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3(817)
2021(748)
2019(1278)
2018(1326)
2017(2241)
2016(1340)
2015(1657)
2014(1640)
2013(1568)
2012(1534)
2011(1575)
2010(1785)
2009(1808)
2008(1904)
2007(1948)
2006(1813)
2005(1767)
2004(1764)
2003(1984)
2002(2014)
作者
(4480)
(3758)
(3580)
(3553)
(2320)
(1805)
(1601)
(1529)
(1424)
(1363)
(1345)
(1336)
(1305)
(1258)
(1171)
(1115)
(1086)
(1066)
(1054)
(1001)
(1000)
(941)
(905)
(874)
(869)
(861)
(839)
(813)
(761)
(729)
学科
(5989)
经济(5979)
教育(4224)
管理(4197)
(3628)
(3518)
企业(3518)
(2929)
理论(2803)
思想(2386)
中国(2270)
政治(2175)
思想政治(1964)
政治教育(1964)
治教(1964)
德育(1947)
(1778)
(1671)
(1624)
业经(1622)
方法(1588)
(1306)
金融(1305)
(1299)
(1283)
(1258)
(1256)
银行(1256)
(1233)
(1210)
机构
大学(28584)
学院(26581)
(8958)
经济(8727)
研究(8527)
管理(6692)
中国(6306)
(6245)
(6095)
(6065)
师范(6061)
科学(5217)
理学(4969)
(4933)
理学院(4871)
师范大学(4823)
管理学(4759)
管理学院(4694)
财经(4663)
(4655)
(4180)
北京(4158)
教育(4109)
(4087)
研究所(4025)
(3941)
财经大学(3258)
经济学(3163)
中心(3155)
(2909)
基金
项目(10837)
研究(9855)
科学(8091)
基金(7017)
社会(6155)
社会科(5700)
社会科学(5696)
(5531)
国家(5424)
成果(5243)
教育(5187)
编号(4433)
科学基金(4254)
(4131)
(3556)
课题(3555)
基金项目(3240)
(3231)
(3097)
(2924)
(2919)
阶段(2915)
项目编号(2826)
资助(2777)
阶段性(2669)
(2567)
研究成果(2538)
规划(2531)
(2524)
重点(2512)
期刊
(14424)
经济(14424)
研究(12241)
教育(7814)
中国(6157)
(6058)
学报(5787)
大学(4526)
财经(4146)
科学(4087)
学学(3933)
(3615)
管理(3168)
图书(3017)
(2548)
书馆(2528)
图书馆(2528)
(2359)
金融(2359)
问题(2174)
(2115)
技术(2019)
社会(1877)
(1801)
(1740)
论坛(1740)
经济研究(1731)
社会科(1644)
社会科学(1644)
财经大学(1629)
共检索到479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吴翔明  张睫  
刘辰翁的文学思想丰富而深刻,藉由其文学创作与评点可知其大致表现为三个方面:其一,词与诗、文并重的文体观;其二,崇尚"自然"的创作、鉴赏观;其三,重刚健、赏素朴的风格论。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陈雅娟  
今人言及古文运动,总以为韩愈、柳宗元首倡,实则之前即有倡导者。萧颖士、李华团结同道,广泛授徒,形成了一个势力庞大的文学集团,倡导古文运动。文章首先从师承关系探讨萧颖士、李华、独孤及、萧存、梁肃等人与韩愈的关系,从而厘清萧颖士与韩愈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其次,从韩愈古文思想的几个方面来探讨萧氏对他的影响——文以载道、不平则鸣、务去陈言、气盛宜宣、尚奇、尚古;最后得出了结论:韩愈摒弃了萧氏文学思想中的一些流弊,并把萧氏之文学思想发扬光大,而且,韩愈和萧氏一样,重视团结同道,提携后进,从而形成了一支庞大的古文创作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焦印亭  
刘辰翁是宋末元初影响颇大的诗人、词人和文学评论家,他一生笔耕不辍、著述颇丰,但学界鲜有论及这些著述的编刻流传情况,本文对其《须溪先生记钞》、《须溪集》、《须溪四景诗》等进行了详细考述。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峰屹  
东汉二百年间的文学思想的发展,走过了由政教附庸到独立自足的艰难历程。在这一演进过程中,新旧文学思想交错推衍,纠结前行,到东汉后期,文学终于坚定地走向了它自身。东汉文学发展史中的几个趋新的文学现象——理论阐述的文学思想与同时期文学创作倾向不完全同步,谶纬思潮对文学思想的影响,文学创作中越来越重视个人情志的抒发,以及逞才游艺的文学创作倾向,尤具重要的文学思想史意义。它们不仅是东汉文学思想史的重要理论内涵,也对整个中国文学思想史具有理论启示意义。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孙学堂  
李梦阳《林公诗序》强调诗可以"观人",表现的是重道德事功而非抒情审美的倾向。此论固与评论对象即林俊其人其诗有关,却也是李梦阳本人深信不疑的观念。他以"作人"自负,在江西以后却遭遇信任危机,强调"诗之观人"也有向世人剖白自我的意味。明代许多人在"观人"的意义上发挥儒家"诗可以观"的命题,李梦阳之说在尚质复古方面与前人相同,而强调"心端""气健",则表现出其文学思想的时代性。从强调"诗可以观"来看,李梦阳重视社会参与,并非宣扬"形式方面的复古"。李梦阳晚年的《叙九日宴集》将"观人"的讨论推及普通人,是他嘉靖以来生活和心理走向平淡的写照,但离晚明追求个性自由的真情论仍然很远。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邓复群  
