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384)
2023(7719)
2022(6408)
2021(5994)
2020(4925)
2019(10811)
2018(10738)
2017(20884)
2016(11478)
2015(12373)
2014(12392)
2013(12485)
2012(11706)
2011(10718)
2010(10885)
2009(10289)
2008(10445)
2007(9842)
2006(8790)
2005(7927)
作者
(33682)
(28868)
(28307)
(27065)
(17938)
(14108)
(12685)
(11117)
(10877)
(10193)
(9948)
(9515)
(9322)
(8984)
(8920)
(8567)
(8390)
(8205)
(8125)
(7974)
(7292)
(7220)
(6916)
(6854)
(6548)
(6459)
(6397)
(6317)
(5901)
(5850)
学科
(51945)
经济(51780)
(48668)
(41063)
农业(32488)
管理(25936)
(21365)
企业(21365)
业经(19435)
方法(18394)
数学(13988)
数学方法(13844)
中国(13459)
农业经济(12340)
(11952)
(11780)
(11271)
地方(10420)
(10310)
(9450)
农村(9432)
理论(9141)
(8964)
发展(8905)
(8882)
(8750)
(8274)
银行(8263)
(7949)
及其(7947)
机构
学院(170928)
大学(167180)
(70676)
经济(69212)
管理(62459)
研究(59411)
理学(53830)
理学院(53245)
(53019)
管理学(52322)
管理学院(52008)
中国(46530)
农业(40125)
科学(36821)
(34214)
业大(33107)
(32585)
(31051)
中心(28106)
研究所(27878)
(27136)
财经(25399)
农业大学(24626)
(23546)
师范(23346)
(23053)
(21684)
(21320)
北京(20731)
经济学(20537)
基金
项目(110566)
科学(87205)
研究(82513)
基金(80903)
(70853)
国家(70072)
科学基金(59272)
社会(55258)
社会科(50862)
社会科学(50840)
(44448)
基金项目(42840)
自然(36465)
(36063)
教育(36026)
自然科(35630)
自然科学(35617)
自然科学基金(35032)
编号(34197)
资助(31554)
(30958)
成果(28295)
(25186)
(24631)
重点(24493)
(23584)
课题(22933)
国家社会(22717)
(22496)
(21816)
期刊
(89721)
经济(89721)
(60350)
研究(50393)
农业(40883)
中国(38008)
学报(32193)
科学(28645)
(25328)
大学(25229)
学学(24174)
业经(21259)
(19593)
金融(19593)
(18277)
管理(18218)
教育(16945)
农业经济(14500)
农村(14089)
(14089)
财经(13839)
问题(13273)
(12786)
技术(12060)
(11800)
经济研究(10880)
世界(10678)
社会(10409)
业大(9903)
经济问题(9776)
共检索到2629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杜胜利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社会稳定是人民群众的共同心愿,是改革发展的重要前提。目前,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农村利益分化问题。而农村利益的分化既可能导致农村社会的不稳定,也可能促进农村的社会稳定,因此,本文认为,为了农村社会的稳定和谐,必须通过增进正相关、降低负相关来实现。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杜胜利  
农村利益分化是农村现代化不均衡发展的产物,与农村社会稳定密切相关。农村利益分化既可以促进农村社会稳定,又可能导致农村社会不稳定。必须通过增进正相关、降低负相关来实现农村社会的稳定。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鸿  
农村稳定是全社会稳定的关键,而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是根本,文化建设是关键。农村文化建设与农村稳定有着双向关联,文化建设与农村社会稳定的正相关主要体现为文化建设的减贫效应、社会结构优化效应、社会控制效应、社会心理优化效应和社会化效应等,而文化建设的受益不均衡效应、虚化效应、过度社会动员效应和信息失稳效应又不利于农村社会稳定。因此,为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我们应寻求抑负扬正的对策。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杜旭宇  
农地征用与农村社会稳定之间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而这些负相关又主要表现为农地征用导致的失业、失权、失利等方面对农村社会稳定产生的负面影响。要解决二者之间的负相关则应从理顺农地产权关系、改革农地征用制度、完善相关保障体系、健全利益表达和纠纷解决机制等方面着手。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克斌  
