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675)
- 2023(10542)
- 2022(8653)
- 2021(8188)
- 2020(6374)
- 2019(14661)
- 2018(14316)
- 2017(25794)
- 2016(15304)
- 2015(16649)
- 2014(16631)
- 2013(15793)
- 2012(14731)
- 2011(13420)
- 2010(13947)
- 2009(12848)
- 2008(12766)
- 2007(11996)
- 2006(11045)
- 2005(9957)
- 学科
- 济(63685)
- 经济(63619)
- 农(49290)
- 业(46797)
- 农业(32797)
- 管理(32562)
- 企(24724)
- 企业(24724)
- 中国(24054)
- 方法(23830)
- 数学(21298)
- 数学方法(21129)
- 教育(20382)
- 业经(18728)
- 财(14446)
- 发(13597)
- 农业经济(12389)
- 地方(12249)
- 学(12172)
- 发展(11965)
- 展(11842)
- 制(11752)
- 理论(11155)
- 人口(10154)
- 贸(10109)
- 贸易(10100)
- 易(9873)
- 策(9777)
- 劳(9651)
- 劳动(9632)
- 机构
- 大学(215854)
- 学院(213813)
- 济(88652)
- 经济(86871)
- 研究(77260)
- 管理(75486)
- 理学(65366)
- 理学院(64592)
- 管理学(63419)
- 管理学院(63020)
- 中国(53776)
- 农(51905)
- 京(45549)
- 科学(43201)
- 财(39407)
- 农业(39129)
- 所(38930)
- 范(38077)
- 师范(37902)
- 研究所(34995)
- 业大(34795)
- 中心(34370)
- 江(33703)
- 教育(31966)
- 财经(31484)
- 师范大学(30710)
- 北京(29177)
- 经(28732)
- 经济学(27069)
- 州(26373)
- 基金
- 项目(135894)
- 科学(109426)
- 研究(109076)
- 基金(97333)
- 家(84095)
- 国家(82805)
- 社会(70615)
- 科学基金(70078)
- 社会科(66308)
- 社会科学(66288)
- 教育(55989)
- 省(53945)
- 基金项目(50356)
- 编号(47150)
- 划(45932)
- 自然(40874)
- 成果(40460)
- 自然科(39954)
- 自然科学(39946)
- 自然科学基金(39264)
- 资助(38758)
- 课题(34273)
- 部(32938)
- 发(31267)
- 重点(31133)
- 农(30797)
- 性(29256)
- 教育部(28866)
- 国家社会(28748)
- 年(28232)
- 期刊
- 济(105628)
- 经济(105628)
- 研究(75297)
- 农(58240)
- 中国(54921)
- 教育(52204)
- 农业(39935)
- 学报(31970)
- 科学(30612)
- 财(28739)
- 大学(27099)
- 学学(24347)
- 管理(23175)
- 业经(22799)
- 技术(20224)
- 融(20182)
- 金融(20182)
- 业(18486)
- 财经(16440)
- 问题(15479)
- 农业经济(14695)
- 经(14233)
- 农村(14199)
- 村(14199)
- 经济研究(13856)
- 世界(13527)
- 版(12620)
- 职业(12345)
- 经济问题(10851)
- 社会(10702)
共检索到3380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刘铮,李建保
人作为经济要素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是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对立统一体。一般说来,人作为生产者的生产量总是大于他本人的消费量,并且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生产量大于消费量的差额也不断扩大。这样,社会才有较多的积累,生产才能有更快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也才可能有较大的改善。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主要是靠技术装备的改善和劳动者素质的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刘鹏飞 张力
在理论分析上,将劳动生产率和人口老龄化引入索洛经济增长模型,利用数理推导得出老龄化与劳动生产率存在非线性关系。实证层面上,基于2000-2017年省级面板数据,通过面板固定效应回归以及面板门槛回归分析了老龄化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一、老龄化与劳动生产率存在"U"型曲线关系,二者现阶段处于"U"型曲线的左侧,即现阶段老龄化降低了劳动生产率;二、当企业转型升级或生产技术增长到一定阶段,老龄化与劳动生产率就呈同方向变化;三、虽处于"U"型曲线的左侧,但老龄化对劳动生产率的反向效应并不平滑,存在门槛效应。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张平
针对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较低的现状,本文对索洛模型进行拓展,并运用截面、pool、panel(固定效应)数据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的生育率和人力资本对农业劳动生产率均有重要影响。基于此,本文提出通过降低农村生育率和改善农村人力资本水平,从流量和存量两方面减少过多的农业劳动力,促进现代农业技术的推广和农业生产要素的有效配置,增加农业总产量,从而促进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关键词:
人力资本 生育率 农业劳动力 劳动生产率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蔡昉
各国在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过程中,通常遵循一些一般性的规律,需要完成一些相同的任务,在实践中也形成了一些类似的做法。对此进行归纳提炼从而得出若干特征化事实,是对农业农村现代化共同特征的有益描述。这种归纳也有助于揭示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核心地位、提高的方式和途径。本文把农业劳动生产率作为推进中国的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抓手,通过国际经验的比较,以劳动生产率达到的高度来定义农业强国。进一步地,在对现实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揭示了中国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面临的特殊挑战,并从改善劳动力配置和提高人力资本水平等方面,着眼于破解农业劳动生产率徘徊局面,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农业农村现代化 劳动生产率 特征化事实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杨光宇
