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3(675)
- 2022(593)
- 2019(1072)
- 2018(1074)
- 2017(2071)
- 2016(1245)
- 2015(1432)
- 2014(1496)
- 2013(1490)
- 2012(1478)
- 2011(1499)
- 2010(1654)
- 2009(1736)
- 2008(1897)
- 2007(1949)
- 2006(1804)
- 2005(1705)
- 2004(1692)
- 2003(1908)
- 2002(1955)
- 学科
- 济(6188)
- 经济(6181)
- 管理(4670)
- 业(4099)
- 企(3954)
- 企业(3954)
- 学(2648)
- 理论(2562)
- 教育(2128)
- 财(1998)
- 中国(1994)
- 方法(1927)
- 制(1898)
- 业经(1627)
- 银(1508)
- 银行(1508)
- 融(1476)
- 金融(1475)
- 行(1426)
- 和(1417)
- 法(1343)
- 农(1310)
- 体(1309)
- 策(1173)
- 务(1152)
- 财务(1145)
- 财务管理(1141)
- 企业财务(1105)
- 体制(1052)
- 贸(973)
- 机构
- 大学(27343)
- 学院(25530)
- 济(9161)
- 经济(8931)
- 研究(8366)
- 管理(7137)
- 中国(6524)
- 财(6172)
- 京(5934)
- 理学(5406)
- 理学院(5304)
- 范(5278)
- 师范(5274)
- 管理学(5182)
- 管理学院(5122)
- 科学(5119)
- 江(4696)
- 所(4680)
- 财经(4656)
- 师范大学(4230)
- 经(4066)
- 研究所(4029)
- 州(3923)
- 北京(3896)
- 系(3835)
- 教育(3383)
- 财经大学(3276)
- 中心(3274)
- 经济学(3091)
- 湖(2857)
共检索到449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万峰
利差损在我国寿险业不同的公司中或多或少地已经发生。许多专家、学者从宏观经济、投资渠道等多方面对此已有过论述。本文从寿险公司本身的经营来分析我国寿险业产生利差损的主客观原因 ,即盲目追求业务规模是形成利差损的根本原因 ;经营体制上的弊端是产生利差损的直接原因 ;缺乏专业管理人员是产生利差损的客观原因 ;寿险资金运用渠道单一是形成利差损的社会原因。在介绍日本、美国同行业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的同时 ,提出了化解利差损的方法 ,即转变经营思想 ,改革经营管理体制 ;努力培养造就一大批懂寿险业务的经营者 ;积极调整产品结构 ,大力发展保障型产品 ;实行财务再保险 ;注重内部资金管理效益。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朱卫星
随着央行在短时间内的连续降息 ,保险公司原先出售的固定高利率并以复利计的保险产品仍需按原定的利率履行给付 ,这就造成了保险业的巨额利差损。利差损的增大 ,给保险业偿付能力带来较大压力。保险公司要化解因利差损过大给业务发展带来的压力 ,就必须端正经营思路 ,完善经营考核机制 ,实行产品创新 ,优化业务结构 ,拓宽资金投资渠道 ,提高资金收益率。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建涛 李树斌
目前,大量的利差损对国内寿险公司的经营和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已经成为保险业的主要风险之一。化解这一风险的主要措施是提高认识,优化产品结构,大力发展有效新业务,拓宽资金运用渠道。
关键词:
寿险业务 利差损 资金管理 化解风险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李良温
我国恢复人寿保险业务以来 ,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 ,寿险产品保证利率与银行存款利率联系紧密 ,在银行利率连续下调的情况下 ,使寿险业务形成了相当数量的利差损 ,引起了保险界的关注。因此 ,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寿险业务的利差损 ,确立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指导思想 ,优化产品结构 ,大力发展有效新业务 ,拓宽资金运用渠道 ,充分利用国家降低营业税的优惠政策 ,努力化解存量利差损 ,促使人寿保险步入健康发展的道路。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周艾珂
寿险公司的利差损风险直接影响着寿险公司的稳健经营及长期发展。我国寿险业利差损的形成原因主要是寿险业经营战略不明确、产品结构不合理、资产负债不匹配,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资产负债的不匹配。要想有效地化解利差损风险,就要从资产负债匹配的角度调整优化业务结构,完善投资组合管理,使利差损降低到最小。
