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424)
2023(11613)
2022(9715)
2021(8978)
2020(7520)
2019(16700)
2018(16615)
2017(31868)
2016(17801)
2015(19699)
2014(19935)
2013(19506)
2012(18007)
2011(16469)
2010(16753)
2009(15910)
2008(15897)
2007(15118)
2006(13451)
2005(12411)
作者
(52270)
(44334)
(43617)
(41722)
(27742)
(21264)
(19718)
(16881)
(16722)
(15915)
(15204)
(14839)
(14436)
(14105)
(14058)
(13380)
(12927)
(12884)
(12648)
(12580)
(11187)
(11002)
(10764)
(10334)
(9991)
(9842)
(9826)
(9812)
(9040)
(8795)
学科
(71019)
经济(70906)
(59327)
管理(51264)
(46510)
(38426)
企业(38426)
农业(30582)
方法(25235)
(21757)
数学(21352)
数学方法(21135)
业经(21049)
(20482)
中国(19762)
(16345)
(15622)
(14521)
银行(14498)
(13956)
(13913)
金融(13905)
地方(12565)
(11983)
贸易(11975)
理论(11917)
(11841)
财务(11803)
体制(11788)
(11775)
机构
学院(260340)
大学(258076)
(108395)
经济(106043)
管理(95653)
研究(90447)
理学(81172)
理学院(80339)
管理学(79013)
管理学院(78536)
中国(71753)
(62805)
(54277)
(54036)
科学(53337)
农业(48295)
(46709)
业大(43754)
中心(42326)
(42017)
研究所(41663)
财经(41566)
(37594)
北京(33508)
(33489)
师范(33121)
经济学(32881)
(32753)
(31201)
(30844)
基金
项目(166361)
科学(131102)
研究(124168)
基金(120943)
(105642)
国家(104647)
科学基金(89047)
社会(79726)
社会科(75187)
社会科学(75166)
(65848)
基金项目(63279)
教育(56635)
自然(55764)
(54515)
自然科(54474)
自然科学(54459)
自然科学基金(53543)
编号(51091)
资助(48703)
成果(42861)
(38146)
重点(37346)
(36334)
(35864)
课题(35627)
(34607)
(34248)
(34163)
国家社会(33309)
期刊
(131308)
经济(131308)
研究(80234)
(66059)
中国(60035)
学报(44735)
农业(44023)
(43579)
科学(39471)
大学(34833)
管理(34156)
学学(33109)
(32253)
金融(32253)
教育(29423)
业经(25901)
财经(22698)
技术(21486)
(21137)
(19475)
问题(18232)
经济研究(18159)
(15578)
农村(15072)
(15072)
世界(14347)
农业经济(14175)
经济问题(12412)
业大(12291)
技术经济(12130)
共检索到4094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新光  
建国后的50多年来,我国对农地制度进行多次变革的实质都是平分土地。这种带有行政强制性的农地分配机制产生了"村社集体成员权"平均占有土地的严重倾向,直接刺激了农村人口快速增长;反过来,人口增长又降低了农民的人地比率。目前在我国大多数农村社区,农户承包地细碎化的趋势十分明显,使许多农户失去了依靠土地生存的基本保障功能。《农村土地承包法》虽然从法律上切断了农地继续细分的制度路径依赖,但是,由于农村集体土地产权模糊,在人地矛盾日益紧张的压力下,今后很难阻止农民继续要求平分集体土地的机会主义动机;而农村基层政权组织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杜云晗  黄涛  
农地资源的合理配置与使用直接决定农业生产规模与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成效。农地资源流动要契合现代农业生产适度规模经营与集约化的内在要求,需要建立健全农地要素市场并寻求适宜的市场治理路径,同时它也是乡村治理的一个维度。农地经营权流转市场的形成,既与农地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背景有关,也同政府的土地政策和管理办法相联系,其形成过程还受到多方利益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因此,要将农地流转市场纳入多元主体治理框架进行分析,使农地资源市场化过程与农业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元珍  
在机构编制资源总量控制的前提下,如何通过内部调配,盘活编制资源存量,提升编制资源使用效益,实现编制资源统筹调配和动态调整,是当前机构编制管理改革的重要方向。调研发现,浙江S县创新推出一条“摸清底数-绩效评估-统筹优化”的系统性编制管理改革路径,有效破解编制管理部门多样化、管理流程割裂化、编制利益私有化等多重困境,并通过编制管理的部门协同、流程闭环以及统筹优化实现编制资源的整体性调配。相较于传统以职责划分为基础的科层体制造成的政府碎片化,这种整体性调配以问题为导向,以治理任务为中心重新构建治理场景,能够在场景内部系统实现协调、整合与责任等整体性治理要求,是破解政府碎片化的有效探索。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元珍  
在机构编制资源总量控制的前提下,如何通过内部调配,盘活编制资源存量,提升编制资源使用效益,实现编制资源统筹调配和动态调整,是当前机构编制管理改革的重要方向。调研发现,浙江S县创新推出一条“摸清底数-绩效评估-统筹优化”的系统性编制管理改革路径,有效破解编制管理部门多样化、管理流程割裂化、编制利益私有化等多重困境,并通过编制管理的部门协同、流程闭环以及统筹优化实现编制资源的整体性调配。相较于传统以职责划分为基础的科层体制造成的政府碎片化,这种整体性调配以问题为导向,以治理任务为中心重新构建治理场景,能够在场景内部系统实现协调、整合与责任等整体性治理要求,是破解政府碎片化的有效探索。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高建华  
