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094)
- 2023(9654)
- 2022(7898)
- 2021(7360)
- 2020(5830)
- 2019(12877)
- 2018(12620)
- 2017(23928)
- 2016(13131)
- 2015(14439)
- 2014(14324)
- 2013(14078)
- 2012(12819)
- 2011(11839)
- 2010(12109)
- 2009(11708)
- 2008(11568)
- 2007(10950)
- 2006(9992)
- 2005(9075)
- 学科
- 济(54756)
- 经济(54665)
- 农(49124)
- 业(47530)
- 管理(37804)
- 农业(32823)
- 企(26829)
- 企业(26829)
- 业经(20774)
- 制(17470)
- 中国(15339)
- 方法(15268)
- 财(14720)
- 体(12813)
- 数学(12544)
- 农业经济(12425)
- 数学方法(12381)
- 地方(11610)
- 发(11366)
- 银(9902)
- 银行(9894)
- 学(9787)
- 策(9664)
- 发展(9630)
- 展(9605)
- 村(9563)
- 农村(9544)
- 体制(9517)
- 行(9511)
- 贸(9094)
- 机构
- 学院(193615)
- 大学(187993)
- 济(81230)
- 经济(79543)
- 管理(71590)
- 研究(64972)
- 理学(61010)
- 理学院(60404)
- 管理学(59546)
- 管理学院(59191)
- 中国(51898)
- 农(50228)
- 财(39598)
- 京(38560)
- 农业(37687)
- 科学(37413)
- 业大(33102)
- 所(32305)
- 江(31576)
- 中心(30799)
- 财经(29896)
- 研究所(28581)
- 经(26915)
- 范(26144)
- 师范(25966)
- 州(24578)
- 经济学(23822)
- 北京(23569)
- 农业大学(23214)
- 省(23083)
- 基金
- 项目(123222)
- 科学(97722)
- 研究(97278)
- 基金(88480)
- 家(75764)
- 国家(74939)
- 科学基金(64162)
- 社会(63546)
- 社会科(59691)
- 社会科学(59676)
- 省(50202)
- 基金项目(46767)
- 教育(43203)
- 编号(41481)
- 划(40398)
- 自然(37380)
- 自然科(36437)
- 自然科学(36431)
- 自然科学基金(35778)
- 成果(34455)
- 资助(33494)
- 制(30638)
- 农(29725)
- 课题(28622)
- 发(28347)
- 部(27949)
- 重点(27599)
- 国家社会(26314)
- 性(26093)
- 创(26011)
- 期刊
- 济(104411)
- 经济(104411)
- 研究(59606)
- 农(57627)
- 中国(45443)
- 农业(38703)
- 财(31234)
- 学报(29875)
- 科学(28166)
- 大学(24645)
- 业经(23603)
- 学学(23522)
- 管理(23409)
- 融(22578)
- 金融(22578)
- 教育(22163)
- 业(17051)
- 财经(15876)
- 技术(15856)
- 问题(15128)
- 农业经济(14892)
- 农村(14865)
- 村(14865)
- 经(13611)
- 版(12901)
- 经济研究(12845)
- 世界(11558)
- 经济问题(10869)
- 社会(10794)
- 农村经济(9618)
共检索到3043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预测
[作者]
陈治东
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外在农村低保制度方面的研究以及中外学者对公民参与这一新型民主形式的推崇,探讨我国农村低保制度走出困境趋向完善的根本途径。提出了在政府力揽下的农村低保制度所面临的现实困境;指出今后农村低保制度要摆脱困境走向完善,政府部门必须改革传统的思维模式,在农村低保制度的政策过程中引入公民参与机制,进而提出了有效推进农村低保制度完善的根本途径及其二大方面八个环节的制度安排。
关键词:
农村低保 制度完善 根本途径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谢毅
目前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无疑是一种进步。大新县从当地情况出发,采取“就地消化”的办法收到较好的效果,其做法: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丁一
“十一五”期间,解决好“三农”问题仍然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从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构想到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际上是一个调整我国城乡关系从战略构想到战略措施的实践过程。从根本上讲,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而统筹城乡发展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保证和实质。因此,从发展战略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加快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在发展方针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实施“多予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在发展政策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还必须对农民实行普惠政策,逐步建立起“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城乡统筹 协调发展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高宏伟
