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3(1232)
2022(977)
2019(1759)
2018(1857)
2017(3456)
2016(2104)
2015(2351)
2014(2383)
2013(2484)
2012(2392)
2011(2282)
2010(2418)
2009(2401)
2008(2613)
2007(2610)
2006(2353)
2005(2192)
2004(2162)
2003(2303)
2002(2235)
作者
(6595)
(5522)
(5416)
(5257)
(3582)
(2706)
(2455)
(2219)
(2114)
(2051)
(1973)
(1937)
(1925)
(1855)
(1783)
(1702)
(1692)
(1624)
(1542)
(1529)
(1443)
(1416)
(1386)
(1322)
(1292)
(1287)
(1227)
(1185)
(1172)
(1072)
学科
(9711)
经济(9687)
管理(7525)
(6777)
(6436)
企业(6436)
方法(3640)
(3448)
理论(3323)
(3171)
中国(2883)
教育(2704)
(2552)
业经(2485)
(2354)
数学(2298)
数学方法(2266)
(2128)
财务(2118)
财务管理(2111)
(2065)
企业财务(2039)
(1802)
银行(1802)
(1794)
(1793)
金融(1792)
(1779)
(1712)
(1591)
机构
大学(38794)
学院(37153)
(13687)
经济(13351)
管理(12105)
研究(11980)
理学(9561)
理学院(9424)
管理学(9284)
管理学院(9197)
中国(9139)
(8418)
(8413)
科学(6952)
(6730)
师范(6719)
(6670)
(6523)
财经(6415)
(5672)
研究所(5602)
北京(5545)
师范大学(5396)
(5378)
中心(4826)
(4732)
财经大学(4602)
教育(4547)
(4460)
经济学(4327)
基金
项目(18251)
研究(15158)
科学(14176)
基金(12826)
(10689)
国家(10555)
社会(9409)
社会科(8817)
社会科学(8811)
科学基金(8675)
教育(7422)
(6838)
成果(6648)
编号(6545)
基金项目(6334)
(6003)
资助(5212)
课题(4968)
自然(4724)
自然科(4585)
自然科学(4584)
自然科学基金(4514)
(4369)
(4275)
重点(4223)
(4159)
项目编号(4027)
教育部(3912)
规划(3784)
(3757)
期刊
(19966)
经济(19966)
研究(14754)
(8176)
中国(7865)
教育(7311)
学报(6468)
科学(5283)
大学(5027)
管理(4852)
财经(4832)
学学(4502)
(4360)
(4132)
(3599)
金融(3599)
技术(3471)
问题(2959)
图书(2951)
业经(2671)
农业(2630)
书馆(2419)
图书馆(2419)
经济研究(2380)
技术经济(2303)
(2287)
(2197)
(2063)
论坛(2063)
社会(1907)
共检索到628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陈信元  
一、如何界定净权益的内涵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明确规定了“所有者权益”这一会计要素的含义,指出“所有者权益是企业投资人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严格地说,债权人由于拥有对企业的债权,所以也是企业一部分资产的所有者。在会计等式中,所有者权益可用资产减去负债求得,是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朱肖鼎  
净权益会计理论是现代会计学术研究领域中的一个新课题,同时,也是我国企业经济体制改革和会计改革中,亟需认真解决的一项重要任务。最近,立信会计出版社推出的“立信会计丛书”之一:《净权益会计论——对我国所有者权益会计的探索》一书,是上海财经大学会计学系陈信元博士的一本新著。 全书分为五章,计14.5万字,分别论述了:一、当前经济环境的变革孕育了净权益会计,这是势所必要,也是会计界面临的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二、通过净权益与负债的对比,较全面地考察并进而
[期刊] 财会通讯(理财版)  [作者] 黄嘉涛  陈春花  陈永清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周晓苏  
权益法的理论内涵与实际应用南开大学会计学系周晓苏一、权益法概述权益法是适用于长期股权投资的一种会计核算方法。根据这一方法,投资企业要按照其在被投资企业拥有的权益比例和被投资企业净资产的变化来调整“长期投资”帐户的帐面价值。使用这种方法,投资者应将被投...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黄善明  
