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145)
2023(8757)
2022(7225)
2021(6993)
2020(5614)
2019(12531)
2018(12313)
2017(23613)
2016(12979)
2015(14215)
2014(14112)
2013(13921)
2012(13204)
2011(12378)
2010(12978)
2009(12290)
2008(12369)
2007(11686)
2006(10894)
2005(9758)
作者
(38521)
(32808)
(32463)
(30771)
(20832)
(15749)
(14355)
(12527)
(12500)
(11966)
(11330)
(10780)
(10717)
(10431)
(10377)
(9860)
(9687)
(9577)
(9390)
(9284)
(8348)
(8295)
(7996)
(7852)
(7570)
(7506)
(7339)
(7085)
(6697)
(6645)
学科
(55327)
经济(55259)
(49631)
(44491)
农业(33072)
管理(32592)
(23219)
企业(23219)
业经(18843)
中国(17114)
方法(15991)
数学(13366)
(13292)
(13130)
数学方法(13119)
地方(12844)
农业经济(12454)
(12305)
(12248)
(11337)
及其(10910)
(10067)
贸易(10062)
人口(10054)
政策(9936)
(9824)
(9599)
农村(9575)
发展(9564)
(9531)
机构
学院(197716)
大学(194532)
(82613)
经济(80806)
管理(72999)
研究(71435)
理学(62488)
理学院(61752)
管理学(60618)
管理学院(60259)
中国(55614)
(53942)
科学(43118)
(40850)
农业(40817)
(38274)
(37217)
业大(34602)
研究所(33479)
中心(32773)
(32492)
财经(29151)
(29106)
师范(28917)
(26385)
北京(25361)
(25348)
农业大学(24955)
(23933)
(23870)
基金
项目(124240)
科学(98733)
研究(95321)
基金(90163)
(78089)
国家(77237)
科学基金(65569)
社会(61249)
社会科(57405)
社会科学(57388)
(49312)
基金项目(47051)
教育(42276)
(40761)
编号(40511)
自然(40308)
自然科(39341)
自然科学(39329)
自然科学基金(38656)
资助(35621)
成果(34542)
(31071)
(28709)
(28109)
课题(27973)
重点(27814)
(25343)
(25194)
国家社会(24924)
(24258)
期刊
(105656)
经济(105656)
研究(62928)
(60675)
中国(43902)
农业(41043)
学报(32354)
科学(31848)
(26902)
大学(25939)
学学(24492)
(23813)
金融(23813)
业经(23477)
教育(22912)
管理(22794)
(18031)
问题(15128)
技术(15061)
农业经济(14957)
财经(14930)
农村(14809)
(14809)
经济研究(13344)
(13339)
(12814)
世界(12300)
经济问题(10787)
社会(10712)
资源(9995)
共检索到3112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辜胜阻,简新华  
本文认为,农村人口流迁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双重作用。合理的人口流迁,极有益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只有不合理的人口流迁,才不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发挥农村人口流迁的积极作用,消除或减少其消极作用,关键在于人口流迁的合理化。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王小刚  
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是农村人口的转移。加快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转移 ,首先应当还农民公正与公平的获取经济利益和生存发展的基本权利 ,现阶段宜采取如下对策 :( 1)全面放开户口迁移 ,建立全国区域、城乡统一的户口管理制度 ;( 2 )全面取消在城镇就业问题上对农村人口的限制 ,使人人享有平等的就业机会和权利 ;( 3 )改革和完善城市社会保障制度 ,全面涵盖在城市工作的农民工及其子女 ;( 4 )对于在城市工作的农民工及其子女 ,其在农村的承包土地在一定时期内维持现状 ,也允许其自行处置。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陈永平  
我国农村人口问题从来没有象现在这么引人注目。以1944年为转折点,我国人口出生率在持续下降之后,出乎寻常地开始弹性回升。“一胎政策”在农村受到挑战后,政府对生育政策进行了调整,从80年代初的“提倡一胎”,调整到1982年放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刘冠生  邹培明  
农村人口城市化 ,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 ,我国农村人口的城市化严重滞后。我国农村人口城市化严重滞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但主观上的原因是主要的。我们应该积极采取措施 ,加快我国农村人口城市化的进程。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韦鸿  
