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652)
- 2023(9448)
- 2022(7243)
- 2021(6406)
- 2020(4886)
- 2019(10689)
- 2018(10520)
- 2017(19679)
- 2016(10965)
- 2015(12014)
- 2014(12061)
- 2013(11705)
- 2012(10511)
- 2011(9626)
- 2010(9862)
- 2009(9412)
- 2008(9359)
- 2007(8899)
- 2006(8291)
- 2005(7580)
- 学科
- 济(50801)
- 经济(50760)
- 农(48420)
- 业(38717)
- 农业(32357)
- 管理(28583)
- 业经(19676)
- 企(18152)
- 企业(18152)
- 中国(15518)
- 发(13298)
- 方法(13187)
- 地方(12739)
- 农业经济(12383)
- 环境(11962)
- 发展(11547)
- 展(11522)
- 数学(10757)
- 数学方法(10672)
- 制(10470)
- 财(9770)
- 学(9654)
- 村(9443)
- 农村(9424)
- 体(8624)
- 策(8597)
- 建设(8100)
- 划(8098)
- 土地(7779)
- 及其(7637)
- 机构
- 学院(165417)
- 大学(160342)
- 济(70456)
- 经济(69095)
- 管理(60712)
- 研究(56744)
- 理学(52077)
- 理学院(51604)
- 管理学(50802)
- 管理学院(50537)
- 农(48205)
- 中国(44630)
- 农业(36182)
- 科学(33899)
- 京(33270)
- 业大(30555)
- 财(29699)
- 所(28481)
- 中心(26911)
- 江(26884)
- 研究所(25599)
- 范(23874)
- 师范(23721)
- 财经(23319)
- 农业大学(22188)
- 州(21212)
- 经(21058)
- 经济学(20643)
- 北京(20223)
- 经济管理(20189)
- 基金
- 项目(107078)
- 科学(84857)
- 研究(83698)
- 基金(76676)
- 家(66093)
- 国家(65378)
- 科学基金(56090)
- 社会(55677)
- 社会科(52292)
- 社会科学(52277)
- 省(43925)
- 基金项目(40595)
- 教育(36081)
- 编号(36029)
- 划(34724)
- 自然(32259)
- 自然科(31421)
- 自然科学(31416)
- 自然科学基金(30837)
- 农(28952)
- 成果(28889)
- 资助(28628)
- 发(25945)
- 课题(24079)
- 重点(23905)
- 部(23653)
- 国家社会(23625)
- 制(22006)
- 创(21728)
- 发展(21708)
共检索到2563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侯伟丽
改革开放后中国工业化的主要特点是市场主导的农村工业迅速发展 ,但这种以中小型企业为主的分散的工业化产生了较严重的环境污染。粗放型增长方式、布局分散和污染转移是造成农村工业污染严重的原因。要解决这一问题 ,简单地强调环境管理是不够的 ,还应从推进农村城镇化、调整农村工业产业结构、进行乡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等方面寻找解决问题的综合方案。
关键词:
农村工业化 环境质量 污染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姜百臣 李周
乡镇企业的污染问题主要来自乡镇工业,并且是集中在少数行业上,如造纸业、食品工业、印染工业、电镀工业、化学工业、建材及其它非金属矿采选业(主要是砖瓦、水泥、土法炼磺)和煤制品业(主要是土法炼焦)。 就产生污染源的产业来说,乡镇企业的污染强度要明显高于城市企业。例如,乡镇工业中的造纸废水达852吨,已相当于全国82个主要城市造纸行业的废水排放总量,单位产值的废水排放量为城市的2.55倍,污染强度高达1.98。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郭书田
中国农村工业化是中国经济走向现代化的历史必然,是客观经济规律的反映。正确研究中国农村工业化问题,对于推进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进程,使中华民族重新走进世界先进之林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一、农村工业化的进程 新中国成立以前,农村工业基本上是空白的,随着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发展,到人民公社时期开始有了社队企业,这是农村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阎正文
本文阐述了中国农村工业化的历史必然性和巨大作用,通过分析当前农村工业化进程存在的一些问题,初步探讨了促进农村工业化迅速发展的基本思路.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张赞
对1981—2003年中国工业化发展水平与环境质量的发展态势,以及二者之间关系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二者之间具有一定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特征;存在从工业化到环境的单向因果关系。这说明,中国当前的环保政策在某些方面是有效的,但整体环境污染问题依然严峻;中国环境质量的改善不能单靠环境保护来实现,还应考虑到工业化的发展状况,包括经济增长速度、产业结构等。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吴天然
由于工业化类型的差别,不同国家的工业化划分成不同的阶段,并具有各自的特点,但不管怎样,工业化阶段的选择必须遵循工业化的客观规律;和整个国家的工业化一样,农村工业化也会呈现阶段性,结合我国乡镇工业发展较好地区的情况,从理论上看,我国农村工业化大体可划分为四个阶段,即启动阶段、农村工业革命阶段、持续发展阶段、城乡工业化融合阶段。目前我国农村工业化处于向第二阶段过渡之际,恰好迎来了市场经济体制即将建立,这既是一个机遇又是一个挑战。在新形势下要迅速推进农村工业化的进程,一方面要在技术上对农村企业和产业进行根本性的改造;另一方面则应迅速实现农村经济的市场化,其中包括产品交换的市场化、土地产权的明晰化、经...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简新华
