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236)
- 2023(4533)
- 2022(3835)
- 2021(3508)
- 2020(2904)
- 2019(6560)
- 2018(6553)
- 2017(11118)
- 2016(6091)
- 2015(6627)
- 2014(6544)
- 2013(6155)
- 2012(5661)
- 2011(5178)
- 2010(5523)
- 2009(5098)
- 2008(5100)
- 2007(5002)
- 2006(4356)
- 2005(3891)
- 学科
- 业(24972)
- 管理(24327)
- 企(23132)
- 企业(23132)
- 济(19174)
- 经济(19157)
- 技术(14437)
- 技术管理(11256)
- 理论(8449)
- 中国(7778)
- 教育(7112)
- 业经(6479)
- 方法(6383)
- 教学(5880)
- 农(5520)
- 财(5020)
- 制(4872)
- 学(4833)
- 策(4289)
- 银(4273)
- 银行(4263)
- 划(4236)
- 行(4136)
- 数学(4134)
- 学法(4099)
- 教学法(4099)
- 数学方法(4055)
- 融(3990)
- 金融(3989)
- 研究(3807)
- 机构
- 学院(88983)
- 大学(88400)
- 管理(33572)
- 济(32295)
- 经济(31524)
- 理学(28356)
- 理学院(28051)
- 管理学(27631)
- 管理学院(27438)
- 研究(27411)
- 中国(19233)
- 京(18243)
- 科学(16368)
- 财(15893)
- 江(15415)
- 范(14225)
- 师范(14134)
- 所(13312)
- 州(12380)
- 财经(12348)
- 技术(11981)
- 研究所(11916)
- 中心(11879)
- 北京(11599)
- 经(11032)
- 师范大学(10960)
- 农(10909)
- 业大(10819)
- 教育(10673)
- 职业(10175)
- 基金
- 项目(55234)
- 研究(45325)
- 科学(44373)
- 基金(37063)
- 家(31532)
- 国家(31178)
- 社会(27651)
- 科学基金(27394)
- 社会科(26119)
- 社会科学(26112)
- 省(24873)
- 教育(23443)
- 划(20176)
- 基金项目(19738)
- 编号(18734)
- 创(18670)
- 自然(16242)
- 创新(16159)
- 成果(16153)
- 自然科(15948)
- 自然科学(15945)
- 自然科学基金(15708)
- 课题(14969)
- 资助(13434)
- 重点(12884)
- 年(12393)
- 规划(12179)
- 发(12095)
- 业(11961)
- 部(11806)
共检索到1419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冷余生
文章认为,人的创造性的发展及创新人才的培养虽是一个老的命题,但知识经济时代赋予了它特殊的意义。创新人才的成长是有条件的,下决心改变不利条件,创设有利条件,是当前我国培养创新人才的症结所在。重视个体独立性的发展,转变大学教学模式和保障学术自由,是创新人才成长最基础,又是在我国最薄弱的环节。
关键词:
创新人才 意义 条件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母小勇
交往实践是大学生创造性本质力量生成的原点,"自由劳动"是大学生创造性本质力量生成的保障。人的"非特定化"为大学生通过交往实践获得个性化发展做好了准备,大学自由的探究与学习氛围和开放的社会实践活动,给大学生实现提升创造性本质力量提供了可能性。"大学—大学生—社会"交往实践机制与"自由组合"课程机制,让大学生有更多发展路径的选择,从而实现个性化发展,成为创新人才。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苗勇 徐瑾
高等职业院校作为培养一线高技能人才的基地,施行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是其教育质量和培养水平的体现。正视高职院校创新教育中尚存在的问题,从校园文化建设、教师素质的提高、课程教学形式和考核方式的改革及创新活动平台构建等方面着手,有助于培养并提升高职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
高职创新教育 创新人才 培养体系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马廷奇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规模发展,质量问题逐渐突显,并成为近年来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重要议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将提高质量作为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综观最近一段时期人们关于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讨论,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如何提升整个高等教育系统的质量,二是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这两个方面的内涵既相互联系,又各有侧重,一方面要在提升整个高等教育系统质量的前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张兄武 母小勇 肖建
培养创新人才是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选择。创新人才的基本特质是创造性思维、创造性人格、个性化的知识结构、独特的人生体验、科学精神与人文情怀。马克思与海德格尔都从人的本真状态揭示了人的"自我超越"的本质和实现创新的可能性,个性的自由发展是创新人才成长与发展的前提,自主学习并实现自我超越是创新人才成长的机制。大学要着眼于促进大学生素质的整体发展,进行创新教育。
关键词:
创新人才 自主学习 创新教育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高志平
知识经济的核心是知识创新。高等教育肩负着为知识经济时代培养创新人才的历史使命 ,高校图书馆面对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 ,应充分发挥其教育职能 ,在培养创新人才方面有所作为
