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288)
2023(8234)
2022(6631)
2021(5924)
2020(5229)
2019(11166)
2018(11139)
2017(21902)
2016(11618)
2015(12819)
2014(12842)
2013(13114)
2012(11987)
2011(10754)
2010(11220)
2009(10909)
2008(11133)
2007(10623)
2006(9595)
2005(8779)
作者
(33226)
(28224)
(28184)
(26247)
(17771)
(13551)
(12564)
(10950)
(10606)
(10063)
(9637)
(9346)
(9174)
(8925)
(8646)
(8297)
(8159)
(8148)
(8138)
(8123)
(7072)
(7042)
(6828)
(6741)
(6441)
(6341)
(6323)
(6253)
(5614)
(5514)
学科
(78953)
(62678)
企业(62678)
(57730)
经济(57651)
管理(49435)
(43897)
农业(29255)
业经(26812)
方法(22636)
(20463)
(15749)
财务(15740)
财务管理(15730)
数学(15217)
数学方法(15164)
企业财务(14861)
技术(14597)
(13830)
(13721)
中国(12774)
(11662)
(11173)
理论(10830)
(10749)
企业经济(10447)
(10359)
贸易(10353)
(10039)
经营(9927)
机构
学院(186331)
大学(176039)
(84504)
经济(83247)
管理(78687)
理学(67568)
理学院(67102)
管理学(66503)
管理学院(66181)
研究(53005)
中国(45612)
(44465)
(38460)
(34764)
农业(33441)
财经(30483)
(30091)
业大(29713)
科学(29154)
(27419)
(26245)
中心(25182)
经济管理(24712)
经济学(24206)
(23393)
研究所(23115)
商学(22887)
商学院(22716)
经济学院(21935)
财经大学(21566)
基金
项目(113119)
科学(91698)
研究(87998)
基金(83637)
(69763)
国家(68872)
科学基金(61882)
社会(60070)
社会科(56558)
社会科学(56541)
(46784)
基金项目(44701)
教育(37818)
自然(37276)
编号(37094)
自然科(36457)
自然科学(36450)
自然科学基金(35869)
(35658)
资助(31996)
(31702)
成果(28028)
(26843)
(26826)
(25696)
(25507)
(24677)
国家社会(24545)
创新(24021)
重点(23872)
期刊
(110041)
经济(110041)
研究(53996)
(49749)
中国(34297)
农业(33264)
(32502)
管理(30790)
业经(26808)
科学(24659)
学报(23278)
大学(19581)
(19536)
金融(19536)
学学(19045)
(16789)
技术(16598)
财经(16204)
经济研究(15061)
问题(14674)
(14024)
农村(13711)
(13711)
农业经济(13423)
技术经济(12342)
教育(11840)
世界(11823)
商业(11814)
经济问题(10536)
现代(10318)
共检索到2829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清津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消费形态经历了三次转变,分别是由单纯的谷物消费转向谷物与动物产品配食、由普通农产品消费转向绿色和有机农产品消费、由产品消费转化为服务消费。农业消费性服务业与传统的产品消费迥异的特征是:城乡消费的单极性、消费的非物质性、消费的可重复性、消费价值的创新决定性和定价的不确定性。在消费形态转变的市场化方面,第一个转变已经顺利完成。第二个转变却受到信息不对称和社会信任程度低等因素的阻抑。第三个转变尚处于萌芽阶段,受制于设计水平和消费能力。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程怀儒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50余年间,中国农业经历了四次大的变革,第一次是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使亿万贫苦农民获得了土地;第二次是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的农业合作化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土地由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变为集体劳动、按劳分配,形成了计划经济时期的"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经营模式;第三次是1978年以后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把土地以家庭承包的形式分给了农户,分散经营。这种把农民的劳动同其收获结合的经营方式,极大刺激了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白荣欣  
发展现代农业,必须从根本上对传统农业进行彻底的改造。我国传统农业在向现代农业的转变过程中面临着一系列的矛盾和问题。农业是典型的弱质产业,要实现这种转变,不能仅仅依靠市场的作用来实现,政府的导向和介入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张俊飚  
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实现,对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推动,有着重要的作用。必须全方位和多途径地运用各种措施,促使农业增长方式的优先和顺利转变,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曾福生  
技术进步是促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决定性因素 ,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不同农业增长方式技术体系的更替 ,本文从大力发展适用高效增收的农业技术 ,注重先进性并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以及促进农业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三个方面 ,对实现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技术进步主攻方向进行了论述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王东京  
政府对农业实行补贴并非因为农业是弱质产业,而是花钱从农民那里购买"粮食安全"。粮食安全与粮食价格直接相关,市场粮价越高,国家粮食就越安全。因此,为了维护粮农利益与粮食安全,粮食短缺时应放开粮价,让财政拿钱补贴低收入者吃饭;相反,粮食过剩时政府则补贴休耕。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瑾  
论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天津市农村经济与区划研究所李瑾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实现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两个根本性转变,这是我国在新的历史时期发展国民经济的重要指导方针。作为国民经济基础的农业,如何贯彻这个指导方针,推进农业经济由粗放...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郭占银  李跃进  
通过对常规农业基本运作特征分析,认为农业要持续发展应当逐步实现常规农业向持续农业转变。把农业发展建立在一个强有力的宏观调控下的高效率的市场经济制度下,不断发展的科学技术,不断提高的劳动者素质和自然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基础上。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熊邦卫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背景下,引导农民从家庭联产承包走上企业化的道路,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是保证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有效选择,是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跨世纪工程。本文试就农业企业化的缘起、意义和运作问题展开初步探讨。缘起:农业发展和农村改革的...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霍克斌  赵世强  赵占军  
通过对多投入农业的剖析和评价,提出了实现多投入农业向持续农业转变的对策:研究应用持续农业需求的技术体系,组建推进持续农业的技术和生产结构,切实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认真搞好试验示范区。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李嘉莉  
当前,世界面临食品、气候变化以及金融等多重危机,而正是这些危机更加突出了农业在发展中国家至关重要的地位。发展农业是许多非洲国家的强烈愿望,成为其实现政局稳定、经济发展、社会安定的首要任务。中国农业发展的巨大成就不仅是对世界的巨大贡献,同时也成为非洲国家学习、效仿的楷模,这不仅为中国与非洲国家开展农业合作提供了更多机遇,也使得中非农业合作成为推动实施中国农业"走出去"战略的重要平台。本文旨在通过梳理中非农业合作现状,认真思考问题与不足,客观分析机遇与挑战,提出政策建议与措施。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农业经营中企业形态的转换秋山邦裕(日本鹿儿岛大学农学部)在日本,农业方面的法律、制度以及统计,都是以“农户”这一概念为中心构成的。“农户”这个概念,一直作为“小农”或“家族经营”的代名词使用至今。从某种意义上讲,“农户”是一个包罗万象的概念,它包括多...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毕普云  
农业在经济社会生活中扮演的角色日益多元,仅从产业结构角度难以全面认识。本文在农业功能理论、产业升级理论和产业组织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农业形态的概念并分析其内涵、变化动力和变化规律,构建了基础理论。同时,把农业形态解构为功能形态、价值形态和组织形态,并从3种形态的特征出发,对当前的农业功能、价值链、组织形式进行了详细的形态划分。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曾福生  
论高效农业湖南农学院经贸系曾福生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提出是对农业的地位和作用的重新估价。农业不仅是基础性的,也是效益性的。高产优质高效中高效是核心,一个没有效益的农业将是没有生机而日趋萎缩。高效农业的内涵是什么,高效农业在我国出现有无必然,如何推进高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