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663)
- 2023(8531)
- 2022(7254)
- 2021(6590)
- 2020(5582)
- 2019(12123)
- 2018(12080)
- 2017(23186)
- 2016(12209)
- 2015(13499)
- 2014(12882)
- 2013(12583)
- 2012(11569)
- 2011(10532)
- 2010(10846)
- 2009(10354)
- 2008(10389)
- 2007(9815)
- 2006(8667)
- 2005(7965)
- 学科
- 济(50124)
- 经济(50048)
- 管理(46783)
- 业(45067)
- 企(40965)
- 企业(40965)
- 技术(17414)
- 方法(16247)
- 制(15733)
- 业经(15287)
- 财(15223)
- 中国(14188)
- 农(12632)
- 数学(12364)
- 技术管理(12300)
- 数学方法(12248)
- 产业(11539)
- 体(11222)
- 地方(10629)
- 银(9798)
- 银行(9788)
- 理论(9693)
- 体制(9646)
- 行(9387)
- 融(9182)
- 金融(9179)
- 务(9098)
- 财务(9076)
- 财务管理(9053)
- 学(8722)
- 机构
- 学院(176733)
- 大学(176269)
- 济(77249)
- 经济(75807)
- 管理(69914)
- 理学(59412)
- 理学院(58826)
- 管理学(58189)
- 管理学院(57811)
- 研究(56702)
- 中国(43112)
- 财(39162)
- 京(35895)
- 科学(30472)
- 财经(29935)
- 江(28630)
- 所(26846)
- 经(26822)
- 中心(25448)
- 经济学(24124)
- 研究所(23573)
- 北京(22564)
- 范(22503)
- 州(22443)
- 师范(22346)
- 财经大学(21915)
- 经济学院(21498)
- 农(20893)
- 业大(20654)
- 院(20377)
- 基金
- 项目(111766)
- 科学(90866)
- 研究(88178)
- 基金(81162)
- 家(68282)
- 国家(67680)
- 科学基金(59983)
- 社会(59110)
- 社会科(56238)
- 社会科学(56227)
- 省(45661)
- 基金项目(42816)
- 教育(40059)
- 划(36687)
- 自然(34928)
- 编号(34528)
- 自然科(34140)
- 自然科学(34134)
- 自然科学基金(33611)
- 资助(30745)
- 创(30092)
- 成果(29026)
- 制(28291)
- 创新(27078)
- 重点(25226)
- 发(25214)
- 课题(25172)
- 部(24959)
- 国家社会(24743)
- 性(22606)
共检索到2774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许冠钧
本文在分析茧丝绸行业经营管理模式的演变及现状的基础上,对茧丝绸行业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剖析,提出了创新茧丝绸产业机制的思路,阐述了创新茧丝绸行业经营管理机制,创新现代蚕业机制,创新企业机制三大对策措施。
关键词:
茧丝绸 经营管理 机制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徐瑞 陈有禄
文章研究了东西部茧丝绸产业对接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接机制的构建与完善。东西部茧丝绸产业对接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专业技术人员缺乏,区域性市场壁垒,科技创新能力弱、科研投入不足以及宏观调控缺乏协调性和前瞻性等。要促进东西部茧丝绸产业顺利对接,就应构建和完善产业对接机制:政府应加强引导与协调,企业应发挥主体作用,行业组织要发挥协调作用和政府应做好市场分析、预测与宣传等。
关键词:
茧丝绸产业 东桑西移 产业对接机制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吴群
近年来,在全国蚕桑行情有所下跌的状况下,富安地区的蚕农们却没有卖难的担忧,扩桑、采用新技术、加强管理的积极性仍然十分高涨。这主要得益于富安茧丝绸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大胆创新,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改革措施,如组建蚕农合作社、增加龙头企业竞争力、完善基地建设、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等,形成了茧丝绸一条龙生产和贸工农一体化管理的特色。富安的实践为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实现企业与农户双赢,探索了一条有效的实现途径。
关键词:
农业产业化 利益机制 实证分析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刘青林
广西种桑养蚕及丝绸生产始于唐代,具有悠久的历史,广西的合浦县是当初"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之一。但直到20世纪60年代初,广西种桑养蚕规模仍很小,丝绸加工基本是以手工作坊为主。1965年前后,随着国家投资建设的一批绢纺、丝绸厂建成投产,现代丝绸工业在广西开始起步。1980年以前,广西桑园面积仅3万多亩,鲜茧产量1000多吨,桑蚕丝年产量基本维持在几十吨左右,绢纺生产能力较强,曾一度占到全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任晓波
文章通过分析四川省南充市茧丝绸业的兴衰,指出我国现行茧丝绸业管理体制存在的诸多弊端:一是业务管理不符合市场经济自主经营的要求;二是缺乏市场竞争主体;三是存在计划、市场“双轨制”管理。为此,文章提出了改革现行茧丝绸业管理体制的构想:(1)必须改变以行业...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陈伟光
与现有的国际和地区经济合作机制相比较,中国提出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合作倡议,不仅表现为高度的开放性,而且突出表现为合作领域、合作制度、合作目标的多样性与多重性。海上丝绸之路是当前中国实施协同性、创新性、积极防御型战略理念和行动方案的重要载体,其战略实施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联动,推进区域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等层面的互联互通,推动政策、制度和规则层面的务实合作,降低区域交易成本,加强区域认同与战略捆绑,提升区域合作的战略效应与经济绩效,建构区域合作新格局与区域治理新机制。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赵力宾