关键词:
寿险利差损 投资组合 风险控制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施解荣
寿险公司利差损风险的存在直接影响着寿险公司是否能够稳健经营及长期发展。利差损的形成有产品上的原因、管理上的原因、投资上的原因及成本上的原因 ,要想有效地化解此类风险就要实现业务结构上的战略性调整 ,充分利用现有投资形式 ,增加收益 ,控制风险、减少不合理费用支出 ,通过再保险方式 ,争取政策支持 ,使利差损降低到最小。
关键词:
寿险利差损 控制风险 政策支持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闻潜
最近一个时期 ,我国经济运行出现增长过剩的势头。增长是好事 ,过剩则意味着诸多经济摩擦的发生。如果不加以抑制和化解 ,它对经济运行必将产生严重危害。在目前 ,生产性过剩颇令人关注。就此进行经济学的分析和评价 ,对于探讨当前我国经济运行的走向或许是有益的。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黄松
利差是指利率之间的差额。如存款与贷款利率、银行与信用社利率、联行之间的利率差额等等,统称利差。本文所讲的利差是指贷款利率与存款利率的差额,也把存款利率大于贷款利率的差额称之为倒挂,利率倒挂是银行经济工作中一种不正常的现象。合理利差是指存贷利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金博轶 谢志刚
文章以平安保险为例,使用修正久期法和实际投资收益率法对平安的未实现利差损和已实现利差损分别进行计算。文章发现,由于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平安存在251亿的为实现利差损,但是这种利差损是一种浮亏,这种浮亏在未来是否会变为真正的利差损取决于平安未来的投资收益率,同时平安存在约43亿的已实现利差益。
关键词:
利差损 久期 保险公司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郭金龙 朱晶晶
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保险业高质量发展也面临诸多挑战。在当前低利率环境下,利差损风险对保险业的稳健经营和长期健康发展影响重大。20世纪90年代,受到宏观经济的影响,我国寿险业曾经历了一次利差损危机,对当时的保险业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利差损风险具有长期性、潜伏性和系统性的特点,严重时会导致保险公司破产,带来行业系统性风险,如不能有效管控,则可能会演变成行业"灰犀牛"风险。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杨军
金融危机后,理论界和实务界开始了新一轮的总结和反思,金融体系系统性风险成为一个非常热门的话题。2010年6月29日,美国参众两院对金融监管改革法案达成一致,标志着美国将进入一个新的金融监管时代。在这些金融监管的改革方案中,加强系统性风险的管理和监管都是其中的重要内容。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魏华林
论中国农业灾害损失补偿方式的选择──“三维保险机制”理论的产生及其应用魏华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行了长达十几年的农业保险探索,试图以此解决几千年来中国人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农业灾害损失补偿问题。然而,当我们回首过去,审视未来时,又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个现实...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李勇 陈博亮
该文基于Shibor报价工作实践,首先从投资者类型、债券流动性等多角度列举了浮息债定价的影响因素,分析了当前3M_Shibor浮息债利差持续为负的原因,然后在探讨归纳3M_Shibor的定价机理和阐释近期Shibor报价新特征的基础上,对3M_Shibor中期走势进行展望,并就投资3M_Shibor浮息债时需关注的问题予以提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倪红霞
随着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尤其是《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2号》的实施,保险公司财务报告中所采用的准备金计量口径由审慎的法定责任准备金计提标准向公允的责任准备金计提标准转变。这一转变使我国寿险业利差损问题再次成为焦点问题。文章以中国平安寿险1995~1999年间所承保的高利率保单为例,采用利源分析法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中国寿险业历史遗留保单利差损缺口约1300亿元,新准则的施行确实会使当年老保单的利差损缺口增加约20%,并可能造成企业每年间的经营业绩大幅波动。
关键词:
中国寿险业 利差损 责任准备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