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486)
- 2023(10112)
- 2022(7814)
- 2021(7057)
- 2020(5961)
- 2019(12946)
- 2018(13089)
- 2017(25623)
- 2016(13933)
- 2015(15495)
- 2014(15597)
- 2013(15394)
- 2012(13741)
- 2011(12245)
- 2010(12774)
- 2009(12399)
- 2008(12691)
- 2007(12010)
- 2006(10921)
- 2005(10173)
- 学科
- 业(81454)
- 企(65340)
- 企业(65340)
- 济(64411)
- 经济(64307)
- 管理(54305)
- 农(44664)
- 农业(29748)
- 业经(29022)
- 方法(23413)
- 财(21440)
- 中国(17395)
- 务(16425)
- 财务(16406)
- 财务管理(16394)
- 技术(15651)
- 企业财务(15492)
- 制(15333)
- 数学(15293)
- 数学方法(15224)
- 策(14889)
- 体(13058)
- 理论(12810)
- 划(12347)
- 和(12087)
- 发(11030)
- 企业经济(11023)
- 经营(10855)
- 地方(10819)
- 贸(10679)
- 机构
- 学院(213208)
- 大学(204807)
- 济(92811)
- 经济(91253)
- 管理(87486)
- 理学(74751)
- 理学院(74165)
- 管理学(73352)
- 管理学院(72974)
- 研究(64114)
- 中国(53688)
- 农(48713)
- 财(42709)
- 京(41777)
- 农业(36702)
- 科学(36406)
- 江(35057)
- 业大(33686)
- 财经(33607)
- 所(31897)
- 经(30313)
- 中心(30204)
- 研究所(28261)
- 州(27266)
- 经济学(26920)
- 经济管理(26263)
- 范(25580)
- 北京(25432)
- 师范(25384)
- 商学(24461)
- 基金
- 项目(131346)
- 科学(106036)
- 研究(101919)
- 基金(96342)
- 家(81198)
- 国家(80241)
- 科学基金(71328)
- 社会(68393)
- 社会科(64393)
- 社会科学(64376)
- 省(53944)
- 基金项目(51467)
- 教育(44620)
- 自然(43093)
- 编号(42789)
- 自然科(42144)
- 自然科学(42136)
- 划(42025)
- 自然科学基金(41452)
- 资助(36730)
- 业(34039)
- 成果(33814)
- 创(30421)
- 发(29820)
- 部(29437)
- 农(28652)
- 重点(28306)
- 国家社会(28082)
- 课题(27878)
- 制(27836)
- 期刊
- 济(118872)
- 经济(118872)
- 研究(62389)
- 农(53741)
- 中国(42906)
- 财(36148)
- 农业(35872)
- 管理(35138)
- 科学(29503)
- 学报(28813)
- 业经(27182)
- 大学(23655)
- 融(22665)
- 金融(22665)
- 学学(22635)
- 技术(19533)
- 业(18425)
- 教育(18036)
- 财经(17874)
- 问题(16712)
- 经济研究(15932)
- 经(15494)
- 农村(14210)
- 村(14210)
- 农业经济(13844)
- 技术经济(13291)
- 世界(13134)
- 版(11818)
- 现代(11775)
- 经济问题(11468)
共检索到3279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赵家凤
农业组织化水平低是农业进一步发展的障碍。我国农业组织化改造的目的、主体方式分别是培育市场主体和农户合作。应采取多种措施推进农业组织化改造。
关键词:
农业组织化,农户合作,市场主体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咸春龙
以家庭承包制为内容的双层经营制 ,极大地解放了我国农村生产力 ,但却面临小农户与大市场的矛盾 ,为此 ,90年代初开始 ,在全国掀起了一股农业产业化热潮 ,“公司 +农户”模式成功地缓解了这一矛盾 ,但近年来小农户与大公司的矛盾凸现 ,多数农户与龙头企业之间的主体地位仍不对称 ,农民处于无组织状态 ,在市场交易中处于被动不利地位 ,无法分享加工增值和销售利润。笔者认为 ,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农民组织化严重滞后的问题亟待解决 ,发展合作社等中介组织是推进农业产业化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途径。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郑有贵
中国农业转型升级困难重重,对政府的依赖较强。这缘于农业的弱质性和小规模家庭经营的弱势地位,在逐步强化对农业支持的进程中又没有能够大范围地改变农业经营主体小而弱的状况。破解这一难题,应以促进有利于形成共享发展成果机制的农业经营组织的发育壮大为核心,在支持政策上向农民利益共同体的合作社和集体经济组织倾斜,将财政支持形成的财产量化到合作社和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在农业经营组织制度上促进产权由封闭向开放转型。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宛烝
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水平,是加速推进农业产业化的重要路径。从实践来看,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水平,着力点在于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壮大农业龙头企业、构建金融服务平台和培养农业科技人才。
关键词:
农业产业化 生产经营组织化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朱广其
农户合作:农业组织化的主体性选择朱广其农业现代化不仅是生产手段和农艺技术体系的现代化过程,同时也是支撑农业生产运行的组织载体的创新、补充过程,相对于土地、资本、劳动要素,组织是一个补充物而不是替代物,组织的原始与落后是我国农业现代化迟滞的重要原因。如...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刘景江
作者认为,在农村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中应加强集体统的一面;将购销合同经公证机关公证,强化对购销双方的约束;按照自愿原则,在农村建立专业化的农产品销售合作社,并建立农产品加工或出口的龙头企业,引导农民走贸工农一体的道路;地方政府要为农产品流通渠道的畅通服务。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营业管理部课题组 刘飞
