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662)
2023(11384)
2022(9379)
2021(8578)
2020(7388)
2019(16093)
2018(15926)
2017(30817)
2016(16491)
2015(18254)
2014(17737)
2013(17463)
2012(15823)
2011(14056)
2010(14647)
2009(14317)
2008(14672)
2007(13759)
2006(12364)
2005(11603)
作者
(45399)
(38013)
(37985)
(35765)
(24464)
(17977)
(16983)
(14526)
(14352)
(13830)
(13060)
(12716)
(12523)
(12284)
(11833)
(11364)
(11217)
(10993)
(10849)
(10839)
(9544)
(9272)
(9101)
(8831)
(8616)
(8602)
(8499)
(8320)
(7433)
(7430)
学科
(85667)
(80650)
企业(80650)
管理(74203)
(70531)
经济(70409)
业经(28878)
(28665)
方法(26262)
(24025)
(21338)
(21302)
财务(21276)
财务管理(21251)
技术(20375)
企业财务(20151)
中国(18148)
数学(17626)
数学方法(17477)
农业(17283)
(16022)
理论(15712)
(15489)
(15119)
体制(14065)
(13923)
技术管理(13823)
企业经济(12642)
(12553)
银行(12541)
机构
学院(243303)
大学(238675)
(104495)
经济(102526)
管理(99831)
理学(84680)
理学院(83897)
管理学(82985)
管理学院(82501)
研究(73536)
中国(60817)
(55074)
(49223)
财经(41985)
科学(40077)
(39574)
(37830)
(35678)
(35422)
中心(33505)
研究所(31099)
经济学(31029)
(30930)
北京(30833)
财经大学(30656)
业大(30528)
商学(29374)
商学院(29124)
(28022)
师范(27816)
基金
项目(147873)
科学(120022)
研究(114750)
基金(108686)
(91410)
国家(90490)
科学基金(81024)
社会(76163)
社会科(72168)
社会科学(72150)
(59524)
基金项目(57207)
教育(52097)
自然(49642)
自然科(48568)
自然科学(48557)
自然科学基金(47827)
(47380)
编号(45633)
资助(42615)
(37684)
成果(37586)
(35374)
(35131)
创新(34049)
(33331)
重点(32626)
课题(31828)
(31620)
国家社会(31314)
期刊
(128208)
经济(128208)
研究(77902)
中国(52716)
(49168)
管理(46036)
(35034)
科学(30831)
学报(29455)
教育(26041)
(25679)
金融(25679)
大学(24598)
技术(23515)
农业(23377)
学学(23161)
财经(23017)
业经(22809)
(19929)
经济研究(19175)
问题(16220)
技术经济(14964)
(14557)
财会(13945)
现代(13258)
(12669)
科技(12455)
会计(12323)
商业(12241)
世界(11999)
共检索到3836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赵儒煜  刘静  
区域经济学传统区位理论认为,企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运输费用、劳动力费用、市场需求、资源禀赋因素、集聚因素以及产品生命周期、经济政策环境等其他因素。通过对人类经济发展历程中区位选择实践的总结,可以发现,以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组织创新为主要内容的创新活动不仅对一个经济区位的产生有着根本性的决定作用,也决定着一个区位优势的形成过程,进而决定了不同经济区位之间区位优势的此消彼长。由此,使得企业在区位选择过程中认识到一个区位的经济价值,判断一个区位的优势并对自身的区位选择做出决策。因此,真正影响企业区位的决定性要素是创新。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陈坤木  
当今世界,无论是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都在推进包括微观经济结构调整在内的制度创新。为什么会出现全球性的制度创新?原因主要有二:一是科技进步。从世界范围看,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经济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谢林林  廖颖杰  
企业技术创新的成功率影响企业技术创新动力。风险投资通过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转移、分散并降低技术创新风险,为企业提供多样化的服务,从而提高企业技术创新的成功率;风险投资能形成激励企业技术创新的制度安排,因而风险投资具有对企业技术创新动力的作用。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白素霞  陈彤  
创业投资在改善我国融资结构、推进创新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背景,阐述了创业投资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分析了其作用机制,通过构建联立模型论证了创业投资可以有效地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和创业能力提高,并以京沪深杭四个城市的创投投入产出数据为依据,结合DEA模型测算了四个城市的创业能力和效率,结论表明,上海综合创投效率最高,其次是杭州和深圳,北京相对较低,最后提出改善建议。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王维  李娜  薛程月  王辰  
在开发管理者自恋人格量表基础上,调研CEO自恋受访对象与其所在企业年度数据,实证研究CEO自恋、双元创新与企业成长之间的作用关系。研究表明:CEO自恋对企业利用式创新和企业成长均有显著正向影响,但是对探索式创新影响不显著;企业利用式创新在CEO自恋与企业成长中存在部分中介效应。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刘玉萍  孟彩英  
