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219)
2023(3020)
2022(2506)
2021(2328)
2020(1974)
2019(4221)
2018(4462)
2017(7806)
2016(4646)
2015(5324)
2014(5673)
2013(5206)
2012(4925)
2011(4635)
2010(4803)
2009(4621)
2008(4560)
2007(4488)
2006(4007)
2005(3697)
作者
(15089)
(12402)
(12385)
(11796)
(7897)
(5937)
(5646)
(4871)
(4862)
(4550)
(4327)
(4272)
(4243)
(4115)
(4077)
(3746)
(3732)
(3620)
(3517)
(3515)
(3382)
(3131)
(3056)
(3043)
(2835)
(2826)
(2765)
(2712)
(2621)
(2563)
学科
(15488)
经济(15458)
管理(13298)
(10181)
(8703)
企业(8703)
(6494)
(6205)
中国(5879)
(5697)
理论(5695)
(4940)
教育(4896)
(4786)
(4130)
银行(4117)
方法(4093)
(4063)
金融(4055)
(4000)
业经(3902)
地方(3496)
体制(3463)
(3178)
农业(2900)
(2811)
教学(2809)
制度(2675)
(2675)
数学(2488)
机构
大学(71239)
学院(70405)
研究(26309)
(23408)
经济(22660)
管理(21451)
中国(19618)
理学(17061)
科学(16998)
理学院(16804)
管理学(16384)
(16252)
管理学院(16243)
(14415)
(13795)
(13769)
研究所(12949)
(12717)
(11771)
师范(11616)
中心(11355)
农业(10810)
业大(10489)
北京(10372)
(10124)
财经(10097)
技术(9530)
(9337)
(9275)
师范大学(9089)
基金
项目(40986)
研究(31611)
科学(30807)
基金(27152)
(24139)
国家(23888)
科学基金(19062)
社会(18015)
(17001)
社会科(16832)
社会科学(16827)
教育(15234)
(14419)
编号(13910)
基金项目(13601)
成果(13314)
自然(11448)
自然科(11153)
自然科学(11147)
资助(11061)
课题(10957)
自然科学基金(10924)
(9596)
重点(9590)
(8938)
(8833)
(8648)
项目编号(8423)
(8370)
(8057)
期刊
(33021)
经济(33021)
研究(24533)
中国(18613)
学报(15258)
教育(14577)
(13211)
(12265)
科学(11642)
大学(11195)
学学(10319)
管理(8836)
农业(8454)
(6740)
金融(6740)
技术(6638)
财经(6489)
(5653)
业经(5343)
图书(5315)
(4699)
经济研究(4670)
问题(4476)
职业(4293)
(4115)
论坛(4115)
书馆(4040)
图书馆(4040)
(4025)
业大(3669)
共检索到1189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刘洪涛  夏少刚  安玉萍  
论加速“大而全”、“小而全”的解体刘洪涛,夏少刚,安玉萍加速解体“大而全”、“小而全”是国有企业向市场经济转轨,建立新经济体制中的一个突出问题。现就下面几点做一探讨分析。一、“大而全”、“小而全”形成的历史、现状及其危害国有大型企业,特别是石油、林业...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高新军  
论财产权的解体[美]托马斯·C·格雷今天,在以英文为母语的国家中,律师或经济学家所持有的财产权概念已完全不同于普通的老百姓。大多数人,包括大多数不具备专业素质的人,都把财产权当作一种可为人们所拥有的物品。拥有了财产权,也就拥有了对一些物品的排他性的控...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赵凤彬  
当前,世界格局正处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大的历史转折时期。世界以苏联的解体为标志已进入向多极化发展的新时期。这种世界格局的新变化和国际关系的重大改组,无疑对东北亚区域合作的战略背景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本文就世界格局变化及其新特征问题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涂象钧  
1991年岁末,随着在克里姆林宫上空已飘扬了69个寒暑的镰刀锤子红旗的悄然降落,一个曾是超级大国和两极之一的主权国家——苏联,在世界舞台上消失了。它的解体,标志着战后近半个世纪的美苏对抗和东西方冷战的最终结束,也标志着支撑雅尔塔体制两极格局的彻底崩溃和新的多极格局开始形成。受其影响,亚太地区的国际关系格局也发生了相应的变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石强  张箭  
苏联解体后其庞大的核武库也一分为四,在核武器系统、核材料、核科学家及核技术等三个层次都出现了失控的核扩散危机。以美国为首的国际社会从各个方面给予了大力援助,使前苏联庞大的"核遗产"得到了妥善的处理。因苏联解体而一度出现的核国家增多的问题得以解决,核扩散危机也基本得到消除。这不仅有效地捍卫了国际核不扩散体制,而且在实践上也是对国际核不扩散机制的补充和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和平与安全也是重大的贡献。当朝鲜和伊朗核问题屡成危机而长期困扰国际社会时,我们重温这段历史,也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翁铁慧  
