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364)
- 2023(4706)
- 2022(3613)
- 2021(3447)
- 2020(2818)
- 2019(6222)
- 2018(6108)
- 2017(10337)
- 2016(6329)
- 2015(7478)
- 2014(7447)
- 2013(6834)
- 2012(6497)
- 2011(6012)
- 2010(6290)
- 2009(5719)
- 2008(5795)
- 2007(5837)
- 2006(5296)
- 2005(4541)
- 学科
- 济(20332)
- 经济(20303)
- 管理(17643)
- 业(11666)
- 中国(10025)
- 企(10022)
- 企业(10022)
- 教育(8745)
- 地方(7103)
- 理论(6845)
- 财(6654)
- 农(6418)
- 业经(6018)
- 学(5580)
- 方法(5553)
- 制(5246)
- 教学(4824)
- 农业(4247)
- 工作(4222)
- 和(4108)
- 银(4041)
- 银行(4039)
- 融(3958)
- 金融(3957)
- 行(3879)
- 财政(3722)
- 发(3590)
- 家(3586)
- 数学(3580)
- 数学方法(3516)
- 机构
- 大学(90759)
- 学院(84984)
- 研究(29809)
- 济(28165)
- 经济(27260)
- 管理(26956)
- 理学(21879)
- 中国(21785)
- 理学院(21494)
- 管理学(20832)
- 管理学院(20662)
- 京(20307)
- 科学(17802)
- 财(17329)
- 范(17000)
- 师范(16909)
- 江(15604)
- 所(14602)
- 教育(14063)
- 中心(13429)
- 师范大学(13298)
- 北京(13237)
- 研究所(12766)
- 州(12581)
- 财经(12331)
- 农(12201)
- 经(11108)
- 业大(10845)
- 院(10763)
- 技术(10067)
- 基金
- 项目(49830)
- 研究(42156)
- 科学(38824)
- 基金(32689)
- 家(27127)
- 国家(26794)
- 社会(25383)
- 社会科(23677)
- 社会科学(23670)
- 科学基金(22764)
- 教育(22424)
- 省(21083)
- 编号(18421)
- 成果(18157)
- 划(17533)
- 基金项目(16608)
- 课题(15254)
- 年(13047)
- 资助(12726)
- 自然(12290)
- 大学(12032)
- 自然科(11990)
- 自然科学(11988)
- 重点(11790)
- 自然科学基金(11757)
- 项目编号(11372)
- 规划(11280)
- 部(11095)
- 性(11063)
- 发(10861)
共检索到1520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郭贵春
内涵建设是高水平大学核心竞争力提升的关键,是赢得社会信任、获取优质办学资源的根本保障。加强具有地方示范作用的高水平大学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陈杰 徐吉洪
地方高水平大学是在高等教育地方化与高等教育大众化双重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地方高水平大学具有浓郁的地方情结或区域情怀,烙有深深的"地方"印记。地方高校所要追求的"高水平"并不是"全面"的,而是"有限卓越"。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徐高明
省域高水平大学是某一省域范围内质量高、特色明、潜力大的中央及地方高校。建设省域高水平大学主要是为了对接与策应国家"双一流"建设计划,服务国家创新发展战略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高等教育。在探索实践中有关省份根据各自的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高等教育现实基础,形成了平台建设、学科建设和"双重点"建设的三种路径模式。未来省域高水平大学建设既要体现世界水平,更要凸显中国特色;既要注重顶层设计和上层推动,更要尊重基层首创和管理自治;既要重点建设率先突破,更要全面带动整体水平提升。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张林 张鹏顺
后现代主义知识观认为知识具有情境性、理解性和多样性特点。后现代知识观在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建设中集中体现在地方性和技能型两个方面。明确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建设价值、更新知识观、重构课程是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建设的必由路径。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赵居礼 龚小涛 贺建锋 吴昊
本文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引领高职战线创新发展和高职院校内涵建设角度,阐述了建设高水平高职院校的重要意义,提出了"宏、中、微"三位一体的内涵体系,从世界性、发展性及特色性等方面论述了建设的内涵要求,从专业建设载体、人才培养质量核心、产教融合主线等方面介绍了创建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的重点工作,从融合发展、内涵发展、创新发展、合作发展等4方面提出创建高水平院校建设路径。
关键词:
高水平高职院校 产教融合 校企合作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王莲华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指出,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着力培养信念执着、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学生党员集聚示范团队"是在近几年大学生党员队伍建设实践基础上提出的一个全新概念,意指高校为了有效组织学生党员,充分发挥党员先进性,实现党组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高俊红
