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696)
2023(4644)
2022(3803)
2021(3662)
2020(2945)
2019(6818)
2018(6977)
2017(11469)
2016(7730)
2015(8644)
2014(8742)
2013(7876)
2012(7339)
2011(6833)
2010(7102)
2009(6241)
2008(6077)
2007(5734)
2006(5254)
2005(4846)
作者
(20050)
(16667)
(16243)
(15747)
(10368)
(7957)
(7624)
(6602)
(6315)
(6083)
(5665)
(5560)
(5277)
(5269)
(5265)
(5189)
(5134)
(4910)
(4897)
(4786)
(4405)
(4159)
(3959)
(3884)
(3753)
(3715)
(3712)
(3669)
(3509)
(3348)
学科
(22621)
经济(22605)
教育(19496)
中国(13986)
(13130)
管理(13027)
方法(11139)
数学(9697)
数学方法(9579)
理论(8658)
(8595)
企业(8595)
(8248)
(7618)
教学(6532)
农业(5767)
(5628)
劳动(5609)
(5000)
业经(4541)
(4389)
发展(4350)
(4225)
技术(4092)
(3917)
贸易(3916)
(3804)
研究(3773)
思想(3614)
(3498)
机构
大学(108874)
学院(102221)
研究(38454)
(34573)
经济(33697)
管理(30221)
教育(28888)
理学(25959)
(25876)
师范(25750)
理学院(25502)
管理学(24843)
管理学院(24609)
(24338)
科学(22797)
师范大学(21375)
中国(21132)
(19420)
研究所(17785)
(17273)
(16390)
(16033)
北京(16016)
中心(15586)
业大(14480)
技术(14417)
职业(13212)
(13077)
财经(13077)
(12952)
基金
项目(63119)
研究(52779)
科学(51256)
基金(42741)
(36603)
国家(36114)
教育(33744)
社会(31826)
社会科(29926)
社会科学(29916)
科学基金(29912)
(25980)
(24305)
编号(23744)
成果(22694)
基金项目(21671)
课题(20089)
资助(17101)
自然(17091)
(16890)
自然科(16708)
自然科学(16705)
自然科学基金(16438)
(16190)
重点(15867)
规划(15430)
教育部(14731)
(14533)
(14076)
项目编号(14048)
期刊
教育(48496)
研究(41825)
(37277)
经济(37277)
中国(31485)
学报(17290)
(14354)
大学(14260)
科学(14228)
技术(12321)
(12102)
学学(11706)
职业(11482)
农业(9750)
管理(9656)
财经(7857)
技术教育(7443)
职业技术(7443)
职业技术教育(7443)
(6894)
(6538)
论坛(6538)
(5786)
图书(5770)
(5523)
金融(5523)
高等(5503)
经济研究(5496)
成人(5266)
成人教育(5266)
共检索到1630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文新华  
一 什么是劳动?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它是指人有目的地用自己的体力和智力改变自然物,使之成为满足人类生活所需要的物品的活动。根据其过程、对象、产品等要素的不同,它的表现形式至少涉及以下相互关联的四对范畴八个方面: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物质生产劳动和精神生产劳动;生产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庄西真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9月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首次把劳动教育纳入党的教育方针。今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在劳动教育的内涵、目标、课程、内容、评价、途径等方面对如何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进行了整体设计。受此影响,"劳动教育"就成为了最近的一个热词,很多人都写文章为《意见》点赞。"五一"国际劳动节,不少媒体依例刊登了一些"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劳动光荣"的文章,尽管在措辞、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赵荣辉  
劳动教育的精神怎样才能完全地贯彻到现实的教育实践,从而促进儿童全面地发展,进而显现劳动教育的价值,这涉及到劳动教育实践取向的问题。劳动教育在实践过程中应当以"遵循儿童内在的自然,挖掘自然界的教育资源;尊重儿童的精神生活,深入广阔的社会生活;依托国家共同体,走向教育共同体"为取向。只有这样,合乎理性、合乎道德的劳动教育才能得以完美地展现,儿童才能通过劳动教育充实自我的精神生活,建构自我未来的良善生活。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郝慧娟  
"工匠精神"是职业能力、职业道德和职业品质的重要体现,也代表着劳动工作者的职业精神、职业操守、行为表现和价值取向。在中国现代化经济发展的新常态时期,"工匠精神"对于各个行业的产业建设优化而言都十分重要,是推动我国制造产业发展、使我国进一步迈入制造强国行列的关键因素。基于"工匠精神"理念来组织、建设劳动者职业素质培训体系,符合目前我国产业经济发展对专业人才的实际需求,也是优秀劳动者提高职业素养和个人能力的重要环节;并且只有根据职业素质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和劳动者职业发展的实际需求进行培训体系建设,才更有利于职业素质培训工作的优化与完善,进而有利于培育出具有优秀工匠精神的优秀劳动者。笔者将结合《劳动教育与素质养成》一书,深入分析"工匠精神"视域下劳动者职业素质培训的相关问题,并为劳动者职业素质培训体系建设提供部分参考性建议,以助力我国劳动者职业素养全方位提升,推动国家产业经济实现全面提高。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赵伟  
习近平的劳动观、人才观和发展观是改革发展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的指导思想。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看问题,劳动是物质资料生产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劳动是光荣的,劳动素质为每一个国民所必备,劳动教育应成为国民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面向全体新生代;与普通教育一般的劳动教育不同,职业教育是劳动教育的专业版,因此,职业教育的劳动教育要与生产实践和专业发展结合起来。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徐蕾  
