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657)
2023(2584)
2022(2068)
2021(2136)
2020(1855)
2019(4082)
2018(3959)
2017(7308)
2016(4295)
2015(4932)
2014(4970)
2013(5164)
2012(4914)
2011(4201)
2010(4430)
2009(4316)
2008(4732)
2007(4278)
2006(3764)
2005(3358)
作者
(11962)
(9969)
(9869)
(9547)
(6347)
(4737)
(4470)
(3829)
(3778)
(3768)
(3434)
(3425)
(3405)
(3368)
(3283)
(2960)
(2924)
(2888)
(2774)
(2718)
(2606)
(2462)
(2399)
(2318)
(2302)
(2249)
(2236)
(2158)
(1983)
(1973)
学科
(21093)
管理(20096)
(15595)
(15541)
经济(15510)
(14454)
企业(14454)
财政(11751)
(9303)
(8973)
财务(8962)
财务管理(8921)
企业财务(8558)
(6402)
方法(6330)
中国(5962)
数学(4760)
数学方法(4708)
(4688)
(4603)
(4559)
理论(4379)
(4308)
制度(4307)
(4263)
体制(4186)
地方(3839)
及其(3673)
业经(3551)
政策(3359)
机构
大学(64518)
学院(63589)
(24229)
经济(23670)
(23597)
管理(21439)
研究(20011)
理学(17374)
理学院(17179)
管理学(16936)
管理学院(16812)
中国(16421)
财经(14102)
(13476)
(12553)
科学(11833)
(11052)
(10900)
财经大学(9956)
研究所(9032)
(8913)
师范(8884)
北京(8840)
中心(8492)
财政(8474)
(8455)
(8381)
(7997)
经济学(7804)
(7473)
基金
项目(33378)
研究(26315)
科学(25407)
基金(23615)
(19600)
国家(19404)
社会(16552)
科学基金(16340)
社会科(15673)
社会科学(15665)
(12692)
教育(12296)
基金项目(11969)
编号(11011)
成果(10809)
(10336)
资助(9997)
自然(9398)
自然科(9050)
自然科学(9045)
自然科学基金(8882)
(8059)
课题(7925)
(7830)
重点(7385)
项目编号(7081)
(7014)
教育部(6923)
(6806)
(6797)
期刊
(32721)
经济(32721)
研究(25618)
(25547)
中国(14945)
学报(10647)
财经(9108)
大学(8320)
科学(7995)
管理(7773)
学学(7719)
(7710)
教育(7637)
(7190)
(6680)
财政(6680)
会计(6433)
财会(6034)
(5873)
金融(5873)
经济研究(5110)
问题(4639)
技术(4553)
农业(4478)
(4107)
通讯(4068)
业经(4062)
会通(4046)
(4009)
(3737)
共检索到1103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张敏  康源弘  
对合法权益的侵害一般分为两种,即财产损害与非财产损害。财产损害与非财产损害的分类看似泾渭分明,但仍然存在介于两者之间的"中间地带"。具有人格利益的财产同时拥有物质性与精神性二重属性,是否承认这一类财产并对其进行保护,便是模糊两类损害界限的一个典型法律问题。综合考虑判断是否具有人格利益的相关因素,具有人格利益财产主要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能够象征特定人人格的财产,其人格利益源自于财产与特定人的紧密联系,表现为财产能够展现特定人的某一特质或者权利人与特定人的关系;另一类则是蕴含权利人情感的财产,其中的人格利益则源自于权利人对财产本身的感情。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肖中华  
人格权的商业化利用问题是人格权法立法中不可回避的话题,也是人格权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人格权保护制度不断发展,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自己的制度框架,但也存在诸多的问题。本文基于当前我国人格财产利益保护的立法现状,分析了人格权财产利益的法律风险,依据风险提出了法律保护路径:通过人格权单独立法对人格财产利益的司法地位予以确认,明确人格权的财产利益利用方式;从人格权的诉前请求权、不当得利请求权、无因管理请求权方面明确人格权的财产利益法律救济途径;从明确人格权的财产利益计算方式、确立全部赔偿制度方面完善侵权责任法的相关规定等,旨在为法学理论界及司法实践提出借鉴。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寇建轶  
保险合同是投保人与保险人约定保险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保险利益 ,是指投保人对保险标的所具有的法律上承认的利益 ,是保险合同有效的必要条件。根据保险合同标的物的不同 ,可以将保险利益分为财产保险合同中的保险利益、人身保险合同中的保险利益以及其他保险合同中的保险利益。财产保险合同是以财产及其有关利益为保险标的的保险合同。我国《保险法》应当进一步明确 ,财产保险合同中保险利益的种类、时效变更等概念 ,进而更好地维护保险合同各方当事人、关系人的利益。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李文华  
如何保护公募证券投资基金持有人利益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同时也是资本市场中小投资者权益保护的难点之一。已有研究文献从法规制度、交易及投资行为、信息披露等方面分析了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存在的问题,有关侵害基金持有人利益的论述散见其间,但这个领域的专题研究则较为缺乏。本文对公募证券投资基金募集、交易投资、信息披露等各环节中基金持有人利益被侵害的现象进行分析,对基金持有人利益遭受侵害的原因进行探究,提出完善制度设计、构建诚实守信的市场环境、完善基金管理人的内部控制、提高专业投资能力、强化监管执法等一系列加强公募证券投资基金持有人利益保护的建议。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翟宝红  
