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183)
2023(3151)
2022(2609)
2021(2365)
2020(1906)
2019(4416)
2018(4396)
2017(7884)
2016(4376)
2015(5022)
2014(5077)
2013(5332)
2012(5023)
2011(5195)
2010(5080)
2009(4907)
2008(4834)
2007(4427)
2006(4306)
2005(3917)
作者
(13818)
(11670)
(11472)
(10894)
(7511)
(5495)
(5321)
(4540)
(4433)
(4397)
(4106)
(3941)
(3802)
(3782)
(3621)
(3545)
(3398)
(3287)
(3231)
(3154)
(3124)
(2810)
(2801)
(2708)
(2627)
(2627)
(2581)
(2493)
(2324)
(2299)
学科
(21117)
经济(21093)
管理(13091)
(12628)
(10679)
企业(10679)
图书(10146)
书馆(9653)
图书馆(9653)
(9240)
方法(8059)
工作(7453)
中国(7000)
业经(6934)
(6687)
农业(6653)
数学(6425)
数学方法(6372)
(5856)
地方(5672)
(4488)
农业经济(4263)
建设(4067)
理论(4018)
(3954)
(3850)
发展(3765)
读者(3763)
(3743)
教育(3204)
机构
大学(77301)
学院(71226)
管理(26270)
(24441)
经济(23698)
理学(21742)
研究(21584)
理学院(21383)
管理学(20919)
管理学院(20744)
图书(20122)
书馆(19624)
图书馆(19620)
中国(15990)
(15656)
(13954)
师范(13910)
科学(13680)
(13208)
(12347)
(11275)
师范大学(10937)
(10921)
财经(10361)
(9964)
北京(9813)
研究所(9738)
中心(9587)
(9202)
业大(8740)
基金
项目(42033)
研究(33384)
科学(32632)
基金(30148)
(25232)
国家(24875)
社会(21912)
科学基金(21146)
社会科(20570)
社会科学(20563)
基金项目(16103)
编号(15745)
(15720)
成果(15619)
教育(14586)
(12949)
自然(11599)
自然科(11356)
自然科学(11352)
自然科学基金(11179)
资助(11085)
项目编号(10600)
(10210)
课题(9187)
(8991)
国家社会(8949)
重点(8650)
(8602)
研究成果(8601)
人文(8301)
期刊
(32457)
经济(32457)
图书(27276)
书馆(22417)
图书馆(22417)
研究(21540)
学报(15215)
中国(14095)
(11277)
大学(11226)
(10557)
科学(10385)
教育(8321)
学学(8258)
管理(8074)
农业(7508)
(7018)
论坛(7018)
情报(6702)
财经(6497)
业经(6132)
(5610)
(4982)
金融(4982)
图书馆学(4669)
问题(4504)
(4364)
建设(4341)
经济研究(4240)
技术(4130)
共检索到1216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李斯  沈默  冯华倩  简佳妮  李瑞瑞  
文章从接收和管理捐赠、编印侨刊、提供宗亲交流的场所、举办各种宗族活动、传承宗族历史文化五个方面阐释关族图书馆联系侨乡宗族关系的职能,得出关族图书馆是联系侨乡宗族关系重要纽带的结论。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罗基  
以台山市图书馆为例 ,通过对台山地方文献的概况、收录范围、收集工作以及管理与利用等问题的分析与介绍 ,对县公共图书馆做好地方文献工作的系列问题作初步探讨。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惠清楼  
宗族作为清代基层社会中一种普遍存在,是影响当时社会生活的重要因素,探究宗族的经济关系无疑对于我们认识清代社会特别社会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清代民众普遍与其所在的宗族存在的一定程度的经济依存关系,宗族的族产越多,族人对宗族的经济依赖关系越强,而或宗族缺乏公产,宗族反而会有赖于族人的捐助。那些经济实力比较雄厚、组织化程度较高的宗族在对族人实施资助和救恤的同时,也积极施以道德的教化。与现代社会相比,清代族人间通财意识明显较强,但在相对普遍贫苦的社会中,人们对经济利益的计较其实也十分强烈,族人间因为经济利益发生纠纷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翁海珠  
