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274)
2023(3225)
2022(2707)
2021(2521)
2020(2089)
2019(4563)
2018(4575)
2017(9022)
2016(4865)
2015(5409)
2014(5280)
2013(5364)
2012(5010)
2011(4557)
2010(4692)
2009(4641)
2008(4733)
2007(4642)
2006(4231)
2005(3757)
作者
(13784)
(11551)
(11143)
(10923)
(7231)
(5407)
(5167)
(4434)
(4342)
(4147)
(4052)
(3793)
(3759)
(3730)
(3523)
(3442)
(3404)
(3381)
(3188)
(3033)
(2906)
(2792)
(2734)
(2683)
(2615)
(2538)
(2493)
(2354)
(2285)
(2247)
学科
(22000)
经济(21859)
(15031)
管理(14250)
(13294)
企业(13294)
方法(10240)
中国(8073)
(7388)
理论(7360)
业经(6698)
数学(6292)
数学方法(6246)
(6154)
(5927)
(5905)
(5462)
劳动(5444)
农业(4810)
教育(4784)
经济理论(4222)
(4206)
社会(4063)
企业经济(3896)
(3790)
财务(3780)
财务管理(3777)
企业财务(3620)
(3247)
(3115)
机构
大学(78873)
学院(76014)
(30639)
经济(30038)
管理(26866)
研究(24645)
理学(22847)
理学院(22573)
管理学(22187)
管理学院(22024)
中国(17738)
(16289)
(16245)
科学(13925)
财经(13040)
(12746)
师范(12680)
(12283)
(11844)
(11706)
研究所(10894)
中心(10353)
师范大学(10336)
北京(10328)
经济学(10152)
财经大学(9517)
(9359)
(9285)
经济学院(9007)
业大(8647)
基金
项目(44959)
科学(36112)
研究(35455)
基金(33464)
(28047)
国家(27740)
社会(25736)
科学基金(23930)
社会科(23033)
社会科学(23021)
教育(17082)
基金项目(16999)
(16469)
编号(14752)
(14268)
成果(13736)
自然(13544)
资助(13320)
自然科(13228)
自然科学(13226)
自然科学基金(13016)
(10873)
国家社会(10246)
课题(10081)
重点(10042)
教育部(9879)
人文(9588)
(9572)
项目编号(9373)
社科(8893)
期刊
(37949)
经济(37949)
研究(26785)
中国(17148)
(14477)
学报(12611)
教育(12335)
科学(11019)
大学(10165)
管理(10134)
学学(9237)
(9027)
财经(8531)
(7377)
经济研究(5801)
农业(5647)
业经(5542)
(5526)
金融(5526)
技术(5264)
问题(5215)
图书(5108)
(4520)
社会(4192)
书馆(3952)
图书馆(3952)
(3666)
理论(3510)
现代(3486)
技术经济(3480)
共检索到1195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李广平  
劳动价值论的社会历史形态原理将商品区分为简单商品和作为资本产品的商品两种形态,这种划分不仅科学揭示了劳动价值论的社会历史性质,还为准确解释劳动价值论功能、适用范围及价值转形、市场价格、供求规律、稀缺法则等价格理论基本问题提供了全新思路。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余陶生  
自从马克思创立科学的劳动价值论以来,一直存在着肯定和否定的争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是在坚持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原理的前提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深化和发展劳动价值论;还是以劳动价值论存在历史局限性为理由,“突破”、“超越”劳动价值论,“重建”经济学的价值学说,这是在探讨深化劳动价值论当中,需要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谷书堂  
本文讨论了物质产品的生产与作为分配关系的价值决定之间的关系,表明如何以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为基础来解释当前我国的现实问题。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左大培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认为只有劳动才创造用于交换的商品中所包含的价值。自《资本论》出版以来,经济学界围绕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一直在进行着激烈的论争。根据这100多年来经济学研究的全部成果,今天我们已经可以清楚地说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科学地位。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周新城  
加深对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首先要弄清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原意。马克思主义是与时俱进的 ,但这是指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新情况、新问题 ,得出新的结论 ,而不能抛弃其基本原理。其次 ,要把劳动价值论中的一些相关概念 ,如价值生产与使用价值生产、价值构成、价值分配等区分开来 ,搞清楚这些概念的不同含义 ,不要混淆在一起使用。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晏智杰  
