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895)
- 2023(9624)
- 2022(7354)
- 2021(6770)
- 2020(5442)
- 2019(11881)
- 2018(12055)
- 2017(22840)
- 2016(12794)
- 2015(14237)
- 2014(14584)
- 2013(14068)
- 2012(12830)
- 2011(11783)
- 2010(11983)
- 2009(11334)
- 2008(11402)
- 2007(10774)
- 2006(9876)
- 2005(9095)
- 学科
- 济(56453)
- 经济(56392)
- 农(49022)
- 业(41810)
- 农业(32725)
- 管理(30776)
- 企(21410)
- 企业(21410)
- 业经(20382)
- 中国(17797)
- 方法(14400)
- 制(14313)
- 学(13651)
- 发(13157)
- 地方(12639)
- 财(12524)
- 农业经济(12485)
- 体(12126)
- 数学(11669)
- 数学方法(11578)
- 土地(11486)
- 发展(11117)
- 展(11087)
- 银(9851)
- 银行(9832)
- 村(9670)
- 农村(9650)
- 策(9584)
- 行(9486)
- 融(9299)
- 机构
- 学院(189012)
- 大学(184508)
- 济(76228)
- 经济(74516)
- 管理(67224)
- 研究(66803)
- 理学(56747)
- 理学院(56155)
- 农(55211)
- 管理学(55127)
- 管理学院(54818)
- 中国(53475)
- 农业(42015)
- 科学(41104)
- 京(39787)
- 业大(35305)
- 财(34945)
- 所(34671)
- 中心(31588)
- 江(31528)
- 研究所(31256)
- 范(27167)
- 师范(26895)
- 财经(26821)
- 农业大学(26070)
- 州(24514)
- 北京(24348)
- 经(24193)
- 省(23886)
- 院(22743)
- 基金
- 项目(120258)
- 科学(93963)
- 研究(92388)
- 基金(85104)
- 家(74283)
- 国家(73481)
- 科学基金(61743)
- 社会(58907)
- 社会科(55120)
- 社会科学(55105)
- 省(49144)
- 基金项目(44968)
- 教育(40617)
- 编号(40172)
- 划(39724)
- 自然(36667)
- 自然科(35715)
- 自然科学(35706)
- 自然科学基金(35042)
- 成果(33333)
- 资助(32525)
- 农(31564)
- 发(27760)
- 课题(27565)
- 重点(26823)
- 部(26437)
- 国家社会(24511)
- 创(24401)
- 性(24189)
- 制(23319)
- 期刊
- 济(98997)
- 经济(98997)
- 农(61713)
- 研究(56460)
- 中国(47804)
- 农业(41495)
- 学报(34070)
- 科学(30994)
- 财(26901)
- 大学(26664)
- 学学(25311)
- 教育(23241)
- 业经(23044)
- 融(21975)
- 金融(21975)
- 管理(20612)
- 业(18721)
- 技术(15217)
- 农业经济(14962)
- 问题(14905)
- 农村(14897)
- 村(14897)
- 财经(14510)
- 版(13278)
- 经济研究(12498)
- 经(12492)
- 世界(11601)
- 经济问题(10712)
- 社会(10692)
- 业大(10305)
共检索到2990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黄韬
由于土地权利的不确定性和法律的诸多限制,农民的土地权利不能在市场上自由转让或流转,这种土地的市场价值不能充分实现。应当在物权法框架下,按照产权资本化的要求,对农村土地产权进行市场经济条件的适应性构造,进一步完善承包经营土地和集体建设用地的资本化流转机制,以充分发挥农村集体土地的资产效益,促进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工业化。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朱悦蘅 黄韬
文章认为,我国城乡发展不均衡的根本原因,在于农村土地集体产权尚未构建起有效的产权主体化及其治理机制,由此造成城乡土地权益失衡,进而导致集体所有权和农村生产力的空洞化。文章从集体产权主体化的一般机理出发,分析集体所有权空洞化的表现和成因,以及所有权主体及其权利归位等问题,进一步探索了农村土地集体产权关系重构中的治理机制等相关问题。
关键词:
农村土地 集体产权 主体化 治理机制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荣材
土地产权制度是土地流转的制度前提,而定价机制则是农地流转利益的实现机制。在当前的土地产权制度下,土地流转的主要形式是政府征地和批租。由于土地产权制度不健全,土地流转补偿定价机制不合理,导致土地流转不健全,农民的土地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因此,构建农民家庭土地产权制度,塑造农民家庭产权主体地位,是促进土地流转和保障农民土地权益的产权制度前提。在此基础上,改革"向后看"的按历史均值单方面定价的补偿制度,确立"向前看"的按未来值的现值的补偿定价制度,是土地流转收益的现实依据。
关键词:
土地产权制度 定价机制 农村土地流转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商春荣 王冰
在我国农村集体土地制度框架下 ,两种不同用途的土地流转呈现出两种不同的景象 :激而不活的农地流转与禁而不止的建设用地流转。集体所有制是农地和建设用地共同的产权基础 ,其固有缺陷 ,如“内公外私”、产权主体不明、权利束残缺等造成土地使用权交易成本高昂 ,构成了农地和建设用地流转的共同障碍 ;其产权制度的显著差异产生对农地和建设用地流转的不同激励 ,从而形成土地流转状况的强烈反差。
关键词:
农地流转 建设用地流转 产权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义媛
通过对皖南阳春县"确权确股不确地"的虚拟确权模式进行分析,讨论了两个问题:一是农地的"虚拟确权"有哪些实践特征,它如何强化了集体土地所有权;二是在虚拟确权基础上的组织化土地流转是以怎样的机制运转的。对组织化的土地流转的讨论,是基于与另外两种常见的土地流转模式——行政化的和市场化的土地流转——相对比而展开的。在虚拟确权模式下,农户拥有的不再是具体地块,而是量化的股权。在确权方案的制定中,村民自治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村民自治与土地集体所有权相辅相成,土地集体所有权在此过程中也得到了强化。在虚拟确权的基础上,阳春县实行了组织化的土地流转。这种土地流转有两个重要的实践机制:一是通过"化零为整"的方式实现了对土地的整合,二是通过村民动员的方式实现了对小农户的组织。无论在土地流转价格的协商中,还是在土地流转风险的控制上,小农户都被组织起来与大户进行谈判,这不仅使小农户拥有了更多议价权,也使他们探索出"土地保证金"制度,降低了大户毁约弃耕的风险。在阳春县的虚拟确权和土地流转实践中,集体土地所有权得到了激活,这种激活也有利于保护小农户的利益。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杨学成 曾启
