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924)
- 2023(8309)
- 2022(6969)
- 2021(6344)
- 2020(5380)
- 2019(11892)
- 2018(11726)
- 2017(22272)
- 2016(12199)
- 2015(13404)
- 2014(13647)
- 2013(13318)
- 2012(12286)
- 2011(11274)
- 2010(11383)
- 2009(10816)
- 2008(10946)
- 2007(10119)
- 2006(8897)
- 2005(8337)
- 学科
- 济(47368)
- 经济(47284)
- 管理(44856)
- 业(42507)
- 企(37056)
- 企业(37056)
- 方法(19889)
- 数学(16475)
- 财(16333)
- 数学方法(16259)
- 制(15299)
- 技术(15131)
- 中国(13025)
- 农(12203)
- 学(11756)
- 业经(11553)
- 体(10657)
- 务(10205)
- 财务(10171)
- 财务管理(10146)
- 企业财务(9754)
- 银(9666)
- 银行(9647)
- 融(9274)
- 金融(9271)
- 行(9222)
- 体制(9118)
- 理论(9051)
- 技术管理(8564)
- 农业(8052)
- 机构
- 大学(186444)
- 学院(183697)
- 济(75028)
- 经济(73421)
- 管理(67657)
- 研究(63130)
- 理学(57662)
- 理学院(56987)
- 管理学(56051)
- 管理学院(55682)
- 中国(46849)
- 财(39133)
- 京(38971)
- 科学(38103)
- 所(32498)
- 财经(30398)
- 农(29733)
- 研究所(29163)
- 江(28975)
- 中心(28103)
- 经(27492)
- 业大(26283)
- 范(24268)
- 北京(24239)
- 师范(24011)
- 经济学(23964)
- 农业(23191)
- 州(22652)
- 财经大学(22566)
- 院(22472)
- 基金
- 项目(119920)
- 科学(95355)
- 基金(88659)
- 研究(87131)
- 家(78104)
- 国家(77490)
- 科学基金(66110)
- 社会(57071)
- 社会科(54227)
- 社会科学(54211)
- 基金项目(46314)
- 省(46122)
- 自然(42058)
- 自然科(41119)
- 自然科学(41108)
- 教育(40749)
- 自然科学基金(40422)
- 划(39223)
- 资助(35579)
- 编号(33322)
- 成果(28590)
- 重点(27690)
- 部(27652)
- 制(27555)
- 创(25870)
- 发(24796)
- 国家社会(24483)
- 创新(24407)
- 性(24262)
- 课题(24204)
共检索到2816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郝希亮
论制度变迁与技术变迁的相互性郝希亮在讨论制度变迁的文献中,制度变迁与技术变迁的相互性,是非常诱人的论题。对经济运行起决定作用的是制度变迁还是技术变迁的争论,虽然没有得出确定的结论,但从研究的趋势来看,制度变迁起决定作用的观点已占上风,这主要归功于一些...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蒋雅文
制度变迁理论大体经历了三个历史时期 :以凡勃伦为创始人的开创性历史时期 ,制度的概念得以创立并用“累积因果论”来解释制度的变迁。第二个时期是以约·莫·克拉克为代表对制度变迁理论继承和发展的时期 ,涉及到对资本主义企业的分析 ,制度与技术相互作用等问题。第三个历史时期是以加尔布雷斯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和以科斯、诺思等人为代表的新制度学派蓬勃发展时期 ,研究成果卓著。当然还应包括马克思、博弈论者、混沌经济学对制度变迁理论的理论解释
关键词:
制度 制度变迁 旧制度学派 新制度学派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李福华 丁玉霞
学术制度始终处于不断变迁之中。学术制度的变迁是一系列正式规则、非正式规则发生变迁的结果。学术制度变迁的动力机制在于将潜在的学术利益构成新的学术制度需求,从而造成原有学术制度的供需失衡,促使学术制度发生变迁。学术制度变迁的主体是学术利益群体。学术利益群体通过诱致性与强制性学术制度变迁方式实现学术利益最大化目的。
关键词:
学术制度 变迁 动力机制 主体 路径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黄鹤 李仕明 兰永
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因稀缺性而占主导地位的资源就是核心资源。制度变迁的实质 ,就是对核心资源在社会生产过程中主导地位的承认和在剩余价值分配中向其所有者倾斜的过程。由于智力资源是知识经济时代的核心资源 ,因此 ,剩余价值的分配也应当向它的所有者倾斜。
关键词:
制度变迁 知识经济 核心资源 智力资源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马杰 马珺
