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402)
2023(7411)
2022(5887)
2021(5630)
2020(4485)
2019(9819)
2018(9884)
2017(18208)
2016(10334)
2015(11490)
2014(11635)
2013(11452)
2012(10744)
2011(10007)
2010(10289)
2009(9713)
2008(9654)
2007(9208)
2006(8397)
2005(7495)
作者
(30990)
(26618)
(26050)
(24760)
(16196)
(12772)
(11652)
(10340)
(10069)
(9285)
(9070)
(8773)
(8543)
(8326)
(8309)
(7821)
(7635)
(7491)
(7443)
(7439)
(6842)
(6676)
(6410)
(6367)
(6010)
(6001)
(5885)
(5700)
(5464)
(5398)
学科
(48528)
(44161)
经济(44093)
(34573)
农业(32438)
管理(22802)
业经(17184)
(14324)
企业(14324)
中国(12546)
农业经济(12396)
(12074)
方法(11111)
(10493)
(10239)
(10216)
地方(10197)
(10092)
(9490)
农村(9470)
数学(8897)
发展(8838)
(8809)
数学方法(8800)
收入(8656)
(8089)
土地(7917)
建设(7705)
(7684)
劳动(7668)
机构
学院(155329)
大学(149984)
(60763)
经济(59326)
研究(54936)
管理(54059)
(51076)
理学(45495)
理学院(45027)
管理学(44241)
管理学院(43968)
中国(43742)
农业(38629)
科学(34028)
(31702)
业大(31007)
(29005)
(28040)
(26267)
研究所(25929)
中心(25927)
农业大学(23629)
(22467)
师范(22250)
财经(21094)
(21069)
(20357)
北京(19472)
(18981)
(18940)
基金
项目(97572)
研究(76248)
科学(75111)
基金(67749)
(59184)
国家(58472)
科学基金(48299)
社会(47547)
社会科(44277)
社会科学(44264)
(40570)
基金项目(35407)
编号(34017)
教育(33379)
(32558)
(29740)
成果(28701)
自然(28158)
自然科(27412)
自然科学(27404)
自然科学基金(26908)
资助(26024)
课题(23397)
(22545)
重点(21608)
(21423)
(20357)
(19596)
(19515)
国家社会(19367)
期刊
(83263)
经济(83263)
(58837)
研究(46282)
农业(39680)
中国(38642)
学报(29516)
科学(25343)
大学(23116)
学学(22039)
(21570)
业经(20918)
教育(20074)
(17842)
金融(17842)
(17617)
管理(15349)
农业经济(14626)
农村(14281)
(14281)
技术(13101)
问题(12367)
(12222)
财经(11460)
社会(10104)
世界(9935)
(9774)
业大(9465)
经济问题(9417)
农村经济(9338)
共检索到2481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宋天骐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形成了农村集体收益分配规则的基本框架,但第四十条第三款“集体经营性财产收益权量化”的立法授权,提出了新的解释难题:其一,什么是农村集体收益分配的财产基础,即“分什么”的问题;其二,如何实现农村集体收益分配的公平、合理,即“如何分”的问题。进而,应当解释农村集体收益的分配范围,即“分多少”的问题,并从理论上进一步校正农村集体收益分配的法律逻辑,即“按什么分”的问题。农村集体收益分配的财产基础是集体经营性财产的收益,而非集体财产的所有权或其他集体财产的收益。可分配的农村集体收益应当依据集体资产股份进行分配,而集体资产股份的多样化实践形态需要经由兼容性逻辑予以归正,从而形成以集体资产股份的公平配置为基础、以其他股份的效率性利益实现为延展的农村集体收益分配机制。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宋天骐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形成了农村集体收益分配规则的基本框架,但第四十条第三款“集体经营性财产收益权量化”的立法授权,提出了新的解释难题:其一,什么是农村集体收益分配的财产基础,即“分什么”的问题;其二,如何实现农村集体收益分配的公平、合理,即“如何分”的问题。进而,应当解释农村集体收益的分配范围,即“分多少”的问题,并从理论上进一步校正农村集体收益分配的法律逻辑,即“按什么分”的问题。农村集体收益分配的财产基础是集体经营性财产的收益,而非集体财产的所有权或其他集体财产的收益。可分配的农村集体收益应当依据集体资产股份进行分配,而集体资产股份的多样化实践形态需要经由兼容性逻辑予以归正,从而形成以集体资产股份的公平配置为基础、以其他股份的效率性利益实现为延展的农村集体收益分配机制。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宋天骐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形成了农村集体收益分配规则的基本框架,但第四十条第三款“集体经营性财产收益权量化”的立法授权,提出了新的解释难题:其一,什么是农村集体收益分配的财产基础,即“分什么”的问题;其二,如何实现农村集体收益分配的公平、合理,即“如何分”的问题。进而,应当解释农村集体收益的分配范围,即“分多少”的问题,并从理论上进一步校正农村集体收益分配的法律逻辑,即“按什么分”的问题。农村集体收益分配的财产基础是集体经营性财产的收益,而非集体财产的所有权或其他集体财产的收益。可分配的农村集体收益应当依据集体资产股份进行分配,而集体资产股份的多样化实践形态需要经由兼容性逻辑予以归正,从而形成以集体资产股份的公平配置为基础、以其他股份的效率性利益实现为延展的农村集体收益分配机制。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李强  
本文梳理了农村集体收益分配的双重逻辑,指出了行政权力嵌入其中的基本路径。研究表明,效率逻辑主导下的农村集体收益分配实践,尤其是乡村干部报酬管理,是行政权力积极介入的主要领域。通过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干部报酬管理的经验考察,文章发现效率逻辑的应用在不同层级政府之间出现了分化。处于一线的基层政府通过调整报酬构成项目、稳定报酬增长趋势、软化行政考核效力等方式,偏离了根据贡献确定回报的效率逻辑。在这一过程中,基层政府与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干部通过持续互动与有效合作,共同分解了集体收益固定板块的分配权。最终,干部报酬异化为基层政府完成多元化治理目标的行政资源和满足乡村精英群体需求的特定利益。作为农村集体收益分配的重要项目,干部报酬应提高与工作绩效的匹配度、与集体成员的关联度,以保障集体经济的平稳运行。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杨红  
当前,探索如何创新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收益分配机制,推动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的建立,是理论界和业务部门共同关注的问题。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收益分配主要模式总体上看,主要有4种模式:广东顺德模式。主要特点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明确集体内部成员的收益分配,集体土地所有者出让、出租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所取得的土地收益纳入农村集体财产统一管理,其中50%以上存入银行专户,专款用于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建  