数字经济浪潮中新型职业大量涌现,数字劳动者人数不断增加。高校劳动教育亟需变革创新,深度嵌入正在迅速扩展的新型数字劳动网络,使校内劳动教育与校外数字劳动产生更多的契合点。“学用结合不佳”“数字元素结合不足”“与数字劳动网络疏离”是高校劳动教育创新面临的主要阻滞,为了更好破解这些阻滞,需要实现“数字劳动市场”与高校教学更好互嵌,积极开展“数字劳动市场嵌入式”劳动教育。高校可鼓励师生参与弹性数字劳动、建设面向数字经济的高校创新创业园、建构与数字企业深度互动的赋能机制、进一步发挥在线教育的助推作用。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张雁  胡昆  熊平  
江泽民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科技进步,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从根本上说取决于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县图书馆如何利用自身的优势,积极参与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促进经济发展,这是需要深入研究的新课题。一、提高劳动者素质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劳动者的素质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劳动生产力的提高、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熊新华  
论高校教师的劳动特点和基本素质熊新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要下决心,采取立大政策和措施,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大力改善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努力使教师成为最受人尊敬的职业。”教师的职业非同一般。那么,教师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职业?这一职...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刘诗白  
当代市场经济越来越显示出服务经济的特色 ,服务是发达市场经济中生产劳动的重要形式。在当代发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 ,服务与物质生产相结合表现得更为鲜明 ,服务劳动和物质生产劳动的结合和交融 ,是现代劳动的新特征。根据现代服务的新特点和社会主义社会服务业的性质 ,肯定服务劳动具有的价值创造功能是合理的。加深对马克思的商品理论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 ,肯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有用效果的服务劳动具有创造价值的功能 ,不仅是有理论依据的 ,而且是有着重要现实意义的。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张晓萍  
职业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组成部分是劳动者素质提升的重要途径。以逐步提升劳动者素质为目标,职业教育的对策应包括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培育劳动者终身学习的意识和习惯、进行创新意识和能力教育、提供多样化的成人教育套餐和宣传科学发展观来逐步提升劳动者素质。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黄育云  
社会再生产包括产品再生产,劳动力再生产和生产关系再生产统一不可分的三个方面。教育过程是社会劳动力再生产的过程。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劳动力需要不断地更新、补充,劳动中消耗的体力脑力要不断得到恢复、补偿。尤其是对社会经济发展至为重要的内涵扩大再生产,更需要劳动力的素质,质量的不断提高。而这一切都是通过教育过程中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消耗来实现的。这种消耗表现为教育费用。如果把教育经赞看作消费支出,教育成本不进行回收,教育劳动创造的价值则无法实现。在此观念下不管怎样强调教育的战略地位,教育永远不能走出经费困境,而使战略地位无法落实。由于教育劳动价值无法实现,教育音受教育者工资不能等价获取,教师队伍...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党印  李珂  
劳动教育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有利于引领青少年展现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全面提升劳动技能水平,从而培育新时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大军。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王建华  
劳动与工作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尽管劳动与工作之间存在不可否认的相似性,但相较而言,劳动强调体力的付出,工作则侧重脑力的创造。近代以来,由于劳动遮蔽了工作,工作等同于劳动,在理论和实践中劳动、工作与教育的关系被异化。在经济和政治意识形态的主导下,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紧密结合不可避免地伤害了教育的自主性和超越性。而在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思潮的影响下,为工作而受教育则危及了人进行自我完善和充实的可能性。为了实现人的自由与解放,劳动与工作成为教育不可或缺的两翼,劳动为教育奠定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工作则为教育提供了实现伟大梦想的舞台。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周勇  
中小学新劳动教育课程习惯采取理想主义的开发思路,需补充能引导学生走近普通劳动者及其劳动现实的现实主义。开发现实主义的新劳动教育课程,可以从历史上的课程典范寻找启示,但更需关注当下普通劳动者,将马克思主义劳动现实研究引入新劳动教育课程,籍此弥补当前中小学新劳动教育课程两点薄弱之处,使学生不仅养成对于普通劳动者的基本理解与同情,而且能运用马克思主义概念与理论研究当下普通劳动者的劳动现实,以防劳动教育种下的美好劳动理想经不起劳动现实的冲击,发生变形或被消解,同时夯实将来为劳动者造福的知识基础与社会责任感。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程德慧  
习近平劳动教育观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观,是基于党和国家关于重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优良传统,根据当前我国学校劳动教育的现状和时代发展的现实需求生成的。习近平劳动教育观具有丰富的时代内涵,以树立劳动意识、培育良好劳动态度和劳动习惯为主要内容,以坚持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有机统一为原则,劳动教育与德智体美四育互为一体为本质要求,以塑造劳动精神,形成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崇尚劳动的劳动价值观为目标取向。新时代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劳动教育观应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加强对劳动者的技术技能培训,完善劳动者权益保障的体制机制,把劳动教育融入国家教育行政规划和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