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427)
2023(4738)
2022(3783)
2021(3600)
2020(2755)
2019(6120)
2018(6038)
2017(11544)
2016(6316)
2015(6972)
2014(6888)
2013(7086)
2012(6583)
2011(6315)
2010(6611)
2009(6296)
2008(6271)
2007(6140)
2006(5686)
2005(5074)
作者
(18826)
(16506)
(16079)
(15214)
(9852)
(8005)
(7003)
(6264)
(6189)
(5708)
(5682)
(5336)
(5151)
(5100)
(4883)
(4734)
(4692)
(4674)
(4408)
(4373)
(4173)
(4147)
(4063)
(3997)
(3776)
(3756)
(3684)
(3398)
(3307)
(3285)
学科
(47814)
(32580)
经济(32555)
农业(31987)
(27198)
业经(14764)
农业经济(12269)
管理(11178)
(9401)
(9341)
农村(9324)
发展(8317)
(8298)
中国(8231)
地方(8082)
(7871)
建设(7194)
土地(7155)
(7052)
劳动(7048)
(6932)
企业(6932)
方法(6887)
(6746)
收入(6558)
及其(6414)
农业劳动(6316)
人口(6308)
(6253)
方针(6118)
机构
学院(101547)
大学(96087)
(43139)
经济(42325)
(41132)
管理(37065)
研究(34583)
理学(31698)
理学院(31417)
管理学(30959)
管理学院(30790)
农业(30616)
中国(28233)
业大(22694)
科学(20882)
(19600)
农业大学(18619)
(17790)
(17384)
中心(16992)
(16957)
研究所(15842)
(15162)
师范(15096)
(14313)
经济管理(14053)
(13887)
(13263)
财经(13221)
(13000)
基金
项目(62381)
研究(50535)
科学(49014)
基金(44185)
(37875)
国家(37357)
社会(32918)
科学基金(31424)
社会科(30551)
社会科学(30541)
(26381)
(25770)
基金项目(23705)
编号(23091)
教育(20910)
(20281)
成果(18867)
自然(17399)
自然科(16942)
自然科学(16941)
自然科学基金(16624)
资助(16026)
(15466)
课题(14734)
(14015)
重点(13552)
国家社会(13546)
(13417)
(13335)
(13287)
期刊
(61201)
经济(61201)
(51096)
农业(34730)
研究(29618)
中国(24580)
学报(18187)
业经(18022)
科学(16711)
大学(15124)
学学(14487)
(14432)
农业经济(14302)
农村(13578)
(13578)
(12335)
金融(12335)
(11936)
教育(10552)
问题(9781)
(9184)
农村经济(9041)
管理(8500)
社会(8350)
世界(8251)
经济问题(7957)
社会科(7809)
社会科学(7809)
技术(7758)
财经(7175)
共检索到1610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彭腾  
"多予、少取、放活"的农村工作方针的实施,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发展、农村进步和农民增收,然而在落实中存在的"多予"相对不足和"少取"名实不符的现实局限,制约了其作用的充分发挥。要根本解决"三农"问题,必须实现从狭义的"多予"向广义的"多予"转变,从显性的"少取"向隐性的"少取"转变,并最终实现"多予少取"向"多予不取"的转变。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姜长云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肖俊斌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一直是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目前我国并未从根本上进入工业对农业的"反哺"时期,从而导致农业发展资金不足、农民收入水平低、农村有效需求不足。要实现工业"反哺"农业,在财政税收政策上,一是要形成加大对农业投入的制度,做到有法制保障;二是要增加"三农"支出,真正做到"予多取少";三是创新政策和制度,增加农民收入。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吴朝阳  
根据我国实际,要切实提高我国农民收入水平应从三方面入手,即多予、少取、放活。一、多予 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实行以农补工的工业化战略以及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使城乡二元化日益严重。一方面国家通过剪刀差从农村抽提了巨额资金扶持工业发展,另一方面严格的户籍制度使大量的剩余农村劳动力滞留在农村,若保守地按农村潜在有3亿过剩人口,人均每年消费按最低贫困线680元计,事实上农村每年至少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于国安  