在1991年的多事之秋,世界政治舞台上发生了令人震惊的一幕,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彻底瓦解了。它曾经是一个与美国争霸世界的超级大国,不仅以其领土面积之大著称于世,而且以其强大的军事、科学技术水平,以及悠久的文化历史和一定的经济实力成为世界上东西方对峙的一极。而如今却以惊人的速度自行结束了以列宁为代表的布尔什维克党人为之奋斗的、在世界上有70多年历史的社会主义制度,而且还四分五裂成若干个一般国家。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悲剧性的结局。 对原苏联人民来讲这是一个时代的结束,另一个时代的开始。世界上如此一个大国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对其本身的政治、经济、民族关系等等无疑将产生质的影响。 那...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孙曼侠  康瑞华  
苏联演变解体的经济根源孙曼侠,康瑞华苏联的演变和解体是本世纪最重大、影响最深远的事件之一.它涉及到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方向问题,涉及到社会广义发展的许多根本规律问题。科学地分析苏联演变解体的原因,正确地汲取经验教训,对于我国的发展和建设是至关重要的。几...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魏亚群   庄起善  
一、卢布区及其危机 原苏联解体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各加盟共和国都作为独立国家宣告政治上独立。但是独立以后,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最初并未有大的变化,特别是在货币关系上。尽管各国的中央银行纷纷宣布成立,但原苏联国家银行仍是货币发行中心,原有通货——苏联卢布仍被保留。银行间支付体系也按原有机制继承下来,依然按照原有的统一规则进行而不论是由哪一国的商业银行进行帐户结算。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安永军  
资本下乡是近年农业发展中的热点现象,既有研究主要从自上而下的视角即资本和政府的角度进行研究。以鄂北均村的个案调查为例,采用自下而上的视角,从农户与村级组织的角度来分析资本何以能够下乡。研究发现:资本下乡表面上是农户基于自身利益的理性决策,但深层原因却是政权"悬浮"导致小农经营体系解体,进而使得小农经营效益降低;此外,政权"悬浮"也使村庄治理能力弱化,村级组织为了治理卸责推动了资本下乡。资本下乡之后,村庄治理被资本利益所吸纳,公共性面临解体。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郑彪  
近年来国际风云变幻之剧烈,影响之深远,为百多年来所未有。其中苏联解体,更是来势迅猛,举世震惊。本文着重考察苏联解体这一事件对东北亚地区的影响。原苏联共有100多个民族和部族,几百年来战乱频仍,宿怨颇深。近半个多世纪以来,又有许多新的积怨。长期以来,苏联官方鼓吹“发达社会主义”,掩盖民族矛盾,粉饰太平。久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马立克·达布罗斯基  李想  
欧债危机使得欧元区面临重压,由于金融市场连续施压、各国面临许多政治挑战,欧元区的最终结果仍然扑朔迷离2010年初欧元区一些成员国出现的主权债务危机使得欧元区面临重压,尽管人们付出大量政治和融资努力来维系欧元计划,但由于金融市场连续施压、各国面临许多政治挑战,欧元区的最终结果仍然扑朔迷离。也就是说,欧元区仍可能部分解体,甚至完全解体。为了把潜在风险降到最低,以及在最坏的情形发生时,把欧元区解体的规模和负面影响降到最低,提前做好应急预案至关重要。因此需要首先确定欧元区解体最可能出现的情况。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王义高  
评苏联解体前夕的教育的“区别化”构想王义高“区别化”俄语原词为“Дифференциация”,含有微分、划分、区分、分化、差别化、区别化等义,笔者取“区别化”一义,有“区别对待”的意思。教育的“区别化”,通常又倒过来叫做“区别化”教育,或“区别化”...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李春隆  
列宁晚期在总结十月革命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基础上 ,提出文化革命的思想 ,这是列宁关于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里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战略思考 ,即 ,一是提高全民的文化素质 ;一是改造国家机关。这是关系到社会主义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但是 ,列宁之后的历代继承人都未能领会和贯彻他的思想 ,将文化革命仅仅局限在纯文化领域 ,而在改造国家机关方面出了问题 ,结果积重难返 ,导致苏联解体。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裴宏   潘东奇  
19世纪20~40年代,对英国政治经济学来说,是一个沉闷的年代,李嘉图经济学的兴衰是这一时期少数值得研究的事件之一。对此,马克思用“李嘉图学派解体”加以概括,但当代大多数文献对马克思相关表述的理解流于简单化,在一定程度上陷入了辉格史观。当时同时发生了三个事件:“李嘉图劳动价值论的庸俗化”“李嘉图号召力的退潮”和“李嘉图经济学同其他资产阶级学说的汇流”,三者相互独立又互相影响。麦克库洛赫等人对李嘉图劳动价值论的庸俗化解释消解了李嘉图学说的科学成分,使之汇入古典经济学的后期发展脉络,但这不是李嘉图学说声势退潮的原因,后者主要是当时英国政治经济学体系变化的结果。恰是李嘉图学说的庸俗化,构建了19世纪英国古典经济学的李嘉图—穆勒—马歇尔传统,马歇尔去世前,李嘉图学说一直是英国经济学的“旗帜”和基本盘。当然,李嘉图学派的解体并不意味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失败,因为马克思对李嘉图学说首先是批判者,然后是继承者。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田春生  
苏联解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问题的实质在于;几十年来,原体制模式虽几经改革,但其总体特征没有变化,使原体制弊端和矛盾日益加深,导致经济衰退并引发了苏联解体。因此,有必要剖析该体制的特征及其矛盾。 一、“准国家化”经济体制及其特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