农村环境问题引发的社会冲突应该引起高度重视。解决这一问题事关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大局。农村环境问题相对更为复杂艰巨,政府应重视协调农村经济、环境与社会的矛盾,并要构建制度性环境公共参与平台。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蔡炉明  
农村社会稳定风险既有原生性农村社会稳定风险也有次生性农村社会稳定风险,直接关乎农村社会稳定发展。首先界定农村社会稳定风险内涵,结合历年来农村群体性事件,基于原生性和次生性的农村社会稳定风险,聚焦风险源形成、风险传递和风险的社会放大等关键环节,深入解剖不同类型农村社会稳定风险的各个阶段生成逻辑脉络。其中,原生性农村社会稳定风险大致遵循"内部因素激发—政治权威直接受损—群体行为失序—社会稳定损害"的生成逻辑;而次生性农村社会稳定风险大致遵循"外部因素诱发—政治权威间接受损—群体心理催化—社会稳定损害"的生成逻辑。因此,农村社会稳定风险的精准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建设,应树立整体性思维、全局观念。针对不同类型农村社会稳定风险,需精准识别与精准治理,并运用差异措施进行防范预警和精准施治。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长子中  
当前,农村社会稳定面临着一些问题,如贫富差距拉大、社会事业滞后、基层干群矛盾突出、社会治安不容乐观及由土地引发的问题日益受到关注等。亟需采取措施,保障农村社会稳定。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强化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切实改善民生,建立有效的预警防范和调处机制,落实村规民约,尊重和理性面对农民的利益诉求。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级,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同稳定的关系,保持稳定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秩序,具有极端重要的意义。没有稳定,什么事也干不成”。为贯彻落实十五大精神和江泽民同志的重要指示,针对当前河南农村部分地方存在的上访人数和突发...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王洪秀  
"秩序"意指有条理,不混乱的状态,泛指事物的联系和发展处于一种相对稳定、规则、和谐的态势之中。社会秩序是由人们生活其间的各种秩序构成的,如政治秩序、经济秩序、生活秩序等。推进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新道德体系的构建,整治农村社会治安秩序,还社会一个公平正义的环境,离不开国家机关的力量干预和全面调控,这种外力助推应是当前稳定农村社会秩序急需的而又行之有效的方式。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韩长赋  
论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韩长赋一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我国农村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这项制度的核心是土地承包关系,即土地归集体所有,农户向集体承包,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包含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说家庭...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白亚  
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是我国农村的基本政策 ,它关系到土地利用效益的提高和农业结构调整。本文提出土地承包关系应以稳定为主线 ,保护农民经营权为核心 ,以确保农民的种田积极性。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杜胜利  杨国玉  
随着农村社会的发展,农村利益分化日益明显。农村利益分化是农村社会成熟和进步的标志,但是,农村利益过速分化、过度分化以及持续分化不可避免地会加大村庄治理难度,使村庄治理面临严峻挑战。鉴于此,必须加大社会改革力度,健全利益协调机制;对相关法律和制度不断进行完善,解决农村收入差距过大问题;不断完善和创新村庄治理模式,以实现农村社会的科学治理与和谐稳定发展。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陈洪生  
随着“三农”问题的不断出现 ,农村稳定问题渐渐浮出水面。究竟是什么因素影响着农村稳定 ?应该看到 ,影响农村稳定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包括社会的、经济的和政治的以及多种因素的综合 ,但笔者认为 ,归根结底是政治的。笔者对赣西东边村个案的研究表明 ,农民的相对剥夺感与对党和政府的期望值与信任度等要素共同构成了农村稳定的政治基础。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陈明  
公民概念是社会进步的产物,公民意识的养成是人的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我国农民的公民意识薄弱,严重影响农村经济社会的稳定有序发展。加强农民公民意识教育,有利于完善市场经济、扩大政治参与和推动改革发展,维护、巩固和强化农村经济和社会的稳定。保持稳定,又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积淀了现实基础。教育是农民公民意识培养的重要途径,实施农民公民意识教育,家庭、学校、社区、媒介和政府都应有所作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