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464)
2023(14503)
2022(11804)
2021(11133)
2020(9270)
2019(20905)
2018(20337)
2017(39965)
2016(21355)
2015(23991)
2014(23758)
2013(23699)
2012(21993)
2011(19874)
2010(20435)
2009(19717)
2008(20041)
2007(18425)
2006(16862)
2005(15703)
作者
(59254)
(49500)
(49264)
(47005)
(31610)
(23611)
(22294)
(19080)
(18981)
(17893)
(17054)
(16588)
(16178)
(15698)
(15579)
(15066)
(14543)
(14276)
(14269)
(14014)
(12351)
(12096)
(12017)
(11508)
(11258)
(11134)
(10963)
(10949)
(9910)
(9853)
学科
(96738)
经济(96609)
(94639)
(75013)
企业(75013)
管理(73283)
(47606)
方法(38684)
业经(31722)
农业(31423)
(30562)
中国(30403)
数学(30253)
数学方法(29924)
(25010)
(20747)
(20598)
贸易(20585)
(20507)
财务(20478)
财务管理(20444)
(20157)
企业财务(19307)
(19219)
银行(19217)
(18457)
技术(18047)
(17333)
(16505)
金融(16504)
机构
学院(317406)
大学(312152)
(147511)
经济(144924)
管理(127421)
理学(107309)
理学院(106360)
研究(105616)
管理学(105181)
管理学院(104572)
中国(91646)
(71795)
(64909)
(56008)
科学(55893)
财经(55503)
(52119)
(50375)
(49766)
中心(49062)
研究所(45957)
经济学(45363)
农业(42163)
北京(41736)
业大(41623)
经济学院(40746)
财经大学(40492)
(39205)
(38748)
师范(38558)
基金
项目(192365)
科学(155491)
研究(149987)
基金(143368)
(120995)
国家(119746)
科学基金(105094)
社会(101293)
社会科(95792)
社会科学(95769)
基金项目(73801)
(72838)
教育(66825)
自然(62550)
自然科(61167)
自然科学(61155)
编号(61025)
自然科学基金(60155)
(60069)
资助(58716)
成果(50402)
(45378)
国家社会(42649)
(42501)
重点(42187)
(42134)
课题(41104)
(40189)
(40034)
教育部(39917)
期刊
(177250)
经济(177250)
研究(106109)
中国(65596)
(58409)
(57582)
管理(50080)
(43489)
金融(43489)
科学(40770)
农业(39005)
学报(38154)
业经(32470)
大学(31566)
学学(29754)
财经(29377)
教育(29261)
技术(27297)
经济研究(27157)
(25353)
问题(23705)
(20594)
(19916)
世界(19336)
技术经济(18476)
国际(17436)
农村(15982)
(15982)
现代(15726)
经济问题(15511)
共检索到5068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全世文  
本文从国家利益和国家战略出发构建了一个三层分析框架,用来阐释后发国家农业发展和政策演进的一般规律。农业对国家利益的核心贡献包括三类:为工业提供原始积累、粮食安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三类贡献发生阶段性变化的规律构成了农业政策演进的内在逻辑。中国农业政策演进历程的特殊性在于,粮食安全贡献的重要性并未随着工业化的推进而下降,在工农关系进入转折期以后甚至还存在上升趋势。由此,中国在进入以工补农阶段将近20年后的今天同时面临着“农业不强”和“农民不富”的双重难题。当前中国农业转型的方向是在保证粮食安全和农村社会稳定的前提下实现组织形式由小农经营向适度规模经营转变。转型过程中的关键问题是粮食安全的战略定位和适度规模经营的实现方式。转型面临的潜在风险是资本快速向农业生产环节渗透导致小农户的分化加剧。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青  钱再见  
农业问题历来是党和国家公共政策制定的重点领域。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农业政策文本进行考察,可以清晰地描绘农业政策变迁的政策图谱。基于政策文本的量化研究方法,运用文本分析工具Nvivo 11和Rost Content Mining 6.0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层面颁布的669份农业政策进行量化研究,探析农业政策变迁的注意力分布与阶段性特征。通过对农业政策变迁四个阶段的总体趋势、高频议题和注意力分布进行描述性统计和文本分析后发现,农业政策变迁蕴含着以下深层逻辑:国家与农民利益的不断调整,政府主导下的渐进式变迁,以及政策环境、理念和政策主体的合力推进。基于对当代中国农业政策变迁注意力分布及其逻辑的初步阐释,为农业发展乃至乡村振兴的理论与实践提供政策变迁视角的知识积累。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青  钱再见  
农业问题历来是党和国家公共政策制定的重点领域。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农业政策文本进行考察,可以清晰地描绘农业政策变迁的政策图谱。基于政策文本的量化研究方法,运用文本分析工具Nvivo 11和Rost Content Mining 6.0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层面颁布的669份农业政策进行量化研究,探析农业政策变迁的注意力分布与阶段性特征。通过对农业政策变迁四个阶段的总体趋势、高频议题和注意力分布进行描述性统计和文本分析后发现,农业政策变迁蕴含着以下深层逻辑:国家与农民利益的不断调整,政府主导下的渐进式变迁,以及政策环境、理念和政策主体的合力推进。基于对当代中国农业政策变迁注意力分布及其逻辑的初步阐释,为农业发展乃至乡村振兴的理论与实践提供政策变迁视角的知识积累。
[期刊] 第三届中国软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  [作者] 蔡军  奚国泉  
随着我国加入WTO的日益临近,中国农业将与全球经济溶于一体。面对国内外农产品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国政府应明确农业的政策目标,一是提高农民收入,二是稳定基本农业生产。针对以上政策目标,提出中国农业政策调整重点是农业经济发展引导政策、农业利益保护政策和农业要素调控政策。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曹峥林  王钊  
随着分工深化和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农业服务外包作为一种新型农业经营模式产生并快速发展。本文在分析农业服务外包的演进轨迹及其特征的基础上,揭示其理论内涵、演进逻辑和未来取向。研究认为农业服务外包具备分工内涵要义和合约变革本质,并遵循立足产权分割与技术可分的分工深化和基于技术进步与要素流动的资源配置两个演进逻辑。农业服务外包演进的可能方向是,服务外包内容将覆盖全产业链、服务外包组织将走向一体化、服务外包模式趋向平台化。政府应当妥善处理好市场调节与政府干预的关系,为农业服务外包的健康发展营造良好发展条件、引导供需有效衔接并构建长效运行机制。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邱波  朱一鸿  郑龙龙  
