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426)
2023(9265)
2022(7024)
2021(6773)
2020(5077)
2019(11422)
2018(11683)
2017(20828)
2016(12546)
2015(14047)
2014(14404)
2013(13346)
2012(12092)
2011(11245)
2010(11738)
2009(10861)
2008(10873)
2007(10291)
2006(9690)
2005(9034)
作者
(33402)
(28254)
(27865)
(26681)
(17499)
(13454)
(12628)
(11049)
(10878)
(10026)
(9661)
(9339)
(8976)
(8894)
(8688)
(8573)
(8380)
(8159)
(8096)
(7970)
(7498)
(7067)
(6904)
(6723)
(6554)
(6420)
(6342)
(6181)
(5689)
(5633)
学科
(48430)
(48153)
经济(48107)
(36807)
农业(32397)
管理(23051)
中国(21022)
教育(20453)
业经(19115)
(16128)
企业(16128)
(14267)
发展(12929)
(12806)
农业经济(12371)
地方(11797)
方法(11655)
(11181)
理论(11181)
(11093)
(9445)
农村(9426)
(9204)
数学(9121)
数学方法(8996)
(8962)
(8861)
建设(7913)
及其(7749)
土地(7651)
机构
学院(176327)
大学(175200)
(66689)
经济(65086)
研究(64221)
管理(57982)
理学(49178)
理学院(48560)
管理学(47589)
(47392)
管理学院(47243)
中国(44678)
(38352)
科学(37339)
农业(35416)
(35093)
师范(34931)
(32330)
教育(31526)
(30093)
业大(29847)
(29772)
研究所(29062)
中心(28848)
师范大学(27926)
北京(24598)
(23540)
财经(22905)
农业大学(21772)
(21288)
基金
项目(107091)
研究(90630)
科学(85491)
基金(72785)
(61673)
国家(60806)
社会(56399)
社会科(52594)
社会科学(52580)
科学基金(51111)
教育(47436)
(45000)
编号(42052)
(37726)
基金项目(37628)
成果(36983)
课题(31327)
(28805)
自然(27741)
资助(27243)
自然科(27038)
自然科学(27035)
自然科学基金(26543)
(26519)
(26498)
(25388)
重点(25123)
(24678)
规划(23701)
发展(22455)
期刊
(88024)
经济(88024)
研究(63939)
(55408)
教育(52945)
中国(48808)
农业(37502)
学报(27279)
科学(25164)
大学(23253)
(21632)
业经(21367)
学学(20373)
技术(18284)
(18029)
金融(18029)
管理(16987)
(16565)
农业经济(14689)
农村(14295)
(14295)
问题(13353)
职业(13059)
财经(12238)
(11710)
(10628)
世界(10532)
经济研究(10353)
社会(10118)
经济问题(9795)
共检索到2864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姜超  邬志辉  
农村教育现代化的理念是人们对农村教育现代化的理性认识、理想追求及其所形成的观念体系。农村教育现代化的理念选择,在内容上既要强调"普适性",更要强调"特殊性";在功能上既要发挥"愿景性",更要反映"现实问题";在主体上既要考虑"全社会",更要考虑"教育圈";在来源上既要追求"现代",也要强调"传统"。农村教育现代化应该秉持尊重、自主、包容、正义和绿色五大发展理念。五大发展理念分别指向了农村教育对象、农村学校管理、城乡教育关系、农村教育行政和农村教育发展模式,构成了具有前后逻辑和层次逻辑的有机整体,有助于指导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新三片地区基础教育发展水平研究”课题组  
发达地区农村教育在新时期面临战略转型和跨越式发展的历史任务 :一是以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为基础 ,实现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和幼儿教育目标 ;二是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为农民子女提供满意的教育 ;三是探索农村大教育为“三农”服务和转移劳动力的多种模式 ;四是注重人与自然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探求农村教育现代化的有效路径。发达地区农村教育的实践和经验 ,阐明了把农村教育摆在教育工作重中之重战略地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揭示了农村教育现代化是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先导和基础。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苏刚  曲铁华  
教育现代化进程中,我国农村教育出现了两种价值取向的嬗变,即以农村为中心的农本主义和以城市为中心的城本主义。时至今日,两种价值选择已经成为农村教育发展中的一个悖论,农村教育价值取向不可避免地陷入片面性和工具性。重构的理路在于将城乡教育发展纳入一体化发展格局,走"和而不同"的发展道路;同时回归教育的本体价值,促进乡村少年全面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于衡  
农村教育现代化是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基础和前提。我国农村教育现代化必须:要完全彻底信息化;要有乡土特色;要有乡村本色优秀教师。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肖正德  
在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农村教育要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担负文化使命、形成文化品格。中国农村教育现代化文化自觉,是一场以中国乡土文化为主,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融合城市现代文明、借鉴其他先进文化,以求自身文化长进的、漫长而艰巨的文化辨识过程。此过程历经五个基本环节:基于文化觉醒,唤起中国农村教育现代化的文化自信;基于文化反省,判定中国农村教育现代化的文化价值;基于文化传承,认同中国农村教育现代化的文化基因;基于文化融合,达成中国农村教育现代化的文化会通;基于文化创新,推进中国农村教育现代化的文化变革。中国农村教育现代化文化自觉的实现,须正确选择适合的文化路径。即经由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乡土文化的认同与挖掘、城市文化的吸纳与互融、多元文化的理解与互鉴,以开放包容的胸怀、辩证取舍的态度、国际本土化的能力、本土国际化的勇气,自主创新、自信自立。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魏向赤  
