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665)
- 2023(11532)
- 2022(9497)
- 2021(8671)
- 2020(7476)
- 2019(16172)
- 2018(16134)
- 2017(31259)
- 2016(17073)
- 2015(18971)
- 2014(19187)
- 2013(19149)
- 2012(17480)
- 2011(15635)
- 2010(16084)
- 2009(15787)
- 2008(16095)
- 2007(15138)
- 2006(13698)
- 2005(12568)
- 学科
- 业(88539)
- 济(72992)
- 经济(72807)
- 企(71514)
- 企业(71514)
- 管理(65900)
- 农(46384)
- 农业(31116)
- 业经(30437)
- 方法(27538)
- 财(27389)
- 制(21175)
- 务(19600)
- 财务(19547)
- 财务管理(19517)
- 企业财务(18488)
- 中国(18276)
- 数学(18135)
- 数学方法(17986)
- 技术(16469)
- 体(16418)
- 策(15734)
- 理论(15409)
- 划(14125)
- 和(13381)
- 体制(13125)
- 贸(12014)
- 贸易(12007)
- 地方(11722)
- 易(11687)
- 机构
- 学院(260928)
- 大学(251323)
- 济(107518)
- 经济(105355)
- 管理(103596)
- 理学(88042)
- 理学院(87208)
- 管理学(86144)
- 管理学院(85648)
- 研究(79837)
- 中国(65008)
- 财(54674)
- 农(54432)
- 京(51663)
- 科学(46084)
- 江(43075)
- 财经(42013)
- 农业(41152)
- 所(39758)
- 业大(38872)
- 经(37728)
- 中心(37281)
- 研究所(35024)
- 范(33617)
- 州(33609)
- 师范(33379)
- 北京(31878)
- 经济学(31140)
- 财经大学(30135)
- 经济管理(29542)
- 基金
- 项目(160599)
- 科学(128406)
- 研究(123998)
- 基金(116746)
- 家(98798)
- 国家(97663)
- 科学基金(85797)
- 社会(82077)
- 社会科(77343)
- 社会科学(77323)
- 省(65965)
- 基金项目(62462)
- 教育(55111)
- 自然(52258)
- 划(52007)
- 编号(51528)
- 自然科(50981)
- 自然科学(50966)
- 自然科学基金(50121)
- 资助(46242)
- 成果(41617)
- 业(37392)
- 制(37263)
- 创(36171)
- 部(36001)
- 发(35591)
- 重点(34983)
- 课题(34793)
- 国家社会(33390)
- 性(32800)
- 期刊
- 济(138472)
- 经济(138472)
- 研究(76682)
- 农(58629)
- 中国(54146)
- 财(46349)
- 管理(40327)
- 农业(39213)
- 科学(35915)
- 学报(35654)
- 业经(29720)
- 大学(28940)
- 学学(27697)
- 融(26641)
- 金融(26641)
- 教育(24433)
- 技术(22393)
- 财经(22137)
- 业(20007)
- 经(19094)
- 问题(18859)
- 经济研究(18083)
- 农村(14854)
- 村(14854)
- 农业经济(14527)
- 版(14439)
- 技术经济(14192)
- 世界(14016)
- 现代(13051)
- 经济问题(13009)
共检索到4030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马存利
农业文化遗产不同于传统的农业遗产,是指历史传承至今的农业技术、农业物种、农业景观与农业文化。农业文化遗产具有复合性、活态性的特点。农业文化遗产旅游具有战略意义,农业文化遗产旅游的保护与农民民生相关。建议完善农业文化遗产旅游立法,规范传统农业文化遗产旅游的开发管理,重视社区参与,保障农民民生,保护农业文化遗产的知识产权。
关键词:
农业 农业文化遗产 旅游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伽红凯 吴嘉玲 卢勇
引导居民实施环境责任行为是推进农业文化遗产旅游地生态文明建设及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和重要推手。基于社会交换理论和刺激—机体—反应理论,构建纳入旅游影响感知和生活质量的居民环境责任行为理论分析框架,选择东部地区浙江湖州桑基鱼塘系统和中部地区湖南新化紫鹊界梯田作为案例地,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实证检验农业文化遗产旅游地居民环境责任行为的影响机制及区域异质性。研究发现:第一,积极旅游影响感知对生活质量和环境责任行为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消极旅游影响感知对生活质量和环境责任行为均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第二,生活质量对环境责任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且在居民积极旅游影响感知和消极旅游影响感知对环境责任行为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第三,基于多群组分析,区域变量在不同群组间的效应存在显著差异,东部地区更为显著。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孙业红 闵庆文 成升魁 钟林生 齐晓波
