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569)
2023(5158)
2022(4542)
2021(4381)
2020(3674)
2019(8433)
2018(8192)
2017(16811)
2016(9395)
2015(10591)
2014(10804)
2013(10521)
2012(10131)
2011(9327)
2010(9913)
2009(9608)
2008(9691)
2007(9089)
2006(8532)
2005(8059)
作者
(26398)
(21616)
(21571)
(21177)
(14149)
(10242)
(9778)
(8301)
(8254)
(8238)
(7469)
(7250)
(7171)
(7129)
(7127)
(6716)
(6466)
(6357)
(6327)
(6203)
(5608)
(5324)
(5286)
(5150)
(5010)
(4966)
(4958)
(4747)
(4427)
(4358)
学科
(37527)
经济(37462)
管理(33212)
(27920)
(24775)
企业(24775)
(16408)
方法(13292)
(12088)
中国(11763)
(10640)
业经(10151)
(9489)
理论(9082)
数学(9068)
数学方法(8791)
(7839)
(7834)
(7576)
银行(7574)
(7544)
农业(7464)
地方(7457)
税收(7392)
财政(7348)
(7323)
(7297)
(7242)
(7234)
贸易(7228)
机构
大学(139918)
学院(139664)
(59370)
经济(57936)
管理(52091)
研究(47943)
理学(42737)
理学院(42311)
管理学(41691)
管理学院(41404)
中国(38926)
(35652)
(29553)
科学(25832)
财经(25746)
(24523)
(23794)
(23053)
中心(21871)
研究所(21066)
(20303)
师范(20227)
北京(19594)
(18937)
财经大学(18433)
经济学(17970)
(17593)
(16645)
师范大学(15895)
经济学院(15859)
基金
项目(76558)
研究(62177)
科学(60673)
基金(54889)
(45416)
国家(44963)
社会(39632)
科学基金(38561)
社会科(37251)
社会科学(37243)
(28961)
教育(28939)
基金项目(27068)
编号(26527)
成果(25334)
(24624)
资助(23867)
自然(22328)
自然科(21779)
自然科学(21775)
自然科学基金(21378)
课题(19291)
(18012)
(17796)
重点(16879)
项目编号(16455)
(16378)
教育部(15997)
(15929)
(15878)
期刊
(77529)
经济(77529)
研究(53177)
中国(29927)
(29667)
管理(21024)
教育(19702)
(18967)
金融(18967)
(17338)
学报(16447)
科学(16117)
财经(14476)
大学(13410)
(12410)
学学(12120)
经济研究(11814)
业经(11776)
技术(11225)
农业(10926)
问题(10351)
(9278)
图书(7685)
国际(7640)
理论(7382)
(7096)
现代(6945)
(6780)
论坛(6780)
世界(6667)
共检索到2361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贾康  
本文的基本观点是:第一,中文“公平”的内涵,需拆分为意指规则公正的“公平”和意指结果相近的“均平”,前者是保护、促进效率的,后者则与效率有一定的此消彼长关系。政府的责任在于前者,主要是制定法规、维护公平竞争;后者主要是抑制、缓解收入悬殊。第二,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是政府应当承担的“托底”之责,应当明确树立为政府目标,但在我国现阶段只能作为长远目标,积极稳妥地动态推进。第三,政府为发挥好职能,需要把握好市场经济环境中的政策理性,才能把好的动机与好的效果统一起来。第四,为把握好收入再分配的政策理性,需以对居民收入差异形成原因的正确分析为前提,作出区别对待的政策设计,方能正确把握均平—效率间的权...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贾康  
"公平"的内涵亟需廓清关于"公平与效率"的讨论所涉及的现实问题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引起了各方面的强烈关注。不少研究者指出: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并非全是此消彼长的对立关系,也是相互促进、互为条件的关系,这是很有道理的。我认为,如果从细致、严谨研究的角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贾康  
本文认为:(1)中文“公平”的内涵,需拆分为意指规则公正的“公平”和意指结果相近的“均平”,前者是保护、促进效率的,后者则的确与效率有一定的此消彼长关系。政府的责任在于前者主要足制定法规、维护公平竞争;在于后者主要是抑制、缓解收入悬殊。(2)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是政府应当承担的“托底”之责,应当明确树立为政府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韩东林  
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收入分配领域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不仅城乡收入差距、行业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而且收入分配不公程度也在进一步提高。改革开放30年,在经济发展、财富增长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如何让所有公民更公平地分享改革成果,是摆在当前政府部门面前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贾康  张晓云  
本文从政府与市场关系视角,将世界上它国住房保障的实践划分为两种极端情形,即美国的自由市场模式和欧洲的社会市场模式,并运用实证分析方法,从政府支出角度研究住房保障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及其运动规律,并论证了两种不同的保障模式之间的同一性和差异性,提出了政府住房保障支出水平的"倒U曲线"。然后根据研究揭示的住房保障经济规律,使用相关数据估算了我国住房保障支出占GDP比重的基准,并进一步通过政府支出基准与实际支出的比较,对我国现行住房保障模式进行了估判,进而探讨了制度和政策的可持续性问题。研究中我们形成了关于住房保障模式选择与政策优化的六点认识:(1)政府住房保障支出水平在一个国家通常会随社会经济...