在义务教育免费之后,教育改革下一步怎么走?教育福利增长怎样同经济增长同步?如何更加体现公平正义,让社会全体成员共享发展成果?当前城市流动儿童和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成为了教育公平最突出的问题。公共政策是用来对问题进行排序的,最好的公共政策就是为那些最弱势的群体提供最优质的公共服务。如果城市市政设施和公共服务跟不上农民的进城速度,"城市化"就和"现代化"无关,不过是将原来的城乡二元结构转换为城市内部的二元结构。所以我们要应对解决农村教育不公平演变为城市教育不公平的问题。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竹贵云  殷德庸  
温江县地处成都平原腹心地带,总面积277平方公里,总人口30.26万,距成都18公里。1988年开始成为全国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1990年全国燎原会暨农村教育综合改革会议在温江召开,1993年实现“两基”,1996年在温江召开了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会议。这年11月,经四川省委、省政府检查评估验收,正式命名为“小康县”;这一年,又被国家教委评为“两基”先进县。那么,温江小康后该怎样进一步改革和发展农村教育呢?实现现代化,是温江小康后农村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由之路。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秦玉友  
长期以来,农村教育现代化是在城强乡弱语境下展开的,农村教育现代化在一定程度上面临自信危机,提升自信是农村教育现代化推进的重要议题。乡村振兴特别是乡村振兴对接脱贫攻坚背景下,亟须重新思考农村教育现代化自信问题,不断加强价值自信、实践自信与理论自信。在价值定位上,农村教育现代化需要从其目标群体规模、服务对象功能以及自身人类学意义方面,加强农村教育现代化价值重要性挖掘,确立价值自信。在实践改进上,农村教育现代化需要反思输血式现代化,优化"在地化"现代化,探索共生型现代化,推进农村教育实践思维方式反思,提升实践自信。在理论探索上,农村教育现代化在其方法论上,需要推进逻辑思辨、经验行动、实证实验的农村教育现代化理论建设,强化农村教育现代化理论规范自觉,增强理论自信。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于伟  张鹏  
分别从教育规模和保障以及农业技术进步、效率提升和产出增长等方面综合衡量农村教育和农业现代化水平,基于2007—2011年数据和熵值法研究表明,我国农村教育和农业现代化呈现提升趋势,但部分指标仍存在较大改善空间。利用耦合协调模型测算表明,我国各省域农村教育与农业现代化耦合协调度存在差异,"东高西低"格局显著。从内部机制看,农村教育与农业效率提升关联度最高。推动我国农村教育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需要结合区域具体情况,完善农村教育体系,改善农业现代化对农村教育的要素支撑、需求引导和创新驱动作用,实现二者上升循环。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魏炳传  
分析了我国农村教育的现状与问题,简要地论述了发展农村教育与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关系,并根据加速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提出了大力发展我国农村教育的初步设想与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周斌  李磊  
在建设教育现代化的背景下,国家提出要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加大了对农村教育的扶持力度,以改善农村教育资源质量,缩小城乡教育水平差距,促进教育公平。本文探究了农村教育资源配置使用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指出了我国农村教育资源呈现出总量不足与结构失衡的特点,其配置使用效率在师资力量、教育经费、农村学校布局与学校管理水平等方面仍存在一定问题,并针对具体问题提出了具有可行性的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周斌  李磊  
在建设教育现代化的背景下,国家提出要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加大了对农村教育的扶持力度,以改善农村教育资源质量,缩小城乡教育水平差距,促进教育公平。本文探究了农村教育资源配置使用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指出了我国农村教育资源呈现出总量不足与结构失衡的特点,其配置使用效率在师资力量、教育经费、农村学校布局与学校管理水平等方面仍存在一定问题,并针对具体问题提出了具有可行性的建议。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邬志辉  张培  
农村教育是一个历史性和动态性概念,随城乡社会结构转型而发展变化。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城乡社会结构逐步由二元封闭走向一体开放,农村教育的内涵也发生了深刻变化,其概念边界在批判和继承中日渐清晰。综观农村教育概念变迁的历程,大致经历了区域论、对象论和功能论三次重大变化。深刻理解农村教育概念之变,对建构新时代农村教育理论具有基础性意义。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春桃  柳松  
在农村向现代化迈进的过程中,农村地区需要一大批高素质、懂业务、善经营、会管理的人才,这对农村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现有的农村教育在教育体制、教育目标、教育结构和教育经费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无法满足农村现代化的需要。因此必须加快推进农村教育改革,以尽快确立面向农村现代化的教育目标、构建多元化的教育结构和增加农村教育投入,以满足农村现代化的教育需求。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秦玉友  
经过长期努力,农村教育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走进新时期,农村教育面临着新任务、新预期、新挑战,这就要求农村教育实现研究取向、政策取向、实践取向上的新超越。在研究取向上,确定非单一学科取向,认识到农村教育是一个研究领域,农村教育概念是多学科取向的概念,农村教育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在政策取向上,认识到倾斜性政策话语在政策执行中的随意性风险,承认资源生均平等政策话语在政策建构中的阶段性意义,推动积极差异政策话语作为政策创新的取向选择。在实践取向上,系统反思农村教育实践认知劣势思维的危害,认识到农村教育仿城化实践的局限,推动农村教育实践的特征思维转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