一、切实做好“多予”文章积极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去讲新农村建设主要是在意识形态和生产关系方面做文章,这次中央明确提出要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重点是在“多予”上下功夫,说到底是一个加大投入增加“钱”的问题。财政肩负着筹措分配资金、管理使用资金的重要任务,我们应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改革创新的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洪曙光  刘林  黄珺  
在推进统筹城乡土地使用制度综合改革试点的过程中,安徽省宁国市始终把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作为出发点和着力点,把促进土地节约集约、高效利用作为根本目标,通过实施土地股份合作社和统一的土地交易市场两个平台建设,以及农村宅基地有偿退出等新机制,使农村土地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实现了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流动。建立宅基地退出机制按照依法自愿、合理补偿、合理利用、统筹推进的原则,宁国市建立了宅基地退出机制。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杨艳  刘慧婷  徐懿佳  
当前,我国农村总体消费水平低下,农村消费面临的资源环境约束日益显现。拓展农村消费市场,转变现阶段农村消费模式和实现生态消费是扩大国内消费需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生态文明的重点和难点。本文首先分析了农村消费现状及其形成原因,进而指出转变农村消费模式的必要性,并对农村生态消费模式的内涵进行了阐述,提出了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农村生态消费模式的实现途径,最后指出了实现农村生态消费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用宏观的战略性视角进行指导。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杨国安  
中国农村扶贫工作已经进入扶贫攻坚的最后阶段,要顺利完成“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的任务,必须在以下四个方面实行制度创新和转变:扶贫主体要由单一的政府扶贫向政府扶贫为主与全社会参与扶贫相结合转变;扶贫对象要由扶持贫困地区为主向扶持贫困农户为主转变;扶贫方式要由救济性扶贫向开发性扶贫转变;扶贫内容要由单一性向多样性转变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武翠芳  刘金霞  王向东  马新生  
金融发展模式决定了金融资源的流向。我国长期采用的供给引导型金融发展模式导致了农村金融资源大量向城市转移,损害了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拉大了城乡差距。随着经济发展阶段的变化,应以需求为导向,适时转变农村金融发展模式。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李国强  
广西平南县是典型的农业大县,全县人口119万,其中农村人口110万,占全县总人口的92%,耕地面积70万亩。近年来,平南县认真探索农村经济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的路子,着力解决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过程中的突出矛盾,农村经济发展形势喜人,已建立起颇具...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沈昌亮  吴思麒  
农村信贷投向的选择具有很强的政策性,科学而准确地把握农村信贷的投向要点,强化农村金融的服务功能,拓宽农村信贷服务领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根据农村经济的发展战略和现实农村生产力布局,我们认为,“八五”时期的农村信贷投向重点必须实现三大战略性转变: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于乐荣  李小云  
文章采用模型分析和基尼系数分解方法,基于2000年以来分省的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和分配及贫困减少数据,分析我国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和分配的减贫效应,并探讨农村内部收入不平等状况及来源。发现2000年以来我国农村居民收入增长依然对农村贫困减少发挥着显著的促进作用,但是收入分配的恶化会部分抵消收入增长的减贫作用;农村内部收入不平等程度明显高于城镇,工资性收入是农村内部收入不平等的主要影响因素,家庭经营收入次之,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对收入不平等的贡献率则相对较低。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梁德友  
福利社区化是福利多元主义背景下实现农村残疾人福利社会化的重要途径,其意义在于凸显农村社区在残疾人福利服务中的价值功能,实现残疾人福利由"政府—家庭"模式向"社区中心主义"过渡。但由于传统"村落管理"弊端的影响,农村社区存在残疾人福利功能不足、福利效能不高等问题,难以满足农村残疾人多元化、个性化和社会化的福利需求。为此,必须立足农村社区实际,以保障"残疾人福利权"为中心,加强农村社区的制度创新和政策设计,完善残疾人社区福利服务机制,确保农村残疾人福利社区化的实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