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817)
- 2023(3944)
- 2022(3192)
- 2021(3126)
- 2020(2633)
- 2019(5802)
- 2018(5949)
- 2017(11809)
- 2016(6638)
- 2015(7311)
- 2014(7261)
- 2013(7511)
- 2012(7059)
- 2011(6657)
- 2010(6957)
- 2009(6718)
- 2008(6757)
- 2007(6515)
- 2006(6015)
- 2005(5367)
- 学科
- 农(43748)
- 济(32328)
- 经济(32287)
- 农业(29105)
- 业(28661)
- 管理(13297)
- 业经(12469)
- 农业经济(9709)
- 企(8931)
- 企业(8931)
- 村(8922)
- 农村(8916)
- 方法(8640)
- 土地(8478)
- 制(8017)
- 发(7955)
- 中国(7638)
- 劳(7190)
- 劳动(7186)
- 数学(7042)
- 数学方法(6994)
- 学(6906)
- 发展(6662)
- 地方(6645)
- 展(6642)
- 体(6332)
- 策(6323)
- 农业劳动(6291)
- 收入(6259)
- 人口(6170)
- 机构
- 学院(104082)
- 大学(99219)
- 济(44873)
- 经济(44029)
- 农(41584)
- 管理(38809)
- 研究(35314)
- 理学(33013)
- 理学院(32718)
- 管理学(32282)
- 管理学院(32107)
- 农业(31159)
- 中国(29259)
- 业大(23370)
- 科学(21806)
- 京(20483)
- 所(18923)
- 农业大学(18911)
- 财(18687)
- 江(17556)
- 中心(17096)
- 研究所(16838)
- 业(14725)
- 范(14700)
- 师范(14648)
- 经济管理(14485)
- 省(14476)
- 财经(14389)
- 州(13415)
- 经(12954)
- 基金
- 项目(63670)
- 研究(50147)
- 科学(49843)
- 基金(45541)
- 家(39304)
- 国家(38800)
- 科学基金(32527)
- 社会(32331)
- 社会科(30052)
- 社会科学(30041)
- 省(26288)
- 农(25398)
- 基金项目(24708)
- 编号(22573)
- 教育(20853)
- 划(20578)
- 自然(19161)
- 自然科(18579)
- 自然科学(18577)
- 自然科学基金(18244)
- 成果(18001)
- 资助(17204)
- 发(15256)
- 部(14810)
- 课题(14319)
- 重点(13701)
- 业(13647)
- 制(13552)
- 性(13539)
- 国家社会(13159)
共检索到1642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孙海兵 张安录
农地农用产生显著的外部效益,只有得到社会普遍的认知以及在经济上实现激励补偿才有助于农地的有效保护并持续供给,增进社会福利。本文详述了农地对全社会的外部效益,进而探讨了相应补偿的构想,最后提出了实施补偿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外部效益 农地保护 补偿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孙海兵 张安录
研究目的:从农地外部效益角度,探讨农地保护产生机制及其政策缺陷,寻求改进措施。研究方法:现象溯因法、逻辑分析法。研究结果:农地保护实质主要是出于农地外部效益的考虑,政策缺乏公平补偿的经济激励而易失效。对症下药的构想是:增设农地外部效益财产权赋予农民,国家筹资组织购买以实现补偿。研究结论:界定与保障农地外部效益财产权是未来农地保护政策改进值得思考的选择。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孙海兵 张安录
农地比较效益低下,但具有显著的外部效益,不考虑外部效益的农地城市流转个体决策与考虑外部效益的社会决策不一致是实行农地保护的重要依据,其政策失灵部分在于保护区农民无偿提供外部效益而缺乏保护诱因,改进思路是在运用强制性管理手段的同时,农地外部效益经济内在化,提高农地效益,具体运作包括保证农民享有较大决策权、全面评价农地效益、增设农地外部效益财产权、赋予保护区农民并支付农地保护补偿专项基金以及使保护区获得更多的公平发展等。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田春 李世平
随着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可持续发展观念深入人心。耕地资源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日益凸显,生态效益外溢得不到有效补偿,因此,从耕地资源生态补偿的必要性、合理性和有效性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主要包括:通过加深对耕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认识,对耕地资源生态环境价值的科学评估以及通过政府补贴与市场调节机制的共同作用形成多元化、多层次的补偿体系。
关键词:
耕地资源 生态服务 效益补偿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张国林 封凯栋
土地收益分配的现状目前我国在土地收益分配中的矛盾和问题,突出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收益分配的结构性问题,特别是对被征地农民以及农村发展的补偿不足。根据有关方面估算,被征土地收益分配格局大致是地方政府占20%~30%,企业占40%~50%,村级组织占25%~30%,农民仅占5%~1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刘祚祥
