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960)
- 2023(14353)
- 2022(11996)
- 2021(10953)
- 2020(9151)
- 2019(20862)
- 2018(20847)
- 2017(40568)
- 2016(21899)
- 2015(24932)
- 2014(25255)
- 2013(25154)
- 2012(23872)
- 2011(21931)
- 2010(22876)
- 2009(21952)
- 2008(21673)
- 2007(19800)
- 2006(18504)
- 2005(17586)
- 学科
- 济(108056)
- 经济(107922)
- 管理(65992)
- 业(60572)
- 企(48355)
- 企业(48355)
- 方法(33841)
- 中国(33446)
- 数学(28516)
- 数学方法(28220)
- 地方(27891)
- 农(27786)
- 制(25257)
- 财(25217)
- 业经(24328)
- 学(20181)
- 银(20041)
- 银行(20018)
- 行(19346)
- 融(18791)
- 金融(18787)
- 贸(18402)
- 贸易(18381)
- 农业(18337)
- 易(17760)
- 体(17024)
- 地方经济(16535)
- 理论(15778)
- 环境(15367)
- 发(15089)
- 机构
- 大学(327123)
- 学院(327096)
- 济(144285)
- 经济(141142)
- 管理(117786)
- 研究(117168)
- 理学(97408)
- 理学院(96281)
- 管理学(94914)
- 管理学院(94292)
- 中国(93041)
- 财(73043)
- 京(70957)
- 科学(65502)
- 所(59721)
- 财经(55041)
- 江(53962)
- 中心(52619)
- 研究所(52540)
- 经(49393)
- 农(47578)
- 北京(46523)
- 范(45537)
- 经济学(45404)
- 师范(45166)
- 州(42990)
- 院(41559)
- 经济学院(40287)
- 财经大学(40133)
- 业大(39972)
- 基金
- 项目(192021)
- 科学(150419)
- 研究(148206)
- 基金(136078)
- 家(116256)
- 国家(115188)
- 科学基金(97680)
- 社会(95192)
- 社会科(90232)
- 社会科学(90207)
- 省(75452)
- 基金项目(70215)
- 教育(68473)
- 划(62711)
- 编号(61144)
- 自然(57453)
- 资助(56156)
- 自然科(55994)
- 自然科学(55981)
- 自然科学基金(54982)
- 成果(53717)
- 发(46569)
- 课题(44703)
- 重点(43823)
- 部(43013)
- 制(39993)
- 创(39569)
- 国家社会(39210)
- 性(38744)
- 发展(38321)
- 期刊
- 济(183240)
- 经济(183240)
- 研究(115260)
- 中国(77130)
- 财(57675)
- 管理(49426)
- 农(45794)
- 学报(44375)
- 教育(43621)
- 科学(42255)
- 融(39970)
- 金融(39970)
- 大学(35126)
- 学学(32287)
- 技术(30601)
- 农业(30056)
- 经济研究(29662)
- 财经(29614)
- 业经(28585)
- 经(25687)
- 问题(23955)
- 贸(19636)
- 技术经济(17400)
- 国际(17339)
- 图书(17199)
- 世界(16136)
- 理论(15884)
- 商业(15883)
- 现代(15346)
- 坛(15284)
共检索到5446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罗小芳 卢现祥
共享式增长是一种有质量的经济增长。共享式增长强调消除部分"不能分享者"的"分享"问题,它是一种有利于穷人的经济增长。共享式增长的实质是通过制度创新,实现人与人之间利益关系的和谐和均衡增长。我国生产要素市场发育中的失衡、人力资本投资的体制失衡及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失衡导致我国经济增长偏离了共享式增长。实现我国共享式增长一是要制度创新;二是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共享式增长的制度体系;三是建立强化市场型政府,实施第二次分权让利。
关键词:
共享式增长 制度创新 强化市场型政府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李义平
本文研究了快速增长的中国经济中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的失衡问题,认为失衡会严重影响中国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失衡的表现是多方面的,失衡的原因在于单纯的经济增长主义、经济政策与社会政策的混淆和政府与市场功能的错位。本文的结论是应按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校正失衡。
关键词:
经济增长 社会事业 失衡 校正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姜国强
投资、消费和出口共同构成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动力机制。目前,我国面临投资膨胀、消费低迷和出口依赖的动力结构失衡局面,其中制度约束是根本原因,必须从收入分配、投资结构优化和外贸机制方面进行制度矫正。
关键词: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动力结构 制度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贵斌威 陈宇峰
本文基于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制造业部门的行业数据,通过面板分析方法,考察了经济发展、制度环境对投资就业吸纳能力的影响。投资就业吸纳能力包括行业就业强度与投资就业偏向度两个层面。实证分析表明,经济发展对行业就业强度具有负面影响、对投资就业偏向度具有正面影响,对总体就业吸纳能力具有不显著的负面影响;制度环境改善对行业就业强度、投资就业偏向度、总体就业吸纳能力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这表明各地区在制度环境层面对现有政策进行修正,学习先进地区经验,能切实推动我国的就业增长。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曾黎禾
在改革开放的1978年以前,我国政府实行的是区域均衡发展战略,进行生产力合理布局,偏重内地建设,但这并没有改变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状况。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进入高速增长阶段,据世界银行统计,1980——1992年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达每年9.1%,是世界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其增长率是世界平均增长率的3倍。然而我国不同地区的经济增长率差异很大,1979年至1992年间,增长率最高的广东省为13.3%,最低的黑龙江省为6.2%,相差7.1个百分点。1992年以后,这种差距更大了,1992年的GDP增长率最高的省是江苏,为26.2%,最低的黑龙江省为6.5%,相差19.7个百分点...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韩瑞琛