一、引言2004年中央拿出了451亿反补农业,农民收入有了大幅度增长。2005年几个省又出台了全面减免农业税的好政策,中央提出明年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减免农业税。且中央在2005年计划拿出55亿人民币对全国800多个产粮大县、按照提供的商品粮的数量、粮食种植的面积和粮食产量,直接补助到县。县里可以把这个补助用到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农业等各个方面。中央为农民增收不遗余力。这些政策为农民增收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这是全中国农民的福祉。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卢向虎  
文章从我国的户籍制度、农地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城市住房供给制度、城市用工制度、教育制度六个层面,探讨了各种制度对农村人口城乡迁移的阻碍作用。作者认为,要想实现农村人口向城市的永久性迁移,必须构建一整套相应政策支持体系。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陈海秋  
农村人口风险是农村人口再生产过程中面临损失损害的不确定性。当前农村人口风险主要表现为留守化、婚配失调化、残疾化、文盲化、污染致病化、贫困化与老龄化等几种。防范和化解农村人口风险,既要坚持计划生育政策不动摇,确保人口红线不突破,又要坚持与时俱进,适时进行局部性、结构性微调。由此采取一系列具体的应对措施,有效化解各类农村人口风险及其危机。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谭文兵  黄凌翔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延爱  
根据全国第二次农业普查江苏省农村流动人口统计资料,本文归纳了现阶段江苏农村人口流动的特点,并运用时间趋势外推法对其中农村人口向城镇的流动趋势进行了预测,分析了人口流动对江苏农业产业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结合江苏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提出了实现人口有序流动的相关策略,试图为推动江苏城乡经济可持续发展特别是新农村建设提供有益的决策支持。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任萃颖  金兆怀  李刚  
目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存在的不完全性、权宜性和结构性特征,导致农村人口城镇化出现"转而不移"的难题。通过分析制约农村人口城镇化的主要因素,以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制定促进农村转移人口就业的鼓励政策、推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和因地制宜推动农村城镇化进程等为主要途径,推动我国农村人口城镇化进程。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夏支平  
农村人口的贫困化、农村农业劳动力老化与断层、自然灾害、生产安全事故和农村养老保障危机是当前农村人口安全面临的主要挑战。有效应对这些挑战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社会和农民共同努力,需要城市与农村相互协调,统筹发展。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王连亨  
近几年,烟合农村广泛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基础知识教育,工作发展迅速,成效十分显著。 一、阵地建设首当其冲,内部设施基本达标。烟台市农村人口教育的基本建设呈现出边上马边整鞍,建设与巩固,发展与提高并举的特点。在基本建设中,阵地建设难度最大。一是农村这“家”那“室”太多,由于缺乏统一协调,从党到群,从上到下,各个部门,方方面面,都抓过自己的阵地,妇女之家,民兵之家,老干部活动室,党员活动室等等,不下十几个。二是由于缺乏经常性的有吸引力的活动,社会效益不佳,致使“家”、“室”荒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朱国宏,吴忠,本刊编辑部  
1990年11月12日至15日,由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吉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和中国人口情报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中国农村人口问题学术讨论会在无锡举行。来自全国40多个人口研究机构和计划生育部门的66位代表参加了会议。代表们向大会提交专题讨论论文49篇,交流论文15篇。开幕式上,国家教委阚延河代表社科司和国际司向大会致词;无锡市计生委主任周爱珍向与会代表介绍了无锡市计划生育工作的基本情况;中国人口学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正河  
由于中国特殊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使得生产要素的城市化聚集和转换是不完全的,本文提出农村生产要素( 人口与资金) 的准城市化概念。准城市化状态有两层意思:其一是程度尚未达到通用的标准,介于是与不是之间;其二是这种进程在一定的条件下可能会发生逆转。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