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215)
2023(7349)
2022(6228)
2021(5715)
2020(4880)
2019(11193)
2018(11431)
2017(21062)
2016(11859)
2015(13072)
2014(13126)
2013(12677)
2012(11864)
2011(10914)
2010(11242)
2009(10894)
2008(11026)
2007(10028)
2006(9261)
2005(8737)
作者
(35064)
(29303)
(29251)
(28085)
(18864)
(14117)
(13195)
(11384)
(11197)
(10631)
(10260)
(9965)
(9953)
(9765)
(9690)
(9187)
(8708)
(8626)
(8584)
(8443)
(7642)
(7366)
(7246)
(6960)
(6841)
(6649)
(6549)
(6454)
(6004)
(5835)
学科
(43410)
经济(43324)
管理(38354)
(32417)
(29206)
企业(29206)
(16894)
(15785)
方法(15704)
中国(13240)
数学(12611)
数学方法(12383)
(12125)
(11393)
业经(11259)
(11085)
体制(10413)
(9578)
银行(9548)
(9358)
金融(9355)
(9176)
理论(9091)
(8390)
财务(8364)
财务管理(8335)
企业财务(7932)
(7392)
(7342)
贸易(7338)
机构
大学(174893)
学院(170513)
(68925)
经济(67416)
研究(64075)
管理(58884)
理学(49069)
中国(48719)
理学院(48438)
管理学(47536)
管理学院(47202)
(38625)
科学(38448)
(38179)
(33750)
研究所(30058)
(29740)
财经(28539)
(28431)
中心(27587)
(25719)
北京(24502)
业大(24191)
(23874)
师范(23564)
农业(23278)
(23125)
经济学(21930)
(21753)
财经大学(21054)
基金
项目(106376)
科学(83323)
研究(77479)
基金(77151)
(68645)
国家(68065)
科学基金(56915)
社会(49370)
社会科(46633)
社会科学(46619)
(40674)
基金项目(39437)
教育(37004)
自然(36356)
自然科(35470)
(35468)
自然科学(35455)
自然科学基金(34859)
资助(31903)
编号(30104)
成果(27464)
重点(25193)
(24867)
(24486)
课题(23124)
(22529)
(21907)
教育部(21085)
(20809)
国家社会(20764)
期刊
(84548)
经济(84548)
研究(59896)
中国(41984)
(32800)
学报(30956)
(27390)
科学(27091)
管理(25527)
教育(25039)
大学(23777)
学学(22078)
(18834)
金融(18834)
农业(17493)
财经(16483)
(14240)
技术(14094)
经济研究(13219)
业经(11710)
问题(10980)
(9180)
(9102)
(9090)
国际(8176)
世界(7998)
理论(7792)
改革(7728)
(7728)
现代(7538)
共检索到2804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张曙光  
均衡概念的基本含义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指对立变量相等的均等状态,此即为“变量均衡”,对立变量不相等,即为“变量非均衡”;二是指对立势力中的任何一方不具有改变现状的动机和能力的均势状态,此即为“行为均衡”,相反则为“行为非均衡”。正因为均衡概念包含上述两个内容,因此,均衡分析也可以分别从这两个方面着眼进行。一部分经济学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刘务勇  
制度均衡或制度非均衡是分析制度变革或制度创新的经典经济分析框架。制度非均衡既包括制度供给不能满足制度需求的制度供给不足型非均衡,也包括制度供给过多,超出社会制度需求的制度供给过剩型非均衡,一种制度安排和制度结构从制度均衡再到制度非均衡,进而发生制度变革,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制度变革就是制度非均衡到制度均衡的运动过程。制度非均衡是制度变革的前提和必要条件,制度均衡则是制度变革的目的和归宿,制度均衡意味着制度变革的一个过程完整实现。制度变革是制度非均衡和制度均衡的矛盾统一。制度非均衡是引起制度变革的动力,制度均衡是制度变革的现实目标,制度变革则是制度非均衡到制度均衡的运动过程。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张旭昆  
制度均衡是指在影响人们的制度需求和制度供给的因素一定时,制度的供给适应制度需求。由于制度的相关性,制度均衡意味着任何两种现存的具体制度之间都不存在互斥关系,而是处于相互适应协调的状态(简称制度的适调态)。由于制度的单件性,制度均衡不是数量均衡而是行为均衡,即任何个人或群体都不再有变动现存制度的动机和行为,因为他们不能通过变动而获取更多的利益。这说明制度均衡状态是适合各群体意愿的状态(简称制度的适意态)。总之,制度的均衡态就是即适调又适意的状况(简称双适态)。一个制度系统可能处于适调态但未必同时又处于适意态,这时制度系统处于不均衡状态中。适调态是制度系统处于均衡状态的必要条件但非充分条件...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白让让  
本文建立了一个"多重委托—代理"体系下规制需求的简约模型,解释了权力配置、供给成本和规制者竞争与需求的关系。基于典型化事实和统计描述的经验分析发现,"强势规制者——信息产业部"基于有效制度供给对企业提供的各种庇护,在增加企业规制需求的同时,也引发了与其他监管部门的权力竞争,最终导致自身规制供给效率的下降;相反,"弱规制者——电监会"不拥有实质性的监管权力,其主导的市场化改革还会侵蚀垄断运营商的既得利益,缺乏实际的规制需求。在以增强政府间接控制力、节省监管成本为导向的新一轮机构改革中,它们被撤销或合并就成为一种必然。独立规制实践的起落,也受制于中国特殊的"政治—经济—行政—垄断"模式,未来垄断产...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杨晓维  
