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195)
2023(8758)
2022(7455)
2021(6860)
2020(5897)
2019(13069)
2018(13395)
2017(25083)
2016(14312)
2015(16157)
2014(16666)
2013(15994)
2012(15009)
2011(13586)
2010(13903)
2009(13493)
2008(13692)
2007(12907)
2006(11457)
2005(10625)
作者
(42314)
(35512)
(35314)
(33744)
(22404)
(16851)
(16000)
(13758)
(13466)
(13026)
(12146)
(12017)
(11588)
(11553)
(11452)
(10655)
(10505)
(10432)
(10410)
(10083)
(9221)
(8760)
(8695)
(8236)
(8044)
(8037)
(7987)
(7760)
(7185)
(7131)
学科
(54131)
经济(54028)
管理(48487)
(42666)
(36536)
企业(36536)
方法(22112)
(18685)
数学(17966)
数学方法(17705)
(17204)
中国(16749)
(15463)
(13773)
(12894)
业经(12581)
理论(11819)
(11574)
财务(11529)
财务管理(11502)
(11023)
银行(10987)
企业财务(10913)
(10437)
(10417)
金融(10409)
农业(9696)
体制(9649)
(9485)
贸易(9479)
机构
大学(212155)
学院(209629)
(80959)
经济(78947)
管理(73977)
研究(70877)
理学(62295)
理学院(61534)
管理学(60188)
管理学院(59805)
中国(54994)
(45546)
(44064)
科学(43240)
(37034)
(34799)
(34421)
财经(33602)
研究所(32804)
中心(32170)
(30128)
业大(29789)
(28799)
北京(28711)
师范(28457)
农业(27214)
(27054)
经济学(25334)
(25251)
财经大学(24492)
基金
项目(129604)
科学(101136)
研究(95588)
基金(93003)
(80922)
国家(80180)
科学基金(67907)
社会(60402)
社会科(57007)
社会科学(56993)
(50501)
基金项目(48028)
教育(45728)
自然(42794)
(42641)
自然科(41838)
自然科学(41826)
自然科学基金(41083)
编号(39114)
资助(38793)
成果(34953)
重点(29388)
(29284)
课题(28454)
(28345)
(26238)
(26159)
教育部(25290)
(25230)
国家社会(24750)
期刊
(98100)
经济(98100)
研究(65733)
中国(50530)
(38527)
学报(37018)
(33077)
科学(31563)
管理(30318)
教育(29130)
大学(28467)
学学(26646)
农业(21449)
(20569)
金融(20569)
财经(18716)
技术(18197)
(16160)
业经(14819)
经济研究(14559)
问题(12751)
(11870)
(10556)
图书(10426)
(10401)
理论(10006)
财会(9739)
技术经济(9372)
(9300)
论坛(9300)
共检索到3345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董保华  
当前我国劳动争议实行的是“仲裁前置,一裁两审”的制度,并将调解作为一种可以选择的辅助程序置于仲裁之前。我国劳动争议处理程序的最大特点是试图将调解、仲裁、诉讼三者结合,并形成以仲裁为中心的互补关系。然而实行至今,这一程序却因为其体制繁杂、期限冗长的缺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邓峰  
劳动争议裁审机制存在一系列问题,如裁审关系无法定位,裁审衔接不畅,造成审判资源浪费;裁审程序繁琐、周期过长。应当重塑裁审体制:作为近期选择,维持"一裁二审",加强仲裁制度完善,重构裁审衔接机制;作为中期选择,取消仲裁前置,"或裁或审,各自终局";作为最终选择,"只审不裁,取消仲裁"。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高霖  苏海刚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王全兴   侯玲玲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孙桂中  
劳动争议(或称劳资纠纷)处理作为协调劳资双方关系的重要手段之一,为世界各国普遍重视,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把劳资关系的协调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我国现行的“一调一裁两审”的劳动争议处理体制对解决劳动争议、保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已经滞后于目前劳动争议的新变化,暴露出许多问题。对现行劳动争议处理体制改革已迫在眉睫。本文从劳动争议处理的基本理论入手,借鉴国外处理劳动争议的合理做法,结合我国国情,试提出改革现行劳动争议处理体制的目标。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周开畅  
我国实践逐渐形成劳动争议处理的“一调一裁两审”体制。随着实践的发展,这种体制逐渐暴露出越来越多的弊端,特别是仲裁和法院的关系(以下简称“裁审关系”)已经成为人们对现行体制批评的焦点。学界和实务部门在最近几年纷纷撰写文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王文珍  王全兴  黎建飞  孙德强  
《劳动争议处理法》已经列入全国人大常委会2006年立法计划,相关立法研究已成为社会各方关注的热点。为深入探讨劳动争议处理体制改革和立法问题,我们邀请了4位专家就其中重要问题进行座谈。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王文珍  王全兴  黎建飞  孙德强  
《劳动争议处理法》已经列入全国人大常委会2006年立法计划,相关立法研究已成为社会各方关注的热点。为深入探讨劳动争议处理体制改革和立法问题,我们邀请了4位专家就其中重要问题进行座谈。因内容较多分两期刊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