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874)
2023(6850)
2022(5792)
2021(5273)
2020(4361)
2019(9527)
2018(9479)
2017(18878)
2016(9971)
2015(11068)
2014(11155)
2013(11386)
2012(10947)
2011(10504)
2010(10923)
2009(10555)
2008(10129)
2007(9528)
2006(9064)
2005(8296)
作者
(30041)
(26227)
(25607)
(24318)
(16128)
(12327)
(11343)
(9979)
(9896)
(9182)
(9073)
(8473)
(8303)
(8253)
(8009)
(7669)
(7502)
(7174)
(7134)
(7106)
(6682)
(6429)
(6289)
(6229)
(5990)
(5966)
(5377)
(5370)
(5261)
(4993)
学科
(73326)
经济(73283)
(44571)
(32295)
农业(29704)
管理(21886)
地方(19583)
方法(17172)
业经(16842)
数学(15042)
数学方法(14985)
中国(14511)
(13893)
地方经济(12059)
(11982)
企业(11982)
(11550)
(11396)
土地(11167)
农业经济(10065)
经济学(9950)
(9355)
(9109)
农村(9100)
(8783)
发展(8747)
(8723)
及其(8564)
环境(8363)
问题(8328)
机构
学院(161034)
大学(157331)
(81586)
经济(80258)
研究(59629)
管理(58983)
理学(49912)
理学院(49382)
管理学(48760)
管理学院(48485)
中国(47694)
(45851)
农业(34581)
科学(33868)
(32807)
(32378)
(30626)
业大(28269)
中心(27613)
研究所(27321)
(26060)
财经(25453)
经济学(25415)
(22901)
经济学院(22494)
(21862)
师范(21756)
农业大学(21406)
科学院(20338)
北京(20214)
基金
项目(97001)
科学(76776)
研究(74788)
基金(70718)
(60677)
国家(60033)
社会(51154)
科学基金(50907)
社会科(48022)
社会科学(48006)
(38046)
基金项目(37284)
编号(31636)
教育(31018)
(30326)
自然(28843)
自然科(28057)
自然科学(28053)
自然科学基金(27523)
资助(27395)
(27202)
成果(25643)
(23871)
(22266)
国家社会(21802)
重点(21351)
课题(20528)
发展(20356)
(20085)
(19352)
期刊
(109120)
经济(109120)
研究(52826)
(51726)
中国(36256)
农业(34669)
学报(24044)
科学(23886)
(22845)
业经(21243)
大学(19432)
(18971)
金融(18971)
学学(18726)
管理(18044)
问题(15432)
(15287)
经济研究(15154)
财经(14485)
农村(14010)
(14010)
农业经济(13807)
技术(13003)
(12673)
世界(12552)
经济问题(11316)
教育(11293)
技术经济(10272)
(9369)
农村经济(9196)
共检索到2618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邓大才  
承包土地有不少功能 ,各种功能之间也有层次之分。根据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即基本的经济功能、较高层次的经济功能和高层次的经济功能。基本层次的功能主要包括衣食供给功能、就业功能和社会保障功能 ,较高层次的功能主要是财产功能和价值功能 ,最高层次的功能是融资功能和资本功能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陈卫平  郭定文  
[期刊] 改革  [作者] 李荣耀  叶兴庆  
基于对3个农村改革试验区716个农户家庭的微观调研,就农户分化、土地流转对农户承包权退出决策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户分化并未促进土地承包权的退出,反而抑制了农户的土地承包权退出意愿,土地依赖程度较低的农户更倾向于退出土地承包权,但土地流转行为更大程度上影响了分化程度较低农户的土地承包权退出意愿,分化程度较高且已流转出承包地的农户有着更低的承包权退出意愿,即更符合退出政策目标指向的农户群体反而更倾向于继续持有土地承包权。这要求在进一步探索土地承包权退出机制时,完善配套政策,明确土地承包权的功能权属、设定受让人范围,让农户对持有土地承包权有着稳定合理的价值预期,从而引导符合条件的农户理性退出土地承包权。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余晓洋  
农村土地承包权的优化与集中是现代化进程中不可回避的问题,然而,土地承包权退出却一直是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中十分棘手的难点。研究表明:土地承包权退出具有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和增强规模经营主体农地产权稳定性的政策目标。但是,现阶段市民待遇难以分享、城市迁移成本过高、非农就业能力不足以及经济补偿不尽合理等方面的因素,导致"进城"的"拉力"和"离土"的"推力"十分微弱,进一步掣肘了农户土地承包权退出的实践进程。为此,从同质的城市居民待遇、多维的城市住房保障、持续的非农就业能力和合理的经济补偿制度四个维度,构设农户土地承包权退出的条件,进而有效引导农户土地承包权有序退出。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广财  何东伟  顾海英  
