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640)
2023(12138)
2022(9591)
2021(8965)
2020(7207)
2019(15952)
2018(16096)
2017(31108)
2016(17091)
2015(19027)
2014(19206)
2013(18443)
2012(16895)
2011(15338)
2010(15724)
2009(14737)
2008(14466)
2007(13531)
2006(12393)
2005(11136)
作者
(48107)
(40530)
(39932)
(38307)
(25515)
(19131)
(18122)
(15643)
(15489)
(14459)
(13750)
(13336)
(13040)
(12901)
(12749)
(12195)
(11875)
(11823)
(11638)
(11548)
(10371)
(10033)
(9892)
(9557)
(9264)
(9165)
(9037)
(8811)
(8197)
(8160)
学科
(65941)
经济(65856)
(53786)
(47006)
管理(45597)
(32844)
企业(32844)
农业(31194)
中国(22154)
业经(21372)
方法(18792)
(17486)
(17172)
地方(15345)
数学(15235)
数学方法(15006)
(14621)
(14055)
(13490)
(13209)
银行(13190)
(12913)
(12742)
(12236)
贸易(12229)
(12091)
金融(12083)
(11938)
理论(11666)
及其(11403)
机构
学院(243131)
大学(237287)
(100948)
经济(98698)
管理(89940)
研究(84636)
理学(76237)
理学院(75478)
管理学(74173)
管理学院(73731)
中国(67015)
(57612)
科学(49843)
(49787)
(48330)
农业(43877)
(42632)
中心(40324)
(40132)
业大(39388)
研究所(38205)
财经(36676)
(34256)
师范(33957)
(33181)
(31394)
北京(30786)
经济学(29596)
(29487)
(28175)
基金
项目(154610)
科学(122073)
研究(121143)
基金(109820)
(94530)
国家(93541)
科学基金(79901)
社会(76649)
社会科(72086)
社会科学(72069)
(62253)
基金项目(56912)
教育(54553)
编号(52455)
(50950)
自然(47876)
自然科(46761)
自然科学(46749)
自然科学基金(45910)
成果(44363)
资助(43108)
课题(36340)
(35480)
重点(34548)
(34380)
(32507)
(32119)
(31881)
国家社会(31403)
(30805)
期刊
(125600)
经济(125600)
研究(76282)
(61700)
中国(55754)
农业(41168)
学报(37593)
(36452)
科学(34408)
教育(32719)
管理(31007)
(30304)
金融(30304)
大学(29789)
学学(28017)
业经(26532)
技术(20752)
(19234)
财经(18795)
问题(17884)
经济研究(17612)
(16263)
农村(15239)
(15239)
农业经济(14645)
(13933)
世界(13534)
经济问题(12342)
现代(11660)
(11503)
共检索到3841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小年  
农民工市民化研究处于一种困顿状态,焦点是如何建构一个具有操作性的政策支持系统。流行的制度变迁思路,不是没有完全体现农民工市民化的发展需要,就是没有准确反映农民工市民化地方主导的权力格局,因而在实践中不受重视。从主体的视角与人的社会生存的假设出发,可以发现:农民工市民化的政策支持系统,实际是由四部分构成的,即:平等的政策支持,平衡的政策支持,统一的政策支持与发展的政策支持。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黄力明  
农民工市民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其核心是促进农民工获得作为城市居民的身份和平等权利并融入城市社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市民"。为此需要正确把握农民工市民化特定内涵,找出其中的难点,通过分析现行财政体制下城市政府的收入来源和支出结构,理清城市政府制订准入条件背后的经济动因,重新划分中央和地方财政的公共支出责任,从财政体制改革和财政政策支持的角度为农民工市民化提供新的思路。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俊  
本文运用东莞与昆山的新生代农民工调研数据,实证分析新生代农民工对市民化支持政策的认知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新生代农民工对市民化支持政策的认知度位于中等偏下水平;市民化支持政策的有用性、企业与社区支持、农民工之间的政策谈论、农民工组织化程度正向影响;加班、工作强度以及从正规渠道获得政策信息有负向影响。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高淑桃  王晓  赵晓霞  
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一个特殊群体。文章以城市社区作为农民工市民化的重要载体,分析了当前农民工融入城市社区的现状及原因,探讨了在构建和谐城市社区中推进农民工市民化的有效途径。
[期刊] 改革  [作者] 张国胜  谭鑫  
第二代农民工是最有市民化诉求且亟待市民化的群体,但市民化的进展较为缓慢,根本原因是政府担心无力承受市民化过程中第二代农民工权力保障,以及城市公共服务享受的资金需求而延缓了制约第二代农民工市民化的制度改革。在测算第二代农民工市民化的社会成本,分析第二代农民工市民化与相应制度改革的关联性基础上,提出第二代农民工市民化的整体思路与政策组合。
[期刊] 改革  [作者] 马怀礼  谷小勇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工业化发展到中期阶段的客观要求。重庆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调研证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是在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程中解决好农民工问题,它必须在统筹城乡发展的视野下进行系列化的制度创新才能成功。在改革的过程中,既要争取成功,也要宽容失误;在制度创新的过程中,既要争取新制度的完善,也要给中间制度的创新预留更多的"空间"。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谭崇台  马绵远  