2013年《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收益分配主体和分配方式的确定提供了政策依据。基于入市收益生成机理,在初次流转中,政府、农民集体和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均应为参与收益分配的适格主体;在再次流转中,政府和土地使用权人都应是参与收益分配的适格主体。基于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市场化程度,初次流转以"征税+农民集体内部协商"的收益分配方式为宜;再次流转以"征税+市场主体自治"的收益分配方式为宜。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富新梅  
当前我国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收益分配中存在分配主体不明确,分配比例与方式混杂和监管缺失等问题,剖析原因从消除法律障碍,构建合理机制,完善配套制度等方面提出了完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收益分配机制的建议。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王贝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地租主要包括绝对地租、级差地租Ⅰ、级差地租Ⅱ和级差地租Ⅲ4种基本形式,这些地租形式既与农业地租存在共性,也具有显著差异性。4种类型地租共同构成了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价格的决定性因素。应根据各类型地租和各主体对农村建设用地流转价格的贡献程度,尝试对土地收益分配提出一些设想,力求合理分配。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刘伟  林文怡  
从法律、地价和收益分配看由集体直接出让刘伟林文怡(湖南省土地局)从深层次上分析,笔者感到,影响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阻碍农村土地市场发育的真正难题,在法律、地价和收益分配等方面的制约上。集体土地由谁负责出让,也就是说,出让的主体是谁?我国现行的有关政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远索  周爱华  杨广林  
农村集体土地增值收益分配问题是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亟需解决的难题之一。本文从分析农村集体土地增值收益的情形入手,依据各主体对经济利益、社会利益、生态利益的不同诉求,将土地增值收益分配主体圈定为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开发商、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个人。在此基础上,依次设计了五大利益主体应有的权利,由此全面构建了农村集体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的主体权利格局。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张松梅  
收益分配机制是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的核心与关键,建立合理的土地收益分配制度机制,可以保障相关利益主体的权益。但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限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在流转过程中,出现收益分配混乱的局面,农民权益频遭侵害。如何构建合理有效的土地流转收益分配制度,学者们从不同角度进行考量。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远索  周爱华  杨广林  杜姗姗  
农村集体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是土地管理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文章基于近年来我国农村集体土地增值收益分配问题相关理论研究成果,对既有文献的研究热点、研究趋势及薄弱环节等进行了分析。通过文案调查法和对比分析法,梳理了近年来我国农村集体土地增值收益分配问题相关文献,研究发现现有理论文献主要集中在集体土地增值机理、集体土地增值分配现状与问题、集体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方案优化等方面,通过构建理论模型和计量模型方式对农村集体土地增值收益分配问题开展研究成为趋势。文章认为既有研究成果较全面地涵盖了农村集体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的问题,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高海  朱婷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收益分配既是集体成员受益权与集体所有权得以实现的关键环节,也是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正在制定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的核心内容。收益分配的特别性表现在:集体成员共享收益呈现成员内部的公益性,集体成员分享收益体现成员个人的私益性;以多元分配方式实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多重综合功能。收益分配的特别性根源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财产公共性和成员身份性。就集体成员共享收益分配的优化而言,上缴的村委会款项、提取的福利费和集体股股息宜并入公益金;未达分红门槛的可分配收益与公积公益金的功能、性质近似,可将其转增公积公益金并参照公积公益金处理其结余。就集体成员分享收益分配的改进而言,劳龄股的设置应以劳动贡献事实为依据,主要适用于集体经营性资产折股量化并控制其占股比例;治理积分作为可分配收益的分红依据时应有分配比例限制;应完善新增集体成员优先购股权等规则,促进其平等分享收益。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何龙海  任冬炎  
随着征收农民集体土地行为的大量出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需要对这些收益进行分配,由于相关法律法规缺失和我国农村问题所固有的复杂性,分配纠纷得不到很好地处理。在建设法治、和谐社会的背景下,解决该问题势在必行。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杨凡  
集体经营性建设使得土地财产权利得到凸显,农民可以更好的获得增值收益,创造更多的利益。总结农村集体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实践中的经验,分析当前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从多的角度提出解决方法,进而增加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的合理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