随着农村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农户间逐渐发生分化,不同农户经济社会地位的差异必然造成其对土地处置行为不同。基于长三角地区微观调查数据,本文采用中介效应模型,考察农户分化对农户农地承包权退出决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农户分化并未引起农户土地承包权的退出意愿,反而抑制其土地退出行为,即分化程度越高的农户,越不愿意放弃农地。第二,农户分化通过家庭收入和土地流转两个中介机制作用于农地退出决策。一方面,农户分化会引起家庭收入的变化,家庭收入越高的农户农地退出意愿越低,家庭收入越低的农户更倾向于退出农地以换取经济补偿;另一方面,农户分化会引起土地流转的差异,土地流转程度越高的农户越愿意退出农地,土地流转程度越低的农户越倾向于持有土地。因此,若想优化农村"人地"资源配置,政策制定者应根据异质性农户的需求,为农户有偿退出承包地提供差异化的制度安排。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汪险生  郭忠兴  宋宇  李宁  
在第二轮土地承包即将到期之际,考察农户稳定土地承包关系的意愿及其形成逻辑,对保障农户土地承包权益、化解土地延包时的潜在矛盾以及保持承包地稳定等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利用2020年中国土地经济调查数据,探究了家庭人均承包地面积差异对农户稳定土地承包关系意愿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农户支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家庭人均承包地面积低于本村平均水平越多,农户稳定土地承包关系的意愿越弱。家庭人均承包地面积差异对中等收入农户和低收入农户稳定土地承包关系的意愿影响更大。土地流转市场的发展未能提升地少农户稳定土地承包关系的意愿。受新冠疫情影响,土地就业保障功能得以显化,由此导致地少农户稳定土地承包关系的意愿趋弱。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普及同样会使地少农户稳定土地承包关系的意愿下降。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孟光辉  安康  李永坤  
一般认为,基于长久不变的政策动机,农户承包地在发包方与承包方之间不能随意变动,但农民的土地承包关系既然以合同关系进行定位,在承包期限、地块位置、承包条件等方面,法律并不禁止双方的合意调整。土地发包方与承包方通过协商一致完成土地的合理调整,既有现行法律制度逻辑的支撑.更有广泛而深刻的农村经济社会基础,一方面可以完成对村集体内各方主体利益的调和,另一方面也能实现对农用地的市场调控。虽然目前该方法在实践中推行仍然有较大的难度,但的确契合了农村改革方向和社会发展现实,值得继续深入探索。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安海燕  任雪莹  
基于16省2 428份有效农户调查数据,在对农户资金需求以及借贷行为偏好分析的基础上,从农户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的认知、意愿、申请、获贷四方面研究农户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行为。结果表明:短期而言,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的农户需求不高;但长期而言,外源正规借贷偏好的农户借贷特征有向农户农业投资增加的趋势,保障了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的可行性;农户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认知程度很低,信息不充分是阻碍现有农户利用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的主要原因;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的发生率低,且多为短期小额借贷为主,多用于农业生产或者人力资本投资上,各试点模式的具体操作不同,因此在抵押物要求、利率以及交易成本上存在较大的差异。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安海燕  洪名勇  
利用全国4个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区1 156份有贷款需求的农户数据,探讨农户参与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的行为机制。具体研究影响农户参与行为的因素,农户参与意愿与参与行为的关系。从计划行为理论的视角来看,农户参与抵押贷款的意愿与行为既具有差异性又显著正相关;行为态度通过合作意愿完全中介农户参与行为,主观规范与感知行为控制直接与部分中介农户参与行为。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李锦宏  
土地是农业生产不可替代的基本生产资料,是人们生息、发展和进行生产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和自然基础。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农村经济蓬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我国农民对土地的看法也随之改变。当前,农民对土地的看法究竟...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安海燕  任雪莹  