小农家庭制度向现代农业制度转变是新的历史趋势。现代农业的组织化是家庭制度、规模需求、风险条件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农业组织在生产端形成了适应人工风险的组织形式,在市场端形成了适应市场风险的组织形式,两端制度因无法对立而形成了特定的产销融合制度安排。在这些产销融合制度里,家庭制度或被重构,或被摒弃,体现了其在不同风险条件下的不同存在形态,成为构建现代农业组织化的核心变量。研究表明,农业组织化程度越高,其风险抵抗能力越强。现代农业组织从生产端到市场端的风险里还孕育发生了新的农村金融制度。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罗必良
农业的小规模分散经营格局对中国的农业现代化进程构成了严峻约束。因此,如何推进农业的组织化,已经成为农业经营制度创新的重大战略问题。文章通过相关经验的简要评述,提出了"公司+农场+农户"的可能模式。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栾健 张哲晰
研究目的:探讨村集体介入的农地组织化流转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效果与作用机制,为打破农地流转困境、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参考。研究方法:处理效应模型。研究结果:(1)与农户分散流转相比,村集体介入实现的农地组织化流转能够有效促进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且多种检验均表明研究结果稳健;(2)机制分析表明,农地组织化流转促进了流转数量和质量的双重提升,表现为地块规模的扩大和转入期限的延长,并分别通过规模经济效应和地权稳定效应实现农业提质增效;(3)进一步分析表明,农地组织化流转有效降低了化肥施用强度,能够实现农业增效与增绿的协同发展。研究结论:在继续坚持并创新完善土地集体所有制基础上,应稳妥充分发挥村集体在农地流转市场中的组织协调职能,实现农地高效流转与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衔接。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海峰 陶佩君 陈曦 赵国杰
H·阿尔布列希建构的"组织化的农业推广框架模型"的目标团体系统(农户)松散化,没有实现组织化,进而无法反映现代农业推广系统中的主体多元化、客体多样化、推广方式和过程市场化等新特征,已无法指导现代农业推广的实践和理论研究,必须重构。为从整体上反映现代农业推广系统,依据该系统的开放复杂性和多学科融合性,利用拓展物理事理人理方法论的主体-客体-交互作用方法论,重构了组织化的农业推广框架模型。该模型的主体系统包括政府、大学科研院所、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和社会团体四大类主体中的各种推广组织,强调主体间的协作关系,期望通过构建四螺旋多元协作推广主体系统来实现农业推广组织体系的创新。该模型的客体系统从农业科技成果拓展到市场信息、管理知识和创新能力,以反映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在发展中的需求变化,模型的实践过程系统则反映了农业推广的市场化和产业化目标,并强调推广方式和手段的创新,以期为研究现代农业的多元推广机制和过程提供一个基础框架。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海峰 陶佩君 陈曦 赵国杰
H·阿尔布列希建构的"组织化的农业推广框架模型"的目标团体系统(农户)松散化,没有实现组织化,进而无法反映现代农业推广系统中的主体多元化、客体多样化、推广方式和过程市场化等新特征,已无法指导现代农业推广的实践和理论研究,必须重构。为从整体上反映现代农业推广系统,依据该系统的开放复杂性和多学科融合性,利用拓展物理事理人理方法论的主体-客体-交互作用方法论,重构了组织化的农业推广框架模型。该模型的主体系统包括政府、大学科研院所、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和社会团体四大类主体中的各种推广组织,强调主体间的协作关系,期望通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韩先聪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陈楠 郝庆升
在概述美国农场主协会、欧洲专业合作社与日本农协3种国外农业组织化典型模式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这些农业组织化模式之间的差异性,并从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的角度,分析了这些农业组织化模式在组织、运营等方面不同个性和特点的决定性因素,提出了其对中国农业组织化模式的启示。
关键词:
农业组织化 模式比较 决定性因素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李心合
中国农业在制度和技术上经过多次变革,迄今仍未突破传统的农业范畴。中国经济是典型的二元经济,对传统农业进行有效地改造和再改造,仍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和经济发展理论研究的重大课题。一、改造传统农业与经济发展从理论上说,农业在工业化过程中应扮演一个较为...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义媛
在有关农业社会化服务的讨论中,受关注较多的是各类经营主体提供的市场化服务,而对村集体提供的组织化服务讨论较少。本文以寿光市蔬菜大棚的旧棚改造为案例,讨论了村集体如何作为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发挥作用。在寿光市平沙村蔬菜大棚的旧棚改造案例中,村集体通过提供统筹服务,低成本地解决了小农户在产业升级中遇到的两个难题:因农户分化而导致的利益协调难题和农户自发进行旧棚改造导致的土地低效利用难题。村集体通过“返租”土地的方式对土地进行了整合和重新规划,让有意愿进行产业升级的农户可以在规划区域内新建大棚,不愿意新建大棚的农户则可以通过旧棚置换,在规划区域外的地块上继续种植,这一规划使土地得到了最大化的利用。从该案例来看,村集体提供的是一种组织化的社会化服务,其突出特征是提供服务的过程就是对小农户的组织过程。这种组织化服务有两重实践机制:一是村集体通过对土地的统筹经营来整合土地,并在此过程中组织小农户;二是村集体在调用村民自治资源的基础上,通过化私为公和民主协商的方式来建立村庄内部的公共博弈空间,减少小农户因利益分化而产生的矛盾。本文尝试为讨论村集体在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可能发挥的作用打开空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