关键词:
创新人才 高校图书馆 教育职能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段远源 张文雪
当今时代,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自主创新已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标志,创新人才成为国家人才战略的核心。持之以恒地培养和造就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一大批创新人才,是我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也是高等院校面临的重要课题。培养适应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人才,需要研究和更新教育思想与教学观念,也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丁桂芝 李建生 王文生
中国2020年要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时间紧任务特别艰巨,各级各类教育都肩负着历史赋予的创新人才培养责任和使命。高等职业教育因其人才培养目标与经济发展的相适应性及自身发展的需要,对创新人才培养定位在技术型创新人才。但高职院校普遍对创新人才培养还没有清楚的认识,不少教师甚至认为培养创新人才与高职院校无关。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在高职院校以培育知识产权文化为切入点,是助推技术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唐力 张文娟
创新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实验教学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深化实验教学改革,探索独立设课、多层次实验教学模式,构建个性化平台,建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是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创新人才 创新教育 实验教学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谭天伟
创新文化决定创新能力的高低,是创新能力的根源。求异也是创新的基本思路,是一种鼓励学生创新的做法。创新文化不是短期形成的,不能急功近利。大学创新文化是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中的重要精神支柱,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基础,也是大学多年来形成的核心学术价值取向。创新文化孕育创新人才创新文化是创新与文化的交集,它是特定的群体或社会普遍认同、崇尚并参与下形成的创新氛围。创新文化是一种先进文化,它是人类的本性和本能,也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张进明 陈新民
目前,我国现代化建设已进入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快速发展阶段,作为一个后发型国家,我们面对着传统优势减弱、人口资源环境约束增强和经济发展方式迫切需要转变等各种挑战;加之科学技术发展对工程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程师的素质正处于换代升级之际。基于上述背景,为了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工程技术人才,在国家层面相继制订出台国家科技规划纲要、国家人才规划纲要和国家教育规划纲要的基础上,教育部启动实施了"卓越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黄建钢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就开始思考、倡导和探索培养创新型人才了。20多年来,作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重要支撑主体的高等院校,一直在对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进行一定的探索与实践,但成效并不明显,其中的关键既在于没有弄清楚什么是创新型人才,更在于没有形成完善的人才培养创新模式。本文主要就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问题展开研讨。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袁旦
创业型创新人才培养的现实意义在于服务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支撑科技与经济融合发展,深化高等教育领域产教融合,推动地方高校内涵式发展。地方高校实施创业型创新人才培养,应加快理念转变、加强课程建设、重视师资培养、完善资源保障。
关键词:
创新人才培养 创新创业教育 地方高校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刘芸
创造力是思想的能力和行动的能力的结合,是探索精神和发明欲望的成果,因而创造力的激发受到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创新人才的基本特征表明在创新人才培养中应该特别重视学习素质、思维能力、创新人格、问题意识以及科学素质与文化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
创造力 创新人才 培养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鲁石
培养创新人才是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但当前高校创新人才培养面临着政策空转、异化与固化困境的严峻考验,人才培养模式亟待创新。借助生态学、心理学、移动互联等视角来交叉审视,高校、政府、企业应从多个维度协同推进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创新,坚持社会需求的根本导向,立体化构建创新人才培养生态体系,多渠道、分层次地培养应用型、复合型、智慧型创新人才,合力推动高素质创新人才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