办好试点、树立榜样、先行示范、以点带面、推动工作,是避免损失、少走弯路、促进事业稳步健康发展的基本经验。据此,国家在发展中医事业中实施了建设示范中医院的杏林计划,其中襄樊市中医院被列为首批示范单位。经各方面不懈努力,扎实工作,业已评审验收。在此之后,我们一方面进一步做好示范单位的巩固、提高、完善工作;另一方面积极发挥示范医院的带头、引路和示范作用,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王卓君
与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战略部署相呼应,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呼声趋于强烈。地方高水平大学在建设高教强国中举足轻重,把这批大学进一步办好办强已时不我待。根据江苏省委、省政府"全面达小康、建设新江苏"和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战略的实施,江苏经济社会的发展必将迎来一个新高潮。"新江苏"的"新"在教育领域的体现就是要实现江苏由"教育大省"向"教育强省"的转变,具体到高等教育领域就是要实现由"高教大省"向"高教强省"的跨越。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黎荷芳
随着以内涵为取向的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的逐步推进,"内涵发展"已成为当前高职教育最热门的话题,"加强内涵建设"更是当前高职院校最响亮的口号。何为内涵发展?内涵发展又导向何处?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的大旗又该哪般飘扬呢?关键是:示范性高职院校要敢于创新、勇于实践、确保实践与反思的足够张力。
关键词:
高职教育 内涵建设 反思性
[期刊] 改革
[作者]
张黎阳
服务外包产业是现代高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系列支持性政策的刺激和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的带动下,我国服务外包规模迅速扩大,结构不断优化,产业发展水平全面提升。与此同时,服务外包产业在结构、国际国内市场协调发展等方面还面临着诸多困境。借鉴印度、爱尔兰等国的经验,我国发展服务外包产业,应实现规划引领,建构服务外包产业支持政策体系;发挥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的带动作用,建立区域合作机制;抓住"一带一路"和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战略的机遇,开拓国际国内市场;锻造适应服务外包产业发展需求的橄榄型的人才队伍,建立健全服务外包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激励机制;注重服务外包知识产权保护,做好服务外包的理论研究和评价统计工...
关键词:
服务外包产业 生产性服务业 产业结构调整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吕斌 李忠云
特色发展既是基于行业高水平大学历史、现实与未来的理性选择,也是因应高等教育多元化、市场化和国际化发展趋势的需求。特色发展战略实施有赖于妥善处理利益平衡和学科平衡问题,正确选择发展的方向和内容并保持其动态发展,而学校主体尤其是决策层对于特色发展的认识和态度,不仅集中体现其大学发展观和价值观,也直接决定该战略能否成功得以实施。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范利仁 赵岩铁
创新发展引领高职教育科学发展,是历史赋予示范高职院校的责任与使命。示范高职院校要在引领高等职业教育科学发展、引领高职服务产业能力提升、引领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方面作出示范。要在办学水平和层次上、高水平校企合作上、管理体制和机制建设上、学院核心竞争力提升上实现突破。
关键词:
示范高职院校 高水平 科学发展 示范引领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周建松
党的十九大再次明确了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提出了建设教育强国、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等一系列战略目标。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层次和高等教育重要类型的高等职业教育,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抓改革、抓创新、抓质量,通过实施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计划,推进和实现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陈群
加快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是深化职业教育内涵发展、适应社会经济转型的现实需要,也是新时代高职教育发展的新任务、新目标和新要求。加快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需要在借鉴国家示范院校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寻求创新发展的可行路径。具体而言,应以融合发展为主线,创新体制机制;以产教融合为载体,创设高端产教融合平台;以专业发展为引领,构建特色高水平院校和特色高水平专业建设的联动机制;以内涵发展为依托,推动优质资源扩容升级;以师资建设为保障,打造高水平高质量的教师人才队伍。
关键词:
特色高水平 高职院校 优质院校 内涵发展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任君庆 王义
2006年,国家启动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计划,近4年来,示范建设院校在高技能人才培养、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提升了高职教育的社会影响力。随着示范院校验收工作的展开,有些通过验收的国家示范院校存在发展目标缺失、行动方向不明等问题。因此,深化示范院校内涵建设,是进一步发挥示范院校的引领作用,建设国际知名高职院校与发展目标的需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