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088)
2023(4361)
2022(3536)
2021(3304)
2020(2691)
2019(6299)
2018(6280)
2017(12430)
2016(6825)
2015(7374)
2014(7404)
2013(7426)
2012(7042)
2011(6498)
2010(6741)
2009(6535)
2008(6663)
2007(6221)
2006(5557)
2005(5270)
作者
(20531)
(17129)
(16913)
(16326)
(10872)
(8218)
(7617)
(6555)
(6525)
(6228)
(5949)
(5753)
(5636)
(5494)
(5458)
(5281)
(5076)
(4948)
(4939)
(4614)
(4561)
(4216)
(4148)
(3952)
(3949)
(3783)
(3775)
(3385)
(3366)
(3335)
学科
(33129)
经济(33097)
(20828)
管理(20035)
(17820)
企业(17820)
方法(14914)
数学(11637)
数学方法(11532)
(9821)
中国(9444)
(8933)
(8263)
理论(8084)
业经(7441)
(6765)
(5910)
财务(5900)
财务管理(5893)
农业(5715)
企业财务(5688)
产业(5578)
结构(5547)
(5472)
劳动(5454)
(5421)
(5291)
贸易(5289)
(5231)
教育(5125)
机构
大学(112219)
学院(109264)
(46474)
经济(45649)
管理(38439)
研究(37178)
理学(33169)
理学院(32720)
管理学(32144)
管理学院(31925)
中国(27817)
(24068)
(23091)
科学(22709)
(19342)
财经(18764)
研究所(17622)
(16971)
(16757)
师范(16625)
(16240)
经济学(16056)
北京(15286)
中心(15153)
(14712)
经济学院(14386)
财经大学(13952)
师范大学(13607)
业大(13605)
(13035)
基金
项目(67079)
科学(53743)
基金(50272)
研究(49203)
(43782)
国家(43419)
科学基金(37139)
社会(32709)
社会科(30936)
社会科学(30928)
基金项目(25919)
(24525)
自然(23371)
教育(23283)
自然科(22802)
自然科学(22798)
自然科学基金(22422)
(21499)
资助(20822)
编号(19501)
成果(16847)
重点(15913)
(15748)
(13946)
国家社会(13822)
教育部(13810)
课题(13665)
(13251)
人文(13073)
(12926)
期刊
(53161)
经济(53161)
研究(35714)
中国(20245)
(19352)
学报(18507)
科学(16729)
管理(14738)
大学(13942)
教育(13306)
学学(13064)
(12619)
财经(11573)
(10093)
经济研究(8834)
(8531)
金融(8531)
农业(8028)
技术(7851)
问题(7515)
业经(7484)
(5539)
资源(5460)
技术经济(5443)
(5340)
商业(5151)
图书(5132)
理论(4963)
现代(4874)
世界(4743)
共检索到1629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郭其友  
现代社会生产力的巨变引起了劳动结构的深刻变化。劳动结构的变化既影响着商品价值的形成又影响着财富的生产。尽管分配制度涉及到所有制、生产力状况等等方面 ,但劳动内容、方式的变化对价值形成的作用意义可在一定程度上指导分配制度的改革。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翁智刚  刘丹萍  张平  
服务劳动是生产劳动在当代的主要表现形式,传统劳动价值理论容纳不了服务劳动,必须重新诠释新经济背景下的服务劳动,建构新的服务劳动范式,将价值焦点从交换价值回到使用价值,把总体生产劳动工人的范围从生产企业内部各个职能部门扩展到整个社会价值创造网络,包括顾客作为价值的共同创造者,重新强调劳动者的主体地位,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生产力的解放。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黄育云  
社会再生产包括产品再生产,劳动力再生产和生产关系再生产统一不可分的三个方面。教育过程是社会劳动力再生产的过程。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劳动力需要不断地更新、补充,劳动中消耗的体力脑力要不断得到恢复、补偿。尤其是对社会经济发展至为重要的内涵扩大再生产,更需要劳动力的素质,质量的不断提高。而这一切都是通过教育过程中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消耗来实现的。这种消耗表现为教育费用。如果把教育经赞看作消费支出,教育成本不进行回收,教育劳动创造的价值则无法实现。在此观念下不管怎样强调教育的战略地位,教育永远不能走出经费困境,而使战略地位无法落实。由于教育劳动价值无法实现,教育音受教育者工资不能等价获取,教师队伍...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文浩  
揭示科学技术的商品二因素和脑力劳动二重性 ,有利于深化对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 ,可以清楚地展示当代各种社会关系。社会主义社会各行各业构成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 ,各种服务人员的劳动力价值通过服务劳动转移到生产劳动者的劳动力价值之中。在商品经济条件下 ,科学技术有商品二因素 ,即使用价值和价值。与此相一致 ,脑力劳动有二重性 ,即具体脑力劳动和抽象脑力劳动。科技人员是脑力劳动力。科学技术不创造价值 ,人们购买它是为了创造更多的价值。教育可使科技价值转移给众多的人 ,从而使其价值翻许多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科学技术市场化才可快速发展。科学技术不创造价值 ,但其所有者可得到报酬 ,其原因是因为有多种所有...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朱奎  