主人翁意识产生于人们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它作为一种积极主动的劳动态度、工作态度及其心理,尤其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企业精神和劳动者的一种精神风貌,是一种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的先进意识,也是人类文明进化的标志之一.我国抗日战争时期的“延安精神”、五十年代的“孟泰精神”、六十年代初期的“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大庆铁人精神”、八十年代的“首钢精神”、九十年代的“亚运精神”等等,就是我国人民群众“主人翁意识”在不同时期、不同侧面的突出体现,它们对我国革命和建设事业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目前,我国社会主义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早坂俊广  申绪璐  
刘宗周晚年提出"意为心之所存"的命题,引发了与余姚史孝咸、史孝复兄弟的争论。史孝复坚持王阳明所说"知为心之所存",反对刘宗周的命题。虽然刘宗周认为两种提法大同而小异,但史孝复批评"意为心之所存"的命题会引发不必要的误解。进而刘宗周提出"意为心之本体""好善恶恶意之动",史孝复指出由此而来的"存"之工夫无法践行,功夫主要在心之发用时做。通过对辩论的考察亦可看出,虽然与王阳明的提法有所不同,但刘宗周始终坚持与王阳明思想的一致,努力融纳史孝复的批评。在这一点上,黄宗羲的相关批判确实有失公允。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吴稌年  顾烨青  
刘国钧先生早期的学术思想时段为1919—1926年。以新发现的十余部(篇)刘国钧先生早期发表的哲学论著和若干篇图书馆学论文为依据,梳理、分析了刘国钧早期的"自动"、"社会化"、"平民化"及儿童图书馆、图书馆"要素说"等思想的来源,认为刘国钧早期图书馆学思想受约翰.杜威影响很大。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刘辉  
我今天演讲的主题是"人才、组织、思想",这三点都与人力资源工作相关.这三点并不是企业成功的全部因素,因为除此之外还有企业战t略的因素,但是这三个要素是附着在企业战略之上的,从这个意义上讲,人力资源从业者的工作或者是助纣为虐,或者是锦上添花。而人力资源工作要做到锦上添花,在战略既定的情况下加速组织和业务发展,就必须做好人才、组织、思想这三点。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胡丹婷  
早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就发表了《必须注意经济工作》、《我们的经济政策》等文章,体现了在战争年代,毛泽东对经济建设的重视和对经济问题的认识。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王昭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是专门发表现代文学研究成果的学术刊物。三十多年来,《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留下了众多编者和作者思考和探索的足迹,是他们的心血和辛劳的结晶。从内部研究和外部研究两个方面可以发现《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思想观念和研究方法的改变。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刘家思  
中国现代抗战广播剧文学具有重要的思想与艺术价值。从其书写的历史来看,伟大的抗日战争是由民众的呼号呐喊和中国共产党等党团组织积极倡导而推动政府最后正面主导的民族圣战;它一开始就高扬起民族团结、共同对敌的思想大旗,显示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从其揭示的精神动力来看,它是中国人民基于救亡使命,在世俗的家族伦理要求和民族国家的伦理规范的合力推动下展开的,形成了不怕牺牲、英勇抗敌和坚强不屈的精神意志,这正是抗日战争最终能够以弱胜强的内在原因。它以精巧的构思和人性的书写突破了政治宣传的不足,显示了对诗意的追求,展示了艺术描写的深度,产生了较强的审美感染力。因此,中国现代抗战广播剧文学为中国现代文学增添了艺术新质,无论从政治宣传还是历史书写或者是艺术创新上看,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黄伟  
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教兴国”已经成为全党全国人民的共识。在这样的形势下,重温五六十年代党和国家领导人刘少奇关于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思想,会发现其中有许多独到的见解和闪光的思想观点。尤其是他提倡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提高...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程焕文  
该文通过对刘光汉于 1 90 6年发表的《论中国宜建藏书楼》一文的分析 ,从对“以书籍自私”的批判和对“学术者天下之公器也”的倡导两个方面比较全面地阐述了刘光汉的公共图书馆思想及其历史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