职工工资是劳动者为谋生所必须的那一部分劳动的报酬,在量上必须同劳动者生存所必要的消费资料的价值相一致。在现阶段,劳动报酬和消费品资料价值都以货币来表现,于是,工资、物价、劳动生产率就相互依存为一定的函数关系。人们研究三者之间的动态变化,求得建立合理的增长模式,以促使生产持续发展,物价保持稳定,人民生活相应改善,经济运行协调运动。本文试图就三者的增长关系,结合我国实际,谈谈一些看法。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张海峰 姚先国 张俊森
借鉴Behrman & Birdsall(1983)的有效教育概念,本文利用1980—2005年间的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估计了平均教育年限(教育数量)和平均师生比率(教育质量)对地区劳动生产率的影响。本文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以师生比率衡量的教育质量对劳动生产率有显著且稳健的正效应,在均值处师生比率每上升一个标准差(0.916)有助于提高地区劳动生产率约3.09%。教育数量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大小部分取决于教育质量的高低。教育质量越高教育数量对劳动生产率的促进效应越大。本文的结论暗示过于快速的教育数量扩张而不增加教师供给可能并不是最有效率的教育资源配置方式。
关键词:
师生比率 教育质量 有效教育 劳动生产率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李新家
《劳动生产率新论》评介李新家广东省委党校黄铁苗副教授的新著《劳动生产率新论》,由江西人民出版社作为中青年学者论著丛书之一出版。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人类社会进步中具有根本性的决定作用,而发展社会生产力,最根本的途径在于提高劳动生产率。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相...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边卫红 陆晓明
正如著名经济学家克鲁格曼所言:生产率在短期也许不是一切,但在长期它就是一切。生产率是影响人类社会长期发展的最关键要素,也是一国参与全球长期竞争的最关键要素。生产率主要有两种:一是劳动生产率,可分为就业人均产出和就业人均小时产出,是劳动及资本投入的结果;二是全要素生产率(TFP),反映的是新技术、劳动技能和精神动力的提高及组织管理方面的改进等因素带来的生产率增加。笔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蔡昉
通过国际比较发现,在显现劳动力短缺和工资上涨现象的刘易斯转折点,到迎来劳动年龄人口停止增长、人口抚养比停止下降的人口红利转折点,其间日本经过了30余年,韩国将经过40多年,而中国充其量只有9年。中国这一特殊性可以较好地解释民工荒或招工难现象的严峻性,以及工资增长的巨大幅度。研究指出,工资增长的可持续性在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速度能否与之保持同步和适应,同时提出关于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张金昌
本文用不同的计算方法 ,从企业、制造业和国家三个角度进行了劳动生产率的国际比较 ,计算结果表明 :和大家普遍接受的观点相反 ,中国的劳动生产率并非低于发达国家 ,而是高于发达国家。这种结论上的差异并非来源于所采用的数据和计算公式 ,而是来源于计算劳动生产率时投入和产出的计量单位。在比较研究中 ,我们习惯于投入产出均用价值量指标即“元 /元”来计算资本的生产率 ,用“元 /人·年”指标来计算劳动的生产率。由于不同国家同样数量的“人·年”劳动投入折算为价值量投入会存在很大的差异 ,致使使用不同计量单位计算和比较劳动生产率会得出完全相反的结论。本文认为 ,进行国家之间劳动生产率的比较 ,正确的计算方...
关键词:
劳动生产率 国际比较 指标计算方法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李竞博
劳动生产率是决定区域经济具有增长潜能的标志性指标,在人口老龄化不可逆转的情况下,认识二者之间的关系对于深入了解经济增长的源泉、保持可持续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此,文章采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研究人口老龄化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人口老龄化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在不同时期有显著差异,呈现明显的动态特征。短期内,人口老龄化在当期和滞后一期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显著不同;人口老龄化对劳动生产率的长期效应并未凸显。进一步研究证实,人口老龄化与劳动生产率之间呈现明显的"倒U"型关系,人口老龄化最大劳动生产效应的拐点位于8.65%~8.79%之间。在采用老年抚养比指标反映人口年龄结构老化的条件下,研究结论仍然稳健。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赵文
本文引入人口抚养比和劳动就业率变量,在新增长理论的框架下,探讨中国人口转变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路径,并通过另外11个经过了人口转变的经济体的经验加以佐证。经验表明,人口抚养比的提高与二元结构的终结的确会降低劳动生产率的增速,但对于中国来说,由于劳动力配置仍然大有空间,劳动力市场的改善将为广义生产率带来配置效率,这一贡献远超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等传统要素的贡献。所以,人口转变后,尽管中国劳动年龄人口数量下降和人口抚养比提高同时发生,失去了人口红利和二元结构的光环,但劳动生产率仍将可以依靠其他经济体无可比拟的人口规模优势带来的要素重新配置的空间托高稳态增长率,缩小与世界前沿生产率的差距。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亚辉 李秀彬 辛良杰
基于2000—2014年中国29个省的平行面板数据,论文运用Hansen面板门槛模型,检验了农业劳动生产率与农村居民内部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两者之间并非呈现线性关系,而是存在鲜明的门槛效应。在不同的门槛范围内,农业劳动生产率对农村居民内部收入差距存在不同的影响。当农业劳动生产率小于4 372.19元/人时,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能降低农村内部收入差距;当农业劳动生产率超过第一门槛值4 372.19元/人时,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对缓解农村居民内部收入差距的效应减弱;而当农业劳动生产率跨越第二门槛值6 0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郭凯明 余靖雯 吴泽雄
本文基于中国投资与消费的产业增加值构成差别显著的事实,在多部门一般均衡模型中引入投资的产业构成,研究了投资影响结构转型和劳动生产率增长的经济机制。本文理论模型能够很好拟合中国非农业增加值比重和就业比重的增长趋势。对模型进行的反事实数值模拟表明,中国投资的产业构成变化对结构转型和劳动生产率增长的影响显著,但投资率波动的影响相对较小;不同部门生产投资品的相对技术是影响投资的产业构成变化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投资 产业结构 劳动生产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