信托财产的地位问题是信托法律关系的核心,我国《信托法》对信托财产所有权问题没有明确规定,理论界对这一问题也存在争论。如果将信托财产归属于任何一方当事人的安排必然会面临理论上的自相矛盾,并且在实践中也是不可取的。只有赋予信托财产独立的法人地位,才能理清信托内外部法律关系。同时,对于信托财产主体资格的具体定位以及相应的立法框架也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邹彦  
根据《保险法》的有关精神 ,应明确认定股东对公司的财产具有保险利益 ,以切实保障参加经济活动的股东在面临不可预测的风险时能够通过保险制度获得补偿。这一点对于我国现阶段的许多问题的解决具有实际的意义 ,特别是在保护跨国公司中中小股东合法利益的问题上 ,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法 ,开辟了一个保险业务的新领域 ;同时也使得我国的保险业务与公司、企业的经济活动密切地联系在一起 ,在社会的经济生活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魏新宇  
本文从财产保险利益原则的具体适用入手,分析了财产保险利益原则适用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财产保险中保险利益适用的立法提出完善建议。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陈森霖  
对死者人格利益保护期限的探讨关系到如何更好地保护死者的人格利益。通过研究确定死者人格利益保护期限的现实意义、伦理意义和学理基础,得出确定死者人格利益保护期限的重要性。确定死者人格利益保护期限应当对死者人格利益的范围进行限定,确定行使保护的主体以更好地保护死者人格利益,对于死者精神性人格利益的保护期限以其近亲属存在为限,而对于死者商品化利用程度较高的财产性人格利益的保护期限为死者死后的50年。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胡宗金  
在信息网络时代,大数据的收集、开发与利用具有重要的商业价值,受到了政府与企业的高度关注。然而,如何界定大数据的财产性质在学术界尚未达成一致意见。目前,关于大数据的财产性质存在汇编作品说、邻接权客体说、新型财产权说的争论。大数据符合我国法律对商业秘密的定义,应当把大数据定位于商业秘密。借助已有的商业秘密相关立法,可以为大数据提供全面化、立体化保护。当大数据是以个人信息为内容时,侵犯大数据的行为可能同时构成对个人信息的侵犯。基于大数据而得出的研究成果,以是否独立于大数据为标准,可以分别视为作品和汇编作品。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黄邦道  
随着网络和网络游戏的迅速发展,近年虚拟财产纠纷不断发生,虚拟财产问题逐渐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网络虚拟财产的法律保护问题在法学界也逐渐升温。文章首先对虚拟财产的概念、特征、性质等问题做了界定,然后就网络虚拟财产法律保护的必要性进行了论述,最后在分析我国目前网络虚拟财产法律保护的现状与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网络虚拟财产法律保护的完善措施。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郭华春  
为维护纽约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和美元的国际储备货币地位,美国在区分管辖豁免和执行豁免的立法基础上,通过立法与司法、司法与行政等层面的结构性设计来实现投资者与外国央行之间的利益平衡。实践中,美国法院通过对"央行财产"、"放弃豁免"等立法条文的解读进一步维护了此种利益平衡之实现。在面临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维护境外外汇投资安全和应对主权债务危机等多重政策诉求的背景下,我国可以考虑利用管辖权与判决执行两阶段的互动,在管辖权豁免、央行财产界定、放弃豁免和对等原则等方面来满足我国对央行财产豁免制度的政策需求。
[期刊] 征信  [作者] 时诚  
个人信用信息上具有立体式的利益结构,既包括自然人的名誉权、个人信息权益等固有利益,又涵盖了自然人的财产利益、信用信息处理者的利益、公共利益等衍生利益。为实现不同主体的利益平衡,应当赋予自然人在特定场合中对个人信用信息的控制权能,同时认可多元化的个人信用信息处理的合法性基础。我国应构建以《民法典》为基础、以《个人信息保护法》和《征信业务管理办法》为两翼的综合性个人信用信息保护体系,明确将个人信用信息纳入敏感个人信息的范畴,并确立侵害个人信用信息人格权竞合的适用规则。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贾晶  
保单持有人权益保护是人身险公司破产清算制度中的重要内容。在未来我国保险公司破产清算法律制度建立健全中,为贯彻对保险交易弱势一方的权益保护,应从负债端,将未到期保单利益及退保利益纳入其中,充实保单持有人保险债权的实体权利内容;从资产端,明确人身险公司各类财产的法律属性,本着有利清算的原则真实反映金融机构的清算价值;从配套端,严格限制非以保单持有人为直接对象的保险保障基金动用情形,使保障基金制度回归其制度初衷。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吕龙飞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数据作为现代生活中的重要信息沟通媒介和信息资源,其价值在日益被充分肯定的同时,也在日益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习惯和思维模式。对数据相关类型的财产保护问题也逐渐成为热点话题,近年来,但凡涉及数据财产的案件,都会引发社会民众的普遍关注,对于数据财产的法律归属问题,急需相关法律法规的颁布与实施予以指示。文章归纳总结了目前对数据财产定性的不同学说理论,并与虚拟财产理论做相对比较,在此基础上,文章赞同将数据财产归纳为民法意义上的财产客体予以法律保护,并认同将数据财产所包含的原始数据和衍生数据,引进知识产权法的相关规则进行保护。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姬蕾蕾  
随着大数据的兴起,数据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资源。数据法律属性是数据作为客体予以财产赋权的前提,数据与个人信息的区隔以及国内外大数据交易的现状都诠释出数据的财产属性。数据权属问题是数据利用与流通的逻辑起点,传统单边保护信息主体的财产权理论框架与现有数据自由的价值理念和数据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产生抵牾,故立足劳动正当论,数据所有权应赋予数据产业者。鉴于数据构造的复杂性以及权利主体的多元性,数据产业者财产赋权保护应采用物权加知识产权双重保护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