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748)
2023(2575)
2022(2116)
2021(2082)
2020(1568)
2019(3713)
2018(3534)
2017(6199)
2016(3680)
2015(4581)
2014(4888)
2013(4366)
2012(4219)
2011(3996)
2010(4359)
2009(4021)
2008(4157)
2007(4060)
2006(3625)
2005(3466)
作者
(10980)
(9202)
(8970)
(8764)
(5880)
(4444)
(4140)
(3564)
(3540)
(3438)
(3168)
(3122)
(2975)
(2960)
(2911)
(2795)
(2716)
(2705)
(2690)
(2612)
(2567)
(2311)
(2255)
(2223)
(2096)
(2081)
(2076)
(2074)
(1933)
(1845)
学科
(13997)
经济(13975)
理论(9730)
教学(9700)
管理(9438)
(8139)
企业(8139)
(8113)
学法(5931)
教学法(5931)
教育(5791)
(5430)
方法(5423)
学理(4147)
学理论(4147)
中国(4103)
业经(3914)
(3384)
(3359)
数学(3088)
(3005)
数学方法(2879)
(2680)
(2604)
金融(2603)
(2523)
(2465)
银行(2465)
组织(2457)
(2413)
机构
大学(65426)
学院(64528)
(20895)
经济(20277)
研究(18891)
管理(18480)
理学(15383)
理学院(15130)
管理学(14655)
管理学院(14528)
(14069)
(14035)
师范(13958)
中国(12557)
(12133)
科学(11381)
师范大学(11245)
教育(11112)
(10655)
(9599)
财经(9569)
北京(9161)
职业(9090)
(8981)
技术(8913)
研究所(8555)
(8502)
中心(7825)
(7477)
经济学(7076)
基金
项目(32968)
研究(29220)
科学(24718)
基金(20537)
教育(17690)
(16747)
国家(16522)
社会(15773)
社会科(14712)
社会科学(14707)
科学基金(13893)
编号(13882)
(13808)
成果(13355)
(11359)
课题(11217)
基金项目(10161)
(10059)
资助(8516)
项目编号(8221)
重点(8087)
(8048)
规划(7976)
大学(7801)
(7754)
自然(7387)
教育部(7271)
自然科(7201)
自然科学(7199)
自然科学基金(7082)
期刊
(27736)
经济(27736)
教育(24942)
研究(24395)
中国(16064)
(11074)
学报(9238)
技术(8976)
管理(8470)
大学(7640)
科学(7582)
职业(7116)
财经(6925)
学学(6511)
(6101)
(4866)
技术教育(4600)
职业技术(4600)
职业技术教育(4600)
图书(4388)
(4023)
论坛(4023)
问题(3851)
(3849)
金融(3849)
经济研究(3715)
书馆(3389)
图书馆(3389)
业经(3182)
(3182)
共检索到1023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张良  
当代认知理论的发展实现了范式变革,由信息加工理论、联结主义等完全抵制、摒弃身体参与的传统认知理论,逐步转向为将认知的发生看作是身体、心智以及环境三者构成认知系统的自组织生成与涌现。具身认知理论对课程与教学的意蕴至少体现在三个层面:引发对课程本质观的反思、提供重建教学实践的契机以及呼吁课程与教学整合的价值诉求。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袁德润  
身体是个体生命活动与个体发展的载体。在身心二元的认识框架中,青少年教育与发展的"离身"状态给他们的人格发展、社会互动能力培养、情感与道德发展带来负面影响;让身体回归青少年的教育和成长过程,发挥具身活动在青少年认知、情感、道德发展中的教育意蕴,已成为当代哲学、心理学、教育学研究者的共识。青少年的身体蕴涵着健康、美学、认知、情感、道德、生命教育的价值,在以锻炼实践能力、拓展生命体验为主要目标的校外教育活动设计中,选择群体性的、真实任务定向的、最大程度运用肢体力量的活动,并在活动的组织与管理过程中实施"弱控制"原则,可以达成身体在活动中的教育之力和发展之能。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宋耀武  崔佳  