创新是科技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加速器。科技企业的创新包含外部机制和内部机制的共同作用。外部机制包括技术推动、市场推动、同行竞争驱动和政策驱动四个部分。内部机制包括企业家精神、智力资本、资源整合和创新氛围四个部分。目前我国科技企业创新存在着创新主体地位不明、人均投入水平低、研发人才欠缺、激励制度不健全等问题,应大力发挥创新驱动加速器作用,从重视企业家精神、拓展融资渠道、完善人才战略、健全激励机制等方面入手,促进科技企业升级发展。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邓渝  
合作伙伴选择对企业联盟战略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市场导向和关系导向联盟伙伴选择对焦点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提升会产生不一样的影响。本文以联盟伙伴选择与技术创新的目标结果关系出发,引入知识整合作为中介变量,以123家高科技企业为研究对象,提出并验证了市场导向和关系导向联盟伙伴选择对企业技术创新有显著影响,但不同的联盟伙伴选择战略对不同类型技术创新的影响程度不同。市场导向伙伴选择主要促进突破式创新,关系导向伙伴选择主要促进渐进式创新。双元知识整合在联盟伙伴选择与技术创新的关系之间产生中介作用。互补型知识整合是市场导向联盟伙伴选择与突破式创新的中介变量,辅助型知识整合是关系导向联盟伙伴选择...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文丰  翟青  
本文参考国内外有关创新影响因素的研究,结合调查问卷的结果,总结归纳出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路径中的关键因素,这些关键因素包括管理层自主创新意愿、企业文化的创新程度、组织学习水平、创新投入水平、组织对创新的激励程度、技术机会能力和市场定位能力等。在确定了这些关键因素之后,本文进一步探讨这些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认为在创新过程中,各要素从战略、组织行为和能力这三个层面形成一种彼此促进的机制,它决定着企业的创新方式和创新绩效,企业应根据自己的战略、能力和现有的技术状况,选取二次创新、集成创新和原始创新等适合自己的方式和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王乃山  
技术创新和企业文化是当代企业持续发展的两个基本动力。技术创新的企业文化机制是指企业文化影响或作用于技术创新的具体方式和途径。从建立技术创新支持系统的角度看,培育一种以创新为核心价值的企业文化,对于企业技术创新的发生及其持续性是至关重要的。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韩终雪  赵英才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孙凌洁  谢丹  
本文通过分析企业机制创新的各项主要内容,特别着重分析了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阐明了这些创新活动对企业发展的至关重要的作用,并通过海尔集团的具体实例,认为: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就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培养和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刘骏  张蕾  陈雪  
在创新驱动背景下,创新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企业创新速度备受关注。从宏观作用机制方面对企业创新速度进行分析,利用面板门槛回归模型对企业创新速度特征进行研究。结果发现:①企业创新速度对创新成果具有正向促进作用;②创新速度并非越快越好,其与创新成果呈倒U型关系;③创新速度自身存在门槛效应,创新速度越快,其对创新结果的弹性系数也就越大;④创新速度存在创新成果门槛效应,企业创新成果越多,创新速度对其的弹性系数也就越高。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俞立平   张矿伟   吴功兴  
数字化转型是国家发展战略,近年来发展较快,但其对创新的作用机制与绩效问题一直是个黑箱。建立一种新的理论分析框架,在数字化转型测度基础上,从其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效应维度对其进行综合评估,以客观评估中国数字化转型。以中国高技术产业为例,基于省际面板数据进行全方位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数字化转型的作用机制主要是管理创新与技术创新;数字化转型发展水平的判断标准在于其贡献变化和投入上;中国数字化转型发展较快并且地区差距在不断缩小;数字化转型具有技术创新效应但无管理创新效应,目前尚在起步期;数字化转型的技术创新效应在其发展初期可能会出现;客观评价中国工业数字化转型的发展阶段非常重要。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王象路  罗瑾琏  耿新  程国萍  
随着创新活动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日益提高,科创企业逐渐涌现出由联合创始人共同承担创新职能的“共同领导”现象,但其联合创始人如何在共同领导中形成协同效应,以及如何驱动组织持续创新的问题并未得到理论解释。本文采用纵向单案例研究方法,探究了科创企业共同领导的协同条件及其对组织持续创新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科创企业联合创始人需要具备共同创业愿景与异质技能专长,进而构建分离-整合决策承诺与专家-管家型领导角色以形成共同领导的协同效应。(2)科创企业共同领导对组织持续创新的作用机制是联合创始人以创业警觉耦合双方情境认知,进而分别以技术牵引与资源整合驱动组织创新活动的认知与行动过程。(3)随着组织内外情境的阶段性变化,联合创始人的创业警觉呈现为“自主导向-需求导向-赋新导向”的演变,其技术牵引与资源整合对组织创新的影响也从使能逻辑转为赋能逻辑,驱动组织依次完成技术突破、技术拓展以及技术升级。研究结论对于揭示科创企业共同领导影响组织持续创新的过程机理具有重要理论价值,也对科创企业共同领导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罗鄂湘  张良  王伟  
本文分析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企业内环境和行业竞争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中小制造业企业创新能力产生的影响,论文在构建概念模型的基础上,运用结构方程模型,通过对长三角地区191家企业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揭示了环境、HRM实践对中小制造性企业创新能力的作用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