基于16省2 428份有效农户调查数据,在对农户资金需求以及借贷行为偏好分析的基础上,从农户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的认知、意愿、申请、获贷四方面研究农户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行为。结果表明:短期而言,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的农户需求不高;但长期而言,外源正规借贷偏好的农户借贷特征有向农户农业投资增加的趋势,保障了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的可行性;农户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认知程度很低,信息不充分是阻碍现有农户利用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的主要原因;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的发生率低,且多为短期小额借贷为主,多用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纪月清  杨宗耀  方晨亮  王亚楠  
在中国的经济转型中,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一直被认为是促进农村劳动力迁移就业和土地流转的关键。承包地确权是保障承包关系稳定的重要手段,然而在其快速推广期间中国土地流转增速却开始放缓。本文认为这主要源于确权登记颁证作为权利界定与确认的过程,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不稳定"因素并阶段性降低农户的稳定性预期:一些农民可能会担心村庄借机进行土地调整或担心确认的地块数及"四至"与实际不符而失去部分土地。本文利用江苏省784个农户2010-2017年的面板数据评估了确权实施各阶段对农户土地转出决策的影响差异。研究发现,启动确权的预期会显著抑制农户的土地转出,确权颁证完成后土地转出仅有所恢复,并没有表现出显著促进转出的效果。前者意味着保持承包关系稳定有利于促进土地转出;后者可能源于确权政策的落地一方面通过提升地权稳定性促进土地转出,而另一方面通过强化"产权地理垄断"不利于组织依赖土地置换的连片集中流转,使地租处于零散流转的低水平从而抑制了土地转出。从实现资源顺畅流转和配置的角度,本文建议,在二轮承包即将到期之际应加强承包期"再延长30年"的宣传和落实,稳定农户的地权预期;同时,也需要在"三权分置"思想指导下继续深化土地产权制度改革,有效治理后确权时代连片集中流转中可能会出现的"产权地理垄断"问题,提升农业生产在地块层面的规模经济效率。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莫晓辉  
研究目的:在征地补偿中需要强化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法律地位,实现其直接权益。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和案例分析法。研究结果:征地补偿的对象除原有意义上的所有权外,还应包括土地承包经营权等用益物权,但该权利在征地中却被忽略了。研究结论:明晰土地承包经营权在征地中的法律地位将对征地制度改革全局产生根本性的影响,现阶段需要建立规范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发证制度;在修订法律法规时明确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以获得独立的权利补偿。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刁怀宏  
研究目的:探讨《物权法》颁布后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益的保护。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研究结果:对广东省佛山市南海、三水两区农户土地使用权流转和非农征地权益状况调查发现,当前在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物权保护上面临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人缺失导致行权主体错位、在非农征地过程中对承包经营权作为财产权的不尊重、土地流转不规范带来使用权权益保护不稳定。研究结论:《物权法》应当与《土地管理法》、《农业法》、《农村土地承包法》共同构成农户土地权益协调保障体系。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高佳  李世平  
农民对土地产权的认知情况是影响其土地承包权退出意愿的关键因素。通过对陕西关中地区的580户农户进行问卷调研发现,43.62%的农民认为自己有土地占有权,95.2%的农民认为自己拥有土地使用权,94.5%的农民认为自己有土地收益权,63.1%的农民认为自己拥有土地流转权。而49.48%的农民愿意用承包地换经济补偿,24.83%的农民愿意用承包地换城镇户口,14.14%和11.55%的农民愿意以承包地换城镇住房和城镇医疗保险与社会保险。另外,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农民对土地占有权的认知状况对其土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