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605)
- 2023(10256)
- 2022(7950)
- 2021(7204)
- 2020(6069)
- 2019(13229)
- 2018(13390)
- 2017(26102)
- 2016(14081)
- 2015(15599)
- 2014(15649)
- 2013(15416)
- 2012(13771)
- 2011(12187)
- 2010(12658)
- 2009(12350)
- 2008(12628)
- 2007(11943)
- 2006(10932)
- 2005(10172)
- 学科
- 业(81438)
- 企(64907)
- 企业(64907)
- 济(64644)
- 经济(64548)
- 管理(53502)
- 农(44744)
- 农业(29846)
- 业经(28730)
- 方法(23291)
- 财(21742)
- 中国(17872)
- 务(16518)
- 财务(16499)
- 财务管理(16484)
- 制(15814)
- 企业财务(15581)
- 技术(15483)
- 数学(15462)
- 数学方法(15390)
- 策(14552)
- 体(13063)
- 理论(12708)
- 划(11942)
- 和(11905)
- 发(11091)
- 地方(10898)
- 贸(10834)
- 贸易(10825)
- 企业经济(10654)
- 机构
- 学院(213995)
- 大学(205825)
- 济(93781)
- 经济(92189)
- 管理(87587)
- 理学(74702)
- 理学院(74109)
- 管理学(73295)
- 管理学院(72909)
- 研究(64583)
- 中国(54197)
- 农(48181)
- 财(43288)
- 京(42008)
- 农业(36197)
- 科学(36164)
- 江(35062)
- 财经(34040)
- 业大(33277)
- 所(31967)
- 经(30701)
- 中心(30567)
- 研究所(28258)
- 州(27435)
- 经济学(27400)
- 经济管理(26409)
- 范(25980)
- 师范(25816)
- 北京(25623)
- 经济学院(24737)
- 基金
- 项目(131408)
- 科学(105974)
- 研究(102718)
- 基金(96420)
- 家(81126)
- 国家(80173)
- 科学基金(71158)
- 社会(69099)
- 社会科(65066)
- 社会科学(65049)
- 省(53383)
- 基金项目(51308)
- 教育(44592)
- 编号(43760)
- 自然(42348)
- 划(41645)
- 自然科(41433)
- 自然科学(41426)
- 自然科学基金(40752)
- 资助(36628)
- 成果(34806)
- 业(33583)
- 创(30274)
- 发(29816)
- 部(29395)
- 国家社会(28592)
- 农(28414)
- 重点(28116)
- 制(27940)
- 课题(27914)
- 期刊
- 济(119268)
- 经济(119268)
- 研究(63697)
- 农(53283)
- 中国(42624)
- 财(36492)
- 农业(35544)
- 管理(34167)
- 科学(28912)
- 学报(28328)
- 业经(27091)
- 融(23590)
- 金融(23590)
- 大学(23467)
- 学学(22312)
- 技术(19533)
- 教育(18383)
- 业(18292)
- 财经(18123)
- 问题(16672)
- 经济研究(16262)
- 经(15702)
- 农村(14344)
- 村(14344)
- 农业经济(13880)
- 技术经济(13238)
- 世界(13190)
- 版(11814)
- 现代(11662)
- 经济问题(11511)
共检索到3303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冯海发
近年来,农户兼业化作为一个普遍的世界事实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对农户兼业化的价值判断直接关系到我国农户经营方式的取向,因此,这个问题引起人们的广泛兴趣似乎是自然的;对农户兼业化的不同价值判断必然对其历史命运得出不同结论,由此而产生的不同学术观点的争论似乎也是正常的。在我国理论界,存在着这样一种观点:农户兼业化是小农经济状况不断恶化的结果,是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现象,它不利于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和现代化,我国不能选择农户兼业化的道路。我不赞同这种观点。现谈谈我对农户兼业化历史命运的一些认识。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陆一香
随着非农产业的发展和农业劳动力的结构性转移,我国农业发展的方向是兼业化还是专业化这一关系我国农业持续发展的重大理论问题已历史地摆在我们面前,需要作出明确的回答。对兼业产生的机理、运行及其效果等方面的系统分析和实证性考察是展开上述命题的基本思路。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张琦