农民经济权益的规范性质体现在:它是农民的正当经济利益,是农民的公民意志的体现,是一种实质平等的权利。农民是劳动生产的主体,是投资经营的主体,是消费的主体。对应于每一主体身份,都有其相应的权益要求。城乡一体化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发展问题,农民在经济利益上是否得到发展的最直接体现是收入能否可持续增长,这需要作为义务客体的国家积极行动,将政策重点落实到农民对各种资源与机制进行有效利用的机会与能力上,并直接体现在以法律法规为典型的制度设计中。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陈年红  
论消费效益的内涵和外延陈年红一、消费效益的一般表达式马克思列宁主义认为,消费也是生产。一方面,通过吃、穿、住、用、行等具体实物形态的消费,通过人的生理机制的转化,实现人的体力的再生产;另一方面,通过学科学,学文化,读书阅报,观看戏剧,欣赏电影、电视,...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郁义鸿  
知识管理是知识经济背景下的现代管理。知识管理已经成为热点 ,但对于知识管理的内涵并未形成共识。本文对国际上各种观点作简要述评 ,并提出 ,知识管理是组织的管理者通过知识获取、知识共享、知识创新和知识应用 ,通过对组织内部和组织外部知识的发掘和利用 ,以达到提高组织创造价值的能力这一目的的过程。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傅林放  
对《旅游权利法案及旅游者法典》的误读造成了对旅游权利理解的诸多混乱。文章从应然的角度分析,旅游权利根据义务主体的不同,可分为个人针对经营者享有的旅游民事权利,个人针对国家享有的公民旅游权利。前者系私法权利,包括法定权利、约定权利,这一类权利甚少争议。后者属公法权利,包括前往旅游目的地的自由、旅游资源享用权,这一类权利从基本概念到具体内涵都十分混乱,比如错误地将休息、休假权、旅行自由等权利视为旅游权利。上述两类权利中,公民旅游权利在当前制度环境下存在救济的困难,但这并不影响旅游权利整体的现实价值,它可以成为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马海群  
论商标信息的内涵与价值●马海群(黑龙江大学信息管理系黑龙江150080)AbstractBydescribingtherelationsbetweentrademarkandinformation,andputingforwardtheconcept...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张武升  
教育既传承和创新着文化,本身又具有文化内涵,是文化的一部分。学校教育的文化内涵是教育在历史发展中不断积淀、丰富而成的。学校教育的文化内涵包括物质的文化内涵、精神的文化内涵、主体的文化内涵、制度的文化内涵和课堂教学的文化内涵等。提升学校教育的文化内涵需要教育从粗放型发展方式转变为内涵型发展方式,真正实现由教育家按教育规律办教育,改革办学评估标准和方法,把学校文化建设放在重要的位置,用科学发展观引领教育改革与发展。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刘军胜  
我国现行有关工资内涵和外延的界定存在界定缺乏协调和共识、法律位阶低、工资界定滞后、工资管理和执法混乱等四个方面的问题。建议借鉴国际上有关工资界定的经验,并结合当前我国企业工资管理实际,以继承性、差异性和统一性相结合、倾向性、中国化为四大界定原则,对工资及其构成包括基本工资、绩效工资、津贴和补贴等重新进行界定,为有关政府部门工资立法提供参考和借鉴。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张增田  侯前伟  
教科书评价是对教科书价值关系的揭示和深层认知,可帮助人们正确认识和理解教科书评价中的价值与质量。评价者对教科书一系列价值关系的观念建构活动包括分析关键概念及其关系,厘清复杂多变的价值关系,明确主体需要的独特性地位。教科书评价是以是否满足主体需要为尺度,对教科书作出价值判断。教科书的价值主体主要是学生、社会和教学。教科书评价的价值判断形式,一是基于教科书价值客体的价值判断,二是基于教科书评价主体的价值判断。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余丽  
随着自主学习的研究和发展,教师自主的研究也日渐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在回顾和评价国内外关于教师自主内涵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对教师自主的内涵结构进行进一步的透视,力图对之进行解构后的关系重构,整合出教师自主的概念架构,进一步廓清教师自主的概念,为后续的教师自主其他方面的研究提供一些思路。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董必荣  
文章结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现状,分析了“课程思政”提出的背景,论证了课程思政的本质,认为课程思政建设不仅是高等教育价值观的理性回归,也是大学本质职能的回归和大学教师天职的回归;在此基础上从课程思政的教育目标、内容供给、课堂范畴、教育主体、育人方式、实施环境等六个方面深刻阐释课程思政的丰富内涵。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