由于观点和认识角度的偏差,我们往往片面理解“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含义,从而产生一种“误读”和“误识”,始终认为资源的增加和技术的提高是经济发展的内生变量,是经济成长的基本动力,由此而步入纯“经济主义”和纯“技术主义”的误区,从根本上忽视了制度(Institutions)因素对经济增长乃至社会变迁的作用。考察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制度变迁与资源的增加、技术的进步一样,同样能够促进生产率的提高和经济的增长。也就是说,在资源既定和技术没有发生变化的情形下,通过制度变迁亦能促成经济体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邓大才
制度变迁速率与选择是由内生变量和外生变量共同决定。内生变量主要是制度变迁的性质、变迁规模、变迁强度和目标制度的类型。外生变量是由社会政治经济环境、非正式制度以及需求状况组成。两个方面共同决定制度变迁的速度及决策主体的选择。文章首先分析了制度变迁的内生因素和外生因素及速率的最佳范围和规模,其次用具体案例进行检验并得出结论。
关键词:
制度变迁速率 制度变迁规模 制度变迁强度
[期刊] 情报学报
[作者]
王芳 赖茂生
技术的变迁会引发制度的变迁。本文探讨了信息经济制度变迁的特点 ,分析了信息经济时代的制度需求和制度供给状况 ,最后讨论了信息经济发展与制度变迁 (包括正式制度变迁和非正式制度变迁 )的关系 ,指出一个国家或地区信息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需要相应的制度建设做保证。
关键词:
信息经济 制度变迁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苏时鹏 张春霞 李扬裕
绿色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而企业的经营行为直接受社会制度的约束,制度的变迁更为重要和根本。绿色制度变迁具有外部性强、效益多样且具有长期性、不确定性和风险性较强等特点,它在实质上是政府和社会向企业传递意识形态和价值标准的过程。文章在介绍制度变迁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按政府与企业在制度变迁过程中所起作用的不同将绿色制度变迁分为强制供给型、政府导向型和需求诱致型三种模式,并分别对它们的特点与应用作了具体阐述。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徐晓黎
制度变迁的关键是成本约束,这是制度本身产生的根本性要求。制度变迁是成本和收益相权衡和比较的产物,制度设计和安排必须充分考虑到制度变迁的成本和收益,减少制度变迁的阻力,提高制度运行的效率。
关键词:
制度变迁 成本约束 经济利益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周成名
论制度变迁与传统商业精神的转化周成名(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生)所谓制度是指制约人们相互关系的一系列规则,它是人们在社会领域发生交换的激励机制,也是人类应付不确定性和获得利益最大化的手段。制度又分为正式制度约束和非正式制度约束。正式制度约束指人们有意识...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周业安
:本文在哈耶克的社会秩序二元观的基础上 ,提出一个分析中国制度变迁的初步的演进论框架 ,然后证明 ,中国的改革过程交织着政府选择外部规则和社会成员选择内部规则的双重秩序演化路径 ,前者是表面上的主线 ,实际的主线则是后者 ;并且两种规则之间的冲突与协调贯穿整个制度变迁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 ,中央政府更多地起法官裁决作用 ,而地方政府更多地从事制度企业家活动。总的来看 ,改革经历了政府逐步退出直接的制度创新领域及外部规则逐步缩减作用范围的过程 ,也就是内部规则的逐步发育和强大的过程 ,这是中国市场化的本质。
关键词:
内部规则 外部规则 制度演进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杜朝运
制度经济学在其发展中出现不同流派 ,它们对制度变迁的认识和理解存有差异。本文考察了旧制度经济学派、新制度经济学派和新兴制度经济学派的制度变迁思想 ,对其进行归纳、比较和评议 ,并追踪其发展趋向。
关键词:
制度经济学派 制度变迁思想 变迁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史晋川 沈国兵
本文根据制度变迁的动因将制度变迁理论作了分类,并对中国制度变迁的理论假说进行了评析。作者认为,引入“制度创新均衡价格”概念后,就可按照统一的标准划分制度变迁方式,并赋予三种制度变迁方式新的内涵,在新的内涵基础上,三种制度变迁方式是可以相互并列的。
关键词:
制度 制度变迁 制度创新均衡价格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马旭东
文章以目前较多采用的研究制度变迁方法——演化博弈论分析为研究对象,对制度变迁研究中的一些方法进行综述,指出了演化博弈分析在研究制度变迁中的优势和不足,并通过前沿方法和演化博弈的对比看未来研究制度变迁的发展方向。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孙国峰
制度的起源肇始于互利的需求,而自利之间的斗争则推动了制度的变迁。在制度变迁过程中存在着一个必然的规律,即替纯粹自利服务的国家权利向体现互利的公共权利的回归。
关键词:
互利 自利 公共权利 国家权利 互利规则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