政府主导的低成本获取城建用地的城市化,并没有为我国生产出低价位的城市产品。这是由于我国现有的农地征用制度与对失地农民利益补偿机制的缺陷,从而内生出高昂的交易费用,其根源于我国现有的农地产权制度。因此发展我国的农地产权,赋予农民土地发展权,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
城市化 农地征用 失地农民 农地产权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黄东东
研究目的:为《土地管理法》及其配套法规关于农地征地补偿标准的修改与完善提出建议。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研究结果:在现有国情下,农地征收"市价补偿标准"不仅无法满足"公平补偿原则"的要求,而且会带来一系列新的社会问题。中国政府历来承诺"保障被征地农民生活水平不降低",在土地征收补偿制度的重构中,路径依赖不可避免。研究结论:"公平补偿"是利益衡量的结果,应由系列组合配套制度来具体落实;不仅需要从实体性上明确,还需要有程序性的保障;不仅需要普遍利益的平衡标准,还需要对个别利益的特别保护措施。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於忠祥 李学明 朱林
中国现行农地征用因为存在补偿与安置标准形有实无和行为准则不一等问题 ,导致对农民侵权 ,必须改革补偿费分配方案及失地农民的安置方式。
关键词:
农地征用 经济补偿 失地农民的安置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李霜 张安录
研究目的:总结国外和台湾地区农地开发管制的方式和特点,对农地开发管制产生的外部性和补偿的主要研究进行分析和梳理,为今后的研究方向和中国的农地管制政策改革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研究结果:农地开发管制的成功实施,主要依靠配套的法律及辅助手段、全社会对农地保护的共识以及能够吸引参与者的各项突出特点。研究结论:对农地开发管制的外部性研究视角目前主要集中在使测度更加准确、方式适用范围更加广泛和空间范围从限制开发区与临近区域扩散到更远的范围;未来进一步的研究方向可能是考察外部性市场的相关利益主体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立足于参与主体对管制的认知和内生性,探索更为准确的外部性测度和合理补偿方式。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王雨濛
耕地利用不合理,存在有小规模粗放经营、利用不充分、非农化及浪费等问题,其重要原因之一是耕地利用中存在外部性,而且正外部性又得不到合理有效的补偿,负外部性又得不到有效的约束和遏制,据此,本文在分析了耕地外部性的形成及原因之后,提出了相应的补偿方略及建议。
关键词:
耕地 外部性 效益补偿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熊广成 孟庆香 常庆瑞
农地整理项目效益分析是土地整理研究中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目前我国关于农地整理项目效益分析的研究很薄弱。确立农地整理项目效益分析指标体系及其指标权重,提出农地整理项目效益分析综合判断模型十分重要,可以对今后的农地整理项目效益分析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吴诗嫚 杨钢桥 赵微
研究目的:揭示农户利益损失的内在行为机理,为农地整治项目利益损失补偿机制的构建奠定理论基础。研究方法:运用禀赋效应理论提出农户利益损失内在行为机理的理论假说,并以湖北省部分县市340份农户问卷为样本,采用定序回归模型,分析农户对耕地被占用禀赋效应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农地整治过程中农户存在经济损失和主观损失,青苗压占、林木损毁、田块分割只存在经济损失,为补偿价值与市场价值的差值;房屋拆迁、坟墓迁移和耕地占用经济损失和主观损失并存,主观损失源于禀赋效应引起的农户主观价值和市场价值的认知差异。研究结论:不具有禀赋效应的物品发生损失时,应根据物品的市场价格进行补偿;具有禀赋效应的物品发生损失时,应根...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秦嘉龙 刘玉
文章简要介绍了2005年至2011年三江源湿地的改善状况,采用市场价值法、费用支出法、替代费用法、影子工程法和条件价值法等评估方法,评估2005年和2011年三江源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研究结果表明:生态效益增量为3 614.79亿元。同时,在引用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建设资金数据下,以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与环境会计相结合的理论视阈,构建三江源湿地生态补偿会计核算案例,进而分析三江源湿地生态补偿会计核算结果并评价三江源湿地生态权益增量与生态效益增量,最后就三江源湿地生态补偿现状提出参考性建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晓英 南灵
我国现行征地补偿机制存在补偿范围小、标准低等缺陷。其根本原因 ,在于征地补偿缺乏明晰的产权基础和客观的产权价值依据。因此 ,明晰农地产权 ,改革征地补偿势在必行。笔者认为 ,通过对农地产权的登记确认、对产权损失的客观评估以及几项保障措施的实施 ,可有效维护失地农民集体的合法权益。
关键词:
农地产权 征地补偿 价值补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