本文认为,我国丝绸产业的振兴战略应走“集团”道路,在国内形成几个大的丝绸产业集团,结合贸工农及产供销,开展有序竞争,拓展规模经济,以国内合力优势加强对国际丝绸市场的主宰。文章论述了形成丝绸产业垄断的重要性,认为,在“振兴战略”中提出“产业垄断”,正是为了充分利用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垄断的积极作用,优化资源配置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陈家勤
综合商社是以贸易为主,综合贸易功能、金融功能、信息功能、组织管理功能,以及服务功能为一体的、贸工农技相结合的跨国公司企业。日本特别是韩国综合商社的经验和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公司跨国经营取得初步成效的事实证明,外贸总公司走综合商社(综合贸易公司)道路,是加快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增加国有外贸企业活力,提高国际竞争力和提高外贸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阮爱民
本文通过对加入WTO给我国茧丝绸业带来的机遇入手 ,认真分析了我国茧丝绸业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 ,从稳定农业基础、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调整外贸对策、争创知名品牌和重视人才开发等方面 ,提出了加入WTO后 ,我国茧丝绸业如何抓住机遇 ,应对挑战的方略。
关键词:
WTO 茧丝绸 对策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郭薇
一些主要消费国家如美国、日本、欧盟等,其经济的衰退,导致茧丝绸"生产过剩",江苏省桑蚕规模逐渐缩减。本文针对近年江苏茧丝绸出口下滑趋势,以竞争优势理论的波特模型为分析法,通过对江苏茧丝绸现状调研和国际市场主要数据比较,提出如何加强江苏茧丝绸产业国际竞争力相关策略,以保持相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江苏 茧丝绸 波特模型 竞争力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韩永红 石佑启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法律保障机制旨在为海上丝绸之路建设设置路线图,固定合作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增强合作的稳定性。这一法律保障机制的构建既需要处理好与现行多边、双边法律机制之间的关系,也需要国内法的支撑。因此,海上丝绸之路的法律保障机制应是一个多层级的、多主体参与的、国际法与国内法衔接、正式机制与非正式机制相结合的网络化体系。广东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应努力在该法律保障机制的构建过程中做出新的制度探索。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崔巍平 何伦志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大战略构想,是我国西部地区发展的难得历史机遇,以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增长则是西部地区趁势而起的动力引擎。因而,分析区域科技创新、经济增长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借鉴一般系统理论,构建科技创新与经济增长的系统动态耦合模型,定量分析西部地区科技创新与经济增长的耦合演进过程和趋势。结果表明:利用科技创新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西北地区的耦合性基础将更好于西南地区。因此,西部地区应充分利用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大好契机,继续打好以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基础,加快区域经济的发展步伐。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赵文平 徐劲松
本文运用超效率DEA方法测算丝绸之路经济带9省市2007—2012年的区域创新效率,并利用Malmquist指数法对区域创新效率进行动态对比。结果表明:各地区创新效率差距较大,四川、重庆、陕西和甘肃在创新效率方面处于领先地位,青海和宁夏的创新效率主要受制于创新规模,广西、云南和新疆在创新资源投入方面存在较大冗余;Malmquist指数表明经济带整体生产率略有下降,综合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下降是制约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瓶颈因素。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詹姆斯·麦克布莱德 李笑然
两千多年前,中国的汉王朝开辟了丝绸之路,形成了一张连接南亚、中亚与中东、欧洲的商业网络。如今,新丝路计划的提出,旨在加强中亚、东亚之间的联系。这一概念在美国和中国都被提及,然而背后的原因却截然不同。2011年,在从阿富汗撤军时,美国提出大中亚经济计划和基础设施建设整合的观点,以求政治稳定。2013年,中国主席习近平发表其关于中国主导的丝绸之路的观点,从而促进贸易流通,保证稳定的能源供给,推动亚洲基础设施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我国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省(市、区)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研究——基于DEA-Malmquist-Tobit方法
产业转移、基础设施投资与区域创新能力研究——基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地区面板数据的分析
发挥科技创新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的引领作用
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创新与区域信息化的耦合协调性分析
丝绸产业应实行集团化经营
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省份科技创新效率及其影响因素
区域创新对能源结构的异质性边际效应——以丝绸之路经济带地区为例
丝绸之路经济带海关国际合作法律机制的构建
科技金融、科技创新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发展研究——以“丝绸之路经济带”9省为例
FDI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创新能力提升——基于基础设施投资的空间异质性调节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