目前我国农村图书馆建设存在着政府职能弱化等原因造成文化环境建设缺失。文章从侨乡泉州沿海农村图书馆建设的实践,探讨如何通过强化政府职能,创新经营机制等举措来建设侨乡农村图书馆,建立推动侨乡文化大繁荣、促进农村文化建设的新机制。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张鹏  张博听  
乡村公共物品的供给是乡村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以政府为主体的乡村公共物品供给模式呈现乏力状态下,文章试图从有别于政府与市场的第三方组织入手,探究宗族关系能否对乡村公共物品的供给起到改善作用。文章以案例分析的形式,对比不同类型的乡村,梳理出宗族关系对乡村公共物品供给的作用过程,发现宗族关系通过与政府的合作,对乡村公共物品的供给起到了积极有效的影响作用。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阮荣平  郑风田  
基于中国社会综合调查(CGSS2005)400村和4000农户数据,本文分析了宗族网络对乡村企业的影响、作用机制以及宗族网络作用随市场化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1)宗族网络对乡村企业的发展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宗族网络发达的村庄拥有企业的数量明显低于宗族网络不发达村庄。(2)通过对宗族网络影响乡村企业作用机制的检验发现,在市场化相对成熟时期,宗族网络的短半径信任效应和短半径交易效应的作用更为突出,而产权保护效应的作用已经不甚明显。(3)随着市场化的推进,宗族网络在乡村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经历了从促进到阻碍的转变。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王新才  谢鑫  
历史上,中国谱牒编修的内容体例不断丰富、系统化,编修主体渐趋平民化。通过对谱牒编撰历史的回顾及对谱牒文本的分析,文章认为可以将支持国人不间断修谱的动因归纳为祖先崇拜和孝德思想,历史意识和文化自觉,现实需要,忧患意识和夷夏观念。谱牒编修行为及其背后的动因体现着宗族自适性,即宗族为了自身安全,趋利避害,调整自我特性以应对不断变革的制度。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江太新  
李文治、江太新著《中国宗法宗族制和族田义庄》一书,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基金资助下,于2000年4月由社科文献出版社出版。全书包括前言在内由八个板块组成,共28万多字。 本书主要写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1)中国封建社会宗法宗族制的发展变化为封建土地关系的发展所制约;(2)伴随宗法宗族制深入庶民之家,它的作用也在不断发生变化。这时已不单纯停留于对血缘伦常关系的抒发,而是对封建法纪、封建社会秩序起着更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任晓萍  
文章对现代宗族问题进行了综述,认为当代宗族的复兴与重建研究是学术界对于传统与现代这一组命题的继续追问与深入探讨。对传统和现代之间大关系进行研究,是人类学、社会学、历史学、政治学等诸多学科主要研究的内容之一。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郭云南  姚洋  Jeremy Foltz  
本文通过构建宗族网络作用于农户迁移选择的模型,以农业部的固定观察点调查和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补充调查数据为基础,考察了宗族网络对村庄内部收入分配的影响。结果发现,宗族网络对缓解村庄内部的收入差距的扩大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也就是说,相比没有祠堂或家谱的村庄,农户可支配收入的基尼系数在有祠堂或家谱的村庄中更低。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宗族网络对低收入群农户劳动力流动的促进作用,使得他们从宗族网络中获益更多。我们还发现,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宗族网络对缩小收入差距所发挥的作用将越来越明显。这表明,宗族网络作为一种非正式制度对农村正式制度的发展起到了互补作用。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常建华  
