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537)
- 2023(2333)
- 2022(1829)
- 2021(1978)
- 2020(1470)
- 2019(3518)
- 2018(3685)
- 2017(5021)
- 2016(4111)
- 2015(4718)
- 2014(4980)
- 2013(4090)
- 2012(3928)
- 2011(3842)
- 2010(4187)
- 2009(3671)
- 2008(3654)
- 2007(3600)
- 2006(3409)
- 2005(3262)
- 学科
- 教育(18769)
- 中国(9437)
- 理论(7088)
- 济(6662)
- 经济(6655)
- 管理(5734)
- 教学(5669)
- 学(5172)
- 业(3913)
- 发(3539)
- 企(3453)
- 企业(3453)
- 发展(3378)
- 思想(3368)
- 革(3348)
- 展(3255)
- 高等(3209)
- 改革(3178)
- 政治(3178)
- 研究(3176)
- 思想政治(2977)
- 政治教育(2977)
- 治教(2977)
- 德育(2956)
- 教育改革(2786)
- 学校(2739)
- 学法(2573)
- 教学法(2573)
- 技术(2426)
- 生(2379)
- 机构
- 大学(57943)
- 学院(51650)
- 教育(26306)
- 研究(21455)
- 范(19848)
- 师范(19824)
- 师范大学(16537)
- 京(14308)
- 科学(11772)
- 济(11447)
- 经济(10882)
- 职业(10842)
- 所(10777)
- 管理(10569)
- 教育学(10330)
- 北京(10225)
- 江(10200)
- 研究所(9654)
- 技术(9515)
- 中国(9200)
- 理学(8217)
- 州(8058)
- 理学院(7967)
- 中心(7806)
- 管理学(7653)
- 教育学院(7618)
- 财(7591)
- 管理学院(7509)
- 职业技术(7391)
- 院(7227)
共检索到952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万明钢
培养公民是一切教育目标表述的基础 ,也是国家对教育的基本要求。公民教育已成为当代西方政治哲学、教育理论关注的热点问题 ,其具有代表性的理论主要有自由主义公民教育、社群主义公民教育和多元文化主义公民教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不仅是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设计和完善问题 ,更重要的是培养一代认同、积极参与并具有实践能力的公民。因此公民教育的目标一定要明确地包含在基础教育的目标中 ,公民教育的内容也一定要渗透在相关的课程之中 ,并通过公民教育目标整合基础教育中的道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教育以及相关的教育活动。
关键词:
公民 公民资质 公民教育 基础教育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邝红军
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我们需要民主的和谐。市场和教育是实现社会和谐的两大机制。公民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也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途径。公民教育的实践要求:培养与臣民、私民相对的公民;重视个人、个性和个人主义;营造安全、开放的教育环境;保障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
关键词:
和谐社会 公民教育 社会和谐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朱翠贞
自2001年《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颁布以来,公民教育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日益受到重视。党的十六大提出"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十七大要求"加强公民意识教育",十八大强调"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党的十九大再次强调"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公民教育涉及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也属于终身教育,大学生接受公民教育是必然的。
关键词:
大学生 公民教育 高校管理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吴鹏
受教育义务是各国公民的一项普遍义务。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国家逐渐建立了义务教育制度,对公民实施一定阶段的强制教育。在义务教育阶段,公民既有受教育权,又有受教育义务,从而与国家形成双重的权利义务关系。受教育义务,是公民对国家所负的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
关键词:
受教育义务 基本义务 受教育权 义务教育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王海莹 吴明海
在多元文化背景下,世界公民教育是在共同的国家认同的前提下对族群身份的认同方式,实现在统一中尊重多元,在多元中追求统一。世界公民教育必须倡导平等、尊重、宽容和理解的价值观。我国的世界公民教育应该是在维护国家领土完整、意识形态统一的前提下,寻求族群认同和差异的平衡。
关键词:
多元文化主义 世界公民教育 和而不同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尹力
