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174)
2023(11592)
2022(9201)
2021(8510)
2020(6901)
2019(15753)
2018(15965)
2017(30382)
2016(16952)
2015(18723)
2014(18901)
2013(18295)
2012(16612)
2011(15170)
2010(15681)
2009(15093)
2008(15155)
2007(14030)
2006(13030)
2005(12181)
作者
(47572)
(40559)
(39713)
(38089)
(25354)
(19129)
(17890)
(15479)
(15445)
(14294)
(13919)
(13480)
(13125)
(13012)
(12785)
(12340)
(11608)
(11605)
(11562)
(11561)
(10335)
(9978)
(9771)
(9452)
(9136)
(9064)
(8946)
(8935)
(8176)
(7822)
学科
(70981)
经济(70880)
(55466)
管理(47360)
(46555)
(35368)
企业(35368)
农业(30630)
业经(22664)
方法(22433)
(22020)
中国(21366)
(18870)
数学(18758)
数学方法(18570)
(16410)
(13592)
银行(13578)
(13554)
地方(13375)
(13314)
金融(13311)
(13177)
(13082)
体制(12483)
(11886)
贸易(11877)
(11568)
(11350)
发展(10983)
机构
学院(244223)
大学(242004)
(105446)
经济(103337)
管理(90235)
研究(85838)
理学(75973)
理学院(75204)
管理学(74086)
管理学院(73631)
中国(69369)
(56089)
(52709)
(51258)
科学(48787)
(43742)
农业(42492)
(39921)
财经(39766)
中心(39734)
业大(38636)
研究所(38577)
(35961)
(32855)
师范(32607)
北京(32221)
经济学(32131)
(30864)
(29605)
财经大学(28880)
基金
项目(151606)
科学(120167)
研究(116350)
基金(110216)
(95238)
国家(94302)
科学基金(80730)
社会(75715)
社会科(71322)
社会科学(71302)
(59282)
基金项目(57974)
教育(52709)
(48919)
自然(48906)
编号(48587)
自然科(47712)
自然科学(47702)
自然科学基金(46887)
资助(43273)
成果(40612)
(34842)
(34789)
重点(34116)
课题(33734)
(33693)
国家社会(31740)
(31487)
(31164)
(31061)
期刊
(132148)
经济(132148)
研究(80239)
(60185)
中国(58863)
(42033)
农业(40006)
学报(37284)
科学(35477)
管理(32846)
(31793)
金融(31793)
大学(30143)
教育(29512)
学学(28345)
业经(26062)
财经(21809)
技术(20329)
(19492)
(18756)
问题(18615)
经济研究(18251)
农村(15305)
(15305)
世界(14431)
农业经济(14338)
(13795)
经济问题(12503)
(12016)
技术经济(11650)
共检索到3953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胡亦琴  
农地交易在我国目前的土地制度框架下,还面临着较多的制度性约束,市场化程度不高。明晰产权边界,健全交易组织和中介组织,实现土地价值化、资本化管理,是我国未来农地交易制度市场化改革的方向。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王成艳  孙占文  王庆琨  孔玲  
在我国经济双轨式增长宏观背景下,政府主导的农地非农化制度也呈现出了明显的双轨式特点,而这种土地的非农化制度模式由于其存在的种种弊端而处于一种亚稳定状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政府应逐渐淡出土地市场, 构建政府严格管制下的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必将是我国农地非农化制度改革的必然选择。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熊战勋  
市场化进程中的农地资源利用与农地制度创新熊战勋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实现农业的工业化、现代化,是所有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重要课题。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同样面临着这一历史任务。然而,在中国,农业的现代化进程与国民经济的市场化进程交织在一起,市场化...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姜鑫生  
农地制度是各相关方的正式博弈规则,它的合理与否对尚处于工业化进程中的中国而言,从根本上影响着广大农村社会的稳定、和谐。因而,要辨别农地制度的合理,性自然不能简单的从微观效率出发。同时,这一正式制度的制定也必然有其现实依据,笔者则以粮食安全为基点,以中央、地方和农民三方博弈的视角辨析了目前我国的农地制度的合理性。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孙自铎  
文章认为,我国农地制度改革面临着诸多的矛盾与困难,需要统筹规划,科学安排,确定改革的目标和原则。改革的目标是形成高效利用土地的自发机制和土地强制流转的宏观环境,以最终利于促进农业企业化经营。改革应遵循的原则是:(1)农地的集中与流转中不能加大农业成本;(2)有利于土地向种田能手转移和集中;(3)做到耕者有其田;(4)有利于促进对农业的投入;(5)要从土地经济关系的现实出发进行安排。文章还就农地的有偿转让和农地的社会福利保障功能等问题上的认识误区进行了辩析,提出农地制度改革方案的总体设计:即采取国有村管民营方式。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杨秀玉  刘平方  