一、建立灵活、高效的土地流转机制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土地流转即土地所有权或使用权在不同经济实体(企业或农户)之间的流动和转让。 土地流转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现象,因而,建立灵活、高效的土地流转机制,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杨学成 曾启
试论农村土地流转的市场化杨学成,曾启土地流转即土地所有权或使用权在不同经济实体(企业或农户)之间的流动和转让。本文论及的范围仅限于我国农村改革开放以后的土地流转问题。除了有特别指出的外,“土地流转”系指土地使用权的流转。一、农村土地流转机制的选择:计...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贺雪峰
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中国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中国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和发展性。人民公社时期"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体制为中国顺利实现工业化作出了贡献。改革开放时期,通过分田到户,土地所有权属于集体,农户拥有承包经营权,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较好地发展了农业生产力。当前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农村集体土地的承包者与经营者发生分离,并因此造成农业的效率损失。解决问题的办法是充分利用中国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制度优势,对农地产权进行重新设计。正是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使得中国具有克服土地私有制国家在农地使用上存在的种种弊病,提高农地使用效率的制度优势。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贺雪峰
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中国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中国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和发展性。人民公社时期"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体制为中国顺利实现工业化作出了贡献。改革开放时期,通过分田到户,土地所有权属于集体,农户拥有承包经营权,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较好地发展了农业生产力。当前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农村集体土地的承包者与经营者发生分离,并因此造成农业的效率损失。解决问题的办法是充分利用中国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制度优势,对农地产权进行重新设计。正是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使得中国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皎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带动了中国二十多年的农地制度变迁,各地在农地使用权方面创造了多种制度形态,提高和优化了土地资源的配置和利用效率,但是,因为中国农村劳动力过多,人地矛盾十分突出,土地制度的创新,并未完全消除土地在社区和集体内农户之间的重新调整和流动,从而决定了土地调整和土地使用权流转一直是中国农地制度变迁中的普遍现象。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刘艳
研究目的:在农村土地流转的特定视角下,提出中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法律化的主要路径。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实证分析法。研究结果:现有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缺陷已构成农村土地流转的重大制约因素。研究结论:从法律角度明晰农村土地产权的主体、权能、性质已成为土地流转之必需,在立法改革、法律保护和政策支持3个方面完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对规范流转行为、保护流转利益和实现有序流转尤为重要。
关键词:
土地法学 产权制度 评论 农村土地流转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雅芹 王震
当前我国的土地流转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并在不断完善和深化。与此同时,日益规范、有序的农村土地流转将使农村土地利用更加科学、高效,但土地流转中一些不完善的方面也给农村土地利用带来一些不可避免的负面影响。文章简要评价了当前农村土地流转和农村土地利用的现状,着重分析了农村土地流转对提高农村土地利用效率的正面效应和制约农村土地高效利用的负面效应。
关键词:
农村土地流转 农村土地利用 双重效应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蒋华东
探索和发展农村集体产权住房的开发与流转,是我国土地制度改革和农村土地管理与产权改革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对城市住房保障市场也可以形成有益补充。目前农村集体产权住房开发经营与流转交易受禁受限,问题实质主要还在于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实现及其形式未得到真正解决。其实在理论和实践上,只要符合"四不原则",即不改变农村集体所有性质,不改变土地用地性质(确属集体建设用地),不损害土地集体所有者(农民)权益,不违反城乡统一规划,农村集体产权住房包括已有"小产权房"就应具有合法性而得到发展。同时,解决城市中低收入居民包括进城农民的住房保障问题,可以而且也应允许通过农民(户)自有房屋及宅基地和其他农村集体产权住房...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全世文 胡历芳 曾寅初 朱勇
中国当前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制度改革的核心是通过放活土地经营权实现土地资本化。近年来中国在快速推进农村土地资本化的同时,土地租金也随之迅速上涨,部分地区已经存在农村土地过度资本化的基本事实。本文根据马克思绝对地租理论分析了农村土地过度资本化的原因。农村土地的"非农化"需求、"非粮化"需求和投资性需求是土地过度资本化的内生动力,与生产挂钩的农业补贴则是土地过度资本化的外生动力。国家目前应该通过规范土地经营权交易市场和调整农业补贴政策来引导农村土地合理资本化,严格防止农村土地过度资本化。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石涛 李军 刘成虎
在明清时期,由于土地产权独立性增强,土地交易日益频繁,土地流转加速,使得土地交易更加复杂,也更为零细化。通过回顾明清土地产权构成的变化,梳理当时的土地流转方式,并分析影响土地流转的几个因素,以期对明清农村土地产权流转的趋势有更全面的认识。
关键词:
产权 产权流转 分散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