《农村金融研究》1988年第9期和1989年第2期分别刊登了冯海发同志《论农户兼业化的历史命运》(以下简称冯文)和熊建勇、王新前两同志《是兼业化还是集中化》(以下简称熊、王文)的关于农户兼业化问题的不同观点,这两种观点基本上代表了学术界对于兼业化问题的两大流派。然而究竟对农户兼业化问题怎样看待,尤其是如何进行农户兼业化研究方面,笔者通过仔细的阅读以上两篇文章以后,颇受启发,想借此一起对农户兼业化问题进行讨论,并向冯、熊、王和对农户兼业化问题有所研究的同志请教。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向国成 韩绍凤
兼业化是工业化过程中世界各国农业发展的共同现象,即使在人少地多的美国也广泛存在。在中国人地矛盾比较尖锐和农村社会保障还很不健全的约束下,农户兼业化必然是中国农户家庭内分工的长期组织均衡形态。它在本质上是家庭成员个体层面的专业化与家庭整体层面的专业多样化的统一,引致了迂回经济的发展,催化了农民组织化的演进,促进了农民个体土地经营规模的扩大和小农经济效率的提高。
关键词:
农户兼业化 分工 超边际经济学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高强
一、农户兼业化的背景(一)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农业增长的要素包括土地、劳力、资本、技术,随着经济的发展,土地、劳力或迟或早地变为稀缺要素,促使农业走上资本和技术集约的道路。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使农业生产使用的劳动量越来越少,这就为农户兼业提供了可能。日本...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章政 祝丽丽 张涛
运用1993—2016年中国农户家庭收入构成相关数据,分析中国农户兼业化的时空分布及其演变过程。更进一步采用2010—2016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通过建立biprobit模型研究农户兼业化对土地流转市场的影响,细分探讨了农户兼业化对土地转出、土地转入概率的中介效应影响机制。结果表明:①全国农户兼业化程度逐年加深,其中东北、西北和西南地区农户兼业进展缓慢;②存在以非农就业、理财投资为中介变量影响土地转出概率和以农机投入、农业补贴为中介变量影响土地转入概率的显著中介效应;③土地转出、土地转入概率随着农户家庭平均年龄增加分别呈正U形和倒U形关系。因此,政府应对不同兼业化程度的农户采取分类管理、针对施策,以激发土地流转,加快实现乡村振兴。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梅建明
一、问题的提出 农户兼业化是农民提高收入、实现非农化的一条十分重要的途径,有必要从国内外比较的角度来加以研究。农户兼业经营指农户这一微观经济主体既经营农业又从事非农产业经营的一种跨部门经营现象,它既可以是农户所有劳动力都同时从事农业和非农业经营,也可以是农户内部部分劳动力同时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申利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逐渐拥有了自主经营权,大量的农业剩余劳动力得以解放,随之农户兼业化成为普遍存在的一种经济现象。而陕南是我国农村扶贫的重点地区,虽然兼业化是农业比较优势下降情况下农户的理性选择,且与收入之间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但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农户兼业化的收益并不明显,亟需进行路径优化。
关键词:
农户兼业化 现实依据 路径优化 展望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周英
农户兼业化经营是世界农户经营的普遍规律。本文描述了我国农户兼业化经营的现状与特点,探讨了我国农户兼业化经营的发展趋势,认为尽管兼业的小农经济模式受到现代化和规模化发展的挑战,但基于我国的现实,农户兼业化经营现象仍会长期存在。
关键词:
农户兼业化 农村经济 农户经营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高强
国外农户兼业化研究述评华中农业大学经贸学院高强农户兼业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都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因此,揭示农户兼业化原因及其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并分析其利弊得失,对正确认识日益深化的我国农户兼业现象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一、兼业农户的概念兼业统...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祁峰
农户兼业是中日两国农业经营的一个重要特征 ,本文通过对中日两国农户兼业的状况、原因进行比较研究 ,认为我国应进行土地制度创新 ,以避免日本的农业陷阱———农业分散化。
关键词:
农户兼业 制度创新 规模经营 农业发展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胡欣
在新保守主义的推动下,“新帝国论”成为美国乃至世界关注的思想和政策。三年过去了,“新帝国论”并未能实现其预言的世界新秩序。今天的国际环境和美国国内政治的发展,已经向人们表明,“新帝国论”无法成为确保美国霸权长盛不衰的妙方。
关键词:
“新帝国论” 前景 国际形势 国内政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