农业巨灾风险分散机制缺失已经成为当前制约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关键因素,而巨灾风险基金作为农业巨灾保险的核心制度,是农业保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备受重视并已试点实践的农业巨灾补偿方式之一。本文从理论上阐述了农业巨灾风险基金应有的理论属性和制度特征,从制度演变角度探讨了我国推行农业巨灾风险基金制度的基本逻辑,并提出了设立我国农业巨灾基金制度的政策建议。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胡敏华  
改革开放以来 ,在中国农业领域兴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农业新合作化热潮。与传统的合作化运动相比 ,农业新合作化在很多方面都具有特定的本质内涵。作为市场经济的产物 ,中国农业的新合作化对提升中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建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和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增加农民收入和实现农村全面小康的战略目标以及促进农村的政治民主制度的建立等方面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本文研究正是基于这一初衷。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鲁德银  雷海章  
农业支持符合WTO规则,有更有效弥补市场机制的缺陷,促进市场农业的发展。农业保护的负面效应大于正面效应。农业支持正在成为世界农业的主流政策。新世纪的中国农业迫切需要农业支持,农业支持应当是中国农业主导性的政策。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李成贵  
In recent years,presures and challenges come from agriculture and tbe Chinese goverment pays great attention to agriculture unprecedentedly and concrct measures have been made to support and promote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But most policy measures have been either shelved or twisted in the course...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孙振远  
农业政策全球性调整与中国农业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孙振远90年代粮食、营养、环境问题再次受到国际社会重视,世界各国再度把农业发展放到优先地位,在农业政策的调整中显现出区域化和全球化的两种趋势。这在客观上对我国农业发展提出挑战。一、90年代...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成贵  
中国农业发展与农业政策选择李成贵以增加农产品有效供给和提高农民收人为目标的中国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受到诸多障碍性因素的制约。从表层看,农业问题首先是来自资源约束,农地供给的低弹性和不断加剧的人口压力,给农业发展构成了持续性挑战。但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宏观...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宗义湘  李先德  
本文运用OECD政策评价方法对我国1994-2003年农业支持水平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我国农业支持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20世纪90年代后期农业基础设施投资的大量增加、粮食保护价收购政策的实施使得农业生产者支持水平从2000年起由负值向正值转变。但是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农业支持水平依然很低,政府应进一步加强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力度。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郝冰  
随着科技发展、国际形势变化和经济理论深化,美国政府不断修正农业支持政策,始终以矫正市场扭曲、促进农业发展和保障农民收入为指导思想,符合政府管制理论揭示的规律。从美国政府实施农业支持政策的实践来看,即使信息偏在、政策滞后和政府俘获会导致一定的效率损失,但是由于农业具有显著的正外部性,政府仍然必须实施适当的农业支持政策。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雷坤洪   梁亚文   马睿泽   阮俊虎  
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是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重要途径。本文在梳理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逻辑的基础上,采用2000—2022年31个省份面板数据从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的基础设施条件、主体和环境及服务成效三个维度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测度指标体系。综合运用熵值法、泰尔指数、Kernel密度估计、标准差椭圆等分析方法对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发展水平、区域差异、时空演变特征进行探讨。研究发现,中国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逐年上升,整体呈现“东高西低,南低北高”空间分布格局;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区域差异整体呈缩小趋势,地区内差异是总体差异主要来源,东部地区和粮食主产区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存在明显地区优势;区域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差距逐渐扩大,极化现象逐年减弱,逐步呈现区域梯度演变格局;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呈现显著空间正相关性,东部地区多表现为高—高和低—高型集聚,西部地区多为低—低型集聚,存在“高水平发展极”与“低水平发展陷阱”并存的分异规律。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冯丹萌  许天成  
中国自古以来就注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强调发展的可持续性,并将其贯彻到农业生产实践中。大力推动当代中国农业的绿色发展既是不忘初心,更是继续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主要抓手之一。按其发展历史和现实路径及其思想演变过程,可以将其分为无意识自发期、萌芽期、初步试水期、强烈环保意识和清晰可持续发展思想指引下的自觉调整转变期。经济因素对农业的渗透,促使绿色发展从道德和文化规范驱动的自省,转为经济利益驱动的自觉。坚持和加强绿色发展,将保护和构建中国发展的长期基础,更是维护社会稳定和推进国家治理能力建设的重要一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