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420)
2023(6523)
2022(5343)
2021(4904)
2020(4001)
2019(9099)
2018(8875)
2017(16611)
2016(8587)
2015(10051)
2014(9919)
2013(10227)
2012(10074)
2011(9748)
2010(9746)
2009(9405)
2008(9114)
2007(8221)
2006(7735)
2005(7337)
作者
(26060)
(21965)
(21766)
(20984)
(14208)
(10301)
(9770)
(8471)
(8441)
(7982)
(7679)
(7292)
(7217)
(7103)
(7032)
(6748)
(6450)
(6341)
(6185)
(5812)
(5538)
(5214)
(5195)
(5124)
(5081)
(4973)
(4614)
(4340)
(4268)
(4265)
学科
(68086)
经济(68039)
管理(22975)
方法(21688)
数学(19356)
数学方法(19300)
(18525)
中国(17493)
地方(15602)
(13891)
企业(13891)
地方经济(12113)
(11407)
贸易(11399)
(11096)
(11086)
(10905)
业经(10821)
(9230)
(8825)
(8824)
金融(8823)
环境(8794)
(8182)
银行(8182)
(8039)
(7999)
关系(7851)
(7580)
经济学(7408)
机构
大学(149279)
学院(144819)
(82147)
经济(81092)
研究(59129)
管理(49925)
中国(46104)
理学(41787)
理学院(41267)
管理学(40911)
管理学院(40614)
(34751)
(31800)
科学(30089)
(29552)
经济学(29058)
财经(27971)
研究所(26547)
经济学院(25892)
(25547)
中心(24143)
北京(21239)
财经大学(20643)
(20181)
(20121)
(19646)
师范(19573)
科学院(18551)
社会(17953)
(17158)
基金
项目(85106)
科学(68535)
基金(65616)
研究(64855)
(56413)
国家(56021)
科学基金(47355)
社会(47066)
社会科(44872)
社会科学(44862)
基金项目(32910)
教育(28424)
(28044)
资助(27684)
自然(25863)
自然科(25259)
自然科学(25252)
自然科学基金(24847)
(24588)
编号(22913)
国家社会(21814)
中国(21468)
(21342)
(20166)
成果(20070)
重点(19479)
教育部(19086)
(18656)
经济(18508)
人文(17897)
期刊
(98111)
经济(98111)
研究(55708)
中国(27730)
(25588)
管理(20875)
科学(19509)
学报(19000)
经济研究(17725)
财经(17047)
(16200)
大学(15285)
(15167)
金融(15167)
(15040)
学学(14298)
问题(13461)
(13103)
世界(12319)
国际(11942)
技术(11634)
教育(11353)
农业(11085)
业经(10896)
技术经济(9686)
经济问题(8225)
统计(8213)
改革(6951)
(6951)
经济管理(6833)
共检索到2365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陈岩  
通过网络进行知识的生产和非知识经济品商务运行的新经济,具有网络化、 知识化、数字化等特点。这种新经济正在成为推动美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并造就了一个 网上的世界经济,使世界经济在“创造性破坏”与“创造性替代、转化”的两种过程中进行 重组、分化和蜕变,因此,新经济正在为世界各国增加新的发展机遇和新的风险。目前,世 界经济已接近康德拉季耶夫长波的上升期,这为中国现代化升级——知识化、网络化、数字 化和全球化,创造了条件,诸如中国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建设、城市化、农业高效率化、再 重工业化、第三产业化、知识网络数字化、统一大市场化及消费水平的提高等,都在强化着 “中国机会”。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鑫罡  
中央决定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同西部大开发相提并论,东北的战略意义再度凸显。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目标是把东北建成中国乃至世界的装备制造、重化工业和原料工业基地,东北将成为继“珠三角”、“长三角”、“京三角”之后中国内地经济增长第四极,并将开创一个“新东北时代”。而振兴东北还有艰巨和复杂性,它远不是从一张白纸开始。转型中诸多问题,在东北都是需要破解的绳结。哪些问题该解则解,哪些问题当断则断,这考验着变革者的能力和勇气。但,一个优良的市场和信用环境,让远者来,近者悦,对于东北的复兴至关重要。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崔巍  
经济增长理论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理论反映,源于斯密和李嘉图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派,是二战后在发达国家广泛流行的经济理论,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及模型的建立强调科学技术进步、人力资本积累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但是,发达国家经济学家自身存在的认识论缺陷使其不可能科学完整的建立经济增长理论及模型,因此必须遵循马克思的方法论从理论为实际的反映入手建立科学模型,并以此指导中国社会经济技术实践,特别是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实践。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徐庆  
论中国经济的四元结构徐庆(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一、对多元经济结构部门概念的重新认识经济发展的目标是同质化,即各主要国民经济部门的现代化。它要求尽快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并且扫除体制障碍。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发展中国家各国应当根据自身的生产要素现状、市场规...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积极的财政政策与中国经济增长效应分析”课题组  