[期刊] 涉外税务  [作者] 贾康  
本文从廓清公平的概念入手,认为应区分规则公正的"公平"和结果相近的"均平"这两个不同对象,以消除中文语境中"公平与效率"问题的混乱;并认为,政府在居民收入分配方面的责任应当是"维护公正、兼顾均平、高端调低、低端托底";在收入再分配方面,应以对近年来收入差异形成原因的正确分析为前提,进行分类调节。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符启林  周慧  
对拥有强大力量和极高权威的政府而言,保护社会弱势群体、实现社会财富公平分配是责无旁贷的,这也是各国建立、发展并不断完善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宗旨所在。综观世界各国的社会保障法,其中政府责任主要历经了政府全面干预、政府责任削弱、政府责任与市场机制相结合三个阶段的演变。而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保障法律制度也在改革当中,现实中政府面临着重重的责任困境。为达社会财富的公平分配目的,需要努力推进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建设,厘清并重构政府责任。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杨建国  
公民平等权的实现有赖于教育公平,教育公平的培育需要政府责任的担当。公众对教育公平的拷问,实质是对政府责任担当的诉求。教育公平培育失当与政府责任失衡有关:即追求教育政策制订的城市化取向而忽视乡村社会的话语权、注重对教育的管制而轻视公共服务职能的履行、过分关注教育的经济理性而漠视教育的社会效益。政府责任失衡缘由三重因素:宏观方面是城乡二元思维结构的影响;中观方面是公共服务职能的缺失;微观方面是"教育产业化"的误导。教育公平培育呼唤政府责任再造,需要理顺思路,在重铸政府理念、转变政府职能、完善政策法规和引入教育问责等方面下大功夫。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解学智  
分配公平是社会公平的核心,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也是当前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拟就如何进一步发挥政府在实现分配公平方面的作用谈谈认识。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黄忠敬  
20世纪50年代以来,美国政府加强了对基础教育的干预力度,尤其在保障教育公平问题上,运用了宣传、资助、命令和直接提供服务等多种政策工具。但这也引发了诸多争议。对此进行分析,对我国当前基础教育改革具有启发意义。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朱欣欣  楼世洲  
九年制义务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在义务教育阶段,公立的免费教育应当占主体地位,但在义务教育的发展过程中,民办学校发挥了相当大的作用。而在普及义务教育后,如何确立民办教育的地位、性质和功能,已经成为我国义务教育政策实施过程中一项有关民生的热点问题。本文从公平和发展的两个纬度,论述在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的角色与定位问题,从而提出加强义务教育中政府责任的一些建议。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沈海涛  刘玉丽  
一国在面对由崛起国而引发的权力体系结构变化时,囿于自身政治、经济、军事力量的局限性,为抵消潜在的风险和可能的威胁,易对崛起国或潜在霸权国实施"对冲"战略。根据一国对威胁认知及相对能力的强弱,其实施的对冲战略强度也不尽相同。本文在综合运用对冲战略分析框架并引入影响"对冲"强度变化的因素后认为,相较之前,2015年后日本在南海问题上对华实施了牵制和制衡成分较为凸显的"强对冲"战略。这种转变是在日本南海威胁认知度提高,"对冲"中国相对能力增强及与中国信任程度持续走低的情况下,做出的对本国利益较为有利的战略调整。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江飞涛  李晓萍  
2016年以来,围绕产业政策展开的争论引起各方关注。但是,这场争论中各方对市场机制与功能的理解及产业政策中市场与政府关系的认识,仍有进一步深入探讨的空间。本文对这场争论主要参与方的观点和依据进行了回顾和评述,并基于奥地利经济学派市场过程理论,重新审视市场机制、市场失灵以及市场与政府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此为基础,重新厘清了产业政策中的市场机制与政府作用及两者的关系,提出在以功能性产业政策或横向性产业政策为代表的新产业政策模式下,市场应居于主导地位,政府在为市场机制的有效运转提供必要的市场基础制度方面扮演着关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