日本农地制度是依据1952年《农地法》的制定演变而来,《农地法》的颁布实施诞生了战后日本农业的零细规模、分散分布的私有权保护的"自耕农民"农地制度。为了缓解因农地利用限制方面影响农业经营规模扩大的障碍,1970年起日本相继实施了多次相关促进"农地流动化"的租地经营政策与"农地连片化"制度政策的农地改革,解除了限制农地租借行为的相关内容,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业经营规模扩大。相关农地改革政策取得一定成果的同时,也出现了农地所有者对于农地被转用所带来的巨大利益期待,大量耕作放弃地的出现而影响农地集中及经营规模扩大,农地被无秩序利用等其它农地问题。文章通过对日本1952年以来实施的相关农地法律改革内容的...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鲍海君  张晓东  
研究目的:从历史视角分析中日两国农地制度,寻求当代中国农地制度演变的趋势和改革方向。研究方法:历史分析法,对比分析法。研究结果:中日两国农地制度经过两次交汇与分野。以均田制和班田制为特征形成了第一次历史交汇;其后中国向着封建小农经营制度发展,而日本则走向庄园制度;应仁之乱后,日本的农地制度再一次与中国交汇于封建小农经营;面临西方工业文明冲击,中日两国农地制度分野于社会主义公有制和资本主义私有制。两国农地制度的历史演变表明,作为内因的国内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作为外因的国际环境共同影响着农地制度的选择。研究结论:当代日本在模仿西方私有制的农地利用实践中,结合国内历史传统和人多地少的国情,创造性地发展...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朱道林  
随着近年来快速城镇化、工业化发展,农村人口大量流出及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关于农村集体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呼声日益强烈,尽管在具体改革方式上存在一定争议,但是基本一致的观点是必须允许集体土地流转,放开集体土地市场,充分利用市场机制重新配置农村土地资源,使集体土地产权主体能够分享集体土地开发与流转所产生的增值收益。总体来说,在我国逐步建立与完善的市场经济体系中,在城市土地市场如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贾莉  闫小培  
我国人口众多,耕地资源相对稀缺,目前又面临人口膨胀、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挑战,如何正确处理土地与城市发展的关系,引导我国城市化健康持续发展,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议题。分析了我国在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不合理现象,并指出问题根源在于农地制度的缺陷所导致的政府在土地市场的垄断。进一步探讨农地制度改革的途径,目的在于打破政府垄断局面,发挥市场在土地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保护失地农民的权益,为城市健康发展提供必要的、有利的条件。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徐济益  许诺  黄涛珍  
为克服我国现行农地征收补偿出现的外部不经济性,农地征收市场化补偿应成为突破口。农地征收市场化补偿蕴含丰富内容,其逻辑起点在于维护和保障市场经济条件下被征地农民的财产权益。因此,农地征收市场化补偿制度集成一定要围绕被征地农民权益进行,着力点在于农民物权性的农地承包经营权制度360°优化、农地市值评估、被征地农民人力发展接力以及市场化补偿法律执照签发等。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刘戒骄  张其仔  
我国电力改革选择了从发电环节的改革开始,经重组国家电力公司、实行厂网分离,到实行电价改革的渐进式策略。这一策略虽然因其速度缓慢、终端用户无法分享改革利益而备受批评,但它使社会付出了较低的“无序成本”。随着供求关系的缓解,电力产业应强化制度互补作用,尽快改变改革在发电、输电、配电、售电各个环节之间进展不平衡的状况,着力实现配电和售电分离,在售电环节引入竞争机制,探索与市场化改革相适应的监管体制和交易方式,解决电源结构不合理、电力发电输电配电效率低、负外部性等深层次问题,最终建立有效监管的电力市场,使市场在电力资源的配置上发挥更大作用。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罗必良  
科斯及其追随者关注于产权界定对生产制度结构的影响,从而使产权成为新制度经济学的中心命题。但产权界定与产权交易是两个不同的问题,尽管科斯定理并未否定产权界定所隐含的交易含义,但却未能顾及人格化财产及其交易性质。本文认为,基于中国农地制度的特殊性,并鉴于新一轮农地确权中"生不增、死不减"的身份产权固化与地块"四至"的空间产权界定,有必要将科斯的思想范式进一步拓展到农地产权的交易问题——当存在交易成本时,如果不能通过产权的重新调整来改善效率,那么就有必要选择适当的产权交易装置进行匹配来改善总的福利效果。作者强调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徐振宇  
本文基于交易和权利的视角,分析了城市化迅速推进背景下农村集体土地被政府大量征占过程中相关权利出现的严重制度性异化,主要表现为:模糊的农地集体所有权、不规范的农地承包经营权、残缺的农地交易权以及异化的土地征收权。作为其后果,中国农地交易价格被严重扭曲,稀缺的土地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因此,必须清晰界定农地集体所有权,并通过促成集体土地依法入市实现完整而有意义的农地交易权;必须严格界定政府的农地征收(用)权,不能让农民承担城市化的主要成本。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钱忠好  牟燕  
中国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必然导致农地非农化。中国政府着力推进土地市场化改革的同时不断强化征地制度的原因在于,试图在既利用征地制度获取所需要的土地和资金又充分利用市场机制配置土地资源之间寻找平衡。尽管改革和完善征地制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农民的土地权益,但是,在现行行政考核和财税体制下,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会诱致地方政府滥用征地权,从而阻碍土地市场化改革的深入。要建立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一方面要不断改革和完善征地制度,另一方面要加快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和升级,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赋予地方政府尤其是基层政府更多的与事权相匹配的税权。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黎元生  关心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