劳动价值论是西方古典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一项伟大成果 ,在革命中曾经发挥过巨大的动员和教育作用 ;但是在经济建设时期 ,该理论的历史局限性逐渐显露出来 :与发展社会生产力的要求相脱节 ,对市场经济基本规律即市场价格的决定和变动缺乏解说力 ,甚至还会导致对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模式的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路线的抵触和否定。应当重建适应现代市场经济条件的经济学价值学说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何伟  
劳动和价值理论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对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承担者、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两个命题应深化认识。劳动和价值的社会现象形态就是商品市场经济。在知识经济时代和社会主义条件下,应对生产劳动和价值决定的理论给予新的发展。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秦华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适应十九世纪无产阶级斗争需要而产生的。我国现阶段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当时历史情况有很大不同。本文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形成 ,如何根据社会经济生活的变化发展马克思主义 ,使劳动价值论与时俱进谈了几点认识。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何玉长  
本文探讨了劳动价值论的三个问题。首先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 ,人类劳动经历了物质劳动、服务劳动和知识劳动三种形态 ;其次 ,与劳动价值形态演进相适应的是劳动价值论也在逐步深化 ,并对各种劳动形态创造价值进行了解释 ;第三 ,本文对社会劳动价值论的基本观点和依据进行了客观评价 ,并指出了其失误所在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武巧珍  
传统政治经济学误将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社会商品价值决定的原理 ,当作马克思主义完整意义的劳动价值论。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社会商品价值决定的理论实际上只是抽象劳动价值论。马克思还在劳动对人自由发展的更广泛意义上考察了劳动价值问题。要使劳动价值论适应社会主义条件下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研究的需要 ,必须超越狭义的抽象劳动价值论 ,确立广义的劳动价值论 ,确立社会主义劳动价值论的新内涵和新内容。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蔡继明  
本文回顾了钱伯海教授"社会劳动价值论"两大命题以及学术界围绕这两大命题展开的热烈讨论,分析了这两大命题的学术价值和政策意义,同时也讨论了价值理论中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并介绍了广义价值论研究在这方面的尝试。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刘骏民  李宝伟  
劳动价值论是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抽象出来的理论,效用价值论是从人与物之间的关系中抽象出来的理论;劳动价值论的价值决定过程是一个寻找社会关系调节中心的社会过程,而效用价值的决定过程实际是对物的有用性的评价,从而调节人与自然关系的过程;如果物质财富是经济过程的目的,那么在物质财富的创造上,马克思本人的现点就与西方主流经济学家的观点完全一致,财富是土地、劳动、资本物共同创造的。如果经济的目的不是物质的,而是价值的,那么迄今为止所有的价值理论都要重新考虑。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廖进  
“一元”和“多元”的分野,仍然是当前有关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论争的焦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没有任何理由颠覆马克思关于商品价值源泉的“一元论”,但必须充分重视非劳动生产要素在价值创造中的“媒介”作用。与此同时,还应当结合新的实际,具体分析“科学劳动”、“创新劳动”、“管理劳动”、“精神劳动”和“服务业劳动”在价值创造中的作用与特点。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裴小革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继承和发展了斯密、李嘉图等人承认人类财富主要来源于劳动的理论 ,既表明了劳动与物的共性 ,又表明了劳动与物的区别 ,为我们结合现代实际建立适合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和最广大劳动人民根本利益的收入分配理论 ,奠定了最重要的理论基础。在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 ,创立适合中国实际和需要的能够解放劳动、保护劳动的收入分配基础理论 ,是顺应历史发展潮流 ,符合经济学现代趋势 ,适应中国发展要求 ,是一项具有重要实践价值的工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