马克思在论证劳动价值论的“三个步骤”中,不适当的“排除法”要求重新论证: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当今经济现实也需要对传统劳动价值论的一些观点进行进一步的拓展。本文试图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证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和交换基础,同时结合实际对创造价值的劳动形式进行界定。文章最后针对目前盛行的“价格才是市场经济中真实的存在”这一说法,探讨了价值和价格的关系。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胜利  
活劳动指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体力和脑力的耗费。活劳动的价值量区别于劳动力的价格,前者指劳动力的耗费量,后者指劳动者获得的报偿。活劳动的价值量是一切价值量活的源泉。物化劳动价值量是活劳动价值量物化形式的结晶。在劳动过程中,活劳动的价值量与消耗的物化劳动价值量共同形成劳动的价值量。它们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如果否认了活劳动的价值量,就否认了劳动的价值量,从而也就否认了劳动结果———商品或产品的价值量。
[期刊] 改革  [作者] 郭克莎  
本文对当前深化劳动与劳动价值论认识的一些基本问题做了有重点的分析。笔者认为 ,要使这种“深化认识”的讨论取得有效的进展 ,不仅要看到马克思的劳动与劳动价值论在现代经济社会条件下面临的新问题和新挑战 ,而且关键要在认识和分析问题上有一个科学的方法论 ,包括处理好“完整、准确把握”与“深化和发展”的关系、正确对待马克思批判过的理论和观点、对“划清界限”的方法进行必要的反思 ,并把握好从实际出发与理论和政策的关系。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刘诗白  
当代市场经济越来越显示出服务经济的特色 ,服务是发达市场经济中生产劳动的重要形式。在当代发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 ,服务与物质生产相结合表现得更为鲜明 ,服务劳动和物质生产劳动的结合和交融 ,是现代劳动的新特征。根据现代服务的新特点和社会主义社会服务业的性质 ,肯定服务劳动具有的价值创造功能是合理的。加深对马克思的商品理论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 ,肯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有用效果的服务劳动具有创造价值的功能 ,不仅是有理论依据的 ,而且是有着重要现实意义的。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卫兴华  
一、问题的提出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提出:“新的历史条件下,要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 那么,这一问题提出的背景是什么?我认为,改革开放以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社会主义经济实践中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特点和新问题,需要从理论上予以说明。怎样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它不仅涉及到对马克思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玲娥  
在有关社会主义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讨论中 ,大部分经济学者是在坚持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基本原理的基础上 ,对在当前社会主义实践条件下如何发展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作了有意义的探讨。但也有一些学者的观点是违反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原则的 ,对这些观点应加以鉴别和分析。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胡代光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特别指出:“我们应该结合新的实际,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这是一项重大的理论和现实问题的研究课题,它对于指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胜利具有深远意义。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研究和认识,我们首先需要全面地、准确地理解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科学性——它是资本主义制度的“生理解剖学”。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邓先宏  傅军胜  毛立言  
自马克思《资本论》发表 1 3 0多年来 ,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导致劳动领域的扩展和劳动形态的变化 ,对劳动价值论提出了一系列需要深化研究的新问题 ,诸如商品生产中的活劳动是不是价值创造的唯一源泉 ,物化劳动是不是参与价值创造 ,第三产业尤其是流通、服务领域的劳动是否创造价值 ,如何看待科技劳动、管理劳动 ,生产要素为什么要参与收入分配等等。本文试图运用唯物史观和唯物辨证法 ,结合人类社会发展历史和当前实践 ,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研究 ,并提出了一些初步的看法。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卫兴华  
本文系统讨论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中技术关系与社会关系之间的联系,表明如何以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基本观点为基础来分析技术关系的物质财富生产和生产率的变动与作为收入分配的社会关系之间的联系,并用以解释现实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