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695)
- 2023(5008)
- 2022(4234)
- 2021(3809)
- 2020(3277)
- 2019(7306)
- 2018(7249)
- 2017(13758)
- 2016(7651)
- 2015(8587)
- 2014(8673)
- 2013(8392)
- 2012(7710)
- 2011(7156)
- 2010(7383)
- 2009(7317)
- 2008(7392)
- 2007(6907)
- 2006(6220)
- 2005(5939)
- 学科
- 管理(30220)
- 济(28998)
- 经济(28929)
- 业(25209)
- 企(22828)
- 企业(22828)
- 制(12184)
- 财(11734)
- 方法(10256)
- 体(8517)
- 中国(8371)
- 业经(8043)
- 数学(7937)
- 数学方法(7813)
- 体制(7371)
- 农(7304)
- 务(7015)
- 财务(6990)
- 财务管理(6971)
- 学(6780)
- 企业财务(6639)
- 银(6534)
- 银行(6527)
- 行(6228)
- 融(6166)
- 金融(6163)
- 理论(6034)
- 划(5541)
- 税(5275)
- 环境(5201)
- 机构
- 大学(118650)
- 学院(116166)
- 济(47907)
- 经济(46868)
- 管理(42439)
- 研究(38443)
- 理学(35570)
- 理学院(35150)
- 管理学(34661)
- 管理学院(34415)
- 中国(29820)
- 财(27745)
- 京(24662)
- 科学(21478)
- 财经(20864)
- 所(19180)
- 江(19026)
- 经(18672)
- 中心(17009)
- 研究所(16763)
- 范(15841)
- 师范(15720)
- 北京(15510)
- 经济学(15425)
- 财经大学(15285)
- 农(15143)
- 州(14754)
- 业大(14038)
- 院(13744)
- 经济学院(13628)
- 基金
- 项目(70838)
- 科学(56577)
- 研究(54168)
- 基金(52335)
- 家(44728)
- 国家(44349)
- 科学基金(38317)
- 社会(36038)
- 社会科(34129)
- 社会科学(34121)
- 基金项目(27173)
- 省(26957)
- 教育(25394)
- 自然(23059)
- 划(22782)
- 自然科(22503)
- 自然科学(22498)
- 自然科学基金(22120)
- 编号(21451)
- 资助(20737)
- 制(19850)
- 成果(19457)
- 部(16588)
- 重点(16240)
- 课题(15686)
- 国家社会(15226)
- 创(14809)
- 性(14779)
- 教育部(14768)
- 发(14465)
共检索到1861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谭浩
动产善意取得制度,是物权法上的一项重要制度,作为适应商品经济发展需要而产生的一项交易规则,动产善意取得制度有助于稳定社会经济秩序,维护正常的商品交换。我国现行民事立法尚未在整体上实现动产善意取得的立法化,如何建构我国的动产善意取得制度理论,文章试从动产善意取得的存在依据、构成要件等方面做一简单阐述。
关键词:
商品交换 善意取得制度 商品经济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仁玉 陈敦
动产善意取得是物权法上一项重要制度,学者对之探讨也颇多,然在相关问题上仍存在不同认识,在我国制定物权法之际仍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本文中,作者对善意取得的制度价值、遗失物与赃物是否适用善意取得、善意的标准、受让人应否实际支付价款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
动产善意取得 遗失物 赃物 善意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祁群
起源于日耳曼法的善意取得制度,因其有助于稳定社会经济秩序,已被大多数国家的民事立法所确认。在我国,虽然票据法对票据善意取得制度已有相关规定,但在民法中无法找到它的依据,而其他相关行政规章又缺乏系统性,从而严重阻碍了票据交易及市场化建设。为此,我国应以适当的立法形式系统地构建票据善意取得制度。
关键词:
票据善意取得制度 价值取向 配套制度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张杰 林爽 吴杰杰
公司带动社会发展,股权又承载着资本不断流动,其交易环境需安全,才能得到股民认可。股权流动带来诸多权利问题,善意取得制度备受关注,人们期待第三人权益得到保障。我国在2001年颁布《公司法司法解释(三)》就把股权善意取得写进法律,但是其规定不够全面。股权频繁变动,股权所带来的问题在现行法律中很难找到与之对应法条,给法官带来诸多麻烦,股权善意取得制度的完善刻不容缓。由此出发,结合我国现实中遇到的股权纠纷问题,以此得出我国适用善意取得制度在公司法适用上的可行性结论。
关键词:
股权转让 善意取得 第三人权益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袁志丽
善意取得制度是一种以牺牲财产"静"的安全为代价而保护财产"动"的安全的制度架构,集中解决在无权处分情况下的权利瑕疵问题。我国物权法第106条规定的善意取得制度解决了无权处分的权利取得问题,但它将登记作为不动产善意取得的起点,对不动产善意买受人保护不够,构成善意取得在公示方面的缺隐;同时对无权处分人所交付的标的物的质量瑕疵及延迟交付等问题无暇顾及,不足以提供充分的救济调节交易当事人之间的关系。因此,该制度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毛建标