区域公共管理政府合作整体性治理在区域公共管理政府合作治理中具有特殊的价值和意义。作为区域公共管理政府合作整体性治理的重要环节,政府信任机制建设对区域公共管理政府合作治理具有重要的作用。区域公共管理政府合作整体性治理的政府信任机制建设,必须在政府信任度建设、信任度管理和信任度评价等方面加强努力。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崔晶  郑戈溪  
随着城市化和区域一体化的发展,都市圈公共事务的协作治理问题越来越突出。构建不同利益主体间的整体性协作治理机制是实现都市圈有效治理的重要途径。在这一过程中,地方政府间的信任与沟通机制是实现整体性协作治理的运作基础,利益分配与补偿机制是地方政府间协作治理有序推进的保障,监督和评估机制是提升都市圈地方政府协作治理整体绩效的关键。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曾东升  
如何有效协调高职院校与企业这两个不同管理主体之间的合作关系,促进企业主动融入职业教育发展,一直是制约校企协同合作的难题。整体性治理理论注重多元主体的参与、组织边界的调整、职能权责的整合、运行机制的重构优化等思路,为解决校企协同合作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解决范式。文章从整体性治理的分析视角,探索从政策保障机制、信息协调机制、利益分配机制、组织协调机制及多元评价机制等方面构建校企协同合作机制的实现路径。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海菊  刘再春  
基于整体性治理理论对我国校企合作机制碎片化问题进行分析,目前存在校企合作制度不健全、校企合作建设目标不明确、校企合作建设机构不完善等碎片化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校企合作机制碎片化的整体性治理思路与对策,即整合治理制度,解决不同主体的协调问题;整合治理目标,实现校企合作的互利共赢;整合治理机构,为长效合作提供组织保障。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陈怡俊  黄海峰  
我国农村的公共服务供给在政治维度、社会维度、经济维度上呈现碎片化状态,具体体现为行政权力划分不明晰、治理主体单一且主体间缺乏互补协同、社会资本参与不足,碎片化特征严重制约着农村公共服务的持续发展,导致其供给水平无法满足农村日益多样化的社会需求。面对农村公共服务领域的供需张力,在整体性治理理念下,以社会影响力债券作为创新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的基础,该机制通过协调层级政府部门间的权责配置,整合多元治理主体的资源优势,拓宽农村公共服务项目的资金渠道,从而解决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碎片化问题,实现农村公共服务整体水平的提升。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许文文  
"整体性扶贫"是对中国扶贫开发政策和实践的本土经验总结,使得扶贫开发中的一切"整合"得到落实。"整体性扶贫"的命名来源于西方前沿的公共治理"整体性政府"理论,然而,尽管都强调公共问题治理中的"多元整合",但"整体性扶贫"与"整体性政府"仍存在着本质差异。差异具体体现在二者的产生背景以及中国政府在多元整合中的绝对主导地位,而差异来源于中西方制度体制以及政治文化的不同。因而,可以说,"整体性扶贫"是中国政府的创新,是一种独立的公共治理模式,而不是盛行于西方的公共治理模式的拷贝。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许文文  
"整体性扶贫"是对中国扶贫开发政策和实践的本土经验总结,使得扶贫开发中的一切"整合"得到落实。"整体性扶贫"的命名来源于西方前沿的公共治理"整体性政府"理论,然而,尽管都强调公共问题治理中的"多元整合",但"整体性扶贫"与"整体性政府"仍存在着本质差异。差异具体体现在二者的产生背景以及中国政府在多元整合中的绝对主导地位,而差异来源于中西方制度体制以及政治文化的不同。因而,可以说,"整体性扶贫"是中国政府的创新,是一种独立的公共治理模式,而不是盛行于西方的公共治理模式的拷贝。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肖绮芳  张换兆  郝寿义  
现行农地制度与农民社会保障制度是由"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下城乡二元的整体性制度安排演变而来的,具有较强的关联性与互补性,必须进行整体性变迁。从新制度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出发,通过构建农地制度及相关农民社会保障制度整体性变迁模型,可以揭示其整体性变迁的内在机理和创新路径,并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孙婷  
目前,会计理论界关于会计职能问题的研究对于"会计能干什么事"的认识是基本一致的,争论的焦点在于谁是最基本的,是起主导作用的,因此有必要对这个焦点问题进一步讨论。文章认为反映和控制职能没有主次之分。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胡新民  
近年来,各地政府都把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作为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促进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有效途径,积极引导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并取得了较大成效。纵观金华市近几年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情况,呈现三个方面的特点: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计小青  曹啸  
对市场机制的各个环节在中国股票市场发展过程中的作用的考察发现,市场机制所发挥的投资者保护作用是非常有限的。因此,应该通过内部治理机制和外部治理机制的完善,尤其是促进媒体作用的发挥来提高我国市场机制的投资者保护功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