1.农村最低生活保障适时由"应保尽保"转向"应保必保"。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比以前的特困救助更规范、更高层次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根据国务院在2007年颁布的《关于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规定:"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目标是:通过在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谢邦兴
赵紫阳总理在五届人大第四次会议上所作《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千方百计地提高生产、建设、流通等各个领域的经济效益,这是一个核心问题。”农业信贷是支持农业生产的一个重要方面,当然也要千方百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杜黎明
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它将在我国长期存在;如何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是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题中之义。本文分析了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客观基础,重点探索了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途径:一是要着力扩大家庭经营规模,以适应现代农业的规模化经营要求;二是要促进农户联产与集约经营的有机融合,以提高农业经营效益;三是要促进家庭经营和统一经营双向互促互动,以保障农业生产经营制度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毅冰
一个健康、完善的金融体系对于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是不可缺少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农村金融的支持,构建完善的农村金融体系可以保障农村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必须正确认识当前我国当前农村金融体系存在的一些问题,探讨新形势下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建设的一系列对策。
关键词:
农村金融 金融体系 资金供给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丁四保 宋玉祥 王荣成
即将实施的国家主体功能区划提出了一个重大的发展命题,即中国的人口配置和促进农村人口城市化。文章因此分析了农业农村发展的历史局限性和"农业移民"道路的终结。通过对中国广大农村尤其西北、西南地区地理环境的研究表明,当地既没有发展农村小城镇的条件也没有发展大规模城市化工业化区域的条件,中国要实现农村人口城市化就必须实行大跨度的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迁徙。同时指出,中国人口城市化进程中来自农村人口跨区域流动的机械增长比例很小,其障碍因素很多,并提出了促进农村人口城市化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李心合
技术进步与制度创新:降低企业成本的根本途径李心合一、企业成本变动的结构性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企业成本变化的基本态势是持续上升。1980—1992年,工业企业百元销售收入实现利税由24.1元下降为10.8元,降低55.2%。其中国有工业企业由25.6元下...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徐合颖
建立土地流转机制是重新激活农村生产力的根本途径——安徽省阜阳市土地流转经营的调查与思考徐合颖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和改革的深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本身固有的弊端和所带来的矛盾日益显露,最大的问题是,土地资源的配置是一种人为的静态配置,土地使用权不能作为商品...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宋圭武
提高劳动效率,关键有三个方面:一是要提高劳动工具的效率,二是要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三是要提高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在这三个方面中,最关键的是提高劳动者的积极性。而要提高劳动者的积极性,关键是公平的制度建设。第一,从自然演化角度看,人对公平的热爱是天然的;第二,从社会角度看,人也是社会的人,人的管理不同于物的管理;第三,公平也有利于为劳动者发挥积极性提供一个好的环境,有利于效率的持久化。
关键词:
劳动效率 公平 制度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熊良俊
供需同构,即多元投资主体所提供的农业投入必须正确反映农村资金需求本身固有的结构规律,使资金投入结构模型与资金需求各要素的组合状况呈正相关,这是当前农业投资结构调整的一般原则,也是提高农业投资效益的根本途径。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段进朋 王旭
两千多年小农经济的传统观念,几十年来计划经济的制度框架和家庭承包责任制的现实因素,综合导致了我国目前农村市场经济制度环境的严重缺失和市场主体的发育不足,要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必须深化市场改革,这种改革仅依靠农民自身的力量是难以实现的,必须在理论的指导下,走以强制性变迁入手再与诱致性变迁相结合的路子,有计划、有步骤的推进农村经济的市场化进程。我国农村经济是一个人造的社会系统,要实现其结构优化,只能通过社会实践和人工选择的途径,不可能由系统的自我进化来完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