平衡、"三农"问题、就业问题、工业化地区衰退问题、发达地区城市问题等区域问题的挑战。20世纪70年代以来,欧盟在解决上述类似问题的过程中,形成了完整的区域政策体系,积累了丰富经验,例如,确立坚实的法律基础、明确目标,制定阶段性发展规划、使用专门的区域政策工具、遵循严格的运行机制、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等,对我国制定区域发展政策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刘建国  
笔者通过对我国"十五"时期区域差异特征的深入分析,认为由于计算口径和生活费成本的影响,各地区名义收入和实际收入存在明显的差异,城镇居民的收入差异小于农村居民的收入差异,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明显偏低。本文认为,"十一五"时期,区域协调发展的目标应是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缩小区际经济社会发展差异,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体化和社会发展的公平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玉亭,刘科伟  
在国家实施西部开发的大背景下 ,我国的区域发展进入了一个新时期 ,一系列区域发展相关问题需要开展广泛深入的研究 ,其中 ,区域发展目标这一关键问题的研究显得尤为迫切而重要。本文从区域发展目标的概念认识及基本特性分析入手 ,指出区域发展目标具有层次性、动态性、时间性、地域性特征 ,是一种兼顾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三维发展空间的综合性目标体系。并提出制定区域发展目标的依据 ,分析了区域发展目标冲突的实质及可能表现 ,概括了几种目标冲突协调的方法和模型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周丹  金雪军  
我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要求区域金融发展制度进行深入改革。但区域金融发展却并没有固定的模式和既有的发展经验,如何降低金融制度变革的不确定性,更好地指导和规范我国区域金融发展的实践?本文从历史经验的角度、采取国别比较的方法,以金融体制的构成要素为线索,总结了各国金融体制演进中的经验与教训;同时,通过国际比较,归纳出区域金融发展的主要特征属性,以此揭示了区域金融发展中一些本质的制度和政策演变规律。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涂人猛  
区域是社会经济活动空间相互作用而构成的地域综合体,有其特殊的功能和结构。在区域发展的不同阶段,区域内的社会经济各组成部分的空间位置关系、集聚程度、疏密关系及其组合型式都存在着差异。但是,一定时期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可以通过区域的空间结构特征来显示。因此,区域的空间结构是我们制定区域发展模式的重要依据。自1978年以来,我国经济体制和发展战略开始双重转轨,在批判过去以牺牲效率目标为代价的绝对平衡观的同时,重新探讨了社会主义生产布局原则体系,把效率原则或效率目标放在优先的地位,使全国范围内形成了一种非均衡发展观。增长极理论、点轴开发模式、圈层结构模式、内源式乡村发展理论和梯度理论等一系列区域空...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郭永利  
一农业保险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三大支柱(农业科技、金融、保险)之一,从世界范围看,已有近100年的发展历程。本世纪以来,农业保险以农作物的承保为代表,最早发生在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因为农业在国家工业化的过程中已经大规模地走上了产业化的...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陈耀  
由国家计委国土地区司、外事司与德国爱伯特基金会共同举办的“区域经济发展与区域政策”研讨会于1995年5月22日在北京召开,14个部委院所的17个单位共36名代表出席。下面就研讨会的主要内容作一简述。 一、德国及欧盟的区域差异和平衡 发展政策 长期以来,德国的区域发展从总体上一直保持着相对均衡的格局,经济活动主要分布在莱茵河流域、鲁尔区、柏林、慕尼黑等地。然而,自1989年柏林墙倒塌之后,德国的东部与西部经济发展的巨大差距便成为突出的区域问题。1990年全德统一时,西部人口是6000万,东部仅1600万,相当于原西德的北威州人口;从生产能力看,东部只及西部的1/4;东部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吴旭   蒋难   唐造时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李青  
最近20年来,区域创新已成为区域发展领域重要的学术进展和实践经验,知识成为最重要的资源,学习成为最重要的过程,创新成为区域发展的动力,区域的互动创新模式显示了比线性发展模式更强的生命力和优势,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的发展方式取代了由政府发动的自上而下的方式,区域发展的观念与政策随之发生了新的转变与调整,强调了创新坏境、创新网络和创新能力的作用。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军扩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深刻指出,当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要研究在国内外发展环境变化中,现有区域政策哪些要坚持、哪些应调整。要面向第二个百年目标,作些战略性考虑。(1)党的二十大报告也深刻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面向未来,要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的确,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面对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和国内外环境变化的新形势,认真分析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所取得的成就、所面临的问题,以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对区域协调发展提出的新要求,不仅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下一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所面临的任务与挑战,也有利于我们进一步厘清今后完善区域政策的方向和思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