具身认知把身体由学习的"边缘"提升到了"中心"地位,将身体从"知识载体"的隐喻转向"身心交互"的现实。根据具身认知的观点,具身学习是基于身体感知的认知建构过程,既包括学习者基于自我身体感知的自我学习建构过程,也包括学习者之间交互学习建构的过程。其中,前者表征了身体与认知的学习价值,并展示了个体体验和反思的中介作用;后者表征了不同学习者之间的互动价值,并展示了观察、模拟、对话等身体参与的交互方式的推动作用。两过程均依托具身学习环境而进行,既根植于环境,也会受到环境的反作用。学习设计也据此产生了具身范式转型,教师应有意识地进行心身统一的具身动作设计、结构化的反思设计和交互性的具身环境设计。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宋岭  
杜威虽不曾卷入具身认知的潮流之中,但其许多思想却蕴含着具身化的意蕴,也影响了近年来具身认知理论的发展。杜威的哲学建立在对种种二元论批判的基础上,从对身心、心物二元论的反思,到强调认知的具身性、延展性和行动品格的身心融合认识论,再到主体与自然和社会的联结以及自身经验的连续性等理念,都与具身认知的核心观念“认知是大脑、身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具有内在的一致性。而且他在教育中强调“做中学”“实验探究”、儿童经验与课程的联结、学校教育与社会及儿童生活的联结等思想,与其哲学和心理学理论是贯通的,对整全的身心参与、课程融合、课程过程还原以及回归生活世界等具身化的教育实践具有很大的启发意义。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丁镜  
具身认知是心理学中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蕴涵着丰富的教育教学意蕴,为观照审视开放教育本科法学专业的教学提供了新的理论与视角。运用具身认知理论优化开放教育本科法学专业教学是有效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更好体现因材施教原则、切实解决教学存在问题的需要,应该选择教学环境匹配化、理论教学具身化、实践教学规范化的路径。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潘新民  
从知识形成角度,当前知识观上流行一种"知识建构论"。反映在学校教学中,与之紧密相联的知识获得观,随即强调知识不具有传授性,只有通过建构式学习,学生才能获得知识。细究此说法,显然与长期教学实践探索出来的教学规律不相符。分析这种学习观的出现,其理论根源就在于过分肯定了"知识建构论"的教学意蕴,而忽视了"知识建构论"自身固有的理论局限性。坚持以辩证唯物认识论为指导,反思"知识建构论",则有益于重新认识知识形成和获得的机制。反映在学校教学中,则有助于澄清对知识传授的误解,以及认清知识传授与学生建构式学习观念之间相得益彰的教学意蕴。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宋岭  
具身思潮波及哲学、心理学、脑科学、神经科学和社会学甚至人工智能等领域,教育学界也纷纷借力具身认知,但除借鉴与引进之外,还要看到教育中本身存在的具身逻辑,从教学的实践及其历史脉络中分析具身化教学思想产生的理路。具身认知的发展恰好符合现在教育中一直遵循的发展逻辑。从心智至上到身体回归的教学改革,从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纷争到互动建构式学习的提倡,都蕴含着逐渐摆脱单一知识授受、心智训练而走向具身化教与学的内在逻辑。基于以往忽视身体参与与情感体验的教学实践和历史,在教育框架中具身化教学的发展应该是逐渐突出身体、情感和环境在教学和学习中重要作用的过程。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刘丽红  卢红  
实践取向作为当前教师教育课程的核心理念之一,为我国教师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深刻领会实践取向教师教育课程的价值内涵是建设与实施好教师教育课程的重要前提。结合当代认知科学的具身转向,审视实践取向职前教师教育课程,其全新价值与意义在于,转换视角理解实践取向教师教育课程的价值内涵,以具身心理模拟促进理论知识理解,以复杂情境参与发展实践智慧,以具身情知交融培育职业情感,全面提升教师教育质量。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龚雯  贾俊良  刘华刚  