受教育权利是我国宪法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 ,面对当前的司法实践中公民 (包括学生 )受教育权利被侵害却难以得到应有的法律救济的现状 ,当务之急是在从实体法上完善对受教育权利保障的同时 ,从程序法上明确受教育权利的法律保障机制。使受教育权利真正从一种法定权利转化为每个公民实际享有的现实权利。这是 2 1世纪法治国家维护宪法的尊严和公民权利的优先性对教育、立法和司法领域提出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
受教育权利 宪法权利 程序法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檀传宝
"公民"和"公民教育"概念均非一成不变的固定范畴,其内涵的演变可以从历史变迁和社会文化差异两个方面予以说明。公民概念具有历史特殊性和文化特殊性,同时公民身份、公民教育内涵的普适性也是毋庸置疑的。公民教育只能是造就积极的现代公民的教育。各国公民教育固然应该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设计,但是以公民行动能力培育为核心目标的现代公民教育设计应该成为公民教育的共识。
关键词:
公民 私民 公民身份 公民教育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蔡迎旗 唐克军
学校的本质与公民教育密切相连。学校理当是培养公民的场所,也就是具有爱、社群意识和民主特征的共同体。学校应是爱的家园,关爱学生并被学生理解和接纳,这样才能让学生成为有能力关爱他人、充满爱和可爱的人,具备创造民主正义世界的内在动力;学校应是一个道德的、关心每一个人需要的和分享其传统的社群,唯其如此,才能培养学生的公民美德;学校实施民主管理,尽可能地为所有学生提供发展潜能的条件,让学生协商与对话,积极参与改善学校和周边社区环境,才能让学生获得参与民主的经验与能力,成长为民主社会的未来主体。
关键词:
学校本质 公民教育 社群意识 民主共同体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冯建军
多元文化主义公民身份是基于多元文化的诉求,在批判自由主义公民身份普适性基础上提出的差异公民身份。它以族群差异为基点,强调少数族群的特殊权利和对族群的文化认同,培养公民的多元文化身份。多元文化主义强调公民的差异性和多元文化身份,但不排斥公民的统一性和国家公民身份。所以,多元文化主义公民教育需要处理好平等与差异、族群认同与国家认同之间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既保持族群的多样性,又保持国家认同的统一性。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葛力力
2001年9月20日,中共中央颁布《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努力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的教育指导思想。2011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王啸
作为现代性的当代状态,全球化不仅是人类历史上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更是人类用以思考问题的一种新方式。全球化时代的到来,要求我们站在人类的高度上,从"现代性"出发,自觉地用人类文明的普遍标准来思考中国公民教育。一方面,以民主主义引领、提升民族主义;另一方面,又必须立足中国现实,在生成具有权利意识的中国公民的基础上培养具有人类视野的世界公民。
关键词:
全球化 现代性 公民教育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李长伟
目的论是古典政治哲人解释人事的基本原理,也是古典公民教育得以存在的理论基础。在古典目的论看来,人有其内在的目的;人不是抽象的存在,而是属于城邦的公民;公民内在目的的实现依赖于公民教育。在古典目的论的谱系中,苏格拉底是奠基者,他最早提出了目的论,将公民视为向善的存在,并由此规定了公民教育的目的就是培育公民德性,使公民过上幸福的生活。柏拉图是古典目的论的发展者,他明确提出了"善的理念",并认为它是理想公民的真正之爱,理想的公民教育在于引导公民转离幽暗洞穴,朝向善的理念。亚里士多德是古典目的论的最好阐释者,公民所爱欲的善不再是形而上的,而是实践的,公民教育的使命就是通过培育良好的习惯,促进公民善的实...
关键词:
目的论 德性 好人 公民教育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周旭东
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本文阐述了加强公民意识教育的重要意义,分析了目前我国公民意识教育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构建公民意识教育的核心概念体系,强调公民意识教育要符合个体政治社会化的规律,并同民主政治建设相协调。
关键词:
民主政治 公民意识 教育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叶飞
现代学校的"竞争性个人主义"促使学生在知识、考试和学业成就等方面展开了越来越激烈的竞争,这种过度的教育竞争使得学校生活内部的公民交往关系愈来愈走向孤独和分裂,最终造就出"孤独的公民",而不是"合作的公民"。"孤独的公民"对学校生活共同体中的"他者"持冷漠与不信任的态度,也难以真正体验到公民合作、公民团结、公民互助的价值与意义;他们生活在相对封闭的自我空间中,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公共理性和公共品格。显然,公民教育必须重新培育和建构学生的公民共同体精神,鼓励学生参与学校公共生活,开展合作学习,从而培育出更为健全的公民品格,实现学校公民教育的目标与使命。
关键词:
竞争性个人主义 公共品格 公民教育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郑富兴
公民情感是公民品质的重要内容。但是,今日公民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对情感问题关注较少。公民品质与公民教育中的情感缺陷减弱了公民参与的积极性,削弱了公民之间的共同情感。强调情感教育凸显了公民教育的审美因素。公民情感首先表现为一种对公共事务或公共事物的情感认同,如国家认同感;培育公民情感认同的途径既有对国家文化的审美体验,也有公民参与实践中的情感联结。公民情感还表现为一种对公共事务或公共事物的情感批判;培育公民情感批判的途径主要为培养公民基于审美正义的审美批判能力。
关键词:
公民教育 公民情感 审美正义 审美批判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