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基础,产业结构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载体。经济制度、开放化发展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是相互促进,协同发展的。经济的发展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为经济制度、开放化发展提供发展空间。要继续优化调整产业结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技术进步,刺激个人消费,改变生产与消费结构的不平衡,最终促进我国经济增长。
关键词:
经济制度 开放化发展 服务经济 经济增长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韩瑞琛
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基础,产业结构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载体。经济制度、开放化发展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是相互促进,协同发展的。经济的发展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为经济制度、开放化发展提供发展空间。要继续优化调整产业结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技术进步,刺激个人消费,改变生产与消费结构的不平衡,最终促进我国经济增长。
关键词:
经济制度 开放化发展 服务经济 经济增长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韩瑞琛
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基础,产业结构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载体。经济制度、开放化发展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是相互促进,协同发展的。经济的发展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为经济制度、开放化发展提供发展空间。要继续优化调整产业结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技术进步,刺激个人消费,改变生产与消费结构的不平衡,最终促进我国经济增长。
关键词:
经济制度 开放化发展 服务经济 经济增长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贺强
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长期存在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经济忽冷忽热。从历史经验看,我国年度GDP增长率超过12%,就会出现明显的经济过热;年度GDP增长率低于8%,经济就会明显过冷。因此,早在1998年,朱镕基同志担任总理的时候,就对经济增长提出了"保八"的要求。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刘伟 蔡志洲
本文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举世瞩目的高速增长的主要动力来自于体制创新。体制创新首先通过改变分配关系,打破原有的平衡关系,激励竞争和提高效率,使经济活跃起来。但也应该看到,随着以GDP总量和人均GDP水平反映的经济增长阶段的不断提高,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失衡(如地区、城乡、行业和收入分配失衡等)开始显现并逐渐扩大,解决这些失衡是建设和谐社会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文章提出,中国应该从以经济增长为主要发展目标逐渐过渡到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前提下,使经济增长、经济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而从宏观管理上看,需求管理、供给管理和社会综合管理的结合则是这种科学发展的基本保证。
关键词:
经济增长 失衡 和谐社会 可持续发展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立群
我国西部经济发展落后的主要原因不是其自然地理条件和国家的优惠倾斜政策问题,而是资本、人力资源、自然资源、制度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关键词:
西部地区 经济增长与发展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陈国权 孙韶阳
高经济增长与高廉政风险并存这一"双高"现象,长期伴随中国改革开放的全过程,彰显了中国经济发展与政治发展的失衡。文章认为,这一失衡现象与中国以公有制为制度基础、以财政分权为核心的财税体制,以及有计划的经济增长管理体系引发的地方政府经营化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中国地方政府事实上存在政治、经济与法制三重治理逻辑。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国策导致经济逻辑成为地方政府治理的主导逻辑,这一方面带来了经济的高速发展,但它也导致法治悖论现象以及系统性的腐败问题。文章提出,在现阶段要控制腐败,关键在于构建权力法治下的廉政治理体系,转变地方政府经营化的思维模式,实现国家廉政治理的现代化。
关键词:
政府经营 高廉政风险 权力法治 经济增长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付才辉
总量增长伴随着结构失衡是中国六十多年来经济发展的一个特征事实。在一般性的理论层面上,我们发现这是政府主导经济发展的阿基里斯之踵:为追求总量增长最大化,政府实施的(产业、地区、城乡等)部门专用的异质性政策会引发部门间的结构失衡。基于泰尔熵指数所测度的部门间结构失衡,本文通过引入部门要素密度异质性与部门专用政策异质性,拓展了Barro(1990)经典的政府公共服务内生增长模型,揭示了为增长而失衡的机制。对中国城乡二元经济与省份区域经济近六十年的经验数据分析,也揭示了中国式发展存在为增长而失衡的机制。在取得较高总量增长的成就之后,结构失衡业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困境,未来须熨平过度倾斜性的部门专用政策...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李泽广 王群勇 高明生
既有研究和特征事实表明,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其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的互动关系存在多重均衡的可能,这种多重均衡关系又以"需求跟进"和"供给拉动"两种因果模式最为典型。然而,很难对不同国家或者一个国家的不同时期用单一的因果模式加以概括和描述。本文证明了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之间多重均衡关系的存在性及其转化的条件,并利用40个国家的面板数据验证了这一结论。文章发现,在不同国家和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的确存在着不同的均衡形态和因果关系模式;同时,对我国的实证分析表明,自上个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增长和金融发展的关系模式以1978年和1994年为分界岭呈现三个阶段性特征,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经历了由平稳到动...
关键词:
经济增长 金融发展 多重均衡 因果关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