在一个分工的社会生产体系中,人们之间发生的交易关系实际上具有两类性质:一是整合不同的个别活动,使社会成员成为一个整体共同实现社会生产的协作;二是实现个别社会成员获取生产成果的分配性交易。相应地,存在规范、协调这两种不同交易关系的生产制度和分配制度。已有的制度变迁理论,并未有意识地展开分析经济制度的这两种不同的功能,因而不能说明两者的互动关系以及它们在经济制度的均衡和变迁中的作用。在马克思和诺斯的制度变迁理论基础上,本文试图通过对交易关系和经济制度的上述细分,说明制度均衡与失衡,不仅依存于决定制度的其他外部条件,还决定于经济制度内部生产制度与分配制度的相互关系。只有生产制度和分配制度相互兼容,经...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聂辉华  
本文根据制度的性质和环境将所有制度分为4类:完全契约下的正式制度,不完全契约下的正式制度,完全契约下的非正式制度和不完全契约下的非正式制度。从一个基准模型出发,通过不断放松假设,文章梳理了使用经典博弈论方法分析制度产生、持续或变迁的经济学文献,并归纳了若干主要结论。最后,作者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探讨了构建一个完整的制度动态学理论所面临的研究议题。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慈向阳  
本文从制度均衡的角度来研究中国的电价改革,为中国的电价改革提供新的思路。研究认为:经过长期的制度变迁,当前中国的电价制度处于非均衡状态,电价改革成功与否取决于进一步的制度变迁,即电价制度从非均衡走向均衡。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钟昌标  胡亮  
一、中国金融制度变迁的特征分析 中国市场取向的金融制度变迁,是从打破“大一统”的金融垄断体系,引入竞争机制开始的。其路径大致可描述为:突破银行业务禁区→恢复和分设国家专业银行→建立中央银行→开放金融市场→专业银行企业化→调整和集中→专业银行商业化→建立间接金融调控体系→强化和完善金融监管体系。其制度变迁过程与众不同,可以归纳为: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侯建强  
反洗钱可疑交易报告制度的有效性,是理论界、国际组织以及世界各国致力于研究和解决的重大课题,也是制约我国当前反洗钱工作效率的现实难题。本文通过研究可疑交易报告机制的信息结构和监管博弈,建立数理模型,证明在缺乏洗钱风险信息沟通情况下,可疑交易报告机制的纯策略静态博弈是趋于无效的,并以动态博弈完美纳什均衡为条件,证明以风险为本的方法可解决可疑交易报告制度的有效性难题,研究了这一方法下的金融机构参与性约束条件和监管机制设计等问题,并对我国反洗钱体制改革和转型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黄金升  陈利根  
以均衡制度观的视角审视中国土地产权制度与土地管制制度,分析土地产权制度与土地管制制度的现状及特征,并深入探讨土地产权制度与土地管制之间的关联及其对土地制度演进的影响,以期为当前的土地制度改革提供方向性启发。研究显示:(1)在市场经济导向下,土地产权制度与土地管制制度在公共资源域与交易域存在正向互补的稳态均衡;(2)当前的中国土地产权制度与土地管制制度是一个非市场导向的次优制度安排,制度均衡呈非稳态特征;(3)土地产权制度与土地管制制度的演进变迁是相互联动的,而且制度变迁面临着多种可能,难以实现自我强化并发挥稳定的制度功能。结果指出中国的土地制度改革需要以土地市场化为导向,考虑土地制度的整体性特...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晖  许能锐  
一、海南建省初期发展战略的缺陷(一)初期发展战略的缺陷:制度软化。1988年,以中国社会科学院刘国光研究员为组长的专家小组经过调研和评估论证后编制了《海南经济发展战略》,提出海南产业发展"以工业为主导,工农贸旅并举,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的战略,并得到海南省人代会和省一大的确认,最终形成了海南经济发展的指导战略。但是由于各种主观客观原因,这一战略并没有执行,不同观点的也随之出现,引发了"工业主导论"、"农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王健华  丁小清  程堃  
随着经济活动日趋复杂,作为兼具信息系统与管理活动双重属性的会计日益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根据经济学一般原理,价格是市场调节的重要手段,而供求关系则是价格形成的主要机制。在会计信息市场,由于会计信息的特殊性,并未形成相应的信息价格,因此通过价格调节供求之间的平衡关系就无法实现。"有供求的地方就应该存在均衡",基于此,从经济学的角度,遵循供求经济理论,初步尝试分析会计信息的供给、需求以及如何实现会计信息市场合理供给与有效需求之间的均衡,包括均衡应有的状态、均衡的实现路径等,同时,探讨会计准则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发挥的制度引领作用。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卢洪友  朱华荣  
中国财政制度安排的显著特征或主要缺陷是城乡“二元”财政结构。其制度安排是“一品两制”及“一纵两横”的非均衡。这种非均衡制度安排,是导致中国农村公共品长期不可持续有效供给、“三农”负担沉重、基层财政不可持续、基层治理软化、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失调以及农村社会不和谐等诸多问题的根源。统筹城乡发展,必须从统筹城乡“二元”财政结构入手,研究解决“二元”财政结构下的“一品两制”及“一纵两横”非均衡制度安排问题。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盛洪  
局部均衡、一般均衡与制度分析———兼评汪丁丁的《从“交易费用”到博弈均衡》盛洪(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汪丁丁博士在《经济研究》1995年第九期发表的论文《从“交易费用”到博弈均衡》,提出了对“交易费用”概念较为否定的结论,并由此实现了他所说的将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