明代江南常州、苏州等府苦于赋役征收过程中的重赋“虚粮”,设置役田应对。无锡顾氏、华氏的事例说明,设置义田与役田不仅是为了完役,也是为救济族人。义田与宗法关系的讨论集中于江南地区,唐顺之提出了义田起于大宗之废的观点,王樵特别强调义田统理族人的作用,王世贞认为义田使得社会公平。明代士大夫设置义田,也源于儒家宗法观念中余财归宗、不给资宗与“博施济众”仁政思想。明代士大夫设置义田也是效仿范仲淹,正统时杨荣与成化弘治时期徐溥、陈宗鲁、华守吉义庄较早设置,模仿者不少,士大夫对此互相激励。徐溥义田事例,导致明廷给予义田明确的政策,影响深远。明代江南义庄是作为宗族建设一环出现的,成为宗族制度的重要有机部分。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吴琦  周黎安  刘蓝予  
明清商帮的兴起是16世纪以来中国商业史上里程碑式的事件,但目前学界对于明清商帮兴起的定量研究仍是空白。本文首次构建了1368—1840年间明清商帮县级层面的截面数据,考察了地方宗族、科举及宗族竞争对于明清商帮兴起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控制了人口密度、人均田赋、盗乱、交通及其他相关变量后,地方宗族的发达程度对明清商帮的兴起具有显著正效应,而当地的科举文化倾向于削弱宗族的正效应。本文还进一步发现,地方宗族之间的竞争也对明清商帮的兴起产生了重要影响。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于文超   朱丽琴   梁平汉  
企业与上下游客户之间的商业纠纷会破坏供应链的稳定性,增加营商环境不确定性和市场交易成本。现有研究大多从正式制度的视角探讨商业纠纷治理路径,忽视了宗族文化塑造的非正式制度在商业纠纷治理中的作用。本文基于世界银行提供的2005年和2012年中国企业调查数据,考察了传统宗族文化化解商业纠纷的效果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浓厚的宗族文化氛围能够显著减少企业面临的商业纠纷,从而提升供应链稳定性。机制检验表明,浓厚的宗族文化氛围通过构建社会网络,可以降低企业履约环境的不确定性,促进企业间的信息分享,从而帮助企业在纠纷中获得更好的司法保护。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仇童伟  罗必良  
本文基于村庄政治介入不足状态下地权竞争的分析发现,多宗族的存在与制衡有助于稳定地权并提高其可交易性。即使宗族力量对比失衡,弱者反抗和政治介入也能够有效限制宗族对地权稳定性的不利影响,甚至加固地权稳定性。利用2016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实证研究结果显示:(1)宗族间的相互制衡会使得农地调整更容易按照村民诉求进行,农地承包经营权证书发放率和农地流转率也更高;(2)当村庄农业劳动力占比提高及村庄处于偏远山区所表征的农地重要性提高时,宗族力量对比失衡对地权稳定性和农地流转的抑制性会被有效削弱;(3)随着政治介入,宗族按照势力配置村庄地权并抑制农地流转的行动逻辑将被有效限制。此外,宗族力量对比失衡与地权稳定性的负向关系仅出现在南方地区,具有典型的区域差异性。本文强调,宗族间的相互制衡、宗族面临弱者反抗和政治介入时的自我约束,均具有稳定地权和促使村庄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这对于祛除宗族糟粕、取其精华,发挥其对党领导的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助益作用具有借鉴意义。
[期刊] 工业工程与管理  [作者] 闫佳祺  贾建锋  罗瑾琏  
基于追随力社会建构视角,探讨了四种领导-文化组合,主管支持感和员工追随力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关系型领导行为与宗族型文化的一致性程度越高,员工的追随力越强;第二,在关系型领导行为与宗族型文化的一致性程度较高时,高关系型领导行为与高宗族型文化的组合对于员工追随力的正向作用要比低关系型领导行为与低宗族型文化的组合更强;第三,在关系型领导行为与宗族型文化不一致性的时候,高关系型领导行为与低宗族型文化的组合对于员工追随力的正向作用要比高宗族型文化与低关系型领导行为组合更强;第四,宗族型文化和关系型领导行为的组合通过主管支持感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员工的追随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