农业文化遗产是一种新的遗产类型,其概念源自联合国粮农组织2002年启动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项目。目前,关于农业文化遗产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因此,其概念存在一定争议,暂时将其称之为农业文化遗产。本文研究了农业文化遗产作为一种旅游资源的特征。研究发现,农业文化遗产旅游属于一种遗产旅游,从本质上区别于乡村旅游、农业旅游等旅游形式。作为一种旅游资源,农业文化遗产具有特色明显、分布范围广、脆弱性和敏感性高、可参与性强和复合性强的特征,这些特征是农业文化遗产目的地旅游资源开发和管理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农业文化遗产 旅游资源 资源特征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闵庆文 孙业红 成升魁 王旭海
关于农史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农业考古等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成就,而对于农业文化遗产方面的研究则相对薄弱。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了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概念及其动态保护思路。文章从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概念和研究现状入手,提出旅游开发是对其进行动态保护的最有效途径之一。并从农业文化遗产地的聚落属性、社会属性、经济属性、文化属性和生态属性等方面,全面分析了农业文化遗产地的旅游价值,初步设计了三种旅游开发模式,提出了农业文化遗产旅游开发前、开发中和开发后的全方位规划保护需要注意的问题,以期能为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性开发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旅游资源 旅游开发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闵庆文
自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FAO,简称粮农组织)于2002年发起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lobally Important Agricultural Heritage Systems,GIAHS)保护倡议以来,经过20年的发展,GIAHS的概念和保护理念已经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并于2015年被FAO正式列为业务化工作。正是因为农业文化遗产这一新的遗产类型的出现,带动了农业文化遗产及其保护相关学科发展,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农业文化遗产旅游科学研究与产业发展。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刘孝蓉 冯凌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加强农耕文化传承保护,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和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在乡村振兴和未来疫后大众旅游复苏的新时代背景下,农业文化遗产从最初世代相传的农业生产方式转化为遗产旅游核心吸引物,将获得焕发生机的更多机会。建构并推广鲜明的旅游形象是发展农业文化遗产旅游的关键环节之一,也有助于更好地保护利用珍贵的农业文化遗产,使其更好承担起讲好中国乡村故事、树立乡村文化自信、推动乡村振兴的新的历史使命。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进 冷志明 刘建平 肖辉军 尹怡诚 陈勇
农业文化遗产是我国农耕文化的精髓,地方性特征明显,一定程度上能代表区域内农耕文明的发展程度。基于GIS对我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进行研究,分析其空间分布和聚集区域、省域空间分布特征,旨在发现其与旅游耦合性及其响应程度,为区域旅游经济发展提供实证参考。研究表明:(1)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NIAHS)空间分布差异化特征明显,浙江省最多,其次为四川、湖南、云南、江苏、江西和山东等省份。(2)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呈现出南多北少的空间格局。(3)我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在时序空间格局分布上呈现不同特征。2015年以前的批次主要以南方省份为主,主要集中在浙江、江苏、江西、湖南、云南和四川等6个省份。(4)我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与旅游产业发展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刘志华 周泽鲲 张凌云
随着全球信息技术的快速迭代发展,互联网已经日益融入社会生活中,也为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为农业文化遗产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农业文化遗产因涉及要素众多、季节性明显,故成为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瓶颈,现代信息技术可以为摆脱这一困境提供解决方案。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王维艳