农村工业化不是要化掉农业,农村城市化也不是要化掉农村。农村城市化滞后于农村工业化的状况必须改变,必须由“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的农村工业化转向“离土又离乡、进厂又进城”的农村工业化,还要防止“过度城市化”倾向。中国应该走农村工业化与现代化、城市化适度同步发展的道路;农村城市化则应该走多元化、市场推动、政府导向,大兴“农民城”,重点发展县城,大、中、小城市合理布局、协调发展的道路。
关键词:
农村工业化 城市化 发展道路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申茂向 祝华军 田志宏 韩鲁佳
利用统计数据定量研究我国农村工业化的发展状况,归纳了农村乡镇企业发展的特点;提出现阶段我国农村工业化总体上仍然处于工业-农业阶段,在空间上具有显著的区域不平衡性;虽然农村工业化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却是一条高成本、高产出、低效益的发展道路。最后在研究当前发展环境的基础上,分析了农村工业化进一步发展的趋势。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赵雪阳 吕军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以乡镇企业为代表的农村工业为追求企业利润最大化而超量排污,使农村地区生态破坏、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并已危害到周边居民的正常生活和身体健康。文章运用博弈论,在污染物总量控制的背景下,分析农村工业化过程中政府、企业、公众为保护农村生态环境而采取的策略与决策,以及最终导致的结果——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政府缺位、公众漠视、企业超量排污的不利局面。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姜百臣 李周
中国农村工业化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农村资源(包括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和资金等)的就地开发、就地利用和就地转化。因此,以乡镇企业为主体的中国农村工业化一开始就表现出布局分散化、规模小型化、产业趋同化的特征,这种“村村点火,户户冒烟”遍地开花式的发展格局带来了诸如交通不便、信息不畅、基础设施和第三产业的发展严重滞后、社区内生产要素合理流动不大、交易费用过高,以及严重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使农村工业化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卢东斌 孟文强
本文基于我国30个大中城市经济、环境和社会数据,采取因子分析、横截面多元回归分析和面板数据模型,研究城市化、工业化、地理脆弱性对环境质量的影响和应采取的对策。结论表明,因子分析法比API指标综合性好,工业化进程、地理脆弱性对城市环境质量的影响非常显著,提高了模型的解释能力。城市空气质量区域性和自相关性较强。本文的静态分析表明高城市化率一定程度上会带来城市空气质量的恶化。动态分析发现,初期城市化在一定范围内会导致环境质量恶化,超过某一峰值城市环境质量会持续的上升,呈现明显的三次曲线特征。结论表明,我国仍处于随城市化率提高空气质量污染上升的阶段,需要根据自然条件,适度控制城市化速度,提高工业化增长...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肃昌 范国华
为检验城乡二元结构背景下农业要素市场化对农村生态环境的影响效应,利用我国30个省级行政单位1998—2018年面板数据建立有调节的多重中介效应模型,就农业要素市场化对农村生态环境的影响路径以及城乡二元结构在其中的调节作用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业要素市场化对农村生态环境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从具体影响路径看,农业要素市场化对农村生态环境影响的直接效应显著为正,农业要素投入在该影响过程中发挥了中介作用,其中,劳动和土地要素投入的中介效应显著为正,资本要素投入的中介效应显著为负;城乡二元结构对中介过程的前半路径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但对直接路径的调节作用并不显著。城乡二元结构阻碍了城乡之间的要素流动,从而弱化了劳动要素投入变化对农村生态环境的正面效应和资本要素投入变化对农村生态环境的负面效应,同时也强化了土地要素投入变化对农村生态环境的正面效应。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钟宁桦
基于1987年到2008年28个省的面板数据,本文发现:无论是以就业人数还是以总产值来度量,乡镇企业规模的扩大都显著地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通过雇佣农村富余劳动力以及生产的工业品在城乡间的自由流动,乡镇企业的发展抵补了一部分由于劳动力流动限制而造成的社会福利的损失。然而,本文更为重要的发现是:与其利润率的变化趋势一致,乡镇企业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年度作用递减;并且,在1998年之后,其作用的估计值在零附近一个很小的区域内摆动。这说明城乡间的产品流动对于生产要素流动不充分的补偿作用可能已经发挥到了极致——在我国高度竞争的工业品市场上,位于农村的工业企业是没有优势的,因为它们缺乏城市工业的规模经济与集...
关键词:
农村工业化 乡镇企业 城乡收入差距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农村工业化的出路与选择应鼓励广大农民投资解决农村就业问题,把前途押在借助外力上,在一个地方或许可以,在全国都这么做恐怕行不通。中国有一两个亿的农村闲置劳动力。将这些劳动力都从土地上转移出来,让他们进入非农产业,是一项庞大的工程。我的看法,中国的问题在...
关键词:
农民投资 劳动积累 国家投资 从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