案情简介:黄某与孙某某原系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的2000年11月购买了一套商品房,房屋产权证登记所有人为孙某某,未登记共有人。后双方因感情不和协议离婚,但在协议中并未明确该房所有权的归属。后因此发生纠纷而诉讼至法院,经法院判决确认,该房由黄某与孙某某双方共有,由孙某某居住使用,但此后双方仍未对该房的权属登记进行变更。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张志
我国的动产善意取得制度可以适用于动产和不动产,而同为动产的赃物的善意取得受让人却被拒之门外。其实,赃物在性质上也属于动产,也在公示公信的原则调整之下,这是众所周知的。把赃物的取得排除在善意取得制度之外,不能合理地保护赃物善意受让人的利益,不利于社会交易的安全和稳定,不能完全实现善意取得制度设置的目的和价值。
关键词:
赃物 善意取得 受让人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晓娟
科技的突飞猛进和经济的发展使社会财富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显著表现之一就是动产在财富构成中的比重日益增大。现代工商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其资产以动产为主,而这些动产是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动产的。为了促进现代企业的成长,应允许其将所拥有之动产作为融资之媒介,进行动产抵押。我国对现行法律法规动产抵押制度的规范,明显不适应现代财富结构的变化,阻碍了信贷市场的良性发展,造成信贷环境紧张,不利于企业成长和经济增长。因此,必须借鉴美、欧等国家的先进经验,对我国现行动产抵押制度进行改造和完善。
关键词:
动产 抵押 担保 登记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谭峻
研究目的:探索世界各国不动产登记制度范式,探讨适合中国大陆国情的不动产物权登记制度。研究方法:文献资料分析法,归纳总结法。研究结果:中国大陆民法学界的共识,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应当依照法律规定申请登记,并以登记发生效力。研究结论:中国大陆不动产物权登记属权利登记制,同时也汲取了托伦斯登记制的优点;不动产登记具有决定因法律行为发生物权变动能否生效的效力、权利正确性推定的效力、善意保护的效力、风险警示的效力。
关键词:
土地制度 不动产 物权 登记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袁碧华
票据善意取得制度是票据法上一项重要而特殊的制度。由于理论上对票据善意取得制度的一些重要问题认识模糊,实践中错误适用票据善意取得制度的情况时有发生。文章从公示催告对善意取得的影响、原票据权利人与善意取得人的权利冲突、善意取得中无处分权人的范围的界定等票据善意取得制度中的几个重要方面进行了详尽的剖析,提出了某些独到的看法,以期对正确适用票据善意取得制度有所裨益。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张庆华
担保物权善意取得的构造机理包括体系机理、理论机理、价值机理、要件机理和效力机理,善意取得制度是适应商品经济发展需要而产生的一项交易规则,它涉及民法所有权保护与交易安全的衡量。善意取得适用于动产所有权领域,但是否适用于担保物权领域,各国立法规定不一,学界亦存在不同见解。
关键词:
担保物权 善意取得 物权公示 公信力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贵华
建国以来,农田水利建设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就,从制度分析的角度来看,主要原因是制度的合力,包括社会主义制度的规范与保障作用、政府治水组织体系的整合作用和农村基层组织的利益交换作用,这些制度整合了人力、物力、财力和技术等资源,并集中用于农田水利建设。研究表明,继续发挥既有的制度优势,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农田水利建设、管理和运营机制,将为我国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关键词:
农田水利 农民 农业 制度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张保红
法人应与团体相区分。《民法总则》中的"组织"仍然应当按传统法人理论中团体的内涵予以理解;"法人应当依法成立"应当理解为"法人资格应当依法取得";违法取得的法人资格可由有关机关予以注销但非自始、当然无效。《民法总则》有关营利法人章程与内部组织机构的规定应为描述性条款,相关实践应当直接适用《公司法》等法律。非营利法人不得分配利润给他人的规定应当得到严格贯彻。《民法总则》有关非营利法人资格取得的规定并不具体,建议完善相关法律规定以促进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
法人资格 团体 民法总则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蒋中一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传统的合作医疗制度有历史的承接关系,但它们是两类性质完全不同的健康保障组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一个管理机制复杂的社会保障组织,经过五年的试点和逐步推广,制度构架已经基本成熟,计算机联网技术的应用极大地降低了制度运行的成本,互助共济的组织理念逐步为农村社会所接受,运行结果明显地缓解了农民的大病风险,在政府的全力支持下迅速推广,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农村社会,为农村城市化发展建立了一条新的联系纽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