地役权作为协调相邻两宗土地供需关系的一项重要物权制度,因其对他人不动产的间接利用之购买/补偿机制,而成为高度契合农业文化遗产旅游利用与保护分析的法理工具。文章基于地役权合同之"利用目的和方法"要件以及地役权内在构造的客观规定性,采用多方法案例法,结合世博元阳哈尼梯田景区案例,建构了哈尼稻作梯田旅游地役权购买/补偿机制概念体系。研究表明:地役权制度对于厘清旅游企业的地役权与补偿义务、社区居民的债权与保护义务,具有一般债权、其他用益物权和相邻关系无可比拟的法理解释力,是现行法律制度框架下"资源有偿使用""谁受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欣 闵庆文 吴殿廷 王旭海
文章探讨了对农业遗产进行旅游开发的特殊性,确定了在保护遗产的使命之下进行旅游开发的方式。文章认为:青田农业遗产旅游是一种综合型的生态旅游,而且以社区旅游的模式来组织旅游活动较合理。最后还提出了具体的开发思路和建议:通过典型生态旅游社区的构建,展示一个世外山村和谐的生产生活方式,让游客在村民生活和自然环境的充分接触中感受生活,营造现代人精神回归的心灵家园。在人与自然和谐系统之下,梳理出景区的旅游产品体系,包括研修教育、山村风情体验、乡土娱乐、山水休闲和文艺部落休闲等5个主要部分。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王英 孙业红 苏莹莹 焦雯珺
旅游解说是实现旅游目的地与游客之间有效沟通的桥梁,发现和挖掘解说资源是旅游目的地解说系统建设的基础性工作。社区居民是农业文化遗产的创造者和传承者,对遗产地历史文化及旅游资源最为了解。鉴于此,文章运用欣赏式探询研究方法,从遗产地社区参与的角度探究浙江青田稻鱼共生系统核心保护区龙现村社区居民认知的旅游解说资源以及当地社区可参与旅游解说的途径。研究建立了以主体旅游解说资源和辅助旅游解说资源为主要内容的农业文化遗产旅游解说资源体系,并以龙现村实地调研获取的第一手数据为基础,进行了实证分析与可视化空间分析与展示;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遗产地社区参与旅游解说的相关途径。分析发现,农业文化遗产社区认知中的解说资源更具象化,多与社区居民自身生产生活息息相关;龙现村解说资源的空间分布以村庄内聚集式分布和村庄周边块状分布为主,集聚程度从居民居住地向村外梯度递减。这为旅游解说资源研究提供了新视角,为深入挖掘农业文化遗产的独特价值,建立和完善农业文化遗产解说体系奠定基础。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王昱之 陈文茜
扎尕那农、林、牧循环复合生产体系于2013年被评为首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同时该地的旅游业正处于蓬勃发展的初期阶段。与之相伴的是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的矛盾和问题也在不断出现。在此以解决矛盾和问题为目的,以探析农业文化遗产旅游资源为基础,进行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之间关系的探究,并做出总结。
关键词:
农业文化遗产 旅游发展 旅游资源 扎尕那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卢世菊 周泽芳
近年来,基于农业文化遗产这种独特资源的开发,农业文化遗产旅游迅速发展,吸引了研究者的关注。该文从中国知网、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筛选出530篇国内外关于农业文化遗产旅游研究文献作为原始数据,应用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绘制出相应的科学知识图谱。从研究机构、研究作者、研究热点与研究前沿等方面,对农业文化遗产旅游研究进展进行文献计量分析。研究结论表明:1)从2006至2021年,国内外农业文化遗产旅游研究的发文量皆呈现整体向前推进的态势。2)国外研究机构以高校为主,同一国家内的机构合作紧密;国内研究机构集中于北京、南京所在的科研机构和各大高校,同一地域范围内的机构间合作紧密,以闵庆文、孙业红等为首的核心作者及其引领的团队取得的成果丰硕。3)在已有研究内容上,国外研究主要聚焦于乡村发展和遗产地农产品上;国内研究则集中于农业文化遗产旅游资源价值评价、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旅游开发等方面。4)国外前沿研究以亚太地区为主战地,集中于遗产地产品品牌与旅游联动等方面;国内前沿研究集中在农业文化遗产旅游社区参与、发展与动态保护、开发对策等方面。对比借鉴国外研究,今后应进一步拓宽研究视野,采用多学科、跨学科的研究思路;应进一步拓展研究内容,重点关注农业文化遗产旅游可持续旅游发展的体制机制、动态保护以及少数民族地区农业文化遗产旅游等方面的研究;应加强定量研究和信息技术的应用,开展多技术下的研究合作,使研究更具科学性和客观性。
关键词:
农业文化遗产旅游 可视化分析 研究综述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振民 邹宏霞 易倩倩 周琴
文章构建了梯田农业文化遗产旅游资源潜力评估体系和市场吸引力—承载力评估模型,并以湖南紫鹊界梯田为例,通过专家和游客问卷调查与评估打分得出其旅游资源潜力级别为:市场吸引力高,承载力中高,适合旅游开发。同时也发现其存在着资源较单一、资源内涵挖掘不够深入、农耕体验活动少、可进入性差、旅游服务配套设施不够完善、社区参与性不强、知名度有待提高等问题。本研究可为紫鹊界及其它梯田农业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提供参考。
关键词:
农业文化遗产 旅游资源 评估 紫鹊界梯田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王昱之 陈文茜
扎尕那农、林、牧循环复合生产体系于2013年被评为首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同时该地的旅游业正处于蓬勃发展的初期阶段。与之相伴的是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的矛盾和问题也在不断出现。在此以解决矛盾和问题为目的,以探析农业文化遗产旅游资源为基础,进行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之间关系的探究,并做出总结。
关键词:
农业文化遗产 旅游发展 旅游资源 扎尕那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