基于具身认知的学习情境,以认知过程中的"身心合一"为设计指导思想,从动态调整能力、情感培养能力两个维度展开,突出情感要素在认知中的"构造"作用,强调学习情境对学习者状况和职业工作任务实际需求的动态调整性。学习情境情感功能设计和实施以激发学习兴趣为起点,以问题引导学习过程,以角色扮演调整学习者心态,最终使学习者在职业认同感的支持下,实现知识构建;学习情境动态调整功能的设计,遵循与学习者心智发展水平匹配和以问题产生背景引领知识迁移路径的改变两条主线。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马欣悦  
具身认知是是指身体在认知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通过身体的体验及其活动方式形成相应的认知。具身认知理论在职业教育教学中包含使知识现实化、生动化、动态化的涵义,它具有具身性、情境性和生成性等特点。具身认知视角下的职业教育教学应扎根环境、在课堂上构建现实场景及在学习中促进师生对话等。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陈兴冶  李曼  
具身认知理论强调身体融于环境并作用于认知过程。近年来,这一观点已成为学习科学研究热点,并引起了一线教师的关注。结合国内外学者具身认知理论研究成果,依据信息技术"感知—抽象—计算"的学科特点,本研究建构了由具身学习、教学活动、教学内容、环境和技术五部分组成的学科教学设计模型和"教学准备—教学实施—反思与评价"迭代循环的教学实施模型,并以此为基础开展了学科教学案例研究。研究发现,基于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两个模型,通过具身学习环境的构建及具身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可以明显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课堂参与度和参与水平,有效提升学习效果,进而促进元认知的发展。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乔为  
具身认知是认知科学的发展方向,近来成为诠释高效学习机理的新视角。作为职业教育指导思想的"从做中学",在具身认知视角下被赋予新的意义。分析提出"从做中学"的历史背景,梳理实用主义理论脉络,在杜威教育哲学的经验概念中可以发现具身意识;对技能性知识研究而构建的体知合一认识论,强调身体与心灵的融合,是解释为什么要"从做中学"的理论基础;根据具身学习特点,通过技术的具身来建构具身学习环境,利用具身技术的使能作用创造学习者身体在场体验,是实施"从做中学"的最佳路径。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三福  李瑞群  
《学记》中的教学之"时"指的是教者把握关键时机进行施教。它蕴含"兴"之时、"发"之时、"答"之"时"的丰富教学意蕴,具有必然性与偶发性、易逝性和重复性、多向性与差异性的本质特征,为现代教学提供新的视角和启示。为此,教者应精心创设施教之"兴"、敏锐捕捉施教之"发"、机智转化施教之"答"来促进《学记》中"时"的有效实现。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三福  李瑞群  
《学记》中的教学之"时"指的是教者把握关键时机进行施教。它蕴含"兴"之时、"发"之时、"答"之"时"的丰富教学意蕴,具有必然性与偶发性、易逝性和重复性、多向性与差异性的本质特征,为现代教学提供新的视角和启示。为此,教者应精心创设施教之"兴"、敏锐捕捉施教之"发"、机智转化施教之"答"来促进《学记》中"时"的有效实现。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刘海萍  
认知发展是个体发展的重要方面,具身认知理论将人的生理状态和心理状态关联起来,主张人的身体经验对认知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学校管理的方方面面都涉及到对学生的身体管理,本文从具身认知理论的视角出发,基于"身体"的角度探讨了学校管理的改进问题,提出了具身认知理论对学校管理的一些启示,包括在教学管理中克服反身性,理解学生身体自由;强化学校"身体-认知"功能,弱化"身体-规训"功能;重视学生生成理解,注重管理情境的生成性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