本文对中国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分别分析了投资、消费和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结果表明,近几年我国经济增长主要靠内需推动,其中消费的贡献最大,其次是投资。目前积极财政政策暂时还难以退出,需要做的工作是转换模式,扩大内涵,使其更好地发挥作用。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马晓河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从1978年到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6%,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不足200美元增加到1 700美元,城市化水平从17.9%上升到43%,国家财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农村贫困发生率由30.7%迅速下降到2.5%。面对这巨大的经济成就,国内外许多专家试图作出解释,其中有些人士认为,中国经济增长的统计数据有捏造成分,是一种假象,存在巨大的泡沫,在泡沫破灭后会很快出现长期下滑。真是这样吗?凡是到过中国的任何外国人看看从南到北、从东到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王艳  
传统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已经不能适应和指导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和完善引致的制度变迁与社会转型的实践,必须进行理论观点、体系框架和研究方法上的创新。与时俱进,创建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国经济学成为我们的紧迫任务。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林卫斌  陈彬  蒋松荣  
中国过去30多年特别是新世纪以来10余年高速的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消耗大量能源资源的基础上,并由此引发了严重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由于面临日趋严峻的资源支撑力瓶颈和环境承载力约束,能源、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亟需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能源环境视角看,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在于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实现经济的绿色增长。本文运用DEA方法构建一个经济增长的绿色指数以定量地衡量经济增长方式,结果表明中国经济增长的绿色指数为0.103,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现有的高耗能、高污染的增长方式从根本上是由当前的能源定价机制和能源价格体系决定的,能源...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张晓通  王宏禹  赵柯  
中国近年来并未因经济实力的上升而在对外关系中处于明显的优势地位,反而在国际政治中受到越来越大的压力,"实力上升"和"处境变差"成为了中国经济外交实践中愈加尖锐的矛盾。这主要在于中国的经济实力尚未充分利用,没有转化为对外关系中的实际影响力。经济实力运用过程中的国内损耗和实力资源跨部门流动受阻是造成这一困境的根源。因此,只有明确国家利益,综合运用大战略和策略,加强内部协调和对外战略机制建设,经济实力才可能得以有效运用和发挥。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军  范子英  
自20世纪70年末代以来的40年,中国的经济增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主要归因于改革开放。不过,大多数的研究者都将改革视为一个连续的过程。本文通过一系列的梳理和回顾,区分了改革的两个阶段,发现改革与经济增长的模式在1994年之后发生了显著转变——从一个自下而上的微观改革不断引发宏观高度波动的阶段转变为宏观的结构改革实现"高增长、低通胀"的阶段,并持续超过十年之久。本文从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的视角对这种转变进行了解释,发现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是中央和地方政府走向激励兼容的根本因素,这意味着在中国的体制之下,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依然是结构改革的核心。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邱士杰  
马克思主义以研究资本主义经济的《资本论》为理论经典,但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在1949年以前形成的主流共识认为中国社会性质不属于资本主义。经典与共识的矛盾推动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的进程,而王亚南在"民族形式"口号和《资本论》体系的启发下撰写的《中国经济原论》是化解矛盾的代表作。虽然王亚南与民国时期经济学界的互动使《中国经济原论》经历了漫长的撰写和改写,却也帮助他不断提炼与反思《中国经济原论》的研究方法,进而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和他个人的思想历程留下重要一页。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刘霞辉  
中国经济是否能保持中长期的持续快速增长 ,本文在作者提出的经济增长模型的基础上 ,给出了肯定答案。该模型的基本结论是 ,一个经济体的长期增长进程分为加速和减速增长两个阶段 ,加速增长阶段表现为快速工业化和过去利用效率过低的农村劳动力大规模城市化。目前的中国尚处于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 ,即加速经济增长时期 ,而且这一过程还要维持相当长的时间。所以从中长期看 ,中国经济还会保持快速增长。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丁文锋  
我国经济学方法论研究滞后,亟需发展。其主要问题是:片面倚重抽象法与轻视抽象法的倾向并存;轻视实证法与简单运用实证法的倾向并存;轻视数学方法与滥用数学方法的倾向并存。这些问题与研究目的上的功利主义(进而表现为功利主义与价值偏执并存)、思维方式上的简单化倾向(进而表现为简单否定与照搬照抄并存)、价值观念上的官本位思想(主要表现为轻视理性思维和轻视科学方法的观念)密切相关,且有着“言行不一”、“东方民族思维方式”、“封建等级专制政治体制”等深刻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刘树成  
一、中国经济当前所处的位置:一个新的景气上升期的开端当前,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的变化,成为国内外各界关注的一大热点。首先,我们对我国这一轮8年的经济增长率波动(1991—1998年)和未来中短期内(比如说8年左右)经济的总体速度格局作一...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殷德生  
纵观经济学在中国的历史变迁, 理论创新才是中国经济学的灵魂, 实现中国经济学的现代化, 必须解决中国经济学的本土化、国际化和规范化问题。本文认为, 中国经济学研究应从本土问题着手, 而其走向国际化的突破口在于将中国制度分析与经济发展有机融合, 重构发展经济学。同时中国经济学要求建立一个良性的理论创新、接受、修正、摒弃的规范化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