由于城乡二元户籍制度的长期存在,我国形成了庞大的农民工群体,推动农民工市民化已经迫在眉睫。"十三五"规划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新理念意味着农民工市民化不应只是户籍上的改变,更重要的是使得农民工在就业、住房、养老、医疗、教育等各个方面和城市居民享受同等待遇。因此要实质性推动农民工市民化,就必须从城镇和农村两个层面上同步突破,同时解决好农民工市民化的成本分担机制、城市支持体系、农民工从农村集体退出三个方面的问题。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刘小年  
农民工市民化具有区别于发达国家的过程。落实新型城镇化规划近年亿万农民工有序落户城镇的任务,需要在理论上弄清楚农民工变成市民的具体阶段,即进行历时性研究。从马克思的社会人思想出发进行系统分析,发现农民工市民化的历时性,是在经济现代化、城乡二元结构与国家政策等因素作用下,通过二步转变及国家政策设置阶段的双重机制,依次呈现为经济、社会、政治、生活四个阶段的市民化。当前,正由经济市民化向社会市民化发展。在政策上需要将农民工市民化前后阶段关联、更好地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及与现代化相结合。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邹一南  
长期以来,户籍制度被认为是阻碍农民工市民化的关键制度安排,而推动农民工在流入城市落户并构建起以能力为导向的落户优先序,就成为了新一轮户籍制度改革的主要举措。然而,从政策效果看,农民工落户数量十分有限,市民化的进展比较缓慢。本文通过分析与"农民工须市民化、市民化须落户、农民工未能落户"这一悖论相关的三个认识误区,提出了准确认识农民工落户和市民化问题的新视角,并据此得出应通过一系列政策转型来推进农民工市民化的结论,包括:将推进农民工市民化的重点由异地市民化向就地市民化转变,将落户政策由有能力者优先向有意愿者优先转变,将市民化目标由户籍市民化向常住市民化转变。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刘小年  
农民工市民化具有区别于发达国家的过程。落实新型城镇化规划近年亿万农民工有序落户城镇的任务,需要在理论上弄清楚农民工变成市民的具体阶段,即进行历时性研究。从马克思的社会人思想出发进行系统分析,发现农民工市民化的历时性,是在经济现代化、城乡二元结构与国家政策等因素作用下,通过二步转变及国家政策设置阶段的双重机制,依次呈现为经济、社会、政治、生活四个阶段的市民化。当前,正由经济市民化向社会市民化发展。在政策上需要将农民工市民化前后阶段关联、更好地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及与现代化相结合。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戚迪明  张广胜  杨肖丽  江金启  
引导在大中城市务工农民工返乡到户籍所在的中小城镇,实现就近就地转移,是未来我国农民工市民化的重要途径之一。作者研究运用推拉理论对农民工回流式市民化进行理论分析,并运用辽宁省三县市的回流农民工数据,对农民工回流市民化进行考量,发现90.98%的回流农民工已成为回流县镇的永久迁移者,所有回流县镇农民工群体的市民化程度为78.72%。文章从发展县域经济、推进县镇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县镇居住条件及扶持回流农民工创业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以期促进农民工回流式市民化。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蒙慧  
农民工市民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农民工市民化经过两个步骤:农民转化为农民工,农民工转化为市民。农民工在向市民转化的过程中受到国家政策的影响,很多情况下国家政策的导向甚至起着决定性作用。文章认为,农民工市民化是不完全的市民化,他们依然面临着经济权利没有保障、政治权利边缘化、文化认同和归属感缺乏等问题。实现真正的农民工市民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周定财  
农民工市民化是我国城市化和现代化发展的必然选择。然而,农民工市民化过程中却存在着法律缺失、制度缺位、政策缺乏等诸多公共政策障碍。推进农民工市民化,必须建立健全维护农民工权益的法律,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改革户籍制度及其衍生的不平等政策,推进城市公共服务机制创新,从而形成健全的公共政策支持体系。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粟娟  
在消费领域,我国农民工市民化效应比城市化率低,说明市民化速度低于城市化速度。因此,应以提高农民工的消费能力、改善消费预期和消费环境为目的,从完善其"四位一体"的收入体系入手,增加其工资性收入、转移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加快构建涵盖农民工的公共服务体系和以户籍改革为核心的体制机制,加速农民工市民化进程。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蒋长流  韩春虹  
由于政府、企业和农民工"三方主体"之间的利益非一致性,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面临社会保障供给不足。因此,需要从农民工农村退出、城市进入和社会融合这一市民化过程来构建一个涵盖政府、企业和农民工的"三方主体"支持农民工社会保障市民化的模式,并通过政府政策支持完善三方主体利益的协调与均衡。具体政策建议如下:以土地流转增值收益提升农民工分摊社会保障市民化成本的能力;发展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引导农民工主动有序退出农村;健全城市劳动力市场准入与合约制度,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打破社会保障的二元体制,加快农民工社会保障市民化进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